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清明節的經典散文(通用7篇)
描寫清明節的經典散文 篇1
今天是清明節,一大早,爸爸媽媽和其他親戚朋友們,吃完早飯就拉著我上山拜祭祖先去。
我們到山腳下,要開始爬山,在上山的路程中,路面特別滑,我滑倒好幾次,再加上有許多山地離下面的地面高許多,需要一個人先爬上去再拉另一個人上去才行,有時候在下面的那個人太重還有可能把上面那個人拉下來呢!在上山的小路旁邊的草叢里一般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大坑,媽媽告訴我這一些大坑是新中國成立之后被尋找寶藏的祖先挖出來的,所有大坑中都十有八九是埋藏過寶藏的。
我們來到第一個祖墳,這一個祖墳下面是一位婆婆,我還記得,在我五歲那年,我在給她的墳墓上香之后,從上面滑下來,結果扶一下墳墓前面刻字的地方,一個東西從上面掉下來,媽媽說:“那個可是婆婆在天之靈戴的帽子,現在你把它弄壞我們又要重新買一個給婆婆!”
“弘宇!”我的堂哥在叫我,“你在想什么呢,我們去給婆婆上香吧!”我從回憶中又回到現實的世界里,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給婆婆上香,那香上面冒出的煙把我的眼睛熏得眼花繚亂,連續打好幾個噴嚏,那種感覺特別難受,鼻子也酸酸的。
我們來到最后一個祖墳。從這個地方望下去,可以看到半個徐家村,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把公公埋在這呢?”媽媽說:“這個地方是公公自己選的,他說在這里可以看到子孫后代在開心的生活。”
我們拜祭完祖先后就下山。
描寫清明節的經典散文 篇2
清明,我不知道這流傳了二千五百多年的節日,竟是這樣的莊重。即使走得再遠的游子,或是漂泊在外的浪子,在這個日子里,都要想方設法為故去的親人,燒一疊紙錢。即使回不了鄉燒不到墳頭上,但那一堆焚化的灰燼仍然是要點的。
記得那個細雨飄過春意盎然的日子,一大早的,父親就買回來好多粗糙的黃草紙,還有一些用紙糊的長袍馬褂,準備上墳。父親先把燒紙一絲不茍地裁切好,然后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下一下地敲打著紙鑿。隨著那咚咚的聲響,黃草紙上便冒出一排排透著孔的麻錢來。鄉人把這叫打紙。父親虔誠地打著紙,似乎要把對先輩們的所有遺憾和夙愿都要融入到這燒紙中。隨著太陽的攀高,村落里此起彼伏地響著打紙的聲音,那不緊不緩的聲音如廟里老僧敲木魚似的堅定,又似老婦紡線的連綿不絕。好不容易,這聲息逐漸地冷卻了下來,而村外的一條條道路上,便飄來一位位頭戴孝布手拿燒紙的婦人,既有步履蹣跚的老嫗又有新出門不久的小媳婦,她們都是回娘家來掃墓的。
打完紙的父親靜靜地等著他的姐姐我的姑姑。就在太陽越過樹梢時,一身藍布素衣的姑姑總會干凈利落地出現在院門前。因為家里未出嫁的女孩子是不能到墳地上去的,而男孩子則是必須去的。于是我們弟兄四個跟在姑和父親的身后,緩緩地出了村。大家走得很慢,唯恐驚擾了春日的時光。
好不容易走到了遠離村子的墳地。那一個個饅頭似的墳頭一個連著一個墳頭,從這連接的順序,可以看到村里故去人的先后順序。而爺爺和奶奶則被這順序隔絕的有百米遠。沒有碑石的墳頭,發春的各種雜草再次占據了它們的空白,讓這些逝去的生命再度蒼涼。
