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實習生工作總結(通用5篇)
建筑工地實習生工作總結 篇1
首先根據測繪院提供的原始城市坐標點結合規劃圖和建筑平面圖進行平面控制線的建立。一般將主控線的兩端引測到固定的建筑物或堅實的混凝土地面上,兩頭必須通視。而且要避開基坑開挖位置。主控線一般設置縱橫放向各3根,以方便閉合核對。驗線時還是相對樓座和軸線的關系拉距離。然后根據布置的主控制線撒出開挖線,要注意放坡尺寸和預留建筑物外墻的操作架距離。基槽開挖,在開挖線的位置是否留有工作面,還要考慮放坡,然后主要注意標高的控制,注意不要超挖,基槽較深就要一步一步傳遞,可以要求施工方在基坑邊上測出標高,,傳遞時都最好以原始點為依據,防止誤差積累。
墊層放線時必須檢查。首先查四大角,其他細部用鋼尺排。進入樓層施工則是在基坑邊投測,由于地下室變化較大,主要控制的是變化部位。另外,施工流水段之間看軸線和標高的銜接是否吻合。
檢查控制網的布置是否合理,要求其位置在每個施工段都能達到控制點相互通視,檢查時儀器不動看四周的點的讀數應該一致。
放線的目的是為了施工控制、操作而用,主要是施工控制線,平面線主要控制模板的安裝,防止墻體為宜,在合模時要以控制線為準,墻邊線主要調整鋼筋位置和保護層用。標高線一般采用建筑50線,主要控制層高,在支頂板時上層鋼筋上要用,拉線檢查模板高度和平整度,起拱范圍,下層打好的墻面,拆模后要抄測建筑50線,也可以控制頂板模板,如果施工不緊張的話,可以彈出模板線(即在模板高度把多層板下皮線或20公分控制線彈出)比較直觀。用全站儀放超過100m的建筑物軸線,與經緯儀與鋼尺配合放。放線前一定要檢查國土局給出的控制點是否有誤。
建筑工地實習生工作總結 篇2
混凝土工程
在施工現場,我們看到了混凝土的振搗。
混凝土工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結構的承載能力和使用壽命。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攪拌、運輸、澆筑、養護等施工過程,各工序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因而在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
混凝土澆筑入模后,內部還存在很多的空隙。為了使混凝土充滿模板內的每一部分,而且具有足夠的密實度,必須對混凝土進行搗實,使混凝土構件外形正確、表面平整、強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設計及使用要求。
混凝土的振動機械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內部振動器、表面振動器、外部振動器和振動臺等。其中應用最廣的是插入式振動器,它適用于大體積混凝土、基礎、柱、梁、墻、厚度較大的板及預制構件的搗實工作。
插入式振動器的振搗方法有垂直振搗和斜向振搗兩種。垂直振搗易于控制插點距離和插入深度,不易產生漏振,混凝土受振后能自然沉實。斜向振搗操作省力、效率高、出漿快、易于排除空氣、不會發生嚴重的離析現象、振動棒拔出時不會習形成孔洞。
建筑工地實習生工作總結 篇3
吊裝工程
結構吊裝工程是裝配式結構工程施工的主導工種工程,對結構的安裝質量、安裝進度及工程成本有重大的影響,工程人員對此應有足夠的重視。結構安裝工程具有構件的類型多、受機械設備和吊裝方法影響大、構件吊裝應力狀態變化大、高空作業多等特點,這些特點直接影響到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施工安全。
在施工現場我們能見到的最多的就是普遍用于高層建筑的附著式塔吊。這是一種固定在建筑物近旁混凝土基礎上的起重機械,它可借助頂升系統將塔身自行向上接高,從而滿足施工進度的要求。
腳手架工程
腳手架是土木工程施工必備的重要設施,它是為保證高處作業安全、順利進行施工而搭設的工作平臺和作業通道。
為了保證工人安全施工,工地范圍安全,腳手架的設計應滿足以下各項安全要求:
(1) 搭設高層腳手架,所采用的各種材料均需符合質量要求。
(2) 高層腳手架基礎必須牢固,搭設前經計算,滿足載荷要求,并按施工規范搭設,做好排水措施。
(3) 腳手架搭設技術要求應符合有關規范規定。
(4) 必須高度重視各種構造措施:剪刀撐、拉結點等均應按要求設置。
(5) 水平封閉:應從第一步起,每隔一步或二步,滿鋪腳手板或腳手笆,腳手板沿長向鋪設,接頭應重疊擱置在小橫桿上,嚴禁出現空頭板。并在里立桿與墻面之間每隔四步鋪設統長安全底笆。
(6) 垂直封閉:從第二步至第五步,每步均需在外排立桿里側設置1.00m高的防護樣欄桿和擋腳板或設立網,防護桿(網)與立桿扣牢;第五步以上除設防護攔桿外,應全部設安全笆或安全立網;在沿街或居民密集區,則應從第二步起,外側全部設安全笆或安全立網。
(7) 腳手架搭設應高于建筑物頂端或操作面1.5m以上,并加設圍護。
(8) 搭設完畢的腳手架上的鋼管、扣件、腳手板和連接點等不得隨意拆除。施工中必要時,必須經工地負責人同意,并采取有效措施,工序完成后,立即恢復。
(9) 腳手架使用前,應由工地負責人組織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并填寫交驗單后方可使用。在施工過程中應有專業管理、檢查和保修,并定期進行沉降觀察,發現異常應及時采取加固措施。
