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論壇暨學會工作匯報發言稿
各位領導、各位作協文友、各位詩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xx縣作家協會和詩詞學會聯合舉辦的古典詩詞和現代新詩論壇會在這里隆重召開。我代表xx縣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會,首先向各位文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現就為什么要研究古典詩詞作一發言。
一、淺談古典詩詞的研究與發展
在我們中小學各年級的教材中都有古典詩詞,甚至連幼兒班的教材上也有古典詩詞,那么如何來研究和傳承我們的古典詩詞文學藝術呢?在這一塊天地里,我國的古典詩詞源遠流長,四書五經,詩經,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從唐朝起,僅格律詩詞就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真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是我們今天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它、弘揚它。那么,應怎樣來繼承呢?現在,中央很多的老領導、老首長、大中院校的教授都在研究學習古典詩詞,所以,我們不能等閑視之,也要來學習研究我們的國粹文學——古典詩詞。我的觀點是:那些上千年形成的,被歷史和人們普遍認同的固定規則,比如像“五言句式、七言句式、字數、平仄格律、拗救方法、詞牌、粘、聯、音韻、對仗、以及起承轉合的謀篇布局結構等,這些規則是必須要繼承的,甚至要死守,不然寫出來的東西就似是而非了。同時,還要學習古人的創作意境和抒發情感的手段與方法。如像唐代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來杜甫又寫到“窗含西嶺千秋雪”,他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積雪的一座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他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么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唐朝當時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那么這一首詩 ,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都是對仗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么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絕句。從唐朝以后的律詩絕句都比較多,就不再去列舉了。他們的格律就是很嚴謹的。但是,在當今社會,任何事物都在前進和發展,一成不變的東西是不會有生命力的,作為古典語言文字藝術的詩詞聯,當今遭遇的最大變化是語言環境的變化,這一變化也許是造成今天格律詩詞青黃不接的主要原因。那么到底是用新韻或者是用舊韻去創作詩詞呢?面對當今詩詞界爭論的焦點問題。我個人還是傾向于“雙軌制”,你懂舊韻就用舊韻去寫,不習慣用舊韻的,你就用新韻去寫,只要符合現代語言規范也可以,北京市“中華詩詞學會就是堅持兩條腿走路”。我們xx縣詩詞學會也提倡中青年或初學者用心去研究和創作,這樣不僅入門便捷,也使格律詩詞更容易普及和被現代人接受。用與時俱進的觀點去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就應該把舊韻的改革、新韻的推廣看成創作格律詩詞的發展方向,只要你守住了格律規則,就守住了國粹文化的傳統形式。其實,中國漢語的新舊音韻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極少部分字上有點區別。如像舊韻辭書《佩文詩韻》中,把“毛、們、渾”等字列為同韻,把“斜、車、花”等字列為同韻,這在現在看來,他們根本就不能押韻。可能在古代,在方言里,它們就是同一個讀音,而有些字現代是同音同韻的,古代卻認為他們不能相押,如像“東、冬”還被分為“一東二冬”,所以,現代人朗讀古詩,就覺得有的不押韻,就是這個緣故。另外,就是在聲調和平仄上也有一些差別,,特別是現代漢語取消了入聲字,因為入聲字是我們南方語系的語言特色,如像:“屋、覺、日、月、雜”等字都是入聲字,而普通話是以北方語言為基礎的。這些東西就是新舊音韻的沖突。我們就要認真地區別,靈活地運用。那么,什么叫詩詞的形式美呢,首先要由他的韻律來決定,韻 就是要確定起一個韻,那就必須押韻。如:an韻像我們探花江國霖在過三峽時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