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暑期培訓教師心得體會_幼兒教師暑假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幼兒園暑期培訓教師心得體會_幼兒教師暑假培訓心得體會 篇1
8月21日,我們經園領導的安排來世紀學校進行為期兩天的培訓,雖然這兩天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卻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不少的東西,使我們的這次培訓變得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首先,是世紀文匯幼兒園的陳園長給我們做的報告,陳園長怕我們聽報告會很枯燥、無聊、乏味,所以一開始先帶大家做了一個小游戲,擊掌游戲。游戲雖然很簡單,但大家做的卻是津津有味,游戲做完后,我們開始步入正題,陳園長開始作報告:首先,提出的第一點是:實施工作化管理,理念引領,提高思想認識,讓咱們的教師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這個不斷的循環中成長。然后就是,打造幼兒園文化,為孩子營造家的感覺。將單純的幼兒園模式的環境轉變為溫馨的家園模式環境。再就是,優化師資隊伍,創建“跟進式”管理模式。幼兒園的思想要跟進,老師要做到愛生如子的好媽媽,每一個老師都要帶著一顆愛心無工作,帶著一份責任去工作,不留一點隱患,這是每一個老師的靈魂所在。
從陳園長的報告中讓我學習到了工作要精細化,精心的管理好每一個孩子,把精細作為工作的準則,認真仔細作為工作時的態度,個性作為自己工作的特色。認真的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要做到愛生如子的好媽媽。
然后是實驗中學幼兒園的張園長給我們作報告,張園長重點關注的是家園共育這一塊,通過張園長做的報告讓我學習到了,作為一個幼兒老師,你不光要會教孩子、管理好孩子,你也必須要管理好家長,會跟家長溝通,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這也是比較重要的,有些特別的家長只看著自己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是最棒,那種特別的家長也要特別關注,我們平時在教孩子時要做到有“心”無“痕”,老師有心的去教孩子,但孩子卻在老師帶領的玩樂中學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東西。教育家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讓咱們的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要做一個“聽話”的家長,但是不要做孩子的代言人。要做一個“慢半拍”的家長,不要做著急替孩子做決定的家長,有什么事情讓孩子自己去決定,家長不要幫他們做決定。要做一個“笨一點”的家長,把探求答案機會留給孩子,遇到事情讓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家長不要迫不及待的把答案告訴孩子。
下午是來自青島的邵瑜園長給我們做的報告,邵園長重點給我們講的是怎樣管理好一個園的生存發展和年經教師的五步培養工程:
促:促一促,逼迫上馬;
扶:扶一扶,把握方向;
練:練一練,實踐體驗;
賽:賽一賽,心靈激蕩;
想:想一想,反思提升;
從邵園長的報告中,我學到的很多,懂得了很多。
第二天,請來了比較有名的董旭花教授。上午,有四名比較優秀的教師上課,上完課后董教授給她們一一點評,從董教授的點評中我學到了好多,在我眼里那四位教師已經上的很棒了、很完美了,但董教授卻還能給她們點出那么多毛病來,一聽董教授的點評真的覺得點的非常到位,我們還差很遠很遠,從董教授給那四位老師的點評中我們也學習到了應該怎么準備課程,怎樣選擇課程,怎樣寫授課目標。董教授還講了現階段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分四種:1、有意義沒意思;2、有意思沒意義;3、沒意義沒意思;4、有意義有意思;有意義是集體教學活動的價值判斷與取舍,現階段教師價值分析存在的問題;活動價值取決于什么?教師的教育素養、人文素養、教育價值觀;
兩天的時間不算長,但我們卻學到了很多,出去也學到了不少見識,感謝領導給我們這次機會,希望這樣的機會以后還會有。
幼兒園暑期培訓教師心得體會_幼兒教師暑假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為了更好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豐富自己的學識,了解國內外最新教育教學動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出色地完成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下達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我參加了教師培訓,收獲多多,F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全面理解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借助《教育通訊》、《語文報》、《學語文報》、《語文教學與研究》、《考試指南報》等平臺,了解國內外同行們在語文教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讀《余映潮教語文》系列,吸收李鎮西《語文教學》的精華,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以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博覽群書,采百家之長,為教育教學所用。
二、刻苦培訓。盡管天氣炎熱,但我仍然堅持學習。以到繼教中心學習為主,不懂之處,多與同事商量、探討。充分利用語文教師活動時間,多看,多學,多問。擠出課余時間,犧牲部分休息時間,為培訓提供時間保證。不僅收獲了語文知識,更收獲了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
三、還將繼續努力。本人將繼續學習《義務教育法》和《語文新課程標準》,把握教育教學原則和標高,重溫《師德規范》,賞析《余映潮教語文》系列,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語文通訊》、《學語文報》、《考試指南報》等為輔助工具,與同行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要再讀李鎮西,學做李鎮西。多向江夏一初的名師學習,請教,努力把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幼兒園暑期培訓教師心得體會_幼兒教師暑假培訓心得體會 篇3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地培養,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終身受益,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神圣職責,在教育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點滴小事抓起,嚴格要求,以身示范,培養學生見到老師或長輩要主動問好,行走時注意右行禮讓,參加集體活動要穿校服,遵守紀律,按時參加衛生值日,講究個人衛生,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獨立完成作業,學生這些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地培養,看似簡單,其實需要老師們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天長日久,日積月累,集腋成裘,一旦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為他今后的終身學習和再發展奠定根基,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學會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學會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拓展學科知識,孟子曰:“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
”教師不能滿足已有的知識,在不斷學習本學科最新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其它學科知識發展的最新動態,以科學知識不斷武裝自己,以適應新世紀教育發展的需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觸類旁通,而且還應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發展,教師以豐富的知識塑造人格魅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豐富教育內容,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通過學習,可以較熟練地制做投影片、積極的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使教學更直接、更生動,對提高教學質量事半功倍;另外,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通過微機備課,發揮集備組集體力量取長補短,使教學資源共享,這不僅節約了時間,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而且使教師之間增進了合作意識,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2。隨著校園網的建立,教學內容和學習內容將有新的改革和突破,教師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的任務任重道遠。
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新世紀,學生無論在思想還是在學習上,有許多過去我們曾未遇到的新問題,我們切不可“一把掌了之”或“罰寫幾十遍了之”,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損害了教師形象,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吸取教訓,要把良好的動機和有效的結果緊密地結合起來,“育人要先育心”只有心與心的交流和融合,才能真正把教育做到人的心坎上,教育才會有成績的回報。當然,教師擁有一個健康地心理將有積極地指導作用,它可以使教師在社會、工作和生活等壓力下,學會調控、宣泄和轉移不良的情緒,老師們在平日可以多看一些名人傳記,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文體活動,保持積極樂觀的思想和較輕松的心理狀態,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