(10) 腳手架拆除時,應先檢查與建筑物連接情況,并將腳手架上的存留材料,雜物等清除干凈,自上而下,按先裝后拆,后裝先拆的順序進行,拆除的材料應統一向下傳遞或吊運到地面,一步一清。不準采用踏步拆法,嚴禁向下拋擲或用推(拉)倒的方法拆除。
(11) 搭拆腳手架,應設置警戒區,并派專人警戒。遇有六級以上大風和惡劣氣候,應停止腳手架搭拆工作。
建筑工地實習生工作總結 篇4
今天來到工地,現場在打混凝土,師傅給我們講解了很多關于混凝土澆注的知識,下午我辦公室也查閱了一些書籍,結合在學校課本上學習的知識,讓我懂得了使用插入式振搗器必須掌握的基本要求: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能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邊緣。
澆筑混凝土一般還必須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時,應按施工縫處理。
建筑工地實習生工作總結 篇5
本人于20xx年7月9日到東郊初中建筑工地實習。實習一天整。對此一天對工程實踐學習作此報告。
實習時間:20xx年7月9日
實習地點:東郊初中建筑工地
實習內容:在李組長的指導下,學習國家相關的規章制度,了解各種工程程序;通過閱讀圖紙,了解設計的意圖、設計方案、施工細部;了解在工程建設中可能發生的實際問題,并學習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等。
(一)建筑學知識
參觀東郊初中建筑工地了解分析以下內容:
1、根據所學知識,對所參觀建筑組群的總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進行分析。
2、參觀建筑物外觀及內部,了解各層平面布局及房間布置,觀察建筑外觀特點。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該建筑平面布局、空間造型和立面處理方法。
(二)房屋構造
通過去參觀在建工程現場情況,了解以下內容
1、了解該建筑物的結構形式、構造特點、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級等;
2、了解該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礎類型、構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該建筑物的墻體類型、結構布置、細部構造及施工特點;
4、了解該建筑物板、梁、柱等的類型,配筋方式及其與墻、梁的連接構造,了解樓地面、屋面構造及頂蓬構造特點;
5、了解該建筑的樓梯、陽臺等的詳細構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裝修構造。
三)建筑材料
通過去建筑工地實地參觀,了解以下內容:
1、了解水泥、磚、砂子、石子、鋼筋等主要材料的規格、標號、特性及使用要求;
2、了解混凝土、砂漿的配合比、標號、生產工藝所用設備以及養護要求;
3、了解各種鋼筋加工情況;
4、了解有關裝飾材料的情況。
(四)建筑施工
通過去施工現場參觀,要求了解以下內容:
1、了解各施工工種的工藝過程,生產特點以及各工種之間的配合及穿插作業情況;
2、磚混結構施工工序,現澆構件的施工工序;
3、建筑工程與安裝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4、土建工程與安裝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5、裝修工程的施工過程,施工特點及方法;
比如,鋼筋的綁扎,底層基礎鋼筋的綁扎首先要放樣,每一跨度里鋼筋的接頭數只有25%,即4根鋼筋里只有一個接頭,另外,接頭要盡量放在受壓區內。在砌墻的過程中,如遇到墻要轉角或相交的時候,兩墻要一起砌起來,在留槎的過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則必須留陽槎,且要有拉結筋,不能留陰槎。在進行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熱的時候要注意養護。
(五)基礎
1.基礎選用類型 采用獨立基礎,基底標高為-5.10m
2.鋼筋基礎地面應作強度等級為c10的100厚墊層,墊層宜比基礎每側寬出100
3.鋼筋基礎曾厚度,有墊層處》40,無墊層處70, 與土壤直接觸外側建筑防水做法的鋼筋擋土墻,柱在室外地面部分保護層厚度應向外增加到40。
(六)地基
1.地層土性描述:基礎應置未擾動的卵石層上,撐載力特征值f=350kpa
2.基槽檢驗應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和施工圖要求進行,并需要有勘察設計人員機參加。
3.基礎設施完畢用不含對基礎有侵蝕作用的戈壁土,角礫土或黃土分曾回填礫實。
4.基礎開挖應按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放坡,對臨近建筑有影響的基坑,應由具有巖石設計與施工單位做支護設計及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