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參加烈士陵園觀后感(精選3篇)
清明節參加烈士陵園觀后感 篇1
4月4日至6日,荊門二醫全體黨員分批到麻城烈士陵園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據介紹,麻城烈士陵園建于1987年,主要建筑有黃麻起義烈紀念碑、革命紀念館和麻城博物館。革命紀念館內收錄了76位烈士、44位將軍、86位英模的事跡,以寄托老區人民對革命先驅的懷念和景仰。在麻城博物館內陳列著數百件革命文物和上千幅革命歷史照片。黃麻起義吹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起義的號角,英雄兒女譜寫了中國革命的光輝篇章,麻城先后輸送了7萬余名優秀兒女參加革命,走出了王樹聲、許世友、陳再道等44位共和國將軍,為全黨、全軍的發展壯大,為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走進陵園,突現在眼前的是那高聳的黃麻起義烈士紀念碑,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前往悼念先烈的黨員干部在紀念碑前鞠躬致敬,并重溫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笔裹h員們受到了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再往里走,就是革命烈士紀念堂,園內松柏青翠欲滴,蒼勁挺拔,百花盛開,綠草如茵。其中,王樹聲大將的墓地就坐落在鮮花綠草叢中,全體黨員還瞻仰了王樹聲大將陵墓。王樹聲大將早年投身革命,是麻城縣農*動的領袖。他參與領導了黃麻起義,是鄂豫皖、川陜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的創始人之一。
隨后,大家參觀了麻城革命紀念館和王樹聲紀念館等場館。在參觀過程中,從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到一張張感人的歷史圖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大家有如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當年波瀾壯闊的革命場景。眾多的革命遺址、遺跡,又像是一本本生動的歷史課本,教育每一位黨員時刻不忘革命歷史,不辱歷史使命?粗⑿哿沂總兡且粋個光輝而肅穆的形象,大家心潮澎湃,正是各位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出了我們今天如花般美好的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的卓越功勛,倍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以他們的英雄事跡作為激勵我們工作的動力。我們要學習“黃麻起義”精神,我們要繼承革命先輩遺志,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要時刻不忘黨的宗旨,時刻不忘黨的先鋒隊性質,永遠堅定黨的信念,在生活上和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參觀學習,全體黨員受到深刻的革命傳統主義教育,表示要銘記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珍惜和平幸福時光,要傳承愛國精神,爭當時代先鋒,努力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再立新功。
清明節參加烈士陵園觀后感 篇2
又到了4月4日清明節,又到了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一家來到了“烈士陵園”祭拜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戰士們有的為了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仆后繼,英勇作戰;也有的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烈士們,是你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你們是多么的偉大,在傲慢囂張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面前毫不畏懼,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而又是你們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時刻,拋開家庭,拋開個人,拋開一切,將寶貴的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啊,先烈們,你們這樣無私奉獻,這樣英勇作戰,這樣報答祖國,這樣義無反顧,怎能不令人崇高和敬呢?
我們美好的今天,不都是用那些烈士英勇的生命換來的嗎?現在我們的交通發達了,生活條件好了,每個人都絕對可以吃飽喝足。可是,想想以前的人民生活有多么的苦吧,每個人都穿得破破爛爛,有個小房子住已經很不錯了,吃了上頓就不知道下頓在哪里。那些勇敢的烈士們,就是為了徹底拆除舊世界建立新社會而英勇犧牲的。雖然在戰場上,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倒下了,但你們為此建立了好榜樣,馬上又有幾千幾萬個“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了起來。
所以,同學們,我們可以生活在這個嶄新的世紀里,已經算是很幸運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以及學習環境都非常的優越,我們要以那些烈士們為榜樣,報效祖國,共同努力創建更加美好的未來!
清明節參加烈士陵園觀后感 篇3
清明時節,熙熙攘攘,跟隨著張擇端的腳步,我緩緩走進了清明上河圖。
北宋的清明微微有些細雨,空氣中彌漫著油菜花和酒的香氣。我穿著宋代服飾“腰上黃”,欣然漫步于東京碼頭。
“姑娘,坐花轎么”只見一位壯年男子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胡須……這,這不是魯智深么他一個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的梁山好漢怎么變成了區區一個車夫了正想問時,魯智深已架起了轎子,啟程了。
轎子,我在許多電視劇里看過,在旅游風景點也瞧過,總是向往著回到古代,舒服地坐上一頂大轎子,今兒個坐上了魯智深的大轎子,雖快卻顛簸得厲害,只覺得早上在東京城吃的熱騰騰的包子在胃里上下蠕動,好不難受。不知不覺,轎子來到了虹橋,我掀開簾子,只見橋上人來人往,有拉著驢、牛的人,有打著花傘的姑娘,有頸掛圓珠的和尚,有提著籃子的婦人,有嬉戲打鬧的兒童……橋的兩側有許多的商鋪,有布料店、酒家、手工店……宋朝的橋上可以開店呵呵,真是個好想法,若在土地如此金貴的當今21世紀的大橋上開上店鋪,又方便又省錢,豈不妙哉花轎仍在奔跑著,我看著簾外閃過的店鋪、往來的行人,只覺得雙目應接不暇。
“燒餅,燒餅……又香又脆的燒餅……”一串長長的吆喝聲響起,好熟悉啊,一時卻想不起此乃何方燒餅。只覺得花轎朝那吆喝聲越來越近,最后停了下來!拔渌尚值,燒餅賣得好否”“兄弟別笑話,我這武松燒餅今兒個才賣出十個呢!”……武松竟然賣起了燒餅,弟承兄業清明節梁山好漢都匯集到東京碼頭,做假期實踐活動我頓然覺得又有趣又奇怪,買了一個武松的芝麻燒餅,熱騰騰地捧在手里,一點形象都不顧,三口兩口就吃完了,繼續上路。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農村,雞犬相聞,土地平曠,清新的空氣吹拂著轎簾,沁人心脾!肮媚铮驮谶@兒下轎吧!我還要到杏花村的酒家喝碗酒,痛快痛快呢!”原來這兒就是杜牧詩中的杏花村!而我總覺得這兒更像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在杏花村,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兒,染黃了土地;有清澈的小溪,魚兒在水里歡快地玩耍;有衣著樸素的農民,有趕著羊群的古代版“王二小”。我時而行走于花海中,時而玩耍在牛羊溪水之間。在這兒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沒有拖拉機“轟轟”的巨響,沒有汽車疾馳而過的身影,一切都是如此地安寧、古樸、美麗,我閉上了眼睛,任清風吹亂我的頭發,任點點細雨洗滌我的心靈,我怡然自得,心曠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