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敬業精神心得(精選3篇)
青年教師敬業精神心得 篇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多么高的贊譽,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必須具備愛崗敬業精無私奉獻的精神,必須具備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氣度,必須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師德,師魂。敬業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精神享受的人生體驗。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勤奮和主動,就是節儉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創新。敬業屬于道德范疇,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所持有的負責態度,是人們在不同的集體中,為了集體的利益而約定的行為規范?墒蔷驮谠蹅兩磉,還有多少人在過度追求待遇上淡去了對工作的熱愛,抹殺了對工作的責任感,以一種消極的方式來面對工作,褻瀆生活呢?加班再多而沒有效率那不叫敬業,不顧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不叫敬業,只是機械式的勞動而不用腦子,沒有創新那也不叫敬業。為人師表,廉潔從教,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道德中的顯著特點,是社會對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教師的崇高風范。教育家陶行知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蔽覀兘處熞幸活w對事業執著的心,忠于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我對此有如下理解:
第一,教師要熱愛學生。如果教師和藹可親,師生關系則比較融洽。師愛最受公眾期待。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來愛護,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第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這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是“人類幸福和自我完善”結合的職業。一方面,教師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在平凡的崗位,撒播愛心,享受充滿活力的人生幸福。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人、教育人的事業,這對社會文明進步發展起一個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職業關系著千千萬萬的自我價值和人生幸福,關系著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程度。
第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它關注著教師的教育事業心、正確的教書育人、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愛崗敬業是一種對事業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奮斗的動力,以及事業成功的保證。教師的職業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講究職業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跡,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師崗位看作個人謀生的手段,那它永遠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師崗位上,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認真負責、工作嚴謹是教師的需要,是道德責任感的體現,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在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坐在這兒,這山望著那山高。
第四,愛崗敬業,勇于創新。在現實中,許多教師,存在與這相背的現象,只追求享受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固步自封,庸碌無為,走進課堂,無精打采,談起玩樂,神采飛揚;工件飄浮,好大喜功,心態浮躁,急功近利,對待備課、聽課敷衍了事,只知道貪圖享受、奢侈浪費,不求真,不務實,更談不上開拓創新。只有銳意進取,才能勇于創新。我們教師對知識要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學術論文,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節奏,在求真務實中開拓進取。
第五,淡泊名利,志存高遠。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一定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既然我們是教師,就要愿將青春許孺子,甘為盛世做人梯;既然我們是教師,就要一輩子用愛心去點亮一盞盞心燈,在照亮學生未來的同時,也輝煌自己的人生。正如泰戈爾所說:“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就讓我從事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綠蔭的!崩嘶ㄟx擇大海,雄鷹選擇藍天,而我選擇了三尺講臺!我時刻銘記著教師的責任。
現在正值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育教學大改革的時期,社會的發展需要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上,我沉甸甸地意識到使命在肩,責任如山。我將在這一片讓心靈守護者熱血奔涌的神圣沃土上,不斷充實自己,展示自己,勇于進取,開拓創新,讓我們輕揮一只粉筆,書寫青春永不衰。 世上沒有不經風雨而成熟的果實,人只有經歷的越多才能收獲的越多。無論如何當工作成為了心中的郁結和焦慮之時,請仔細梳理,理清當初的工作熱忱,給自己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用“愛崗敬業”書寫“美麗人生”。
青年教師敬業精神心得 篇2
四年前,我懷著對 "教師"這一職業的美好憧憬,給我的學生時代畫上了句號,跨入了教師的行列。至今我都不會忘記,第一次忐忑不安地進入教室;第一次與那么多的同學面對面的交流;第一次用紅筆為學生批改作業;第一次參加家長會與學生家長交談的情景......每個"第一次"都告訴我,必須盡快轉變角色。應該說,我很幸福,因為在我的學生時代就遇到了許多的好老師,他們傳授我知識,教會我做人。進入昆山玉峰實驗學校后,我同樣也遇到了許多好老師,他們指導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其中最要感謝的就是我的師傅陸嫻老師,她在工作中給予我很多指導與幫助。
她讓我知道要做一個有"愛"的教師,要有一份責任與義務,要有一份事業與追求。四年來,我始終在陸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不斷地提高,讓我始終置身于學生當中,和他們一起成長,一起成熟,一起成功。
走出迷茫
我忘不了,第一次面對班級五十個孩子,常常天下大亂,場面控制不住,最后以我的哄叫拍打講臺告終,回到辦公室,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是陸老師給了我鼓勵,教我班級管理的方法,讓我明白了,原來管理是需要藝術的。
陸老師鼓勵我多學習,說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跟上課改的步伐,才能以全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因此,陸老師經常借我閱讀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及教育教學專著,了解國內外最新的教育理念,力求與時俱進。同時,在教學中陸老師在教學方法、管理學生等方面都給了我許多實實在在的指導和幫助,使我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比如如何俯下身子和孩子交流、如何及時有效和家長溝通、如何結合校園文化構建班級文化......聽到陸老師多年的經驗之談,我如獲至寶。在陸老師的指導和激勵下,我不斷地實踐探索,終于有一天發覺班級管理中的樂趣。
嚴格細節
陸老師告訴我,作為小學教師,我們一定要重視細節教育,重視孩子的養成教育,規范學生的行為對于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她的指導下,我每接到一個新的班級,總會努力做到抓好每個第一次。副班主任第一次熱情洋溢的講話,使學生對老師和學校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為他們明確學習的奮斗目標;第一次出操、第一次升旗,就告訴學生什么是隊列的精神風貌,如何做到站隊快、靜、齊;第一堂課,教會學生怎樣做到專心聽講;第一次督促學生做值日,教會學生掃地、拖地; 第一次解決班中的問題,第一次與問題學生談話......通過這一系列的第一次,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校規校紀,感受到老師的公正、嚴格及對他們的關愛。
正是陸老師教我的"第一次"理論,讓我的班級管理工作有了好的開端,讓學生感到做人就要這樣嚴謹、認真、一絲不茍,慢慢地學生就會習慣成自然,我的班主任各項工作開展的都比較順利。
堅守熱情
"有熱情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創新。不把工作當作累贅,而應該是一個機會,一個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 陸老師用她的行動詮釋著,也感染著我。讓我明白工作要堅守激情,激情能使你的工作充滿活力與希望,能使你的工作變得有趣,能使你的個人才能與魅力大增,使你的各種綜合能力得到更完美的體現。
從把班級管理得十分有序,到班級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和學生打成一片,副班主任工作做得十分有效,十分出色。堅守熱情,溶化了一顆顆幼小的心,滋潤了學生孤寂的心田。
斗轉星移,日復一日,在陸老師的影響和幫助下,我慢慢地熟悉了、適應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暮然回首,才猛然發現我也已在教育的大道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腳印。昆山市"教壇新秀" "昆山市小學英語三年教齡青年教師會教賽一等獎" "昆山市首屆青年教師大比武一等獎" ......
