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師的師德修養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4教師的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1
一、愛崗敬業
首先,要忠誠于教育事業,服從領導,認真完成領導分配的各項工作。要對幼兒教育盡心盡力。積極進取,努力創新。認真設計每一節課,讓孩子在每節課中都能學到知識,在工作中嚴于律己,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認識自身的不足,虛心學習,不斷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工作能力等的培養。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
二、尊重每一個孩子
每個幼兒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要與幼兒平等相待,不能把幼兒當下級隨便呵斥。只有把愛傳遞給幼兒,把幼兒看重,幼兒得到老師的尊重,他們才會尊重和喜歡老師。愛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教師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個手勢都能給幼兒帶來安慰和鼓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老師要以寬大的胸懷去愛每一個孩子,以真誠的愛心和關懷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到一視同仁,不帶任何偏見。應用欣賞的眼光去善待每位孩子,在他們的心田中播種“自信與自尊”、善良與寬厚“的種子,讓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享受美好快樂的童年。
三、努力進取
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幼兒。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幼兒認真。老師要正確的面對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提高自身的素質,這要求自己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積極探索,不斷開辟新的教法。
四、以身作則
教師的言行對幼兒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幼兒都喜歡模仿,這將給幼兒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孩子做好榜樣,凡要求幼兒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于律己。
行動實踐遠勝于說教。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師自身的修養。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讓我們加強師德修養,“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以高尚的師德情操去陶冶孩子的品格,照亮他們的人生道路。
幼兒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如果沒有一個扎實、良好的初始啟蒙教育,就會影響其后的更高層次的發展,因此幼兒教師擔負著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責任。這就要求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一個具備良好師德修養的幼兒教師帶給幼兒的不僅是各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以及人格的完整。要培養適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至關重要。
2024教師的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堅守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簡單地說,就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學生怎樣做,自己就要先于學生這樣做,給學生起到表率模范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就是強調教師的表率帶頭作用的,當我們要求學生按時上課的時候,作為教師在上課前就應該進入教室,這樣一來,學生還有遲到的道理嗎?當我們要求學生認真學習的時候,作為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通透教材;課堂上一絲不茍,認真上課,課上的生動有趣,學生還有不認真學習的道理?
作為一名教師,還要做到胸懷磊落,謙虛誠實。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正在求學成長的學生了。作為教師,要學會用寬恕的心態面對學生的小錯誤、小失誤,給他們指點迷津,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韓愈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因此,教師應以謙虛誠實的心態面對學生的優秀過人之處,坦言自己的不足,彌補自己的所學,給學生一個平等相處、共同成長進步的學習氛圍。
學生是正在成長、學習的學生,他們時時刻刻在模仿著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從學生身上能看到一半的教師的影子,就是這個緣故。因此要想成為一名人格高尚的人,作為教師還應做到儀表端莊,服飾適當,舉止得體,禮貌待人,語言文明,談吐優雅。給學生以高尚的引導和表率作用。
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加強自我修養,與時俱進,才有可能做到為人師表,成為學生愛戴的好老師。
2024教師的師德修養心得體會 篇3
作為剛畢業不久的新教師,無論在教學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上都較缺乏經驗,因此,我覺得以愛來教育學生更是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最好途徑。教師怎樣傾注對孩子的愛,怎樣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呢?回首自己將近一個學年以來的教學教育工作,我覺得大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以理解、尊重為根底,以愛心為動身點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養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動身這一原則。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學生的人格尤為重要,作為一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判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挖苦傷學生的心。其次老師要從愛心動身,愛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師要關懷保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判教育,是預防生鐵煉不成鋼,是真心盼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盼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學生也能更加愛戴老師,有利加深師生的感情,以使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二、耐心說理,穩住學生情緒
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說到底是一個愛的工作。但僅僅停留在愛上是不夠的,愛要在心理上與學生相容,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這種修養是師德的“調節器”和“操縱閥”,是教師必備的`心理品質,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本質上是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關系,對未成年人要同意其犯錯誤,教師要循循善誘,不能操之過急,對學生說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三、愛要做到心理相容,善于發覺學生的長處
教師要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有開展潛力的人,而不是老師施愛的被動對象。當老師把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他們時,就會發覺他們有可愛之處,你不會不去愛他們。在有的教師眼里,對后進生常常是不屑一顧的,然而,后進生的堅強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沒有的。他們明知聽不懂教師講課的內容,卻天天要堅持聽;他們面對考試,明知要失敗,但是屢敗屢考。假如教師對他們給予深深的理解,就會發覺他們值得你愛,你才會發自內心地去愛他們。
四、提出期望,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最崇拜的人,都有自己的遠大理想。教師在了解他們的理想之后,向他們提出要求,讓學生生活在實現目標的期望狀態之中。
五、寬嚴相濟,在表揚中有批判,在批判中有表揚
“愛”并不能溺愛,更不能縱容和放棄,而是把對學生的溫情和嚴格相結合。要“嚴中有愛”,“愛中見嚴”。不因為優生就“愛中無嚴”,也不因為差生就“嚴中無愛”。對于差生要“嚴中有愛,嚴之有序”,不急于求成。要尊重學生,才能啟發學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師平易近人,和學生打成一片,以誠相待,方可使學生感到老師親切可敬,就能主動接近老師。同時對于學生所發犯的缺點和錯誤及時加以指正,決不姑息。假如教師一味面慈心軟,對學生疏于管理,致使學生紀律松散,無所顧忌,這是軟弱無能的表現。其實,寬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嚴格。寬容應該因人而異,因事而別。作為教師,我們在擁有寬容的同時也應該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涂。
總之,做為教師,他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抽象的一個字,而是一種具體的教育過程,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寬容、原諒、賞識、信任的根底上,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相容,只有這樣,師生關系才能呈現平等和尊重,才能呈現出我們人民教師優秀的師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會象我們所盼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