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聽課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護士聽課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xx年12月12日,我參加了血透室科內會議,這次會議有三部分組成,首先是小講課,接下來是科內學習匯報,最后,總結上月工作及制定下月計劃。這次聽課,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并深感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當然也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不斷完善和加強。
首先是易敏老師匯報其在華西三個月的深入學習體會。從中了解了華西血透室醫護構造的完整性,緊急事件處理的迅速化,以及科室團隊工作的協調性和高度的合作性精神。護士長的點評更讓我認識到了學習不光是單純的拿來主義,更需要對別人的成果進行加工和包裝,特別需要學習別人想問題和做事情的觀念和思維。緊接著羅慶老師給我們帶來了醫院感染管理的學習,帶領我深入認識了血透室的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的劃分和在為病人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無菌注意事項……從中看到了自己和科室的一些短板,特別是自己的無菌觀念,亟待加強。最后是蒲老師和護士長給我們帶來了她們赴臺的所見所聞和心得體會。從中收獲頗多。
聽了蒲老師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解了她和護士長及其醫院領導等一系赴臺學習的一些成果和收獲時,作為一個剛剛從學校出來的毛孩子,我心不由為之一顫。臺灣同胞把護理工作做的如此細致,如此有品位。雖然這和地區經濟、人文、思想、教育、文化等諸多因素息息相關,但也很期待,我們能將護理工作如尊嚴一般重視。
以下是我聽了蒲老師講課后獲益匪淺的感想。
一、動機管理
記得蒲老師有講到萬芳醫院實行動機管理模式,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和聽說這一概念。通過講解,我粗略理解,動機管理即個人和集體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在內因(不斷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外因(自己動手實踐操作和在團隊)的共同作用下來實現這樣一個“夢”的全過程。根據老師講解的動機管理模式,我想這可以使我們在工作中更加有預見性、目的性、條理性,知道什么需要做、什么急需做、為了達到我們所要的目標,激發我們想方設法、積極開發我們的`思維和潛能,使工作完成的更好更快,由此來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達到優質護理的效果。
二、“品質是醫院的尊嚴”
在幻燈片上我有看到在醫院大樓內部,豎起掛有這么幾個耀眼的大字:“品質是醫院的尊嚴”如此形象生動和人性化的比喻,充分體現了中國臺灣醫院把醫院品質放到了一個相當高度的位置,充分體現了醫院人性化的服務理念,作為醫院中的一份子,我想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應該時刻牢記病人的滿意度就是我們的榮譽感,病人就是我們的名片。
三、以人為本的硬件布局
從一張張美麗的幻燈片中可以看到中國臺灣醫院的布局都富有人為關懷的思想,充分的把患者放到了第一位,始終把患者看作是需要照護的弱勢群體,處處為患者著想,大到醫院文化建設(特別是圣馬爾醫院)醫院專門提供了為各類宗教信仰的患者祈禱的地方,以及為患者及家屬備有交流感情的居室、廚房、休息之處,醫院高矮布局的超市,鋼琴等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地方更讓我們看到了醫院對患者心理護理和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視度。
最后讓我感動最深的是失能老人到宅沐浴服務……淋漓盡致的展示了醫院社區護理的發展成果。小到樓梯間、廁所、考體溫方式及兒科防護欄設計等等。處處均體現以人為本!這也是我們在工作中值得學習和加強的。
四、信息和服務一體化
當老師們走入大廳正為稀少的就醫人群感到納悶時,誰知原來醫院門診就醫模式已完全發生改變,信息化的門診預約掛號就診早已深入千家萬戶。此舉減少了患者排隊掛號與就診的寶貴時間。也為很多老年人及兒童就診帶來了方便。關于喊號患者名字的設置,這一小小的設計,充分保護了患者的隱私權。體現了對患者的尊重,同時也是信息服務一體化的充分應正。
五、模具試驗加強了對服務態度的改變
蒲老師幽默詼諧地詳細講解了輪椅訓練及老年模具的真人實驗效果。這讓我們提前步入老年人的世界,讓我們真心實意的感受到老年人的不便和困難之處,從而讓我們在今后工作中務必換位思考,為患病老人及患者提供己所能及的優質護理。俗話說:“種因得因,種果得果”,要想將來的某一天自己及親人朋友也得到優質的護理。那么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改變護理、從現在開始!
最后還有一點小小體會是蒲老師的講課沒有過多的幻燈片文字,但依然講得如此流暢,生動、吸引觀眾,再聽說她和護士長及其醫院領導一道同往赴臺學習,佩服之心油然而生!
