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孝道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1
今天,帥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yè)——孝敬老人。我想給外婆洗腳。
想著想著,我興沖沖地走進洗手間,先端起洗腳盆,拿到水龍頭下,用手抬了一下開關,水從龍頭“嘩嘩”地流下來,沖到塑料盆里發(fā)出陣陣聲音。我用手試了試,正好是溫水。接著,我拿出一張小板凳恭恭敬敬的請外婆坐下來,小手輕輕的幫外婆脫鞋襪。然后我卷起衣袖,把外婆兩只腳放進了水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足浴膏,在外婆的腳上賣力的搓了起來。
“嗯,真舒服啊!”外婆閉著眼睛說起來。
我繼續(xù)搓著,當搓到腳底時,那一層層老皮讓我眼前浮現(xiàn)出外婆忙碌的身影:做家務、給我燒飯吃,為我奔波,就是這雙腳接我放學,還是這雙腳在我掛鹽水時給我送來好吃的,也正是這雙腳讓我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她總是把舒適帶給我們,把疲憊留給自己,無怨無悔的操勞著……我慚愧的想著。
以后,我要比現(xiàn)在做得更好,更孝敬老人。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2
我們經(jīng)常可以發(fā)現(xiàn):每當周末,貫通中西,對孝道的討論非常充分,全無關系了,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xiàn)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系。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干吧。從國外對孝道的冷漠的敘述中,“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zhàn)場和老人的地獄。其余則撒手不管,年老多病,把褲子拉臟了,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孝道》
我看過這么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后終于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圣誕節(jié)時收到幾份小禮物:“姥姥,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無一不體現(xiàn)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xiàn)。
而今。
可見,上至領袖!我不禁問道。”陳毅卻說,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一些老人的家里總是兒女滿堂,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fā)揚光大!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3
現(xiàn)代的都市,燈紅酒綠,不斷為了生存的我們,在愈演愈烈的競爭中,不斷接受著艱難困苦的考驗,不斷在“時光”洪流中掙扎,也在‘生活的淘汰賽’中不斷的出局,不斷地榮升,同時也享受著豐富的物質條件與精神財富。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每當想要早起的我們憊懶的躺在舒適的床上,不愿在朦朧中睜開睡眼惺忪的雙眼時,我們的父母在做些什么?每當,我們在電視機前歡聲笑語時,我們的父母又在做些什么。每當我們跟父母無理取鬧時,可又曾想過父母的嘆息與悔恨。
滄桑的的臉上流逝著歲月的痕跡,斑白的頭發(fā)映刻著風霜的洗禮,枯黃的手“指向”的是生活的艱辛。然而身處在高度文明包圍中的我們?yōu)槭裁纯傋屗麄儾傩哪?為什么?
在我中華綿延的五千年文化中,不乏有“孟母三遷”的典范,在不知不覺中父母已經(jīng)替我們鋪好了道路,但換來的是“青春難駐”的逝苦啊、
著名作家汪國真的詩集中曾譜有一首《蝶戀花》寫到:“自古青春難駐,年少正好射虎,妙手婉風華,功就與君共駐。起舞,起舞,更有憧憬無數(shù)。”讀罷此詩,是否更應珍惜少年時?是否還“紙醉金迷”,自我陶醉呢?
那么,請珍愛父母,留住時光。盡管時光荏苒,物換星移,但請不要揮霍青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忘記蒞臨在我們肩上的重擔,不要有太多悔恨。努力吧!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4
中華民族具有許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例如,寬容,誠實守信……而我卻推崇——“孝”。
俗話說:“百行之首,以孝為先。”孝敬父母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又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法律義務。雖然我們還是示成年人,還不需要贍養(yǎng)父母,但是決不能對父母大不敬。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呢?
