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計劃書(精選3篇)
交流計劃書 篇1
為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扎實開展“精細管理辦校,內涵發展育人”活動,實現教師資源均衡合理配置,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市區教育局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有序流動的指導意見,結合我校教師隊伍現狀,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教育內涵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淡化教師的校籍管理,強化區域內統籌管理,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加快建立科學、均衡、人文、靈活的用人機制,促進城區義務教育高位均衡和內涵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積極穩妥、合理流動、資源共享、統籌兼顧的原則。優化配置教師資源,實行個人申請與組織安排相結合,個人成長與教育均衡相統一,促進教師交流與保持隊伍穩定相協調。
三、工作目標
自20xx年秋季開始,每年參加交流的教師比例占學校符合交流條件人員總數的15%-20%,三年內達到60%左右。通過交流,促使師資隊伍結構日趨合理,逐步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
四、交流對象與條件
1、參加交流教師應熱愛教育事業,身體健康,有較強業務工作能力。
2、凡在橫港小學任教滿6年(男48周歲以下、女43周歲以下)的教師,應有計劃地進行交流。
3、夫妻雙方都在本校工作的應交流一方。
4、評選特級教師及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必須具備在邊遠學校或薄弱學校工作一年以上的經歷。
5、申報小學高級、中學高級教師職務資格的教師,必須具備交流任教半年及一年以上的經歷。
6、按照上級有關文件規定參加專項支教任務的教師,視為具備異校交流工作經歷。
五、交流形式及辦法
1、符合條件教師推薦交流。根據交流方案和計劃,符合交流條件的教師由本人申請,學校推薦,區教育局協調,開展區內交流。
2、按照區教育局文件《關于印發銅官山區小學教師交流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區教〔20xx〕127號)規定的外圍學校教師有序交流要求,凡是工作滿5年(新招聘的教師自轉正定級后算起)的在編在職教師,每年安排1名教師有序交流。
⑴學校每年接受交流申請報告的截止日期為5月31日。
⑵每年6月份由學校行政會議或校務委員會研究確定并公布當年交流人員名單,并報區教育局備案。
⑶交流人員名單根據申請人的情況按下列辦法依次確定:按在橫港小學服務年限長短排序;服務年限相同的,按各人出身年月日先后排序;出身年月日相同的,由校務委員會全體成員根據各人的工作能力和實績打分,按得分高低依次排序。
⑷交流人員的接收單位由本人負責落實。學校應當為其順利流動提供一切可行的方便,但不承擔任何責任和義務。
⑸確定當年交流的人員,因某種原因沒有交流完成,五年后方有資格再次提出交流申請。
⑹組織調動或調出銅官山區教育局系統的,不參照本規定。
3、提拔與晉升交流。教師選拔為校級班子成員原則上在區內交流任職。教師因專業技術職務晉升需要在區內交流任教。
4、定期雙向交流。由學校推薦優秀中青年教師參加區內雙向交流,時間為一學期,并逐步延長至一學年。
5、掛職與外派交流。安排邊遠學校或薄弱學校教師到規模較大的學校掛職鍛煉,時間為一學期。有計劃地選送學校管理人員、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到教育發達地區培訓學習,時間一個月左右。
六、實施步驟
1、宣傳動員。20xx年7月中旬,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區教育局實施方案,宣傳教師交流政策,進行動員部署。通過宣傳,讓廣大教師充分了解教師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參與交流的自覺性。
2、制定交流方案。20xx年7月中下旬,學校制定教師交流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教師交流的基本原則、對象、形式、渠道、要求等。學校教師交流工作實施方案和《20xx年秋季學校符合交流條件教師情況統計表》及時報區教育局。
3、制定學年度交流計劃,上報交流教師名單。學校在征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按照教師交流的比例,科學制定學年度交流計劃,研究確定本學年度參加交流教師名單,于8月5日前上報《20xx年秋季學校“推薦交流”教師名冊》、《20xx年秋季學校“定期雙向交流”教師名冊》、《20xx年秋季學校交流需求情況統計表》和《20xx年秋季交流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七、相關要求
1、下列情況的教師應優先交流。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名師;業務能力較強的中青年教師;要求晉升中、高級職稱的教師;確定為學校后備干部的教師;夫妻同校任教且一方為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教師;小學中高年級學段的專任教師。
2、對自愿申請參加交流的教師,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評先評優、培養使用等方面,同等條件下優先;對不符合交流條件但本人自愿申請交流的教師,經學校認定也可列為交流對象。
3、確因工作需要或特殊原因暫不能參加交流人員,須報經區教育局批準后方可暫緩交流。
4、凡經學校上報、區教育局審核確認應予交流的教師,必須參加交流。對不愿參加交流的教師,年度考核不得定為“合格”及以上等次,情節嚴重者將解除聘用關系。
交流計劃書 篇2
新時期需要的是高素質、跨世紀的人才。素質教育是一種終生受益的教育,它著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應試教育”有很大的區別,眼前雖然考不過“應試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學生,但他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將來有發展前途。開展素質教育,需要有一定的勇氣,作為一名老師,只有勇立潮頭,探索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才能夠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創造高峰。為了盡快適應新學校、新環境,新生活,學習更多的開發區中學的先進經驗,帶回更多的寶貴教育教學及管理信息資源,盡快的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第一周:盡快的熟悉新學校環境,融入到開發區中學的大集體中。首先熟悉本級部學生情總,跟幫扶教師互相認識,虛心向幫扶教師學習。
第二周:有空堂時間就去聽開發區中學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授課技藝。
第三周:重點聽相關學科的課,特別是聽同級部或同科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授課新方法。
第四至五周:自己邀請儀愛玲組長和同科的王宏志主任聽自己的課,讓他們提出改時措施,進一點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第六至八周:積極參入開發區中學的各項活動,輔導社
團踢毽活動。
第九周:把初三的《人生規劃》課按要求上的更精彩。 第十周:做到每堂新課都精心制作課件和教學練一體案,并與同科教師交流切磋,定稿后方可使用。
第十一周:全身心的配合開發區中學的各部門迎接上級的評估檢查工作,認真填寫學校下發的各類材料。
第十二周到第二十周:加大學習力度,爭取在各項工作中做的更好。積極主動邀請幫扶老師多多指出不足之處,在最短的時間內改進。
交流計劃書 篇3
在貫徹新課程理念形式下,開展校際交流是是推動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的需要,是優化課堂教學,培訓新教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加強學校之間的合作交流,可以搭建區域內老師互相學習的平臺,達到加深了解、增強團結、促進和諧、推動工作的目的,特制定本實施工作方案。
一、校際交流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各學校中層領導及教師
二、交流范圍:
1、學校管理
2、教育教學
3、教研工作
4、其他方面
三、交流形式:
參觀、走訪、查閱、聽課
四、交流要求及事項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
2、確定交流人員。
3、交流人員帶好筆記本和聽課本。
4、活動結束后寫出心得體會或總結材料。
5、活動結束后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研討。
X鄉學校
X年3月15日
附:派出學習交流人員:
領隊(1人):(總校校長)
學習人員(3人):(初中部校長)、(小學部校長)、(總校副校長)
(聽課人16人)
語文(9人):(小學1年級)
(小學2年級)
(小學3年級)
(小學5年級)
(7年級語文)
數學(6人): (小學1年級數學)
(小學4年級數學)
(7年級數學)
(8年級數學)
英語(1人):(7年級英語)
派車單位(4臺):總校2臺、初中部1臺、小學部1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