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心得體會(精選8篇)
臘八粥心得體會 篇1
臘八,是我國傳統農歷十二月初八的一天,這一天被視為冬天的開始。作為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臘八在中國各地都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和習俗。在我與家人共度臘八的同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臘八節的濃厚民俗文化氛圍,并從中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臘八讓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團聚。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親人們齊聚一堂,共同品嘗臘八粥。這是我們家庭的傳統習俗,我也從小到大每年都會參與其中。臘八粥是由大米、紅棗、桂圓和其他各種健康食材熬煮而成,具有溫暖身體的功效。每個人在吃粥之前還要許下自己的心愿,并認真品味這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食物。這一過程不僅滿足了我們的味蕾,更加增進了家人之間的親情,讓我們有機會共同回憶和分享美好的時光。
其次,臘八讓我體會到感恩與祈福的重要。臘八節源于佛教的傳統,信仰佛教的人們會在這一天以宗教儀式慶祝。我們家族也有著深厚的佛教傳統,因此在這一天我們會去寺廟燒香祈福。跪拜時,我會默默地祝福自己、家人和朋友們,希望大家健康平安、幸福快樂。通過祈福,我深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也更加明白感恩與祈福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而后,臘八讓我體驗到傳統節日對于繼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性。在臘八這個節日中,我們會有一些特殊的活動。比如,臘八這天還有糖葫蘆節,我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吃那個甜甜的糖葫蘆。如今,雖然我已經長大成人,但我依然會追尋這個美食,感受童年的味道。除了糖葫蘆,還有舞獅、燈謎游戲等豐富多樣的活動,都是讓人們在娛樂的同時進行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更讓我們能夠瞥見過去的文化底蘊,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最后,臘八讓我意識到冬季保健的重要性。臘八節遠眺著寒冬的尾聲,是人們充滿希望地迎接新年的開始。而在這個時節中,我們也迫切地需要關注健康。臘八粥的主要成分——大米、紅棗和桂圓,都有補益健康的作用。通過食用臘八粥,我們可以給身體添補足夠的營養,增加抵抗力,預防秋冬季節的疾病。我意識到冬季的保健工作并不可忽視,只有身體健康,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年。
臘八節,不僅是一種慶祝節日,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重要儀式。我通過參與臘八的慶祝活動,深深地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力量。臘八節讓我明白了家人之間的溫暖與團聚,感受到了感恩與祈福的重要,體驗到了傳統節日對繼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意識到冬季保健的重要性。現在,每逢臘八,我都會懷著感慨與喜悅,與家人一起度過這個特殊的日子。
臘八粥心得體會 篇2
臘八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個重要的民間習俗。深秋時節,人們會熬臘八粥,以祭祀祖先、慶祝豐收。今年,我也參加了家人一起熬臘八粥的活動,并且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和意義。下面我將從制作過程、久候的歡樂、團圓祈福、與世界共享和心靈寄托五個方面,分享我的熬臘八粥心得體會。
首先,熬臘八粥的制作過程既繁瑣又有趣。首先,我們要準備各種材料,如紅豆、花生、黑米等。然后,將材料清洗干凈,用足夠的水浸泡,再放入鍋中。接著,用文火慢慢煮熟,期間不斷攪拌,直至粥變得濃稠。最后,加入適量的冰糖,調整味道。整個制作過程雖然耗費時間和精力,但在過程中我們聚在一起,共同感受工作的樂趣,歡聲笑語不斷,充滿了溫暖的氛圍。
其次,久候臘八粥是一種歡樂的體驗。久候臘八粥是熬制過程最關鍵的環節,需要等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可以一起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玩游戲、聊天等。而且,可以品味到獨特的臘八粥香味在屋子里彌漫開來,這種香味經過時間的推演,更顯得沁人心脾。當臘八粥煮好時,我們一起圍坐在一起品嘗這美味的粥,感受到了久候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
再次,熬臘八粥是一種團圓祈福的活動。在古代,臘八節是祭祖的重要時間,所以家人不僅一起熬粥,還要一起祭祖。現在,雖然尋根問祖的意義不再那么重要,但我們仍然堅持和祖先們一起慶祝這個節日,表達對祖先的感激和敬仰之情。在祭祀的過程中,親情流淌于心間,讓家人之間的.紐帶更加緊密,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同時,祭祀還意味著對未來的祈福,期盼家人的幸福和健康。