我們現(xiàn)在應該從小事做起,從周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現(xiàn)在在家中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善事父母日孝。”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孝敬父母,長大了可能會在遺棄老人的跑道上出現(xiàn)“大名”,走上被告席。
現(xiàn)在,我們雖然不必“香九齡能溫席”,但是從小懂得“鴉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的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父母“服其勞,憂其疾”是十分必要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孝敬父母要從小時做起。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5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為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yè)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shù)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好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xiāng)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是的,每個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好孩子,但大家也總不能永遠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長吧!大家也不要把父母關心大家和照顧大家的習慣當作是一種義務,因為大家總有一天要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總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飛出那照著大家的呵護傘,去尋找那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大家走的再遠,家永遠遺留著大家溫暖的歸宿,家里也有大家最親最愛的人。
孝心是無價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賠償。那么,有誰親自為自己的父母洗過腳嗎?有誰為自己的父母系過鞋帶,穿過衣服嗎?又有誰為自己的父母梳洗過嗎?沒有。或許,你會認為自己的父母有手有腳,這樣簡單的動作都不會,根本就用不著那樣做,再說讓人看見了多尷尬。其實,這些人想錯了,萬萬全全想錯了。孝心不是一種儀式,也不是讓別人看的,而它兩代人心與心的'溝通。現(xiàn)在,父母都還健在,不需要子女去照顧,反而還需要父母花心思去關心子女。倘如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在有力氣動了,你是否這時又會嫌棄他們,埋怨他們,責怪他們,去說他們給你帶來了累贅呢?或許還會有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棄他們在馬路上于不顧。其實呀,這些人大家隨處可以看到,他們是殘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沒有人性的,他們也根本就沒有良心,何談什么孝心呢?大家不要為了個人利益,而讓父母奔波勞碌;大家也不要為了家產,而讓父母左右為難。大家現(xiàn)在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為什么不憑借自己的一雙手向父母盡一分孝心呢?也許是一處毫宅,也許是一片轉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尺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shù)一萬機的金錢,也許是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無論用什么方式來回報,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那么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
孝,是捎縱即使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存草心,報的三春輝,讓大家永遠記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無價的。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6
我看過這么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桌上美味佳肴,應有盡有,唯獨沒有姥姥的身影。卻見小外孫指著在廚房正在汗流滿面做飯的姥姥叫道:“姥姥,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這哪里是為老人舉辦的,分明是讓老人無償?shù)貫樗麄兏冻?我不禁問道:“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jù)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后終于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xiàn)。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jīng)常可以發(fā)現(xiàn):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xiàn)。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fā)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xiàn)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里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系只是金錢關系,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yǎng)成人,其余則撒手不管,全無關系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xiàn)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系。我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yǎng)老金清單時,發(fā)現(xiàn)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于突發(fā)心臟病而亡。據(jù)了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圣誕節(jié)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么。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zhàn)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于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臟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臟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fā)現(xiàn)褥子下的臟褲子之后,埋怨母親為什么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么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干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fā)揚光大!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7
無論在家里還是在教會,我常聽到母親說古人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自從主席上任以來,大街小巷更是貼滿了“孝道”字樣,因為母親教育我們也常講“孝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品質”。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父母為了我們吃得好穿得暖,整天沒日沒夜地去操勞,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都花在我們做子女的身上,可他們卻從來都不錯花一分錢。父母無私的愛和辛勤勞動灑下的汗水里,都寄托著他們在子女身上的祝福和期盼。
那么我們如何來回報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呢?我們應該讓父母少操心,努力學習爭取做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讓父母少一分擔心,多一份放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關心和尊敬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大人眼中做一個既貼心又懂事的好孩子。
記得有一次姥姥生病了,母親又忙于干農活,我就主動擔起了照顧姥姥的任務。我把母親做好的飯菜端到了姥姥的身邊,姥姥需要什么我就麻利地給她拿來,等姥姥吃完了我再端回去,最后把碗也洗得干干凈凈……母親進來時滿意地對我笑了笑,豎起了大拇指,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得到母親的贊許我也很高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讓我們永遠的記住孝心的存在,爭做人人夸獎的孝道好少年。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8
有句古語說的好:“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據(jù)首位。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那么又有誰愿意真心與之交往呢?在我們所學的《弟子規(guī)》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們做人必須要以孝敬父母為根本己任。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恭敬地聆聽父母的訓導等等。
在古代,三國的時候,孟宗從小就與母親相依為命,孟宗一直很孝順他的母親,對母親侍奉有加。有一次,母親病得很厲害,很想吃用鮮筍做的湯,可這時已近冬至,天氣很冷,哪里會有筍長出來。孟宗沒有辦法,心里十分的焦急,可是沒有任何辦法,便跑到竹林里,他雙手抱著毛竹,心里想著臥床的母親,不禁兩行淚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難過,竟大聲的哭了起來。
或許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動了天地,突然間,眼淚滴落的地方裂開了,從地上露出了幾莖竹筍,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臉上的淚珠,興高采烈地把這些竹筍帶回家去。他做竹筍湯給母親吃,母親吃了新鮮味美的湯后,居然立刻好了起來。后來他官至司空。比起孟子我真的是自愧不如。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可見,
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絕不能丟掉老一代流傳下來的良好品德,那就讓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順長輩吧!孝順還有另外一種,那就是舍小家顧大家,歷史上這樣的人也很多,過去人說的忠孝難兩全,實際忠是最大的孝,對我們來講,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好。孝順的方式很多,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那就讓我們從我做起發(fā)揚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吧!
