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實踐的心得體會
我們模仿玻璃鋼制作過程,制作了兩個“水滴”狀的側浮體。玻璃鋼的制作需要玻璃纖維及樹脂,原料并不難找,在建材市場很容易就買到了但到應用這些化學物品是卻是困難重重,因為它們都是有毒的化學物品。當你看到所有的瓶子上都貼著“有毒”標簽時,心里難免有些發虛。側浮體就是這樣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安全的誕生了。接下來是船身的制作。船身設計為梭形形狀,為了達到目的我們將船身分為三段來做,這樣工藝簡單了許多,兩個三角形就構成了一個貌似梭形的船體,船體由翻遍鋁板鉚接而成,因為鋁板本身強度不足,為了增加強度必須翻遍。也許翻遍對工廠來說沒什么,當對我們這種缺少必要的設備的團隊來說,只能靠老虎鉗和錘子慢慢地翻邊。也許只有這個時候你才能真地體會到原來鋁材也是這么硬,想象的結果和做出的結果差很遠。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為船體空腔內加入填充物提供浮力。制作前,我們已經決定采用工業上的發泡劑作為填充。我們事先知道發泡劑可膨脹為原來的60倍,但是當我們填充時才發現僅憑一瓶瓶成品的發泡劑根本無法實行填空,即使成了成本也會高的驚人。制作進程受到阻礙,我們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退無可退,進則無路。最后我們又重新調整了方案,決定先將廢泡沫填入其中,來占據大量空間,在用發泡劑密封。所有配件都做好了,我們立即就將它完全組裝了,等待明天的試水。
我們將試水地點選在新區的人工湖進行。我們把船拆開運到新區,經過幾分鐘的重新組裝和檢查,下水的時刻終于到了。隊員都抑制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因為這是我們的杰作。船已經放入水中,等待著我們的檢測。劉老師身先士卒第一個試水。劉老師上船了,但他沒能實現站立劃船,所有人都很清楚,側浮體不能提供足夠浮力來保持船體平衡。于是劉老師坐在腳踏板上,艱難地保持著平衡,輕輕地滑動船槳,最終劉老師失去平衡落入水中。我們的心情相當失落,但我們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改進再試驗。我們和指導老師進行了深入地剖析和討論,結果發現了許多問題。例如:船體形狀不符合船的要求,側浮體漏水,側浮體浮力不足,船槳方案不理想,船無法轉向……隨這又經過幾次大的改進和試水,最后船終于可以平穩地行進了!人站上去,無論怎樣搖擺也不會側翻。改進的船槳動力不足,輕松省力。我們每個成員都上去試了一把,感覺就像在水上飛駛一般。
其實,本次暑假我的最主要任務還不只于此。我還要在暑假完成迷你車的設計任務。我們制作的船事實上制作時已經有了圖紙及設計方案,而迷你車只是腦海中的一個想法,要想將它變成一個實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如劉老師所說:“這是一個大工程,是迄今為止我們進行的最大的一項制作活動”。我們計劃在暑期基本完成迷你車三維模型的建立。我們每天都很早起床一塊來到試驗室,打開電腦,利用三維設計軟件solidworks將我們想好的零件繪制出來,并對零件的尺寸進行詳細的記錄。我們經常在一塊討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會更好。有時因為一個人外出有事,我們的一天也就荒廢了。這讓我們突然意識到一個團隊的重要性,無論缺了誰工作都無法繼續,因為這個工程靠一兩個人是根本無法完成的!叭齻臭裨將頂一個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