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精選3篇)
關于《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 篇1
勤學才能進步,成長沒有止境。人類今天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更多的人在學習前人的知識的同時,也在不斷的發現著這個世界更多的奧秘,發現更多這個世界的規律,創造出更多彩的文明。讀書學習是習近平總書記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習慣,他非常重視重視學習,也非常重視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社會建設。讀書,應該一直在路上。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是人生成長之梯,是政黨鞏固之基,是國家興盛之要。“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坡曾說過。我們要學習共產黨人精神,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努力學習,終身學習。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作為精神追求,才能夠有深厚的學養。我們是文明古國,擁有光彩燦爛的古代經典,那是古圣先賢給我們留下來的無上至寶,讀書最終目的該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沒有正確方向,不僅學不到有益的知識,還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亂墜、脫離實際甚至荒唐可笑、極其錯誤的東西所迷惑、所俘虜。”大量閱讀優秀書籍,堅持讀經典、原著作品,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國人引以為豪,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樂極其深遠的影響。很多經典之作必是取精華部分為世人所傳閱。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經典的閱讀代代相傳的。多讀經典,可以提升我們的文化素質,做一個文明人,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的好公民。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橋梁,也是你不斷完善自己的標尺。一個人學習,而不接觸外部環境是行不通的。只有廣交朋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才能彌補自身的缺憾,并獲得更多知識。朋友一定要志同道合、互相幫助。像孔子所說的那樣,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誠信的人交朋友,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在這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想學習,只要舉手之勞,就可以做到,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讓讀書成為陪伴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進學習方式方法,提高學習效能,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告訴我們要廣博地學習,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能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終生讀書和學習,將讀書作為一生的堅持和信仰。
讀書,一直在路上。
關于《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 篇2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貫穿了習近平同志的一生,即使在梁家河那段艱苦的歲月里,他也沒有放棄過讀書和思考。青年時代是讀書學習的高峰期,在屬于青年的黃金時代里,青年人要奮發有為,不斷學習,發揮中流砥柱的建設作用。
青年一代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就要從學習開始,勤于思考,成就如華氣質,引領中華民族復興建設大業。如何讓學習更高效率,朝著學習的最終目的進發,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構想,就要弄懂為何學、學什么、怎么學,從解答“學習三問”出發,學思結合,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一問為何學?學習能提升個人見識和能力,培養馥雅幽深氣質;學習能營造好學之風,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學習能發揚黨與時俱進的精神,以強大動力促進黨的發展進步。腹有詩書氣自華,于個人而言,學習能構建起個人的知識結構,培養氣質和底蘊,做到遇事不慌、處亂不驚。對社會來說,一股鉆研好學的學習之風,不僅能增長公民見識,擴大知識面,更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時代;于黨而言,“學習型政黨”
是黨不斷追求進步、與時俱進的內在動力和要求,是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二問學什么?學傳統文化,萃取中華精髓,借古省今;學先進思想,吸收先進理念,融會貫通;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蘊含無數真知灼見。面對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和脫貧攻堅遇到的問題,古代名言常常有令人醍醐灌頂的作用。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藏,需要我們不斷的守護和學習,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應對風云變幻的時勢。更要博采眾長,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精髓,學以致用,融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中國夢中。
三問怎么學?學習要統籌兼顧,均衡發展,更要有好方法。“學如弓(gong)弩,才如箭鏃”,學習并非一蹴而就,而要以見識做引領,學識做底蘊,才氣做鋒芒,將三者結合的學習優勢發揮到極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理論知識化為實際技能,將先進思想揮灑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的實踐當中,唯有實踐方出真知。切忌盲目學習,陷入“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習氣,要將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既要學習也要思考,最優化學習,將學習的效率最大化。
關于《腹有詩書氣自華》觀看心得 篇3
張杰有一首新歌《最美中國人》,歌詞樸素卻感人:“你抖落人生的仆仆風塵,平凡夢想,點亮日月星辰……”時光的車輪尚未駛進20__,新冠肺炎這位不速之客突如其來,猖狂肆虐于神州大地,許多中國人都奮不顧身地參加了這場“戰役”,他們何嘗不是最美的呢?
你瞧,那個叫楊偉英的護士長。當她走出負壓病房,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時,原本清秀的臉龐上留著深深的壓痕,身上的衣服也已被汗水浸濕。若是把衣服擰成一團,定能擰出一大把汗水。再看看那個名叫李芹芹的護士吧,褪下那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就能發現,她的雙臂因為過敏而變得紅腫。那一道道紅痕,真是讓人觸目驚心!然而,她們有想過退縮嗎?有想過趁大家不注意時臨陣脫逃嗎?不,她們從未如此。也許,她們的臉和手臂在此刻已不堪入目,但誰說她們不是最美的人兒呢?她們的美,美在兢兢業業,美在勇敢無畏。
病毒肆虐時,還有一群普普通通的人美得讓你挪不開眼。江蘇江陰周莊鎮東林村有一位73歲拾荒阿婆,當她聽說疫情十分嚴重時,揣著辛辛苦苦攢下的9000元錢到村委會,欲支援防疫工作。遭村委會婉拒后,阿婆當場急得嚎啕大哭。年邁的阿婆雖然衣著簡樸,臉上涕泗橫流,但她的善舉卻彰顯出一種別樣的美麗。還記得因保姆縱火案被網友熟知的林生斌嗎?妻離子散的悲痛沒有壓垮林爸爸。在杭州紅十字會公示的捐款明細中,他捐出了5000個單價18元的口罩,總價值90000元。他原本儀表堂堂的相貌在妻兒離世后慢慢衰老,卻又在這一瞬間,成了大家眼里的“中國之美麗者也”。他們的美,美在舍己利人,美在無私奉獻。
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除了不可計數的無名戰士奔赴前線抗“疫”,社會上的諸多企業也紛紛伸出了援手。各大銀行多則捐出幾億元,少則捐出幾千萬元;視頻APP里的佼佼者,如快手、騰訊,也都先后捐出了1億元、3億元這樣驚人的數目;在這個手沖奶茶被大眾淘汰的時代,“香飄飄”奶茶卻捐出了1000萬元;在醫療物資緊缺的時刻,阿里巴巴公司設立10億元醫療物資專項供給基金,為了讓火神山醫院擁有豐富的物資保障,阿里團隊還幫忙搭建了無接觸收銀系統。它們的美,美在大氣擔當,美在責任心強。
“最美中國人,頂天立地大寫的人。不必多想也不用去問,就在身邊把心靈溫潤。”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有最美的中國人沖鋒陷陣,我們便能滿懷希望,守候由他們繪出的斑斕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