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農心得體會(通用4篇)
支農心得體會 篇1
三個月的支農生活轉瞬即逝, 在這短短的時間里,x醫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段支農生涯在拓寬了我的視野、豐富了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醫學事業的魅力。
在這三個月的支農生活里,我深深地融入到x醫院這個大家庭中,和x醫院的同行們互相學習,密切配合,圓滿地完成了工作任務,也有很多的感想和收獲,在這里談談我的心得:
1、麻醉科各位醫生嚴謹的工作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醫院的設備和環境并不是很先進,但是他們在工作上“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作風深深感染了我,讓我知道了不管條件如何,應始終把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放在第一位,創造條件做好醫療工作。
2、深刻感受“以人為本”提倡人文關懷的治病理念,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杜絕差錯事故構建和諧醫患關系。x醫院雖然是鄉鎮衛生院,但是有著先進的管理體系,在院常委的領導下,員工自覺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完成醫療工作。
3、醫院在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開展了微笑服務,周到服務、特殊服務。來x醫院就醫的主要是附近的居民百姓,這里的人民非常純樸,這里的醫生都將病人看成自己的親人,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給病人提供最適合的診療方案和藥物,醫患關系非常融洽。在病房,患者更多地與醫護人員接觸,他們的痛楚、煩惱都會告訴自醫護人員,而會想盡辦法幫助他們解決。
4、優質的服務態度,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有著非常良好的關系氛圍。良性的競爭機制使護士們全心全意地為患者解除各種煩惱,年輕的醫護人員也在這種氣氛中得到很好的熏陶。在語言溝通方面,她們也很講究措辭、態度、語氣和方式。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說話時永遠面帶微笑。盡量避免說不,杜絕生、冷、硬、頂、推現象。即使是患者在發怒時,也要保持職業形象。提高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轉變服務作風,注重誠信服務。
5、各位醫護人員謙虛好學,良性競爭。他們認為,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愿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比熟練的技術操作來的更重要。如果說醫院的設施是硬件,那么就醫環境、服務態度等等就是軟件。從硬件上來說,國內和國外雖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這種差距正在不斷縮短。在北京、上海的一些大醫院,設施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但是軟件方面,差距還是很大的,我們還需要努力去提高,問題的關鍵還是觀念轉變。我們需要有愿意為人民服務,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務,并且尊重他人提供的服務的觀念。工作表現決定你得到的機會多少。樣為了自身發展,大家都會努力工作,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競爭氣氛。
在這段支農生涯里,我學到很多,同時在某些方面我也盡力給x醫院的同行一些好的建議,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由于設備和人員的限制,在圍麻醉期間的監測還不是很到位,比如在麻醉前最好用留置針開通靜脈,術中連續監測心電圖,全麻前要確保麻醉機能夠正常使用等等,另外也交流了一些圍術期液體治療和危重病治療及搶救知識。
支農生活是充實而愉快的,伴隨著許多新的體驗以及收獲,給我在x醫院的生活增加了豐富的內容。我回首這段時光,審視自身的改變。今后我要一如既往的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服務理念,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學會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在設備藥物不完備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現有的一切,進行安全的高質量的麻醉,保證病人的安全和手術順利進行。另外要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理念,視病人為親人,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在生理和心理上緩解病人痛苦,做一名稱職的高素質的醫生!
支農心得體會 篇2
7月28日至31日,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赴偃師市緱氏鎮唐僧寺村科技支農幫扶團再次來到唐僧寺村,開展了生產實踐幫扶、發放調查問卷等一系列科技支農實踐活動。
在此期間,指導老師郭麗麗博士和宋鵬博士帶領隊員們多次走入農田,為農民詳細講解作物的生長周期、特性、常見病蟲害以及防護措施。針對農戶提出的問題,隊員們根據前幾天的調研情況結合自己的所學知識為農民進行一一解答。緊接著,隊員們來到田間地頭,為正在勞作的村民們送去液體肥料并幫助他們進行噴灑。一位姓陳的農戶表示:“河科大農學院科技支農幫扶團的師生們不僅在技術上給我提供了幫助,還幫我減輕實際上的負擔,真是太感謝了!”此外,隊員們還為村民們隨機發放調查問卷以了解當地葡萄種植的相關情況。
此次活動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隊員們投身實踐的熱情絲毫不減,相信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支農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7月12日到14日,黑龍江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赴木蘭縣科技支農志愿服務隊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們的收獲確實很多。與其說是科技支農,不如說是我們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活動。
黑龍江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科技支農志愿服務隊由11人組成,帶隊老師為黑龍江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路運才教授,黑龍江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團委書記高健老師,團隊還包括本學院九名20xx級以及20xx級的各專業的同學。
三下鄉期間,團隊與當地廣泛聯系、密切合作,立足乃林鎮實際,從種植業、設施農業、養殖業出發,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開展了一系列支農活動以及學習活動。
三天的時間了,我們分別的參觀了木蘭縣木蘭鎮聯豐村,華興村,松江村,東安村,西亞村,吉興鄉紅升村,紅豐村,以及現代農業集團――昊偉集團。