父親先給爺爺墳頂壓了一張紙,然后在墳前畫個圈,再把那一沓沓燒紙蓬松開來,最后點燃。磕完三個頭后,我們便守著火苗燃燒,而姑姑則坐在爺爺墳邊,用手絹捂著鼻子放開嗓子哭了起來。那時不懂事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剛才還面目平靜的姑一下子就哭了起來,而且一把鼻泣一把淚,哭得肝腸裂斷。那哭聲忽高忽低的,一長一短的,一邊傾述著書生意氣的爺爺清白一世,卻被錯劃成分,受盡鄉人欺壓,憂郁而逝。一邊傾吐著自己內心的懷念和堅守著爺爺的教誨,堅持清白做人,讓站在墳前守著的父親和我們,不一會便眼淚吧嗒吧嗒地流出來。而周圍也漂浮著遠遠近近的哭聲,一個賽似一個的,似乎看誰哭得更悲戚。哭了一陣,父親就說,快去扶你姑去,讓少哭會。我們就趕緊跑上前去,拉姑姑的胳膊,勸她別哭了。而姑姑也就適可而止地停止了哭泣。隨后我們又去給奶奶上墳,重復著類似的情形
陽光再次掀開了歲月里的窗,躍過那窗,清明再次悄然而至。曾經堅持清白做人的父親和姑都已經去世十多年了,他們在經歷了多少的人事苦難后,終于走到了生命的拐角,消失在那蒼茫的歲月之中。
春依舊盎然,細碎的陽光灑滿了鄉間小路,空氣清朗的不夾一絲雜塵,明凈的四野透出勃勃生機。我和妹繼續走在父親和姑姑當年走過的上墳路上,跟在我們后邊的兩個小侄子一如當年的我,馬駒似的跑前跑后。看著路旁放開步伐紛飛的草木,我的思緒也跟著瘋長。我想清淡明智的清明不僅是祭祖、掃墓,懷念逝人的那么簡單,它更讓我在物欲瀟瀟、紅塵滾滾的有生之年,時刻謹記人生清潔明凈,根扎故土心魂纖塵不染。
描寫清明節的經典散文 篇3
清明又至,思緒難平,感觸頗多。既有感懷,又有追思,更有一種對萬木叢生、欣欣向榮,春染大地的驚喜和沖動,是一種在春風中對于新生活、新氣象、新追求、新目標的期待與企盼,是一種一年之際在于春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清明對于人們而言,是一種精神世界的遨游,讓人們在歷史與現實、傳統與現代中追尋中國文化的本源,感悟清明文化的精髓,享受清明文化帶來的愉悅,蕩滌心靈的塵埃,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中,用清明文化冷卻浮躁的心,用先賢哲人的高風亮節比對自己的言行,讓歷史告訴未來,讓文化沖刷靈魂。
同時,清明又是一種對清明生態的寄語,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和諧靜謐,就是人們對生態清明的真切感悟。草長鶯飛的陽春三月,清明節帶著她清秀而動人的面容款款而至,清明時節,天清地明,綠波蕩漾,在孕育夢想與未來的季節里,人們緬懷先輩,遠足踏青,親切地擁抱大地山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憧憬未來,以愉悅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是一次集體踏青、沐浴陽光、擁抱大自然的莊嚴盛典。從這一天開始,心靈上的天人合一與形體上的天人合一在春風和草綠中實現融合。秋冬的積郁可以在田野中大聲吶喊,一吐為快,閑冬的倦怠傾刻蕩然無存。對生命、對工作、對事業,都開始了新的追求和記錄;新的追求,督促人們追趕春風,揚馬策鞭;新的追求,激勵人們要超越昨天,創造明天。
而大地山川間,長塘豐草,走馬放鷹;高阜平岡,斗雞蹴鞠;茂林清越,劈阮彈箏;浪子相撲,童稚紙鳶”,在悠悠春色中,念情轉為豁達,凄冷綻放希望,到處呈現的是天人合一的圖騰景象。
在清明節祭祀掃墓,千里趕上墳,追憶家族和先祖的榮辱沉浮,寄托對未來的美好向往,達到白居易筆下的“性海醇澄平少浪,心田灑掃靜無塵”的境界。
站在逝去的親人墓前憑吊,追憶先祖的恩德,告慰先祖子嗣傳承和門庭榮辱之事,再次體會到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回憶不再是生活的負擔,微笑著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人生無常,好好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吧!