此外,熬臘八粥也是一種與世界共享的方式。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圈子已經不再局限于家庭和街頭巷尾,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我們可以與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分享我們的生活經歷。在臘八節期間,許多人會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他們熬制的臘八粥照片,與人們分享這一傳統文化的活動。這種共享不僅可以幫助傳播中國的文化,也有助于增進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交流。
最后,熬臘八粥是一種心靈寄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和夢想,而臘八節正是一個寄托心愿的好時機。在熬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默默地把自己的愿望和祈福寄托于這一份粥中。當我們用心制作這一份粥時,也是在用心關照自己心靈深處的夢想。這份粥在味道上的特殊之處就在于來自於制作者的真心,我們相信這份真心會帶來好運和祝福。
總的而言,熬臘八粥既是一種傳統的文化習俗,也是一種團聚的方式和心靈寄托。通過熬臘八粥,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繁瑣制作的樂趣,也體驗了久候的歡樂,同時還可以團圓祈福,與世界共享,展現自己的心愿和信念。我深深地享受著這個過程,并希望能夠一直保持這個傳統,將其傳承下去。
臘八粥心得體會 篇3
臘八粥是中國傳統習俗之一,每年農歷臘月初八這一天,在我國各地都會有人們煮臘八粥的傳統。臘八粥的制作既有講究,又充滿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美味,更是讓我們體會到了家的溫暖和文化的底蘊。通過多年的體驗,我對臘八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臘八粥教會了我珍惜和感恩。臘八粥最初的來歷是由佛教傳入,作為一種供奉佛祖的粥品。在制作臘八粥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拿出各種材料,仔細地磨碎、攪拌和熬制,才能最終煮出香氣撲鼻的臘八粥。這個過程雖然繁瑣,但每一步都是為了感恩和敬仰佛祖。這讓我明白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要以感恩之心來對待,珍惜來之不易的好事物。
其次,臘八粥教會了我勇于嘗試和創新。臘八粥的制作千百年來受到了各個地域、民族和家族的熱愛。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煮法和食材,既有干果和豆類的組合,又有藥材和谷物的搭配。而在現代,也有人嘗試加入各種新的食材和調料,使臘八粥更加美味可口。通過對各種不同口味的臘八粥的嘗試和創新,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要害怕嘗試和創新,它們是我們不斷進步和成長的重要方式。
另外,臘八粥也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親情的重要。每年農歷臘月初八,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煮臘八粥。那一天,家里彌漫著濃郁的粥香,四處傳來父母和孩子歡聲笑語。這個時刻,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重要。無論是在制作臘八粥的過程中,還是分享煮好的臘八粥時,我們可以坐在一起,交流彼此的心情和感受,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臘八粥對于身體健康也是有益的。臘八粥的制作不僅包含了多種糧食、豆類和雜糧,還有很多有益的中藥材。這些天然的食材能夠幫助我們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預防一些常見的疾病。煮好的臘八粥熱氣騰騰,它的獨特口味和香氣使人食欲大增。每年冬天,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不僅能暖胃,還能滋補身體,讓我們更好地度過寒冷的冬季。
最后,臘八粥給了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的意識。臘八粥作為一項傳統習俗,已經流傳了千百年。無論是在農村、城市還是海外,都可以看到人們在農歷臘月初八這一天煮臘八粥的場景。這個傳統的堅持和傳承,使我明白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貴性。我們要傳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傳統,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參與其中,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總而言之,臘八粥是一種集合了感恩、勇于嘗試、家庭溫暖和傳統文化的美食。通過制作和品嘗臘八粥,我們不僅僅能夠體驗到美味,更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底蘊和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們在未來的臘月初八這一天,繼續制作臘八粥,傳承和弘揚這一傳統,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嘗到臘八粥的美味,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心意。
臘八粥心得體會 篇4
如溫暖的陽光,如甜蜜的花漿,如汩汩的清泉。這甜 甜的臘八粥是否摻入了親人濃濃的愛才如此可口?
