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奠先烈的活動簡訊(通用3篇)
清明節祭奠先烈的活動簡訊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3月31日上午,中牟縣崗頭橋小學以傳統祭奠節日為契機,以網絡簽名寄語為載體,開展了清明節“網上祭英烈”活動。
學校負責人介紹,為了深入進行革命歷史和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們高尚道德情操和濃厚愛國情感,深化未成年人中國夢學習教育活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該校組織全體學生登錄中國文明網,在“網上祭英烈”欄目以網上祭拜、獻花、簽名、寄語等形式祭奠先烈。
此次活動使學生們更多的了解了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并從中感受到無數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為了祖國的強大,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鮮血乃至生命,是他們英勇無悔的付出才使得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
據了解,通過“網上祭英烈”活動,對學生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激發大家對革命先烈們的深深崇敬、感恩和懷念之情。少先隊員們紛紛表示:今后要珍惜優越的學習條件和幸福生活,學習先烈的精神,繼承先烈的遺志,好好學習,學好本領,鍛煉好身體,長大了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明節祭奠先烈的活動簡訊 篇2
為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增進廣大中小學生愛黨、愛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東坡區教育局多舉措組織全區中小學開展“清明祭英烈”活動。
一是廣泛宣傳動員。要求各校充分利用宣傳櫥窗、公開欄、標語橫幅、班級墻報等形式廣泛宣傳清明主題教育活動,介紹清明節來歷和習俗,宣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三觀”教育。
二是開展線上活動。組織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課,登錄中國文明網設計的專門網頁,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向先賢先烈鞠躬獻花、簽名寄語,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
三是組織線下實踐。要求利用班隊會、班團會或社會實踐活動等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祭掃、獻花和宣誓。組織開展家鄉先賢和先烈故事講述、征文演講、詩歌朗誦等活動,深化拓展“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內涵,增進未成年人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軍隊的情感信念。
清明節祭奠先烈的活動簡訊 篇3
一、設計意圖
在一年之中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節日之一,但是小朋友們對于清明節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讓我們以清明節為主題探討下有關四季中的節日,及了解清明節的由來!
二、活動目標
1、理解四季輪換,感知清明是春天的節日,產生進一步探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趣。
2、喜歡古詩、古畫等一些表達方式,在欣賞與體驗中加深對我國節日文化的了解與喜愛。
三、活動準備
清明上河圖復制品、有關清明照片
四、活動過程
(一)猜猜講講,理解四季輪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新的一年又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又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們從春天開始,然后經過夏天和秋天,緊接著是冬天,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節就是這樣在不停的交替著。
3、演示畫面三,前些時候我們在日歷上發現了一些節氣,想一想,她們可能會在什么季節?
4、小結:一年從春天開始,過了立春,是驚蟄,過了春分,是---,過了大寒,又是立春,節氣能告訴我們季節的變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現在我們處在什么季節?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驚蟄、春分這些節氣,還有哪些節氣?(引出清明)。
3、從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游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5、小結:清明不僅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和的氣候和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祖先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僅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鬧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上河圖》。
3、提問:有什么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4、教師朗誦古詩進行小結: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珠楊柳屬柳鶯。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教學反思:
中班的孩子在進行看圖講述時,習慣看圖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體,特別是圖片所要表達的整體深層意義。
在進行活動《清明節》時,我就關注到孩子的這個特點,引導孩子學習看圖片,孩子們首先看到的是圖片最明顯的部分,圖片中心的牛以及牧童老人,于是我就讓孩子們說這個小朋友在牛背上干什么?注意觀察這個小朋友的表情動作,發生什么事情呢?和老爺爺說什么呢?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是做注意的動作呢?把這個問題解決之后,就能馬上明白,原來騎在牛背上的孩子給那位老爺爺指路呢。然后引導孩子和我一起朗讀《清明》。并再次觀看掃墓的圖片,提問孩子們圖上有什么?人們在干什么?他們是什么樣的表情?為什么是這樣的表情呢?孩子很快回答,圖上的人們在跪拜,但是孩子們并不是很明白為什么要去跪拜?結合圖片我給他們講解舉例人們是在特殊的紀念日子用鮮花表示自己對故人的懷念,我們國家把這樣的日子叫做清明節。并講述清明節的由來,引導孩子知道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節。
引導孩子繼續看左右下角的小幅圖片,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哪些運動和飲食習俗?孩子們踴躍回答,有蕩秋千,爬上,去動物園,放風箏等等吃雞蛋呀。與小朋友們繼續對話,家人怎么懷念故人?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一起欣賞古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個活動孩子參與的很活躍,我也快樂的參與孩子們的描述。看圖講述就是要孩子學會關注整體,同時也要結合其他的圖片去發現圖畫背后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和孩子談話上應該注意讓孩子們聽懂,能夠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讓孩子想參與主動交談會正確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引導孩子完成相應的活動目標。
在繪本活動中,要注意圖片在相應時間針對活動的重點,細致的準備展示及講解....。在活動重點的把握上,我還需要多思考,認真思考后的重點進行每個環節上的把握,努力達成繪本活動的最終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