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建筑安裝實習總結
再次,完成了從父母的“拖油瓶”向家庭的支持者的轉變。我來自四川農村,父母靠幾畝土地和外出打工的收益來支付我讀書的高昂費用。雖然父母之愛是無私、高貴、不計回報的,但是我必須認識到,在過去的23年里我給他們增加的負擔。父親頭發里夾雜的白雪和母親臉上不符年齡的皺紋是對我的警示,也是對我的鞭策: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首先要做一個有益于家庭的人。當母親穿上我買的新衣,當父親開始同我商量家事時,我意識到我已經可以為他們分擔一些事情了。這種發自內心的使命感和由此而來的榮譽感,在學生時代我從來沒有體會過。
另外,“為人處事”成為了我急需掌握的必備技能。安全工作實際上就是對人做工作。在單位,我要為領導分憂,完成安排的工作,確保施工現場不出事,無論是人身傷害,還是設備損毀,任何隱患都必須扼制;在業主企業,我要應對安全主管部門的檢查;在施工第一線,我還要與工人打交道,為他們安排安全培訓,督促他們落實安全措施。在與形形色色的人相處的過程中,如何說話才能讓人不反感,怎樣做事才能讓人樂于接受就變得尤為重要。有技巧的、恰當的為人和處事,能讓工作變得順利并且成效顯著,否則則會舉步維艱。在這一點我的體會是:回答領導的問詢應實事求是,不要陽奉陰違;面對業主的刁難應謙和有理,不要盲目爭執;指導工人安全作業時則應融入他們,以一個參與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身份與他們交流,這會使他們產生認同感,那么我們的安全活動就容易開展。
XX年8月中旬我來到上海分公司后,經過短暫的休整就被分到了賽科項目部。賽科全稱“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合資企業,由bp、中石化以及上海石化共同出資組建。當時我們承接的項目是新建一個5萬立石腦油儲罐,以及苯乙烯裝置的長期維護。時當盛夏,正值上海最熱的時候,5萬立儲罐現場的工作氣氛卻比氣溫還要高。所有人都衣衫盡濕,揮汗如雨。我便是在這樣的環境里展開了我的安全工作歷程。
從組織新員工入場培訓,到日常安全檢查,到建立各種臺帳,到召開安全例會;從最初開會時的不擅言辭到現在的有的放矢;從不知所措到井井有條,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也明確了要達成的目標。我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比如“安全系統工程”,“安全經濟學”,在工作中幾乎沒有用到,而 “壓力容器”、“通風除塵”這些學問也因其針對性強、可操作性低,在實際施工建設中的使用空間不大。這就給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當理論不能很好的聯系實際的時候,應該怎樣來創造聯系的條件。事實上,我在工作中遇到的諸如吊裝、腳手架的問題,我大學的專業課里并沒有涉及。由此我意識到,搞工作就是第二次上大學,各種各樣的法律法規和規范就是我要掌握的新的專業課。
不同的是,這個大學不止不用交學費,還能領工資。
過去的一年里,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賽科項目部度過的。通過與賽科人的交流與學習,我認識到這個企業實實在在地把安全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安全不再只是安全部門的職責;這里的每一個人,大到總經理,小到操作工,都踐行著他們對于生命的承諾。作為項目承包商的安全員,能夠在這樣的環境里工作,實在是非常好的機遇。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三勤”。一是“嘴勤”——不遺余力地宣傳安全、督促安全,通過不斷向員工灌輸安全規章制度來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規范他們的行為習慣;二是“腳勤”——安全的業績來自現場,現場不出事就是安全的本質追求,這就要求我勤跑現場,而不是在辦公室當睜眼瞎;三是“眼勤”——我們的施工現場,乍看上去是沒有問題的,實際上很多危險都埋伏在作業環節當中,需要我們睜大眼睛仔細排查,如果粗心大意,走馬觀花,勢必會遺留隱患,甚至釀成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