木蘭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壯大,獨具木蘭特色的地毯、肥牛、柳編、石材、木材、優質米等六大產業形成規模。地毯集團分廠發展到24家,年產量達28萬平方米,被列入全省50個龍頭企業之一,獲得外貿出口權;肥牛集團有大型肥牛飼養廠50個,擁有國內一流的大型屠宰廠1座;柳編集團有總廠9家、分廠72家,產品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龍江柳編產品基地縣。六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5.2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38.8%。
此次活動,我們了解了當代農業與養殖業的發展,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中,使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了解了現代農業的潛在力量,使我們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有一種深深地自豪之感。下鄉期間,我們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指派專人為我們安排行程,使我們能夠更加方便迅速有效率的進行此次三下鄉活動。
三下鄉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科技支農的活動,同時,也是我們一行人鍛煉學習的好機會,同時,也是讓我們了解最質樸的勞動人們的最好的機會,作為大多數都是農村生長的我們來說更是深有體會的,記得第一天下午我們第一次出去的時候,我們去參觀木蘭鎮聯豐村的棚室經濟的時候,帶領我們的阿姨真的是特別的熱情,送給我們剛剛摘下來的黃瓜西紅柿,切切實實的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質樸的人文氣息。
從目的上來說,這次下鄉活動,我們圓滿的完成了我們既定的目標,參觀了循環農業,自動化的養殖業,還有就是從宏觀方面了解到我國的農業生產現狀。其中給我們感觸良多的是當地的一種種植方式:把散戶進行整合。這樣的話就可以很有效的進行統一種植,便于管理,這種方法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所以,我們不得不驚嘆于當地政府的整合能力。
在東安村,我們切身的感受了全自動智能浸種催芽設備,團隊一行人進入了一個類似大棚的設備,里面的溫度很高,據了解,里面的.溫度是智能化設備所控制的,超過一定的溫度就會自動停止,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減少人為的操作次數,能夠為農業生產提高很大的效率。在龍豐村崗子屯,我們參觀了當地現代的養殖業,其中我們對一種孵化雞蛋的名為箱體式孵化機進行了深入地了解。13日的時候,我們參觀了昊偉集團,這是一個現代的農業加工集團,在有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里面的設備,以及簡單的了解了工廠的運作。農產品加工機器,冷凍庫,制冷壓縮機等一系列的現代農業加工設備使我們增長了更多的見識。吉興鄉紅升村是我們此次三下鄉活動的最后一站,在這里,我們參觀了小尾寒羊的一個養殖基地,認真的學習到了小尾寒羊的養殖方法。而后我們又參觀了煙草種植基地,其中我們有很多的人幾乎都是第一次見到生長中的煙草。
在下鄉活動之中,我們也跟隨我們的專業老師路運才教授對當地的種植業以及養殖業提供了專業方面的知識,在參觀玉米地時,路運才老師以及幾位同學到玉米地中產看生長狀況,通過詢問,發現了一些問題并對此提出了幾點建議。在參觀萬壽菊種植基地時,我們通過了解,知道了萬壽菊從種植到采摘再到出售一系列的運作,萬壽菊很漂亮,但是更加的讓我們注意到的是在田地中采摘的農民,在田地之中揮灑著汗水,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隨著時間的流逝,"三下鄉"活動在14日圓滿的結束,然而我們的征程還剛剛開始。盡管在此次活動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和阻礙,但在團隊的相互幫助和共同努力下,難題一道道被我們解決了。并且在學習之余,我們也簡單的在木蘭縣參觀了一次,其中的辛酸與感動,我想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到。然而,這一切并沒有結束,我們將以此作為人生新的起點,懷揣著這一段美好的記憶,帶著感動與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廣闊的生命長河。我們在腳踏實地地總結這些寶貴的經驗的同時,也不斷產生出新的愿景。雖然離我們步入社會已經很近了,但當我們處理相關事情時仍然感覺自己是那么的幼稚,我們大學生似乎還只是一群在象牙塔里死讀書,不理窗外事的樣子。
希望通過此次學習和摸索后,我們能將自身的經驗和體會傳播給每一個旁邊的迷茫的朋友們,按照社會的需求,從各方面培養自己的能力。積極參加以后的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會,認清自己的在社會中的位置,明確自己的目標,激發自己的熱情,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煉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我們要戰勝的不僅僅是任何的困難,而且還有我們自己。
此次科技支農活動,我們運用自己的理論與當地的實際相結合,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我們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同時也從一線勞動者身上學到了許多生產經驗。團隊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贊譽。本次科技支農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支農心得體會 篇4
xx月xx日,在農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濤老師、學工辦主任孔蓓蓓老師、團委副書記劉曉亮老師、團隊指導教師郭麗麗博士、宋鵬博士的帶領下,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赴偃師市緱氏鎮唐僧寺村科技支農幫扶團抵達目的地唐僧寺村,正式開展為期十二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首先,團隊成員和老師們來到偃師市緱氏鎮唐僧寺村村委會,與唐僧寺村村委會的領導進行了座談交流并舉行20xx年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
接著,在郭麗麗老師、宋鵬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深入田間地頭,分別對玉米、水稻、花生、芝麻等多種農作物進行了植株、土壤樣本的采集,并對不同植物的株高、葉寬等各項數據做了詳細全面的統計,這使同學們對當地的土壤養分含量及作物生長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幫助村民們進行科學的指導提供了科學依據。隨后,隊員們與正在勞作的農民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并認真記錄下農民們在生產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便于有針對性地為農民們提出解決方案。
經過一天的實踐調研,同學們熱情持續高漲,同學們紛紛表示愿意用專業知識和實際行動幫助農民,為促進基層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后續的社會實踐中,同學們將結合唐僧寺村的重點農業產業葡萄種植、生產和加工開展一系列的科技支農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