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廢物等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精選3篇)
危險廢物等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篇1
(一)全面開展危險廢物排查。
一是全面開展危險廢物排查,督促相關單位建立規范化的危險廢物清單臺賬,嚴格按照危險廢物特性分類分區貯存,在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對屬性不明的固體廢物,按照《固體廢物鑒別標準通則》(GB34330-20xx)系列標準進行鑒別,并根據鑒別結果,嚴格落實貯存安全防范措施。危險廢物在運輸環節,按照危險貨物管理的有關法規標準執行。二是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危險等級、貯存設施、自行利用處置設施或委托外單位利用處置方式等有關資料和信息;危險廢物貯存不得超過一年,嚴禁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三是各地重點對轄區內化工園區、化工和危險化學品單位及危險廢物處置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對照企業申報材料,檢查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情況,嚴厲打擊違規堆存、隨意傾倒、私自填埋危險廢物等問題,確保危險廢物的貯存、運輸、處置安全。
(二)完善危險廢物管理機制。
一是督促相關單位嚴格落實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嚴厲打擊不如實申報危險廢物行為或將危險廢物隱瞞為原料、中間產品的行為;在依法嚴肅查處的.同時,納入信用管理,實施聯合懲戒,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二是建立完善危險廢物由產生到處置各環節轉移聯單制度,督促危險廢物產生、運輸、接收單位嚴格落實安全管理規定;利用信息化手段,控制危險廢物流向,加強對危險廢物的動態監管。三是建立部門聯動、區域協作、重大案件會商督辦制度,形成覆蓋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轉移、運輸、利用、處置等全過程的監管體系。修訂完善《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進一步明確安全技術要求,推動企業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
(三)加快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
各地根據地區危險廢物產生的類別、數量,合理規劃布點處置企業或企業自行利用處置等多種方式,加快區域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消除處置能力瓶頸,嚴防因處置不及時造成的安全風險。加快高危險等級危險廢物綜合處置技術裝備研發。
(四)開展重點環保設施和項目安全風險評估論證。
一是各地針對近年來的事故情況,組織開展企業重點環保設施和項目的全面摸排,建立臺賬。二是督促企業自行或委托第三方開展安全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形成問題清單,制定防范措施并組織實施。三是組織開展對評估和治理結果的監督檢查,對不落實相關評估要求和防范措施的,嚴肅依法查處。
(五)開展“煤改氣”、潔凈型煤燃用過程中安全風險排查治理。
合理確定“煤改氣”工程燃氣管道走向、敷設方式和燃氣設備設施的布局,加強施工安全管理,明確相關主管部門、屬地政府、燃氣供應企業、燃氣施工企業、用戶的安全管理職責,加大入戶檢查指導的頻次。構建潔凈型煤推廣使用過程的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指導地方有關部門進村入戶排查潔凈型煤爐具密封不嚴、積灰堵塞、排氣不暢、私自加蓋密封蓋等問題隱患,積極推廣使用一氧化碳濃度報警等安全裝置。加大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力度,切實提高安全意識,嚴防中毒等事故發生。
(六)開展渣土和垃圾填埋、污水處理過程中安全風險排查治理。
整治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安全隱患,建立城市建筑垃圾消納場常態監測機制,對垃圾堆體穩定性、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應急預案可靠性等進行評估,取締非法渣土場。指導地方有關部門對輕工、紡織行業企業污水罐等環保設施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摸清污水處理等環保設施安全現狀,重點排查污水罐等環保設施的規劃、選址、設計、建造、使用、報廢等各環節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評估污水罐坍塌等安全風險及影響范圍。
(七)加強粉塵企業安全風險管控。
切實吸取近年來粉塵爆炸事故教訓,加強粉塵涉爆企業除塵環保項目源頭把關,嚴格安全評估和審核驗收,確保粉塵收集、輸送、貯存等環節的環保設施設備符合粉塵防爆安全標準要求。進一步排查涉爆粉塵企業底數和安全狀況,督促企業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以粉塵作業場所10人及以上企業為重點,聚焦除塵系統防爆、防范點燃源措施、粉塵清理處置等重點環節,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執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粉塵爆炸重特大事故發生。按照“摸清底數、突出重點、淘汰落后、綜合治理”的原則,深入開展塵肺病易發高發行業領域的粉塵危害專項治理工作,督促用人單位落實粉塵防控主體責任,確保實現治理目標。
危險廢物等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篇2
