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散文因其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思想豐富多彩、語言精美、內涵深刻等特點逐漸成為人們閱讀的寵兒。尤其是敘事散文倍受人們喜愛。課標要求,“在進行散文閱讀的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發展、經驗的喚起、情感的參與,方法的運用、體驗和感悟,學生智慧的生成、精神的啟迪等。”因此,我在散文閱讀教學中以教材為憑借,讓學生在閱讀與交流中進行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進而在交往過程中建構起他們自己的認識。
我認為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本著既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的原則。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領者,教師應該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為學生服好務。
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融洽課堂氣氛,為一節課的成功教學奠定基礎。
為了讓學生緊扣課文,不橫生枝蔓,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對課文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一定要求學生自由朗讀。并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重點句的品味是突破課文重點難點的關鍵。
注重學生們的熱情參與,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沒有被重視,他們日復一日地低頭去記老師講給他們的答案。在他們的內心,早已產生了倦怠之心,學習的熱情開始消退。學習也就變成了一件苦事。其實我們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為孩子們創造條件,放手讓孩子們獨立自主地在閱讀的過程中體驗價值,收獲知識。或許開始的一節課甚至是幾節課,孩子們自主學習的效果并不能讓我們滿意,但我們應該相信,學生們會在一次次的學習中總結經驗,提煉方法,并真正走向會學樂學的終點。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一次機會,也給我們的教育一次機會。正如小孩子剛開始學走路,難免會摔跟頭,但我們相信孩子總有一天可以大步向前一樣。相信學生們在這一課收獲的不單單是知識,能力,還有生活與成長的啟迪,精神世界的豐富和提升。
散文閱讀的有效性一定會在這種信任、開放、獨立自主的個性學習中得到提升。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范文 篇2
20xx年8月17日,我參加了全縣初中語文新教材培訓。在這里有幸聆聽了三位教授的針對于語文教材改編的精彩講座,三位老師講解的既實在又貼近實際,可以說使我們受益匪淺。
徐炳霞老師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使用策略》為題,從教材的特點,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體現知識體系和能力點的五個渠道,編寫框架及體例結構四個方面對新編語文教材進行分析。徐老師認為,部編新教材在以下幾方面體現了變化和創新。一是“用教材教”--用課文改語文,實現教材的語文核心教學價值。強調要從關注文本內容到重視文本表達,把課文作為例子,“用課文教語文”凸顯文本的語文核心價值。必須抓住文本中最突出、最獨特的語言表達特點,去設計教學思路,開展教學活動。二是“增強目標意識,強化訓練意識,有序落實語文要素”,重建語文知識體系;能力習慣序列化;課外閱讀課程化三個方面。三是領悟編者意圖,凸顯“主體意識”用好的助讀系統,結合教材預習加以補充,還有自讀課文的助讀系統。四是體現單元意識和文體意識,區分兩類語文教學,實現由“一篇到一類”的解讀能力發展與思維能力。
比較慚愧的是不知道另一位女老師的名字,不過挺欣賞她的講座,聲情并茂。王金娥老師具體從立德樹人,語文素養,閱讀體系,精打細磨六個方面,對部編教材做了細致的分析,指出新教材寫作特點:一是重視語文核心素養、重建了語文知識體系;二是兼顧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靈活安排了單元結構體例;三是閱讀教學實施了“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區分了不同閱讀課型;四是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系;五是選文還強調了經典性、審美性(語文性)、適用性和多樣性;六是注重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提高寫作教學的效果。同時強調讀書應有體驗、分享、共鳴、喚醒、提升這樣的過程。
通過此次培訓,我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部編本)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還是有很多問題不明白,需要自己在日后的教學中慢慢體會。。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希望自己能夠精心鉆研新教材、及時反饋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難點,勤于學習交流,為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不斷努力。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范文 篇3
最近幾周,按照中心校的安排,在全鎮開展聽課評課交流活動。小結如下
首先,在選擇課文時,老師都選擇難度適中,并傾向于自己擅長的文體,展示自己。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在備課的過程中認真仔細地準備。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突出了教學重、難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次,他們具備了名師基本的素質,自然地教態,流利精煉的語言,并能恰到好處地調控課堂。同時,又展示了各自的特色。
其中我們感受最深的幾點:老師的那份從容,那份自信。總覺得這一點對于老師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我們應該用激情感染學生,活躍課堂氣氛。這一點幾位老師都做得非常好。另外一點是老師在課下備課非常認真。對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平陌小學的韓松煥老師的課,語言非常簡練,準確,最好的一點是對文本的挖掘非常深刻,到位。足見她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經過這次聽課活動,我們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疑惑,第一,我們上課,尤其是語文課,在教每篇課文之前,我們是否想過,通過這節課想讓學生學到那些知識。我們是否仔細斟酌過每篇課文實際的教學目標?第二,要想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應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一提到互動,我們想到的只是分組討論,除了這個之外,難道沒有別的辦法可采用?難道每節課的互動只能用這單一的方法?時間長了,學生會產生審美疲勞,失去興趣。我們在教學中,應豐富教學方式,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三,我們總感覺,我們的語文課堂的容量太單一,就只是講課本上的東西,很多知識不能擴張開來,讓語文和生活脫離了關系。
其實文學創作來源于生活,而我們卻把它變成了固定的文字標本,不能活化。這一點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但我們首先應該有這樣的意識,然后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