我可能今生也嘗不上臘八粥了,它或許已經成了古老文化的一個標點,只能從古人的書卷中尋找它的跡影了。但我并不懊惱,因為我嘗過媽媽做的大米粥,雖不及臘八粥,可是卻清爽可口,這使我的心得到了小小的安慰。
每逢冬天,我都有厚實的毛衣包圍,所以再寒冷的風雪,我也察覺不到。我的每一件毛衣都是姥姥給我織的,老人的.眼睛不好,每次看她織毛衣都要戴上老花鏡,織錯針時往往都要拆掉一些重新織。姥姥織的毛衣厚實,真不曉得這一件毛衣要織多久。姥姥不光給我織毛衣,家里人的毛衣都是姥姥一手織成的,所以我們年年都有新毛衣穿。可姥姥這樣年年不停地織,自己卻穿著幾年前織的舊毛衣。我想知道是什么使這毛衣如此溫暖,便仔細觀察毛衣,發現它們的花紋都是錯落有秩,并在其中發現了幾絲銀白的頭發。
我喜歡吃紅燒魚,媽媽也經常給我做。端上桌來時總能看見媽媽在不經意間拾起魚頭放在自己的碗里,而把魚肚子留給我。我原以為那魚頭定會很好吃,便搶先夾來嘗了兩口,可味道卻不如我想象一般,反而很難吃。
每次過年,爸爸媽媽都包餃子給我吃,我則在一旁看。媽媽總是把餡切得很細, 爸爸手中的面也是揉了再揉。所以我每年都能吃到皮薄餡大的美味餃子。他們在餡里一定摻和了愛,才使餃子如此好吃。
我很滿足,因為我嘗過比臘八粥更美味的食品。親人們為我做得太多了,我已經開始懂事,我會為姥姥捶背,為父母沏一壺茶,這也是我的一份孝心吧。我深知有一天他們都會離開我,所以我要在他們有生之年讓他們體會溫暖的陽光,在他們離我而去時不會讓我多一份悔。而我現在所做的卻不及他們的萬分之一。
陽光溫暖萬物,使它們復蘇。我喜歡陽光,是因為它照在臉上的感覺很美好。親情也如同陽光一般,一樣可以溫暖我們,無時無刻,照亮我們前行的路,那么人世便不再有饑寒交迫,因為我們的心都滿載著金色的陽光。
臘八粥心得體會 篇5
冬天,對于忙了三季的農家人來說,是難得的閑歇時節。可一進臘月,又會逐漸忙碌起來,各家各戶忙著殺豬宰羊,忙著上街購物,一股節日的氣息四處撲來。最饒有趣味的,當屬過“臘八”節。臘八,既是一年的總結,又是過年的前奏,年的味道從臘八開始,越釀越濃。小時候,常聽老人說:“孩子孩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的臘八節,我們全家人都能喝上母親熬得稠稠的、糯糯的、甜甜的臘八粥。在我看來,母親做的臘八粥可謂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臘八節的頭一天晚上,母親把干果、雜糧、干菜逐一淘洗發泡,然后撈出來放在籮筐里風干,除此之外還要把葡萄干、冰糖以及青紅絲等幾樣提味的東西準備好。臘八節當天,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母親就早早起床了,她把頭天晚上精心準備的紅小豆、綠豆、白蕓豆、栗子、桂圓、核桃仁、枸杞子等放在鐵鍋里用小火慢慢地煮。說來也怪,平時愛睡懶覺的`我們在這一天總會很早地醒來,透過窗戶看到廚屋里有光亮,我們邊系扣子邊趿拉著棉鞋往外跑。
邊說,她邊把最難熬的幾樣干果和雜糧倒進了鍋,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著。當鍋里冒出的白氣伴隨著“咕嘟咕嘟”有節奏的響聲時,濃濃的香味兒便飄散開來,饞得我們一遍遍催問,怎么還不出鍋。在我們一陣陣的催促聲中,鍋蓋掀開了,鍋里的臘八粥又稠又亮,甜絲絲的香氣飄滿了整個院子。母親拿起勺子,把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分別舀進早已準備好的碗里。那滋味,我現在想起來,依然口水直流。又是一年臘八到,超市里早已經擺上了琳瑯滿目、口味繁多的臘八粥原料。然而,沒經過母親那一套繁雜程序熬出來的臘八粥,不僅是口感上的欠缺,更多的,是心底里那份悠遠綿長的母愛,是一種透人心田的暖。