感恩是一種溫暖的情感,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輕輕吟唱著,在心與心之間傳遞著人世間最純最美的訊息,時刻提醒著我們:道不遠人,不能不孝敬父母。現(xiàn)在,我們都還是剛剛步入初中的中學生,并不能為父母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孝敬父母,應從日常小事做起,從生活中點滴小事開始,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應理解父母的辛苦,從心底里感激父母為我們做的一切,時刻充滿一顆感恩心。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9
光明媚,風和日麗。我捧著《弟子規(guī)》坐在小道的板凳上,懷著愉悅的心情誦讀《弟子規(guī)》“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讀完這段,我感觸甚多,止不住思緒翩翩……
世界上最精彩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而我們的生命就是父母賦予我們的。“殫竭力盡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想而知,從我們出生到現(xiàn)在父母又在我們身上顧注了多少心血?試著抑心自問,父母給我們的愛是不是比天還闊,比海還深呢?在我們承載了這比天還闊比海還深的受罪后,是不是該懂得感恩呢?
我相信在眾多人的潛意識里都有著“自善孝為先”的觀念。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傳承角度來講,我們這一代青年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前人所留下的美德——孝。從我們自身來講,看著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一切一切,我們也會萌動孝心。那我們怎樣孝敬父母呢?《弟子規(guī)》教了我們很多。
我們應尊重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面對父母的叮囑,教導,我們應虛心聽取接受。或者有些青少年認為,父母的恩想觀念已過時,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用聽取父母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總會犯錯誤,父母幾十年的經(jīng)驗難道不比我們強嗎?因此,我們要尊重父母對我們的教導。
我們要為父母做些我們能做的事。“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我們不要把父母為我們做的事當作是理當然。這之間無必然聯(lián)系。回憶父母為我們做的點點滴滴,我們要學會感恩。我們?yōu)楦改缸龅牟灰欢ㄒZ轟烈烈的大事。比如平時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父母下班后問候一下或送上一杯清水;節(jié)日時,送上自己的祝福和問候,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我想,反這些小事父母也會感到很欣慰,他們在百忙之間也會笑一笑吧……
我重整思緒,我想:以后,我會更加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孝敬父母,努力學習,不幸負他們對我的期望……
繼續(xù)翻開下一頁。“出則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悠揚的回蕩在空中。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百忙之中得來閑暇,陪母親出門走走,這是她叨念了很久的心愿,只是,我卻一直都未能做到!想要躲避良心的責備,于是,我告訴自己,也告訴她:我一直奔忙努力,只是希望有能力讓她過得更好一點!
然而,我一直忘了問她,什么樣的生活對于她來說,算是更好一點?
一輛豪華的轎車停在我們身邊,車門開處,走下一個珠光寶氣的老太太,年紀與母親相仿,氣勢卻截然不同,她帶著隨從,一臉冷漠地走進這五星級賓館。目送她離去,回頭看見身邊的母親,雪染雙鬂,斑駁凝聚出銀絲;身上的衣服依舊簡樸。
驀然間,心里一陣刺痛,一直想要讓母親過得更好,可是,怎樣才叫好?像剛才那位老太太的生活嗎?或許,那是我終其一生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母親拍拍我的手,笑容依舊是我熟悉的和氣,她說:“不必艷羨她,因為,我擁有的比她更多!”