我所取得的成績和陸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作為青年教師的我,更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只有虛心的向學習,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因此,面對這三尺講壇,我會獻上我的青春,插上愛的翅膀,飛翔在教育這片土地上。
青年教師敬業精神心得 篇3
作為一名青年老師,通過聽老教師的課,學習教學工作是我取得直接教學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多聽,多觀摩,多思,多總結才會有更多的收獲。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
一、聽課要注意的問題
1) 聽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遵守上課秩序。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進步”,怎樣才能有比較呢?這就要求在聽課前自己先備課。確實在聽課過程中我也有這種體會。備課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我就可以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這樣聽課才顯得有針對性,聽起來效果也會更好。除此之外,聽課前還要了解聽課的班級、節次,盡量在上課預備鈴響之前坐在教室。
2) 聽課過程中要善于思考。
“聽課是帶著腦袋去聽,帶著問題聽,而不是帶著筆去聽”。簡單記錄別人教學的總過程,那只能說是工作的一種重復,因為沒有經過自己頭腦的“加工”,那依然是別人的東西,學到的也只是皮毛,真正的內核是需要我們去思考去比較后才能挖掘到的。
3) 聽課后要主動與授課教師交流。
一則是禮貌,二則是請教的好機會。當我認真去聽一節課后,腦里往往會出現幾個問號:“老師為什么會這樣講呢?”“老師選取這個素材的目的是什么呢?”“為什么這樣處理教材呢?”這些問題我都可以通過課后和授課老師交流來解決。每個授課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路,通過深層的交流,我往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就不至于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淺嘗即止的尷尬狀態。有時在交流中我還會得到一些額外的收獲。所謂“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交流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4) 聽課要有選擇性,避免盲目聽課。
選擇性聽課教師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體現在選擇教師上。所謂“姜是老的辣”,這個“老”不能單純理解為年紀上的老,更多的是指在教學上的老到。優秀的老教師往往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有更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聽優秀教師的課不代表只聽老教師的課。
有些年輕教師的課也是上得非常出色的,他們上課的熱情和一些新的教學手段我們學習起來更容易。這里我仿效一句孔子的話,簡單說就是要“擇優而從之”!
第二個方面體現在選擇聽的科目上。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樣每個科目都有各自的教學特點。多聽不代表聽得雜,所有的科目都要聽。各科的學科特點的不同導致它們的教學特點、教學模式也有很多的不同,理科看重邏輯性、嚴謹性,而文科重辯證思維,重雜。對我來說,我教的科目是計算機方面,除了計算機課外,我還會去聽一些設計方面的課程,從中學習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其它的有選擇性地去聽。
第三個方面是體現在對時間的選擇。多聽并不意味著頻繁聽。聽課過于頻繁,留給自己思考總結的時間就顯得不足,這樣的簡單輸入,顯得容量很大,但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的卻是少之有少。
二、聽課后的教學感悟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的魅力。聽了這么多節課,我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當一位教師的語言更有魅力時,他的課堂就更活躍,學生就更積極,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其實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有時候一個類似的比喻,讓學生印象深刻,體現了語言的真正魅力。詞語是死的,但是教師的思維是活,教師的情感是靈動的,只要肯花心思,死的詞語也會活起來。我們并不要求達到妙語連珠的境界,但是作為教師也不要吝嗇一兩句的經典話語,“經典”往往會讓一節課生色不少。
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生成過程。新課程強調知識的生成性。學生對知識的生成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的,它拒絕教師的一手包辦,要求更多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做到這點,學生的思考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教師千萬不要礙于時間就自問自答,使設計的問題形同虛無,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知識的現成“推銷”或者灌輸代替了知識的生成,那么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死的,或者說是半生半活的,而且扼殺了學生思維得到鍛煉的機會。此外,為了化解教材的難度,同時體現回歸生活的原則,新課程的教學還倡導“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的教學模式。的確,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嘗試了活動教學。但是從多次的教學觀摩中,我發現有些老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到“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為教師,引導作用是要充分發揮的,但引導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學生,通過這種引導,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構建知識,達到知識的有效生成。
以上是我在聽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和看法。通過多次觀摩不同教師的教學活動,我獲得了不少直接的教學經驗,看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才能有效地去引導學生?怎樣表達才讓學生聽懂聽明白?怎樣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聽課,觀摩,就是為了博采眾長,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相信,這些收獲會讓我受益匪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