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長講座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智慧家長講座心得體會范文 篇1
20xx年5月14日,濰坊市家庭教育專家武際金校長為興安小學全體家長帶來了一場以《讀懂孩子,做智慧父母》為主題的家庭教育講座,作為家長成員中的一員,我有幸 聆聽了武校長的講座,感到受益匪淺。
作為家庭教育專家,武校長開場就以部分家長,沒有帶筆和本子為案例。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認識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都可以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家庭課程。而其中的關鍵在與父母要善于發現這樣的機會。并且以身作則,將教育理念傳遞給孩子。身教重于言傳,父母的行為也是孩子們的模仿對象。這種教育方式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生動幽默的開場過后,武校長又給我們講述了作為父母學習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父母這個角色是我們一生中很重要,而且是時間最長的角色之一。而我們絕大多數家長都沒有考慮過。作為家長,需要學習如何養育孩子。作為家長,我們是失職的。既然我們把孩子視為最重要的人。我們就應當花一定的時間來學習如何養育孩子。就像今天下午武校長的講座。我們只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卻了解了很多我們不曾接觸的知識。現實生活中我們學駕駛證都要花三個多月的時間。我們應當花多少時間學習,才能教育好我們有血、有肉、有感覺、有思想、有個性的孩子呢?這是我們每一個家長應該捫心自問的問題。
關系重于教育要想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必須以良好的家庭關系為前提。沒有一個好的親子關系。再好的家庭教育理念都是空談。一個好的父母不能把自己和孩子對立起來。而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去理解孩子,幫助孩子。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另外,作為父母,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自居與父母的身份。說是在教育孩子,其實是在教訓孩子。同樣的道理,我們以和善的口氣對孩子說,孩子可能就接受了。如果與訓斥的口氣說,很可能孩子表面上服從,而內心里卻是在抗拒。所以說情緒也是教育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作為父母要學會管理情緒。
武校長還講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例如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成績?正確對待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等等。作為家長,我很高興能有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因為我相信我和很多家長一樣,不愿意放棄任何一次能讓孩子成長的機會。在武校長淵博的知識面前。我們雖然只學習了冰山一角,但相信對我和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受益是終生的!
最后,很榮幸也很感謝武校長,贈與我的《校長陪你做父母》一書,此書為武校長親自編寫。內容生動、案例真實、道理深刻,我一直在拜讀,相信在武校長優秀的家校教育理念之下。會教育出越來越多優秀的孩子。
智慧家長講座心得體會范文 篇2
首先,感謝學校老師們為了此次家長會所做的精心準備!謝謝! 此次孫老師帶來的演講使我感觸頗深,首先,孩子需要鼓勵。不只是孩子,成年人何嘗不是如此,在學習、工作中,能夠得到他人的信任與鼓勵,才能在學習當中保持長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更何況我們身為父母,對于孩子信中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
第二,教師是孩子靈魂的工程師,他們能從孩子們小的時候給他們塑造良好的心靈,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防患于未然,讓孩子們從小感知真善美,從內心深處成為一個慢慢正能量的人。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的'教育工作,學校與家庭之間多多溝通,家長與老師之間教育思路的不統一,最終會影響孩子的各個方面,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學習成績,最終還是要靠學校與家庭兩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老師家長一同為孩子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念、營造積極向上的成長氛圍,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5+2>7!
第三,給孩子更加自由的發展空間。不要給孩子指定發展的方向,適當地讓孩子當自己得“掌舵人”。讓孩子有更廣闊的選擇空間,讓孩子發揮鍛煉出他自己的長處,找到其興趣所在,同時在其中發現孩子暴露出的缺點與不足,再幫助孩子不斷改正。過程中也不要有過多重復無意義的說教,不如拿出實際行動,用自己的行為來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平日里父母自己不經意間的每一個舉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總之,我希望每個孩子都不是埋頭苦學的孩子,我更希望他有自己正確的追求向往,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以上是我在聽了此次講座后的一點體會,在以后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作為老師父母,還任重道遠,作為家長我還要不斷的學習提高,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勤與老師溝通,做稱職的父母,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一直努力下去!
智慧家長講座心得體會范文 篇3
校本教研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教研,對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可是什么校本教研?要如何開展教研工作?作為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長期以來卻一直對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著很多困惑。
長期以來,很多老師以為校本教研無非就是聽課、評課,或者是由學校制訂好課題,教師在進行課題實驗……有時候,會抱怨校本教研的繁多,感覺筋疲力盡,無從下手。最后,校本教研活動就變成一種任務,為了完成任務,為了應付學校及上級的檢查,校本教研沒有真正達到校本教研的目的',最后難免影響了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水平。
4月18日,晉江市進修學校姚永寧副校長為我們進行專題講座,題目為《加強改進日常教研建設校本教研制度》。這次講座猶如一場及時雨,姚副校長為我們精心地解答了這些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對校本教研的困惑,聽完講座后,感覺受益非淺。姚副校長告訴我們,校本教研就是教師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室里發現了某個教學問題,并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的經驗解決問題。也有人把這稱之為“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由此可見,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師的素質。那么,如何讓校本教研活動做到實用、有效,而且不會造成教師平常的教學負擔呢?原來,校本教研的真諦就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教育教學問題為出發點、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進行自我反思。葉瀾教授也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由此看來,教師專業的成長要把反思和校本教研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要經常反思,如果遇到無法解決或有意義的教學問題,就可以在教研研討會上與其他教師進行教學切磋、協調與合作,通過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信息,在碰撞中產生火花。產生火花就是校本教研的一個突破口,完全有可能是校本教研一個好的課題研究。然后,按照“問題——課題——研究——解決問題——實踐”的教研流程,想方設法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并且不斷地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這樣的校本教研就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
另外,姚副校長也提出了校本教研已經不是局限于面對面地進行教研交流了,渠道出現了有各式各樣:個人博客、qq群、視頻會議等等現代化的網絡交流工具正日益成為我們校本教研的一個載體。如果我們能結合這些方式,校本教研就更有助于把我們從研究的“配角”或“執行者”的地位解放出來,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中淋漓盡致地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