擁有的比她更多?我看著母親,一臉疑惑!
母親依舊微笑,言語間卻透著難得的自豪:“我散步經(jīng)過這里,經(jīng)常看見她,每一次,她都這樣來去匆匆,陪著她的,除了那個隨從,就只剩下她一臉的冷漠!我比她幸福,至少,我還有女兒陪我出來散步!”
心再一次刺痛,努力了這么多年,奔忙了這么多年,冷落了父母這么多年,想要改善他們的生活一直是我前進的動力,今天才明白,原來,我努力追求的,從來都不是他們想要的!
他們要的,真的不多!他們要的無非是兒女們那少得可憐的陪伴!閑暇時分,能花上三四分鐘聽他們拉拉家常;下班回家,情愿喝上一碗媽媽遞上的銀耳蓮子羹,他們已然滿足,別無他求,幸福的笑容就會在他們臉上蕩漾開來,一直帶進夢里,依舊那樣甜甜地笑著!
做為兒女,我們不應該覺得慚愧嗎?終日為生活奔忙,追名逐利!淡漠了心境,冷落了雙親!間或承受良心的責備,我們還要為自己帶上一頂高帽子:我們這樣辛苦只是為了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好日子?有沒有人問過一聲,對于他們而言什么樣的日子叫做好日子?
我們一直以為,能讓父母吃得好,穿得好,有能力讓他們拿著某件價格不菲的商品出門炫耀一番,讓別人知道他們有個有出息的兒子(女兒)就是孝順!可是,我們卻不知道,老人們的炫耀,比的不是價格,而是價值!
公園里,一位老人拿著一部外國原裝的數(shù)碼相機向同伴們炫耀:“這是我兒子從國外寄回來的。”看著那部沒有一個中國字的機器,圍觀的人群沒有意料中的艷羨,反而有些輕視:“這玩意一個中國字都沒有,你會玩嗎?”
不遠處的另一堆人,同樣的在攀比,一位婦人正在向她的同伴們展示身上那一件并不高檔的新衣服:“這是前幾天我女兒陪我買的!”一瞬間,多少人眼中漾出艷羨,贊美聲此起彼伏,她們贊的是衣服,眼中看的卻是衣服以外的某種東西!我知道,旁人的艷羨不是來自于那件衣服,而是僅僅源于那個“陪”字!
陪!對于我們年青人來說再一般不過,工作要陪客戶,生活要陪,難得的休息還要陪朋友;有沒有人算過,一天24小時里,有幾個小時是留給父母的?他們孤獨一天,翹首盼望,等的或許只是為了跟孩子吃一頓晚飯!
曾經(jīng)不明白,為什么退了休的老人喜歡扎堆在公園里,直到吃飯了也不回家。如今,父親也退休了,也跟所有的老人一樣,我方才明白,他們不是不回家,而是在等待兒女們來“接”他們回家!有時,只需簡單的一句:“爸,回家吃飯了!”就足以贏得別人的艷羨,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讓他們高興得好像得到了心愛玩具的孩子!
猶如兒時的我們對父母的依賴一樣,如今,兒女是老人唯一的依賴!富貴名利對于已近暮年的老人還有多大意義?兒女的親近與關懷才是他們唯一的財富!古訓有言:“家有一老,如獲一寶!”寶的寶貴要多少財富方可匹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千金散去,終有復來之日,只是這稀世珍寶,若是失了,還有什么能填補此生遺憾?
名利浮華?富貴壓身?那些不過是瞬間煙云,燈滅處,煙消云散!
遺憾?何為遺憾?丟了工作,失了價值,那叫歷練,不是遺憾!勞燕分飛,同林異向?那是悲寂,不叫遺憾!辛苦創(chuàng)業(yè),傾覆商海,那是老天給你的機會: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轟轟烈烈之后,回歸平平淡淡,不知道有沒有人曾注意到:世上有種遺憾,叫做: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不是他們不情愿等待,而是,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變數(shù)和意外!容不得我們悔恨,也不同意他們等待!
待到失去了,你可會悔恨?你可懂留戀?你會不會在午夜夢回時流著淚驚醒,輕輕喚上一聲雙親?你是不是在下班回家時,推開家門的瞬間,想念起那一碗甜甜的銀耳蓮子羹?