描寫清明節的經典散文 篇4
清明是一個讓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清明是一個籠罩在煙雨蒙蒙中的節日。在片片雨絲下,隱藏著的是人們對先烈們的淡淡的哀傷和深深的懷念與崇敬。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爭的光輝業績令我們敬仰;您留給后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鼓舞我們進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種子,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帶領我們走向美好明天的`旗幟。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此時此刻,我們只想用一朵小花寄托我們的哀思,我們只想用一個花環表明我們的心意,我們只想用一座石碑表達我們的敬仰。但是,我們更明白,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繼承您的意志,弘揚您的精神,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紅花無情笑東風,青山有幸埋忠骨。”敬愛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們的死重于泰山,你們與青山同在,你們與大地永存。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一塊豐碑。安息吧,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的精神永存!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思想永遠昂揚,靈魂永不跪倒,步伐永遠堅定,這就是我們面對先烈們的錚錚誓言。我們將無愧偉大時代,我們將奮然前行!
描寫清明節的經典散文 篇5
清明節,一屢淡淡的憂傷
清明時節雨紛紛。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細雨紛飛,擾人心。
時時期盼著在清明節里,能回去為母親掃墳,但是這天,一股強大的力量,一下子打消的回家的念頭。可能是孩兒的不孝,但還沒想起發生過的事,淚水就會和著心雨,伴著這些年來的酸楚一齊飄滿了我的天空!
觀景而思,嘆流年如水。
駐足在人生大學階段,凝視著這樣一種快樂而完美的風景,憂嘆著失去與殘缺,靜思著擁有與夢想,驀然回首,慨嘆之余,竟又欣逢著自己的童年時光。而一旦轉移視線,卻今非昔比。
當沐浴著那些飄來的淡淡雨滴,心好痛好痛,那清冷的雨啊,能沖刷掉我心中的苦澀的淚水嗎?
二零零年里,那年,那月,母親悄悄地走了,就這樣走了,時光匆匆,離別如夢。我告別的鄉土,背起了人生的行囊,于異鄉求學,當汽車開動的瞬間,我潸然淚下,那時我十四歲。
漸漸地,夢想中的童年,嘮叨、可親、可敬的記憶,已是漸去漸遠了。
八年了,媽,你明白我多想你嗎?你明白我這一路上受了多少傷,流了多少血嗎?你明白,我一路走來,沒有人能真正明白我的感受嗎?
繁瑣的心事,無人問起,無人關心,也無人訴說;我一路上,迎著風、冒著雨,遍體磷傷,卻只能自己悄悄地收藏,靜靜地療傷!
如果您在我的身旁,我就不會如此的孤單、無助,不是嗎?您就會細細地品讀著我的心事,就會靜靜地傾聽我的故事,和我一同分憂解悶,不是嗎?如果您在的話……
我想了好多好多的如果,卻永遠也無法實現,仔細想想,我還是多么的天真、幼稚啊……
以前,也天真地想過,小時候,母親為我擋風遮雨,長大了,我也要為母親撐起一片藍天,只可惜,眼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了。
媽,我心中默默地祝福你,雖然這個清明節沒能回去看你,但我相信,你能明白孩兒的感受,我不想流淚,是因為我長大了,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我不能不想你,不能不悲哀。
這個清明節里,雨好凄涼,風好冰寒……
描寫清明節的經典散文 篇6
清明的雨失去了竹子的清明,總覺得缺少太多的韻味。但,在遺憾中突如其來的雨,卻又讓我對清明有了重新的體會。
那年的清明,我在外地友人那里寄居。或許是覺得我有些落寞吧,便邀上我一起去掃墓。那日的天空,一片陰沉,雷聲隱隱,或許,是要下雨了吧。蕭瑟的野草,低矮的墳墓,墳頭的壓錢,墳后的黃紙,墓碑前的祭品,蠟燭與紙錢,還有那白色的幡,一切對我來說都太過熟悉,熟悉地有些冷漠了。走過童年之后,我再不怕墳墓了,也曾深夜里在山里行走,也曾在陌生的墳墓邊上小憩,這一切早已司空見慣了。是啊,清明不過是一種形式罷了。“祭之豐不如養之薄”,生前對待自己的親人好一點才更重要,死去之后,再多的形式又有什么意義呢。
但,友人卻突然淚水縱橫。埋在墳墓里的是他的父親!山風突然吹起,幾聲隱隱的悶雷之后,黑色的天空里撕開了一個口子。雨線便從天空中連綿而至,剎那間整個世界成了雨聲的世界。如泣如訴的聲音,在這樣的日子里翩然而至,墓碑、樹木、行人以及眼睛里都滿是斑斑的淚痕。
