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的趣事日記閱讀(精選3篇)
清明節(jié)的趣事日記閱讀 篇1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jié),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jié)可隆重了,咱們家的祖墳分布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jié)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后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咱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干凈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并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咱們后輩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后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咱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jié)讓我對咱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清明節(jié)的趣事日記閱讀 篇2
清明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jié)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jié)氣的名稱。
清明時節(jié),正是四月,氣候轉暖,萬物復蘇,正是耕種的時間,田里到處都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時候,天氣很難把握,剛剛還是晴天,一會兒就下起了雨來。所以農民下田的時候,經常被雨淋濕。于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種用艾草拌和制成的食品,如糕、餃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壞這樣的說法。
我的家鄉(xiāng)在紹興。紹興人過清明節(jié)也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過法。
每到清明,奶奶就會做很多艾餃,蒸在籠里,熱氣騰騰,使人垂涎欲滴。咱們有時做的很考究,不僅吃起來讓人贊不絕口,連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綠色的外衣,形狀美觀。
清明的時候還要上墳,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親人。上墳的時候,咱們會帶很多水果,和一些“活口”,就是將雞鴨鵝要等到用的時候才殺死。比如說“上墳鵝”!吧蠅烓Z”因為飼養(yǎng)精,飼養(yǎng)時間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實在是上品。不過紹興農家上墳用鵝,倒不是單單為了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托!谤Z”諧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親人看到之后不是很高興嗎?
這就是清明節(jié),這就是紹興人的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趣事日記閱讀 篇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果真如此。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清明節(jié),今天的天氣很不樂觀,最低氣溫5至6攝氏度,最高氣溫也只有15攝氏度而已,多云轉晴,還會有陣雨,東南風3至4級,陰暗的天空,似乎在為死去的親人而傷心,哭泣。清明節(jié)——這個令人傷心的節(jié)日,今天終于來臨了,帶著美好的祝福,向天堂的奶奶問好!
云娃娃似乎不在意這個令人傷心的節(jié)日,變化萬千,千姿百態(tài),抬頭仰望天空,云兒時多時少,多的時候擠在一起,好像一床床舒適的棉被,拿下一床,玉帝老兒應該不會生氣,厚厚的云,讓人會有安全感;云少的時候,不擠在一塊,像白紗,輕輕地漂浮著,在陽光照射下,閃出耀眼的金光,令人遙不可觸,只能這么遠遠地看著,看著它嫵媚的舞姿,任它盡情歡暢,展示在我們面前。有時云娃娃就像個會法術的小魔女,時而變成一團團一簇簇的云塊,時而如同散沙撒落在天涯海角,時而又與我們嬉戲,躲在了“太陽神——阿波羅”身后,但有時云娃娃生病了,藍藍的天空一碧如洗,卻不見了云娃娃那調皮的身影,真讓人寂寞呀!天上真像個百貨商場呀!就是上不去呀!真可惜呀!
云娃娃是個調皮的小魔女,魔法棒一揮,軟綿綿的棉花糖沒了,冰糖葫蘆出來了,冰糖葫蘆沒了,小籠包子出來了,小籠包子沒了,又有豬蹄出現了,過了一會兒,小兔,小豬,小猴,小象,小虎,小鳳,小龍,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依次出現。云娃娃很調皮,小動物,小吃都有了,應該來點酒——二鍋頭,海之藍,雪花,天鵝湖等許多酒,應有盡有,玉帝老兒開個商店,差不多夠活五十年了。
天上的云,我愛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