《復興之路》觀后感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1661年的時候,清朝第3個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國迎來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時,人類社會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巨變。
15世紀末,歐洲的航海家們開始征服海洋,伴隨著資本主義的對外擴張和貪婪掠奪,世界逐漸連接在一起。從此,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紀后期,英國的工業革命,美國的獨立戰爭和法國的大革命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人類社會的現代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這股洶涌的浪潮不可阻擋地邂逅了中國,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們全然不知這盛世亦正面臨著一場厄運。正在全球范圍內爭奪利益和霸權的西方殖民主義勢力已經擴張到東方,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即將到來,中華民族百余年艱苦卓絕的偉大復興歷史由此拉開序幕。
在140年前的1866年,馬尾造船廠的建立確是一件備受關注的大事,船廠的創辦者左宗棠在奏折中說:“修建造船廠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負著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國第一個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現代船舶修造廠在小鎮馬尾動工了。馬尾造船廠開始修建的26年前,危機從海上而來。1840年6月,集結在澳門沿海之外的英國艦船出發北上,入侵中國。此后兩年中,清政府屢戰屢敗,最終被迫議和。歷史學家將這場戰爭稱為鴉片戰爭。古老中國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的近代史。中英之間為什么會爆發這樣的戰爭,它將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呢?這一切看起來好像與兩種植物有關的貿易引起的-英國人的鴉片和中國人的茶葉。
對于工業革命后生產能力激增的英國來說,擴大世界市場是它最急迫的愿望。中國鄰邦印度此前已淪落為英國掠奪原材料傾銷工業品的殖民地,為了獲取利潤,英國殖民者在中國人中制造了一種需求-鴉片。以此在40年的時間里,掠走了三、四億兩的白銀。馬克思曾譴責道,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道德來填滿英國國庫。英國議會最后以5票的優勢否決了反對黨提出的反戰議案,鴉片戰爭爆發。
在這場從海上而來的挑戰中,完全沒有準備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沒有預料的失敗。道光年間的中國作為東方的大國,擁有80萬的兵力,而英國派出的遠征軍初期只有7000人,到戰爭結束時也不過2萬人,偌大一個帝國為什么敗于遠道而來的英軍。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幾乎沒有中國人意識到雙方在社會制度和生產力上的差距,長期的閉關鎖國封閉了中國人的眼睛和心靈。而英國人很早就對雙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為戰爭做了周密的準備。
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以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等為主要內容的《南京條約》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槍炮逼迫下墮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國社會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戰爭結束后,當得知英軍已撤出長江,道光皇帝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軍,清政府的軍政大員彈冠相慶,中國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點。
1841年8月的一天,遣戍新疆伊犁的林則徐在鎮江與老朋友魏源會面,林則徐將《四洲志》交給魏源,希望他能編纂成書,喚醒過人了解世界。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國圖志》完成了。魏源的一句“師夷長技以制夷”帶著理性救國的態度寫出了第一代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對國家前途的思考,然而這卻是一次無聲的吶喊。1840年的炮聲無法驚醒一個沉溺于自己深厚傳統的天朝迷夢。第一代探索者的聲音是這樣的微弱,變革連萌芽都沒產生就已結束,大清王朝對于近代世界僅有的一些認識無聲無息的消亡了。
就在這一時期,歷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機在清王朝再次上演,1851年反抗清政府統治和西方列強入侵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起義不僅嚴重動搖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較為系統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然而,這場歷時14年的農民起義卻被清政府鎮壓了。
而此時,大英帝國的工業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鐵路里程和機動船舶數量達到世界的一半,依靠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英國成為全球最強大富裕的國家。
瘋狂的帝國主義擴張沒有給清王朝喘息的機會,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14年后,危機再次從海上來。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國的首都。1860年的10月18日,英法聯軍焚毀了圓明園,同時也焚毀了士大夫心頭虛幻的“上國尊嚴”。內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豐皇帝不得不發布了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的第一個“上諭”,此時,距離鴉片戰爭已過去20年,清王朝喪失了20年革新圖變的寶貴時間。以1861年1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為起點,中國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導的自救探索開始了,史稱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風生水起,以軍事工業為主的近代企業出現了。洋務運動能夠幫助清王朝實現國家的自強嗎,這是否就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方向呢?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中國陸軍更是一敗再敗。為什么大清國會敗于近鄰日本呢?第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第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后。洋務運動期間,中國自主修建了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卻認為火車震動了東陵的先王神靈,因而禁止使用機車,此舉暴露了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與時代大潮間的巨大落差,此時,歐美各國已進入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殘酷的現實證明,洋務運動無法實現自強的目的,不是中國現代化的方向,究竟什么才是救亡的良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