友人的眼眶里布滿了血絲,在風雨中哭得有點凄然。幾個親人將他從墓前扶起,他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那塊濕漉漉的墓碑,上邊刻著他父親的名字。突然間,我也哭了。風雨中,我突然想起了遠方的父親,想起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想起了遠方荒草里低矮的墳墓。雨在山頭就這樣下著,傾瀉著所有的哀傷。或長或短,或高或低,一段段的往事在雨縫里浮現。我突然非常想家,真的非常想,非常想!夜里,躺在床上,在昏黃的燈光下,聽著外邊大雨敲打窗欞的聲音,聽著芭蕉葉子在雨中顫抖的聲音,手邊的書本一頁一頁翻開。
不知怎的,有一句話直到今天我始終忘不了,說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時突然淚落如雨,暗夜里爬了起來,對著窗外的大雨輕輕地吟詠著《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那一年的清明,我似乎長大了非常多,也開始懂得了苦澀的滋味。
描寫清明節的經典散文 篇7
動蕩歲月中的戰爭連綿成一曲激蕩人心的軍歌,這令人激昂的旋律中,跳躍著一個個赤色的音符,他們——便是我們的英雄。在那艱苦不堪的歲月,人民整日受著壓迫與剝削,不僅有來自統治階級的壓迫,還有那些用槍炮和野蠻行徑壓制中國的帝國主義的壓迫,我們的英雄就在這時奮起,他們可以忍受自身所受的一切苦難,卻無法接受他們所愛的人民受到身心折磨。為了解放中國,解放人民讓人民都生活在和平自由的環境中,他們選擇了莊嚴而偉大的事業革命,經過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才有了今天。
看吧,英雄們的光芒輝映著云彩,暮鴉的回歸演奏著懷念的哀歌,風牽著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訴每一個人:他們不是傳說!
陳列館中的一幅幅威嚴的肖像會讓你感到和藹可親。他們眼神里蘊藏著含蓄的威嚴和一種堅不可摧的革命斗志。他們是中國革命奪取勝利的精英,他們是中國人民的父輩,他們是現代中國人無與倫比的楷模。因為在整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幾十年的革命戰爭中,戰勝艱難險阻,為中國革命能奪取勝利,為救廣大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們不顧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他們不是為了當將軍而戰斗,他們不是為了報酬而升官。他們是真正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杰出代表。
站在這些偉大的,放棄了生而堅定的選擇了死的烈士們面前,你們是否在與他們的鮮明對比下覺得自己微不足道甚至羞愧難當?或者因為他們那偉大的選擇而激昂振奮;又或者為失去如此多優秀的戰士而伏案慟哭?無論你怎樣感受,都應當意識到:我們需要反省,需要學習。看看現在的自己吧,我們在跟父母頂了嘴之后,除了感到片刻的快意,是否想到了父母此刻的感受?我們在成績下滑之后,接受了老師的批評,為何顯得漠不關心?醒醒吧,朋友,我們需要多想想咱們的英雄,想想他們如何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艱難的攻下一個又一個陣地,想想他們如何在敵人威逼利誘時顯得那樣鎮定堅決。他們頑強不屈、堅持不懈、視死如歸、盡忠報國。他們將英烈千秋,這都是我們該學的,擁有了這些大無畏的愛國精神。我們何愁找不回方向和意志?有了這些艱苦奮斗的英雄品質,我們何愁國家不能富強,民族不能興旺?
烈士們走了,帶著他們來時帶的一切,在歷史車輪的碾動下似乎淡隱了。不!我們分明看見,在烈士的墓碑上,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英雄們的靈魂連同精神正熠熠生輝,先烈們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為真理而流血,為祖國解放事業而獻身的民族精神,激勵著子孫后代去開拓更加美好的未來。你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的顏色,你們用自己的身軀筑起了萬里長城,請你,請你們相信你們的后代一定會繼承你們的遺志,把新中國建設的更加強大而努力!
清明節里祭忠魂,先烈豪氣耀昆侖。但使前輩英靈在,化作細雨潤鐘雨。熱血拋灑,終換得江山如畫;我輩矢志,再鑄光輝中華
無數革命先烈,他們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捍衛祖國的尊嚴,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的生命!沒有烈士們的英勇犧牲,怎么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時光?蒼天在上,英魂永存。我們不會忘記先烈,忘記歷史!我們要做什么!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讀書!振興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