臘八粥心得體會 篇6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幾年過去了,我的記憶深處又回響起了小時候姥姥做的大鍋臘八粥
每當在春節的前幾天,我就會想起姥姥煮的臘八粥。在小的時候,我總是抱著姥姥的小腿,昂起頭癡癡地問她:姥姥,什么時候才能吃上您煮的臘八粥啊!姥姥高興地說到:我的大外孫想喝粥了!不過,還要等幾天哦!就這樣,等了幾天,臘八前一天,姥姥就準備好了豐富的食材:紅棗、花生仁、紅豆、小米、黑米
到了臘八這天的'一大早,姥姥就把大袋雜糧洗干凈后倒入鍋中,加清水,最后用大火煮,待沸騰后,降大火為弱火,慢慢熬制。我急切地左顧右盼,把脖子伸得似長頸鹿般,可那時身材矮小的我,怎得看見高出我一個頭的鍋呢?
姥姥,您抱我看看呀!姥姥雙手摟住我的肚子,將我從地上抱起,輕輕翻開鍋蓋,眼前的景象映入了我的眼簾:紅中透著白,白里夾著黃,顆粒晶瑩。我迫不及待地湊近鍋中近看,姥姥趕緊抱住快要撲進鍋中的我:哎,小心別燙著!
粥終于煮好了,香氣四溢,外婆盛出一碗臘八粥給我,我迫不及待地嘗上一口,真是香甜可口,那種甜膩膩的滋味從舌尖一直流淌到我胃里,流入我的心里
現在回想起小時候的臘八粥,那種濃濃的香甜的滋味還讓我難以忘懷。
臘八粥心得體會 篇7
臘八粥是我國廣大農村臘月初八這天喝的。而今天我的故事《臘八粥》卻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故事說有一戶人家,有老兩口和一個娃。老頭子天天下地干活,有時還拿回不少銀兩;老婆省吃儉用。她還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照樣穿”。而那個娃子,卻好吃懶做。不久,家里什么也沒有,只有地縫里的一些食物。最后,小兩口死了。小兩口死的.原因我知道:它們不把老頭子和老太婆的話放在心里,而是左耳朵聽,右耳朵出,誰也不干活,針不拿,灶房不進,知識不學,油瓶倒了也不扶,人家有困難,也不幫助……這樣下去,兩小口能干什么?等房頂破了、食物稀少時才真正地明白兩老口的話,可是已經晚了……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出力,不能一直好吃懶做,吃不愁,穿不愁,這可不行。家里的搖錢樹,全都是靠雙手得來的。
讀了《臘八粥》,讓我明白:天上不會掉下來餡餅,一定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來養活自己!
臘八粥心得體會 篇8
讀了《臘八粥》這篇文章,我覺得:人應該要勤勞,不應該好吃懶做。文中的主人公,爸爸媽媽去世了,看米缸中的米還是滿的,衣柜中的衣服還有一整柜,便不去勞作。他整天在家里游手好閑不干一點事。到了冬天,家中已經沒什么吃的了,鄰居看在去世的老人面子上,東家給塊饃,西家給碗湯,這才能吃段日子。到了臘月,天寒地凍,家中沒有火,只好臥在涼炕席上。這時,他們發現了磚縫中有米。豆什么,就一粒一粒摳出來,放到鍋里去煮。誰知,刮來一陣大風,房子已多年沒修,禁不起大風一刮,房子馬上塌了。
故事中的主人公到了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時候,才后悔莫及。可是,世界上沒有后悔藥可買的。因此做事應該考慮后果,不然到了最后才后悔,這是沒用的。只有在事情還未發生前,阻止它,我們才不會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