如果你會,為什么不懂得珍惜現(xiàn)在?為什么不讓現(xiàn)有的溫暖去填補那未來的遺憾?
其實,這稀世珍寶的價格并不昂貴,只是每天那僅僅幾元的車費錢,抑或是那少得可憐的電話費!電話的彼端,你不要不耐煩,他們不需要你對客戶般的小心翼翼,也不需要你作報告似的長篇大論,只是想要聽聽你的聲音,想聽到你親口告訴他們:“今天,我很平安,也很快樂!”
天下父母皆牽掛,僅此而已!
做為兒女,忙不是借口,那幾個倒背如流的數(shù)字,孝順,只在手指跳躍間!不需要組織繁瑣的語言,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天涼了,多加件衣服,爸媽要保重身體!”就已足矣!
前幾天,在朋友那里學到一句話,出自之口,雖然簡潔,卻是很美的人生格言,她說:“孝先行,事必成!”相信所有人都懂得他的意義,只是,能做到的,又能有幾人?
百善孝為先!愿天下所有已經(jīng)成功或是正在努力追求成功的朋友,不要忘了,我們“成事”的根本;更別忘了,在這冷漠的人世間還有最能溫暖我們的生命源泉!
他們的付出,不是天經(jīng)地義,而是,值得珍惜!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11
多少年以來,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對父母依賴和索取,總是在有求于父母的時候才會變得乖喜。每當我們哭泣的時候,可以找父母傾訴,甚至把父母當做是出氣筒。
累了,倒頭睡下,也只有父母會躡手躡腳地走進我們的房間,為我們蓋好被子。在清晨總抱怨父母為什么不叫醒自己,卻忘記了父母早已出門,只有一個寂寞的背影。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而這就是著名臥冰求鯉的故事。
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用筆記錄了父母,我們已經(jīng)無從考證了。但卻都有恩慈之意。父母給了我們有血肉的身體,給了我們關懷,沒有哪個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當你尚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母親便為你寫下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字,那便是“孝“
牛有舔犢之意,魚有弓身救子之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自然界中有無數(shù)個例子在為我們證明著親情的藕斷絲連,相濡以沫的感動,我們還有過付出嗎?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父母可以為我們付出,難道我們就不可以為父母做點什么嗎?記得姐姐快結婚的時候,奶奶對她說,男朋友丟了可以找回來,父母就一個,丟了就永遠消逝了,你再也得不到那種莫名的溫暖了。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你記得父母的生日嗎?你給父母過生日嗎?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父母有淚總是躲避我們的眼睛,有傷總是自己扛。對我們是微笑。父母我是想要我們送什么禮物,只是一句話就好,就一句話而已。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為他人,為師表呢?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父母幫助了你多少次?你有刻骨銘心嗎?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12
不能等:有人說,等我們有錢了,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著父母,暢游天下,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我們有錢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包米嗎?等我們有時間了,想帶著父母去周游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我們能等,可父母年紀不可等,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時,對父母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后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
父母要錢干什么?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也就是在父母難于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時候的陪伴,在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養(yǎng)育情,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13
“孝”是無法重現(xiàn)的幸福。當我們正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盡情地享受著時,是否想過這樣美好的生活是父母辛苦勞累換來的?是否想過要回報他們?
今日在家中做起家務,無論是擦窗戶、洗碗還是拖地,都覺得那是些需要大量體力的活兒,深深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或許在他們干完活后腰酸背痛,我們卻依舊不知,依舊享受生活。
他們流過多少汗水,付出多少艱辛,一心想著為我們打造一片廣闊的天地,為我們鋪好路,嘴上時不時地還會念叨幾句:“你現(xiàn)在是學生,唯一的任務就是讀好書來,其他的你什么都不用擔心,只要你讀出成績來,無論學費多貴我們都給你掙……當我們不努力學時,何曾想過,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是多么高,就這樣把它摧殘了?