為改善干線公路沿線環境面貌,優化管養環境,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使公路真正達到安全暢通、舒適優美的行車環境,以最佳的城市面貌迎接我縣全國文明城市復評和20xx年亞運會馬術賽事,根據《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關于印發<全省公路路域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交﹝20__﹞119號),結合《市交通運輸局“美麗”創建暨“迎亞運”公路鐵路兩側環境大提升行動方案(20xx—20xx)》,決定在全縣開展干線公路路域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整治范圍及內容
(一)整治范圍
對主要干線公路,包括320國道、210省道、305省道、208省道、302省道以及x509分老線、x506徐七線、x517舊鐘線和x507桐鄭線等重要縣道公路進行路域環境整治。
(二)整治內容:
1、破損公路基礎設施修復。對公路用地范圍內破損警示柱、護欄、標志、標牌、標線、公交站亭(牌)等公路基礎設施進行修復、更新。
2、非公路標志治理。未經審批的非公路標志,一律拆除;經審批的.,對破損的標志標牌進行修復。
3、路面病害修復。對國、省道公路上零星車轍、坑洞、裂縫等病害進行修復。
4、路域綠化斷檔養護缺失治理。結合路域綠化實際情況,對綠化斷檔進行種(補)植,宜種盡種,充分提高綠化體量和綠化效果。加強綠化日常養護,對長勢不佳,雜草叢生,生長零亂,缺苗死株,時花枯死,樹木倒伏等問題進行治理,落實綠化管養責任。
5、路面污染整治。全面清理路側垃圾、路面泥沙污染,保持整潔。對沿路的所有石材、垃圾、建筑材料及其他堆積物實施重點整治。
6、建筑控制區管理。對公路用地范圍以外(排水溝邊緣1米外),可視范圍內臟、亂、差現象進行集中整治,不得妨礙安全視距。
二、組織機構及責任分工
(一)強化組織領導
在縣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和未來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組建道路風貌提升工作組,由縣交通運輸局分管領導任組長,縣交發集團、縣交警大隊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單位由縣環保局、縣住建局、縣林水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文旅局等相關部門和沿線鄉鎮(街道)、開發區組成。沿線鄉鎮(街道)、開發區對轄區內道路兩側路域環境整治工作負總責,相關部門配合指導,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專項整治行動。
(二)強化責任落實
各鄉鎮(街道)、部門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條塊結合責任落實機制。其中綠化養護整治根據“誰建誰養”的原則進行。
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全縣主干道(國省道路和主要縣道)道路風貌提升改造項目的統一規劃和方案編制工作;負責全縣主干道可視范圍內有礙觀瞻問題點位的排查、任務分解及指導驗收工作。
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負責交通信號等安全設施的維護、更新;打擊盜竊、損壞公路安全設施等危及公路通行安全的行為;負責公路通行秩序整治,重點整治車輛違章停放行為;派駐公安交警與交通執法部門聯合開展“雙超”治理工作,對拋灑滴漏等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和處罰。
縣環保局:負責公路兩側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工作。
縣住建局:指導做好沿線相關道路基礎設置完善提升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負責做好320國道管養區域內的整治工作。
縣林水局:負責公路兩側的林業及其生態、水資源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為公路周邊營造綠水青山的優美環境。
縣農業農村局:指導做好農村公路兩側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縣市場監管局:負責公路兩側的市場秩序監督管理工作,規范公路兩側的商品交易市場、農貿市場交易秩序;指導廣告業發展,監督管理廣告行為;組織查處相關無照生產經營和相關無證生產經營行為。
縣文旅局:負責指導國、省道沿線通景公路整治提升工作并對國、省道沿線景區標志標牌進行整治。
縣交發集團:負責道路風貌整治提升相關建設工作。
各鄉鎮(街道)、開發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整治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
三、實施步驟
1、問題排查階段(9月15日前)。由縣交通運輸局成立4組干線公路路域專項整治行動排查小組,分批對320國道、210省道、305省道、208省道、302省道、x509分老線、x506徐七線、x517舊鐘線和x507桐鄭線破損公路基礎設施、非公路標志、路面病害、綠化斷檔養護缺失、路面污染及建筑控制區違法違規建筑等情況進行排查并建立第一批問題點位清單,于9月4日前報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第二批問題清單于9月16日前完成匯總上報。
2、集中整治階段(9月5日—9月30日)。由縣府辦牽頭組織各相關鄉鎮和部門召開專題工作任務布置會。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根據調查結果,制定整治計劃和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和方法,嚴格按照整治要求組織實施,確保按期高質量完成整治任務,實現預期目標。
3、鞏固提升階段(10月1日—12月31日)。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要總結提煉公路路域環境整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梳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建立治理長效機制,推進路域環境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保持良好的公路通行環境。交通運輸局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分批公布整治問題清單。
