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挫折教育的演講稿(精選3篇)
中學生挫折教育的演講稿 篇1
同學們:
挫折,俗話說就是"碰釘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會出現烏云,美麗的草原會跑來狼群,平靜的海面會掀起巨浪一樣。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學校,又能教人們學會生活。當代中學生是在非常順利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他們更容易在生活、學習中遭受挫折。對他們來說,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會深受打擊。他們受挫折后常常表現為:攻擊性行為、逃亡性行為、散漫性行為、固執性行為、以及各種報復行為。因此,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時,教師應教給學生增強挫折的能力,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為重要。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的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后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正如《真心英雄》這首歌里所唱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那么,該怎樣對中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呢?
一、正確認識挫折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挫折,讓他們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學習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被批評,產生不想學習的消極情緒;有的學生在某些課程中由于自身條件較弱,而產生厭學的心理,如在體育課上有些同學體形較胖素質較差,沒有自信,產生厭學心理,上課時不愿和大家一起做運動,這時需要老師多關心她,引導她,和同學們一起找她的優點,鼓勵她,使她振作起來,幫助他樹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訴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將挫折變成前進的動力。經過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他終于有了進步。
二、創設挫折情境。
前幾年,孫云曉的《夏令營的較量》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越來越多的意識到有必要對學生創設一定的.挫折情境,作為磨練他們,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我們現在的孩子太嬌氣,稍微有點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頭懸梁,錐刺骨”的方法值得借鑒。有一定挫折情境,學生總會受到鍛煉。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嗎?讓孩子們冬天穿短褲行走,這就是一種鍛煉。當然,并不是讓我們的同學也這樣,只是這不愧為一種鍛煉的方式,不愧為一種手段。所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的給學生一點挫折,讓他們吃點苦頭,使他們受益終身。
三、正確對待挫折
讓學生明白,在前進的過程總會遇到挫折。不經過艱苦的磨練,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沒有強大的生命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設計教育活動時,讓學生感受痛苦,磨練意志,增其所不能。學科教學亦然,當學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績之中時,忘乎所以時,教師可有意識的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給學生一次失敗,讓其在挫折環境中磨練意志。
教育學生遇到挫折時要頑強努力,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將挫折作為動力,克服重重困難,取得成功。
我的一個學生,平時學習很認真,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點中學。為此,他付出了辛苦的勞動。可是,升學成績卻不理想。從此,他一蹶不振,情緒十分低落。看到他這一切,我找他談心,告訴他,失敗并不可怕,必須勇敢地戰勝挫折,站起來。我給他講張海迪的故事,講保爾的故事,經過多次談心,他開始冷靜地分析失敗的原因,重新振作起來。上中學后,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取,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在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關鍵在于怎樣正確對待挫折。因此,要在教學中滲透理想是美好的,實現理想卻是漫長的、曲折的、艱巨的教育,鼓勵學生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不怕吃苦,不畏挫折。
四、加強心理輔導,重視個別教育。
(1)理解信任學生,消除對立情緒。對立情緒是學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師要通過正面的、積極的教育,經過促膝談心,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增強理智。由于每個青少年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和上進心,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勵,因此,遇事要征求他們的意見,維護其自尊心;同時,相信學生會有進步,要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消除對立情緒。
(2)表揚鼓勵學生,消除自卑。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開場合大肆批評,而要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依據循序漸進的要求提出目標和任務,讓學生時刻有跳一跳,夠得著的感覺,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前進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時,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運用遷移規律利用學生甲方面的成績轉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們每個同學都會遇到挫折,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學生遇到挫折以后妥善加以引導。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們認定方向,堅韌不拔地走下去,就會成功。馬克思說過,“在科學的大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我想,這句話永遠鞭策著我們前進。
總之,挫折是暫時的,也是永遠的,抗挫折能力應該貫穿于一個人成長的始終。西方教育和心理衛生專家都認為,人們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也是講的這個道理。學生的健全心理,特別是良好的意志品質也是在學習生活、實踐活動中與挫折困難作斗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鋒利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塊不可缺少的頑石,為了使青春的刀更鋒利,就讓我們的學生勇敢地面對挫折的磨礪吧!