總之,此次聽課讓我獲益匪淺,雖然沒有親自赴臺,但是通過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和圖文并茂的幻燈片讓我眼界拓寬,看到了我們醫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欣賞別人的同時更加發現了自己很多不足,并準備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改變。不斷提高自己,爭取做一名做事有動機性、把患者放到第一位,時刻站在患者的角度來思考和做事情。爭當一名優秀合格的“藍”衣天使。
護士聽課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一、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導入
我們的生活早已被各種海報所包圍,崔老師通過展示商業、電影、公益、文學這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海報,一下將學生的思緒從課堂牽引到他們與海報接觸的每個瞬間,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詢問學生“有沒有創作海報的愿望”時,同學們紛紛響應,可見崔老師已激起學生們強大的創作欲望。所以后面的學習更多的是學生主動探索而非被動的學習過程。
二、明確的任務要求
在導入完成之后,崔老師就向同學們展示了這節課的任務和任務要求,讓學生們做到心中有數,明確這節課的任務。崔老師還告訴學生,作品完成后將會評選出“優秀海報制作獎”。作品的評選會激起學生的創作欲望,將自己的作品盡力做到最好,也會讓學生因為作品的評比而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實現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小組合作
崔老師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協作自學并實踐“套索工具”“蒙版工具”“濾鏡工具”的使用,還讓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幅主題海報的制作。小組協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可以讓課堂充滿活力,還能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加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通過相互學習來實現共同提高。
護士聽課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良好的聽課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有好的聽課習慣,才可能有好的學習效果。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剛入學的兒童,天真浪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上,有時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那么,怎樣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呢?結合自己一些實踐體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借助兒歌落實課堂常規,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好動,坐不住”是低年級兒童的天性。如果學生的“出格”表現,全仗教師嚴厲的批評教育的話,容易造成課堂氣氛沉悶,會影響學生聽課情緒。教學效果也不會很好。我們決定把傾聽的習慣、要求及方法編成瑯瑯上口的兒歌。如“學會傾聽,需要安靜。一要專心,二要耐心,三要細心,四要虛心,五要用心。心心相應,伴我成長。”把傾聽要求融入朗朗上口的兒歌中。又如“眼睛認真看,耳朵注意聽。一心不二用,做個好學生。”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再如:“誰的眼睛亮?誰的耳朵尖?誰的聲音最響亮?”用兒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兒歌來褒貶學生的傾聽行為。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教會學生傾聽。在平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不露痕跡地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
二、明確要求,讓學生知道認真聽課。
認真聽課包括兩方面,一是認真聽老師講課,另外是認真聽同學發言。由于一年級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會發生聽課“走神”的現象:老師在講課時,有的學生在玩東西,有的學生在漫不經心地翻看一些與課堂上無關的書籍,還有的學生和周圍的同學講話等等。如果你仔細觀察,雖然有的學生眼睛在盯著老師,但不像聽講的樣子。還有的學生往往只注意聽老師講,同學發言時卻沒有注意聽。教師如果不加注意,及時提醒,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認真、仔細聽課上,既不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也會使學生逐步養成不認真聽課的壞習慣。因此,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采取以下方法培養學生專心聽課: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不時用鼓勵、表揚、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及時引導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別人發言。其次還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戲、競賽活動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別人發言,如:開火車游戲,競賽活動有:同桌同學、組與組之間,男生和女生之間進行競賽等。另外,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容易累,課中我利用一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做課中操,唱唱歌,這也是有利于學生認真聽課。除此之外,有目的地進行提問,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有效地進行教學。另外同學之間發言后鼓勵學生進行互相評價、對別人的發言給予補充。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能盡快集中精力投入學習,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我覺得只有先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專心聽課習慣,才能逐步增強課堂學習的效果。
三、巧妙利用情境因素進行組織教學,培養學生聽課的持久性
一年級學生在聽課時,教師往往會進行大量的組織教學。一開始學生還感興趣,但一段時間后,聽煩了聽厭了,他也不覺得有什么新奇的,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教學中的情境進行組織活動,培養學生聽課的持久性。如貼生字卡片時,我們就說:來,比一比,看看生字寶寶和我們的同學誰坐得端正;當某個學生聽得認真時,又說:看,生字寶寶在夸他呢!如果有學生沒認真聽講時,我會說:生字寶寶生氣了,他要躲起來,不跟我們做朋友了。有時老師要出示某張圖片,你還沒拿出來,學生就喊起來了,這時我會說:剛才圖片告訴我,他不敢出來了,同學們,你們該怎么辦呢?一聽這話,學生明白了,馬上坐得端端正正的聽課。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并且有的學生可能會出現反復,當看到學生的聽課習慣不盡如人意時老師也決不放松、得過且過。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矯正學生不良的聽課習慣。教師把嚴峻、期待的目光落在不專心聽課的學生身上,與之目光交觸,引起學生警覺,使他意識到老師在用目光警示自己,應該收斂言行,認真聽課。如用目光暗示的方法學生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來,教師可以停下來,課堂上突然的停頓也會使開小差的學生知道老師是在提醒自己。這招再不行,我們可以在教室巡回講課的方式走到他身邊,或摸摸他的頭,或在他的桌上輕輕敲打,以示警告,讓他意識到自己已被發現,強制認真聽講。
總之,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真正需要老師的細心,耐心。也許很累,但如果在辛勤的付出后有所收獲,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收獲我覺得也是很欣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