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精選7篇)
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 篇1
歡度中秋在2019年9月18日星期三,是我最難忘的中秋節。因為這是我在文昌小學階段最后的一個中秋節。在中國第二大傳統節日當中,我們舉行了一次歡快、瘋狂的慶祝活動——歡度中秋!隨著一句句熟練的開場白,隨著一陣陣歡聲笑語聲中,“文昌暖心,明月傳愛系列活動正式開始!”一個又傳統、又顯孝道的節日。我們猜了很多燈謎,看了班上同學的表演,唱了王菲的《但愿人長久》。
最搞笑的是我們班的“笑星四人組”的“殺蟲水”廣告,你瞧,個個都被這“四人組”的廣告搞怪的說言和動作笑得前翻后仰,捧腹大笑。還有“小魔術師”的表演。接著,我們唱了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
中間,我們一起吃同學們帶來的月餅、水果……看,那群瘋狂的男孩子,玩得多盡興啊:這兒走走,那兒玩玩,蹦來又蹦去的,真像一群調皮的小猴子!接著,又唱了《荷塘月色》這首動聽的歌,同學們唱得如癡如醉。最后,我們以近期流行的《江南stely》來結束了這次的慶祝。瞧!就連黃老師和何老師都跳得比我們更盡興更興奮。在這次的活動里,我受益良多,老師的學生的關系已不經意地變成了朋友、知己。但這是我在小學階段最后的一個中秋節了。看來我得好好珍惜這次的友誼,這次歡樂的時光。
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 篇2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 “團圓節”。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一家人依次祭拜。
中秋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 篇3
每當中秋節,我就想起了賞月,所以我在中秋節那天,吃飯吃得很快,吃完后,就高高興興地到陽臺賞月。
月亮圓圓的、黃黃的。我看到了月亮,好像看到了一塊香噴噴的玉米餅。表妹在我身旁說道:“我覺得月亮像一個美味可口的奶油蛋糕,要是能吃就好了。”我的媽媽說:“你們仔細地看看,月亮的旁邊有幾顆星星呢!好像星星在圍著月亮跳舞。”然后,爸爸拿來口味多樣的月餅,我們就大口大口地吃月餅。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我看著月亮,想起了嫦娥奔月這個故事。
中秋節的月亮真美啊!我希望天天都是中秋節,那么我就天天能看黃黃的、圓圓的月亮了,又可以天天吃到美味的月餅了。表妹也說:“要是月亮真的能變成美味的蛋糕就好了。”
難怪俗話都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 篇4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起源于唐朝時期,那時,以賞月為中心。到了清明時期,成為“民俗大節”。
中秋節為“花好月圓”之時。人們從天上的月亮想到了人間的團圓。因此,中秋節在古代被稱為“團圓節”。人們向往著團團圓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中秋節十分重視親情的培育與表達,對于促進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好作用。
我很喜歡中秋節。每當到了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就要團團圓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和看《中秋晚會》。今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大家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 篇5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這是我很小的時候,媽媽教給我的歌謠,媽媽說,她也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唱了!這首歌就是表達中秋之情的!今年的中秋節是三天小長假的最后一天,可是我的爸爸媽媽卻都要上班,都不放假。
從下午開始,我就和姥姥、姥爺一起去超市購物,為中秋晚上做準備。姥姥說,中秋節對中國人來說,很重要!中國人是以孝為首的國家,在中秋節這一天,也是舉家團圓的日子。我們在超市買了很多好吃的,媽媽爸爸下班回來又買了很多水果,都是我愛吃的,作為吃貨的我,開心極了,因為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和美食息息相關的。比如端午節的粽子,元宵節的元宵,中秋節的月餅、綠豆糕。
總之,我除了盼團圓就是盼美食!
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 篇6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起源于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遇到了西王母,就向她求來了一包長生不老藥。第二天,后羿出去打獵,他剛走,壞心眼的逢蒙就拿著刀闖進屋子,他對嫦娥說:“快把長生不老藥交出來!”嫦娥有急又怕,她一眨眼想到了一個主意,她拿出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一吞下藥,身子立刻變得輕飄飄的向天上飛去,一直飛到月亮上。后羿回到家后,聽說了這件事,他非常傷心,走到屋外,在夜里尋找嫦娥的身影。可他哪里都不見嫦娥,咦,月亮里有個晃動的影子——好像就是嫦娥。從那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被定為中秋節。
在這一天,月亮又大又園,人們會在這一天回到家里和家人團聚。人們還喜歡在院子里擺上瓜果、點心、一邊聊天,一邊賞月。月餅圓圓的,像天上的月亮一樣,象征著團圓,人們吃著香甜的月餅,思念著故鄉和親人。
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 篇7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習俗作文5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