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學期第2周學校集會講話稿
聽眾席上,有學生不耐煩了,大聲說:算了吧!教授,別費力氣了,你不可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教授聽了,突然,轉過頭來,滿臉紅光地笑了,并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里,用紙巾擦擦手說:“剛才那位同學說什么?能再說說嗎?”教室頓時靜了下來,沒人說話。教授說:“我聽見了,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這時,墻上的大屏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大家最初哄笑著,慢慢變得雅雀無聲。教授說:“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其實你們已明白并喊了出來。”但對你們來說,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卻又是另外一回事!我相信,在坐的幾百名同學,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而又吝于付出一個笑臉;埋怨環境污染,卻又不愿意撿一片垃圾;咒罵腐敗和貪污,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系走后門;感嘆道德水平下降,卻又不愿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罵。幾乎所有人都不愿意身體力行去做事。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這些做法與心態,無限放大了消極面,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
事實上,并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社會的每一分進步,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如果我不亂扔垃圾,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世界就干凈了一分;如果我的行為感化并帶動了一個人,那么世界上又多了一份干凈的原因。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因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抱有信心。記住,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你得行動!從現在開始!教授的演講結束了,會場里響起聲音宏大但情緒極其復雜的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