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教育扶貧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師個人教育扶貧心得體會 篇1
20__年是我縣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標志。今年以來,我校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縣教體局教育扶貧攻堅會議精神,學校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召開全體教職工教育扶貧攻堅工作專題會議,學習上級文件宣講教育扶貧政策,使全體教職工感到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
,我將近幾年來的教育扶貧體會匯報如下;
1,按照學校的安排,20__年我結對幫扶我校17秋高鐵服務班學生鄭義豪同學,該學生是我校經濟貧困戶學生。該學生20__年5月出生,家庭住址城固縣東環新村13棟307號。
20__年10月8日下午6時,我實地家訪該學生家庭,該生父親鄭金華(離異單身),爺爺鄭洪禮現年84歲,姐姐鄭巧鳳已出嫁西鄉縣。家庭情況為單親家庭,上有年事已高的爺爺,下有在校中職學生,家庭收入主要靠父親一人打工維持全家生計,實地家訪時,其父親說家里正在拆房很忙,加之家里有年邁老人,不便進家門,故電話約其父親在小區西門口進行實地家訪,詳細說明了學校安排教師結對教育扶貧家訪的目的,與其父親進行了交談,詳細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傳達我校中職學生免費項目及政策,了解學生在校各項免費項目的落實情況,征求學生家長對學校工作意見及建議。學生家長希望學生能學好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學校安置就業,自立掙錢早日脫貧。
20__年,按照學校安排,我結對幫扶20__秋季新生,20__秋電商二班學生丁雪梅,該學生是我校經濟貧困戶學生。該學生20__年12月出生,家庭住址城固縣老莊鎮丁家灣村六組。
20__年10月23日下午,通過對學生見面關心,學業指導幫扶,了解該生家庭情況,主要家庭成員有;父親,母親,爺爺64歲,奶奶60歲,共計5人。學生家庭情況:父母在家務農,經濟來源主要為務農及打工收入,上有爺爺奶奶兩位老人,下有在校中職學生,家庭人員較多,經濟困難。
3,通過對結對幫扶貧困戶學生一系列家訪,使我深深感覺到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意義重大,站在旗幟鮮明講政治的高度,立足教育系統脫貧工作實際,全力推進教育脫貧攻堅工作。通過家訪,我們看見了部分城鄉學生家庭還很貧困,家庭負擔沉重,經濟收入低,生活還很困難,我國還存在著嚴重的貧富不均,如何使這部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走上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意義重大。
4,通過家訪,我們及時傳達了政府教育脫貧攻堅精準資助政策,實地了解各項教育免費項目的落實情況以及學生家庭對教育扶貧政策,學校教育結對幫扶工作的意見,為做好今后教育結對扶貧工作而努力。
教師個人教育扶貧心得體會 篇2
她是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十佳師德標兵。20__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發出通知,號召全省黨員向她學習。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系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傳說傳說,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制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于時代的光榮教師。
教師個人教育扶貧心得體會 篇3
改革開放以來7億農村人口成功脫貧,有力證明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優越性,但到20xx年實現“兩個確保”,依然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拿下的戰役。為什么這么說?一是實現到20xx年六七千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需要每年減貧1000多萬人;二是脫貧攻堅先易后難,越往后成本越高、難度越大、見效越慢;三是讓數千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需要投入巨額資金,據測算,未來每年需要投入20xx多億元;四是農村新的貧困人口還會出現,因災、因病、因學返貧情況還會時有發生;五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貧困人口就業和增收難度增大,一些農民因喪失工作重新陷入貧困。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所有這一切也都意味著,脫貧攻堅,空喊口號、盲目蠻干不行,搞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也不行,新時期的脫貧攻堅,必須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動員千遍,不如考核一次。《考核辦法》體現的正是精準扶貧導向。這種考核,不僅有貧困人口數量、貧困群眾收入等脫貧“硬指標”,還包括群眾認不認可、滿不滿意的“軟指標”;不僅依據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全國農村貧困監測等“官方”數據,還參考有關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的第三方評估。把“不清不楚”變成“一清二楚”,精準扶貧導向下的精準考核,就是為了有效避免可能出現的弄虛作假、“數字脫貧”等問題,也為省對市地、市地對縣、縣對鄉鎮、鄉鎮對村的督查問責指明了方向。脫貧攻堅要落實,《考核辦法》也要落實,才能形成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
“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歷史上,我們黨一直善于以目標帶領群眾,這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而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更大優勢還在于,我們善于把目標變為現實。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關鍵在于落實”。以想抓落實的覺悟、敢抓落實的擔當、會抓落實的能力,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我們將在“脫貧”中完成使命,在攻堅中成就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