孝心是一把美麗的風景傘,我們應懂得詮釋孝心的概念和賦予傳統(tǒng)孝心的更多內涵,把一片孝心獻給父母,用最好的行動去回報,多為父母做家務,為父母錘錘腰,少讓父母操心,同時發(fā)憤圖強,在學業(yè)上創(chuàng)出輝煌,讓他們感到欣慰、驕傲!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14
孝心孝道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心?孝道。
是誰教會了我們吖吖學語?
是誰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們?
又是誰將自己的年華飛逝換來了我們成長著的生命?
是父母!人們說: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一杯咖啡,靜靜地向周圍彌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帶苦澀,而它的糖份卻積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后,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
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蘇轍曾說:慈孝之心,人皆有之。還記得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嗎?田世國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愛已經(jīng)堅如磐石。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可是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fā)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這樣的事時常發(fā)生,不由得令人心憂。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難道真的不如烏鴉,不如羔羊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卻能引發(fā)我們的深思。孝心,并非是長大后才有的責任,也并非是用金錢就能彌補。孝心的終極奧義,就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里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么簡單,可是同樣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5分的作業(yè),一張100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接受它,因為,這里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
當然,我們要孝敬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于他們我們同樣也要敬孝心,講孝道。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愛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把孝心帶回家,讓父母,長輩們沐浴最溫暖的愛的陽光!
有關孝道心得體會 篇15
“小孝”,又稱之為“孝養(yǎng)”,它局限于滿足親人的衣食住行不至于有所缺乏。目前這種孝的范疇是人們在孝道修養(yǎng)方面普遍局限性認知的一個孝道思想。很多人覺得自己工作非常忙,事業(yè)需要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對于父母只要有衣服穿,有飯吃,衣食無憂,自己的孝心就盡到了。但是,從傳統(tǒng)根文化角度來講,精神和物質兩項,父母都應該得到滿足,才算是孝道文化。這種單純滿足生存需求的孝,只能說這是一種“孝養(yǎng)”。古人認為:只給父母物質享受,連孝都談不上。所以,“孝養(yǎng)”應劃歸到“小孝”范圍。
“中孝”,就是不僅要在物質上孝養(yǎng)父母,同時在精神方面上,能體諒親人的心愿,愛父母所愛,至親所喜也喜而為之。陪親人談天說地,使親人心里平和、順暢、安樂,精神上獲得至親之樂,這叫“中孝”。對父母的情感方面,我有很深的體會。父親退休后,他自己住一個房間,物質上不用操心,唯一所缺就是精神上的認知。父親跟我有很多共同語言,每個星期天抽上半天時間,跟他聊一聊歷史,聊一聊家族的演變,談一談以前他所見家族道壇的熱鬧象,父親感覺到非常愉悅,那種回憶使他樂在其中。我們共同分析現(xiàn)在社會上道德文化蛻變的.現(xiàn)象,一同去體會其中的喜樂悲歡,老人就感覺到不孤獨,在精神上同時獲得至親之樂,和子女之間有一個心靈的共鳴和交流。這種狀態(tài)只是“中孝”的范疇。
“大孝”,是善巧方便地勸告親人明白尊道貴德之理,遵循自然因果規(guī)律,順應自然,與人為善,既注重自己身體的健康長壽,同時也要明白精神系統(tǒng)的提升,包括使父母能夠明白如何真正去實現(xiàn)離苦得樂的道理,這就是“大孝”的范疇。
什么是“至孝”?我們要懷著無比感恩的心情,常念父母的恩情,踐行與幫助至親修身求真。雖然很多雙親他們自身由于文化水平和各種影響的綜合作用力,難于認同生命實相里很多改變其身的理法,但是我們要有這顆心,推薦或者親自陪同父母,用良好的辦法使父母能夠真正進入老年養(yǎng)福階段,進行性命雙修和出離生死的修習,讓父母積德行善,去除執(zhí)著和分別心,實踐修身獲得精神的升華和解脫,這就是“至孝”。
民間有句俗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至孝”,要升華到能夠使父母擺脫這樣被動受助的方式。“至孝”的內容,還包括用自己的孝道誠心和道光德能,完成我們應盡的孝祭責任和義務,繼承和發(fā)揚祖先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品德,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運用祖先們的優(yōu)秀品德和品格來完善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道德建設。幫助別人,才是真正地幫助自己;舍向別人,才是最大的獲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