四、工作要求
1、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要明確1名分管領導和1名聯絡員,并于9月15日前將人員名單(見附件)報送至道路風貌提升工作組。
2、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要從思想上、行動上重視,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不打折扣、不講條件抓好整改。要有攻堅克難的思想和決心,統籌推進問題整改。縣交通運輸局務必發揮好牽頭協調匯總作用,加強匯報溝通,抓好問題落實。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要及時做好任務交辦、整治反饋工作。
危險廢物等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篇3
為了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十屆省紀委六次全會部署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打贏全省中小學校服專項整治這場硬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按照全省中小學校服專項整治暨教育裝備推進會和漯河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關于校服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特制定漯河市教育領域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校服管理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校服作為學生的日常服裝,體現學校的校園文化和學生的精神面貌,是學校流動的文化。而學生校服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每個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每一個家庭息息相關。當前,與校服有關的各項工作備受社會關注,各縣區、市屬各學校要不斷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大局意識,落實要求,加快攻堅,多措并舉,不斷提升校服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升校服總體品質,努力構建人民放心的.校服選用秩序。
二、工作領導小組
為進一步強化校服專項整治工作力度,成立校服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電化教育儀器館。
漯河市校服定制采購工作領導小組人員組成: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三、工作程序
一是明確規范采購程序。采取有效措施,規范對中小學生校服的定制采購行為。在采購工作中,采購單位要做好深度調研,核實企業質量保障能力、售后服務水平、社會信譽度,為招投標工作夯實基礎;嚴格制定校服采購操作規范程序和統一采購合同,全程公開采購過程;加強校服采購公示,向學生和家長公示中標企業、校服質量標準、采購流程、采購價格等;采購各環節相應材料要全部存檔備查,同時要將采購合同向當地教育主管行政部門備案。
二是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在校服采購中,采購單位在合同中標明校服執行標準,認真宣傳貫徹GB/T31888-20xx《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準及T/HAS109-20xx《校服分等評定技術規范》等標準,推動標準進校園活動,維護學生權益。
三是嚴格執行備案制度。以縣(區)為單位統一組織采購的,或各學校統一組織自行采購的,方案和采購結果須報漯河市電化教育儀器館備案。
四是嚴格執行“明標識”制度和“雙送檢”制度。“明標識”即:校服要具備齊全的成衣合格標志,并有法定檢驗機構出具本批次產品成衣質量檢驗合格報告。“雙送檢”即:在供貨企業送檢的基礎上,采購單位可結合實際,將一定數量校服送法定檢驗機構檢驗。
五是加強監督檢查。根據市質檢部門通報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的校服生產企業名單,明確采購單位不得向其采購校服。對校服定制采購過程中存在違反程序、串標圍標、收受回扣、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嚴肅查處,堅決杜絕不合格校服流入校園。
六是建立特殊群體保障機制。對家庭貧困學生、革命烈士子女、孤兒、殘疾兒童等,計劃采取多種措施無償提供校服,引導專業設計人員或學生參與校服款式設計,激發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的創造力,不斷開發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民族特點、款式多樣的校服。
四、具體要求
各縣區、市屬各學校要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專項整治任務,重點圍繞我市中小學校服定制采購工作中存在的有關問題,開展為期5個月的集中整治工作,屆時將遴選1-2個縣區為試點,對有關問題,一經查實,依法依據依規嚴肅問責。
從8月份開始至12月份,實行月報制度,請各縣區、市屬各學校將本縣區、本單位當月的校服專項整治工作情況,于每月月底前,發送到市電化教育儀器館指定電子郵箱。報告內容包括:階段性進展、成果數據、解決問題等情況。
在5個月的集中整治工作結束之前,于11月30日前,將本縣區、本單位的專項整治工作總結報送到市電化教育儀器館指定電子郵箱。市教育局將對工作完成情況較好的單位及工作經驗,進行認真梳理,聯系有關媒體,進行正面宣傳報道,總結推廣經驗。
請各縣區、直屬分局、市屬各學校于8月15日前將本單位校服工作分管領導及專干人員(見漯河市校服工作聯系表)報送到指定電子郵箱。
五、聯系方式
聯 系 人:
電 話:
電子郵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