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責任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護士責任的心得體會 篇1
這“責任心”的“心”字,早被中國古代哲學家喻指思想、精神,即今日廣義的哲學范疇“意識”,與醫學上稱身體某部位的那個“心”有別。工作上的“心”到位,即捧著一顆心來,在班用心去做,不夾私心離班,這樣專“心”之致,就能做好護理工作。身為年青的護士,對剛接手的工作有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有這份心,相信自己定會早日勝任此項工作。如果缺乏責任心,無論是新護士,還是老護士,都不會做好護理工作的。事物有因果關系,即有因才有果,護士工作也存在因果性的一面。工作是靠人做的,護士工作要達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最佳效果,必定要求護士本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有正確的意識指導自己去履行職責。有好的開端,才會有好的結果。
歪打正著的事是有,但不具有普遍性。護士工作切忌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之念,“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歪打是不會正著的。加強責任意識才是良好的動因,也是最佳出發點。當然,工作中也會有好心辦錯了事,這屬正常范圍,世界觀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有其正確的意識,只是世界觀轉換成方法論的環節上出現了失誤,或是方法的運作上出了差錯。“好心辦錯了事”是方法問題,而不是思想問題。方法問題很復雜,也很有講究。對護士來說,護理工作有個業務水平、經驗多寡、病員配合、他事阻礙等,使之方法不得力,或者不到位。這些屬外在原因,是客觀造成的,非主觀所致,這種“錯”容易被防止和克服。如果不該出錯而因責任心不強出了錯,性質就變了,就不屬正常范圍,也就不能用“出錯”來塘塞,那要追究其責任。所以,責任意識對護士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自我內修、點滴養成這種意識。責任意識與工作職責的要求是緊密聯系的,有時能合二為一,但區別是顯然的。
前者屬自我意識、自我要求,強調個體的內控,具有軟性的一面;后者屬外在規約,強制要求,具有硬性的一面。“硬性”是工作職責、標準,“軟性”是個體工作的靈魂,“硬性”好比骨骼,“軟性”恰似血肉搜集整理。
護士責任的心得體會 篇2
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然而,僅有理想是不夠的,因為理想只是人們在觀念中對美好目標的一種向往,要使之成為現實,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正如高爾基所說的“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要困難得多”。
沒有一句豪言壯語,卻無時不在拼搏“這句樸實的語言不僅是我始終遵循的格言,更是我實現理想的信念。我是一個剛剛走出校園不久的青年,可以說在我孩提的腦海里,穿上潔白的護士服,成為一名白衣天使是我夢寐以求的理想。就是這種圣潔的理想支撐著我走上了護理這一行。
4月一個平淡而又重要的日子里,在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我開始了我的護理事業,當我真正跨入護理這一行業時,我對它又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新的了解。當成功搶救病人,挽回生命時,我的心感到安慰,我的心感到高興,我慶幸我是一名護士,當忙碌時聽到病人一句稱贊:做護士真不容易。我的心為之震動,誰說護士不被理解,我的淚水悄然而落,這是幸福的淚。當病人痊愈出院時,用醫生的話說,除了有我們的醫療,更離不開的是這些勤勞的護士們。是啊!這不正是體現出了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重要性嗎?如果中國的護理體制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所改變;如果護士的地位有所提高;如果對護士不是那么多苛刻的條件而是理解和尊重。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愿意留在這一行,成為名符其實的白衣天使!
護士責任的心得體會 篇3
時間過得真快,我來到這個ICU集體工作已經兩年了。還記得第一天來這醫院報到,一腳邁進科室時候的心情,內心充滿了對這個陌生的環境的恐懼和忐忑!好在當時主任和護士長對我們幾個的理解和包容,“別怕!你只要知道東西放在哪里就好!有我們呢!”,就是這樣一句話讓我慢慢地對科室的儀器設備、專科技術和理論感到不那么陌生和恐懼!于是就迎來了后面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獨立一個人當班、第一次收病人、第一次畫特護單、第一次搶救、第一次尸體護理、第一次帶教實習生。
現在兩年過去了,當初羞澀的我們在慢慢成長,隊伍也漸漸壯大!已經記不清護送了多少個病情好轉的病人轉普通科室;記不清看到多少個‘如果他能站起來就是奇跡’的患者真的奇跡發生;我只覺得‘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工作真的很重要,作為ICU護士,我們有時候面對的病人多、病種雜,面對的病人管路多,這樣我們需要很全面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水平,還要具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的洞察力!我們要有一雙勤勞的不怕臟不怕累的手,同時我們要一顆同情的心,要有愛心、細心、耐心、最主要是責任心去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無私奉獻的精神支撐起無力的生命,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
我也知道我還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像那一次的意識不清的患者的尿管的拔出,像那一次的氣管插管拔除時候的順序不對。這些都直接給病人造成了痛苦,給我很深刻的教訓。我知道我的很多的操作技能還不精湛;很多時候跟醫生的配合還不夠好;對很多病種還認識不夠深!所以,我還需艱苦歷練,虛心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并為此一直奮斗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