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縣科技工作總結和2010年工作要點
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以黨的“十七大”為指導,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緊密圍繞縣域經濟、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三大主題,努力為“全國百強縣”和“國家生態縣”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全縣科技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突出重點,切實抓好各類各級科技計劃項目
以科技項目為牽動,抓好2009年全縣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實施工作。進一步探索科技計劃項目工作的新機制、新模式,重點向高新技術和自主創新傾斜。抓住建設新農村建設的有利契機,加大科技項目爭取力度,立足我縣科技工作實際,培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爭取市、省、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目前合計確定縣級重點科技計劃項目24項,申報市計劃項目6項,國家級項目2項。組織2家企業申報省級農業科技龍頭企業,10家企業申報市級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并做好、XX年兩年承擔的“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項目的總結工作,爭取市以上科技研究經費1300余萬元。
二、全力推進中科院大連科技創新園海洋生態園的建設工作
為確保海洋生態園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我縣成立了以縣長孫國寬為組長,副縣長欒玉瑄、高德為副組長,相關委、辦、局為成員的海洋生態園建設領導小組,并將海洋生態園建設相關工作逐層分解到相關部門,定期督查指導。制定了《海洋生態園建設規劃方案》,完成了海洋生態園建設主要內容、技術方案、運行機制、投資預算與資金籌措等方面方案的制定。海洋生態園區500畝用地已完成“七通一平”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詳細的用地規劃正在編制之中。海洋生態園科技大廈前期論證工作現已結束,目前縣國土規劃建設局正在對海洋生態園科技創新大廈進行詳細的方案設計和可行性報告的編寫。海洋生態園3500畝實驗用海已在大長山島鎮和海洋鄉確定,海域使用確權正在辦理。黃海網絡監測平臺建設正在穩步推進。黃海網絡監測平臺于5月中旬組織了今年第二次黃海北部海洋環境生態多要素斷面調查,進一步積累了長期觀測數據和資料。路基站選址工作已結束。為配合海洋生態園的建設,我縣加快了建設生態縣的步伐,海水熱能應用正在緊密推廣,目前已完成20萬平方米建設,預計年底可完成32萬平方米建設。太陽能在海水育苗生產中的應用技術推廣良好,大連振祿水產有限公司一期工程1000立方水體已投入使用,二期1000立方水體已經完成設備的安裝與調試。應用規模已經達到立方水體。蝦夷扇貝串耳生態養殖已具規模,大連豐益水產有限公司和xx縣廣鹿福和水產有限公司養殖規模已達1000余臺。預計推廣規模可以達到臺。
三、以孵化中心為重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作取得新突破
大連海洋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中心辦公面積達1500平方米,內設15個孵化間,兩個公共實驗室,配套10個專家公寓,上半年共有4家企業入駐孵化中心,目前入住企業和科研機構總數達到17家,在孵項目20余項,涵蓋了生物制藥、海珍品深加工,海水增養殖,海洋資料生態利用等領域。孵化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科技成果。其中大連釣魚島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研發的“速復水即食刺參”技術已進入產業化階段,目前實現利稅1000余萬元,大連正大海洋水產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開發的新產品“海參g泰”膠囊融合了國際國內先進的海洋生物加工技術,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場地平整、設備采購及主要車間廠房的建設,完成投資1281萬元,預計年收入1800萬元。大連江博海洋生物工程研究所開發的《海洋微生物細菌素》項目已通過國家科技成果鑒定,技術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項目產品已獲得國家批準文號,具備產業化生產資質,現準備在海洋生態園投資5000萬元進行產業化生產。
四、以產、學、研、企作為主線,進一步推動全縣科技創新技術的建設
結合我縣水產經濟發展的實際,我們繼續加強了同相關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一是通過招商會、新聞發布會、專家座談會等方法,向大專院校、科研站所介紹我縣的經濟狀況,可研究的領域以及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和難點,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多次組織有關部門和企業介紹人員到大專院校、科研站所考察學習,進行項目對接。三是對大專院校、科研站所承擔我縣的科技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四是對來島的專家、教授、技術人員盡最大的可能為其提供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五是對企業承擔的科技項目,積極幫助企業尋找科研伙伴和技術力量,通過技術上合作,都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繼續同大連工業大學、大連水產學院、中科院海洋所、遼寧省海洋科學研究院等院所進行技術合作,目前,專家們已深入到我縣豐益、海納、釣魚島、億鑫等企業,極大地提高了我縣龍頭企業的科技水平。
五、不斷強化科技服務體系,加強科技培訓和宣傳工作
為了不斷提高漁農民的技術素質,我們始終把漁農村技術培訓作為科技進步首要任務來抓。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多層次、多渠道、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各種實用技術培訓。截止目前全縣采取集中與分期相集合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32期,參訓專業技術人員及種養殖戶1600多人次。年內總結宣傳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典型12次,專題報道6期。組織專家編撰了《xx縣藻類養殖技術》, 宣傳發放1000冊,選派農民專業技術人員進入高校學習3期,共計15人,其中大連水產學院13人,沈陽農業大學2人。在知識產權宣傳周和科技活動周期間投入經費5萬余元,設立了展板30余塊,張貼宣傳畫500余張,發放宣傳資料4萬余份,取得了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