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科學發展觀,提高對人道主義價值認識
“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作為政治宣言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具有重要的時代及歷史意義。“人道主義”不加定義和屬性地寫入黨的政治報告是以胡錦濤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思想解放成果的一個結晶,體現執政黨具有世界全局的胸懷,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這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上一次非常重大的轉變,標志著執政為民,造福與人的理念更趨清晰。使“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有了新的內涵。對促進和加快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及現實意義。
人道主義者赫爾達在其著名的《人道主義的通信集》中說:“我們人類特征的內容之一,就是盡一切可能以培育人類,并使他完美化。這是人道者的理想實質。”“人類的一切機構——如果他具有合理性——的唯一目的,就是使我們人類人道化,這就是將野蠻的和半野蠻的人改造成人,使我們人類首先從小部分起,達到理智所承認的義務所要求的、我們的愿望所羨慕的形式。”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也是從人的本性出發,尊重、保障和實現包括殘疾人在內的所有人的各項權利。可見,人道主義思想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有著天然的聯系;以人為本與人道主義精神本質一脈相承。這是現代社會確立的基本理念,也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結果,更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它為科學發展觀建立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標志著中國社會治理價值知識體系對人類普世價值觀念的皈依和敬畏,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和價值。
人道主義并不是泊來品,“以人為本”更不是西方產物。中國古代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就蘊含著樸素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包含著朦朧的人道主義情懷。從西方文藝復興運動開始,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提出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要求提高人的地位,維護人的尊嚴,肯定人的現世幸福生活,真正開始了人的自我覺醒和自我發現,形成了“人道主義”概念。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唯物史觀深刻揭示了人類存在的真實本質,對以人為本思想作了深刻闡述和豐富。馬克思在《黑格爾的法哲學批判》中寫道,“人并不是抽象的棲息在世界之外的東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因此,社會的一切發展,離開人就無從談起,社會的一切進步,離開人都無法實現。馬克思創立的唯物史觀,本質上就是“以人為本”的歷史觀和發展觀,“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內涵。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科學體系中,人的發展是其理論的核心,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歷史發展進步的標志。以人的發展為尺度考察社會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者為之奮斗的崇高理想。所以,“以人為本”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
改革開放以前,馬克思及其思想常被別人誤解。其中誤解之一,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這二者對立起來。有人把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就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有人則認為“以人為本”可以成為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一個原則,但不是最根本的,更根本的原則以“人民為本”;認為不能忽視以人為本的特殊性,即人有階級的區別、社會有制度上的差別;社會主義的理論根據是唯物史觀,不是以人為本原則。其實,尊重人、維護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由于受左的思潮影響,八十年代初,理論界曾對人道主義抱批判態度。改革開放使這種情況開始改變。一方面,各種人道主義思潮蜂擁而入,尤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思潮影響日益增強;另一方面,對“文化大革命”的沉重反思,使人們不得不承認理論上全盤否定人道主義的失誤。
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經濟全球一體化和政治格局多極化的趨勢使得追求發展特別是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目標,為了人而發展的思想也成為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對中國殘疾人事業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殘疾人的尊嚴和權利不斷得到重視和強化,殘疾人的素質和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站在歷史發展的新高度來面對新的挑戰,超越單純的經濟眼光,樹立經濟政治、文化與環境全面發展的標準,以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著眼于包括殘疾人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長遠需要,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將會中國8300萬殘疾人的生活和生存質量的提升增添無盡的活力,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因此,我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應該理清以人為本、人道主義與殘疾人事業之間的聯在關系:
一、科學發展觀蘊涵和體現著人道主義精神
提倡關心人、愛護人,重視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遵循人的本性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人道關系和人道理想社會主義的人道思想和人道原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從根本上消除“一些人統治,另一些人受苦難”的不人道現象,改善人民生產和生活條件。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美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幫蔣介石打仗,殺了多少人,是什么人道主義?人道主義各有各的含義。社會主義是最人道的,共產主義是最人道的,保護絕大多數人”。XX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莊嚴地寫進了憲法。這在中國人道主義發展史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