中學生挫折教育的演講稿 篇2
窗外,微風正在柔和地吹著,陽光正在和煦地照著。窗外的五星紅旗在微風的吹拂下飄揚,而陽光讓它更顯鮮艷。我看著它,不禁想起這些來……
那一天,我第一次參加升旗儀式。那是在學校里,旗桿就高高地矗立在我面前。那一刻,我愣住了,這是要干什么?
這時,莊嚴的國歌奏響了。我雖然不懂這是什么意思,也跟著唱了起來:“起來,不要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唱著唱著,我感到我的眼眶仿佛濕潤了,心里卻充滿了力量。唱著歌,看著國旗慢慢升起,我好像明白了教師常對我們說的“愛國”的真正含義。事后,教師告訴我們,這是升旗儀式,就是心里帶著自豪,唱著國歌,把我們的五星紅旗升上去!
是啊,升旗時,我們不都是帶著對國家的愛和自豪嗎?高高升起的,不只是國旗,更是我們對國家,對人們真摯而又透明的愛!
六年來,我參加了一次又一次的升旗儀式,目睹了國旗一次次被升起,又親歷了國家的富強:精準扶貧、“一帶一路”、中國制造;無處不在使國家越來越“富”:復興號、天宮二號、“天眼”、蛟龍號、都顯示著國家實力越來越“強”。
紅旗何以能高高飄揚呢?國家何以能如此富強呢?一句話,我們現如今何以如此幸福?
還是先從一位八路軍戰士的故事講起吧。那場戰役在夜晚,這是一場圍殲戰,由突擊連擔任沖破敵人圍墻的任務,而這位年輕戰士正是突擊連的一員。準備工作做好了,離總攻還有一小時。他正在借火柴的光看一本破書,他正看著一幅孩子坐在電燈下學習的圖畫。
“多好啊!等到勝利了,咱們的孩子也用上電燈,該多好啊!”他看看漆黑的夜空,憧憬起來。
總攻很快便打響了,突擊連炸開圍墻,殺了進去,敵人損失慘重,可那位戰士,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這位年輕的戰士為了讓我們用上電燈,付出了生命,可自我卻來不及見一見電燈。
是啊,我們的幸福生活,不正是革命烈士用生命與鮮血換來的嗎?
勿忘歷史,勿忘英雄;紅旗飄飄,引我成長!
中學生挫折教育的演講稿 篇3
單純的開始,之后的不愉快分手。回憶最初的友誼,尋找那已被遺失的自我。————-題記
望著最真摯的老友牽著新的好友對自我說不要我了,那一瞬間,我感覺心突然急促起來,跑過去拉住她,卻被無情的話語,終是放開了手。只因那一句“不要動我!”
緊閉雙眼,回憶起我們從最初的相識,相知,到最終的分手。
最初的相遇是在三年級,那個時候,我們還小,滿腦子想著玩,想著吃,容不下其他天地。我每次早早的來學校只為碰到你,與你一齊進教室。那時的我們很單純,無論做什么事情,甚至于上廁所也是一齊。周末,我們不忍分離,約好一同度過周末。我們經常一齊趴在桌子上,心無城府地談天說地。為了為了一包零食,我們曾一齊上山摘野果子。拿到街上去賣。有時耐不住,還沒到借上就已經吃玩了。
相知是在四年級,漸漸長大的我們,已經彼此了解。還記得,我們的第一次分手就是在那里。因為一個轉學生,她的生日跟我一樣。讓我們想更多的接觸她。期望跟她做好朋友。卻因為她的介入使我們的友誼產生了破裂。最終因為一件小事,我們徹底分手了。剛開始,我是怨你的,也許是因為害怕吧。害怕你因為我計較一件小事而徹底老死不相往來。之后,我也漸漸釋懷了。那個時候你已經跟她分手了。也許你也和我一樣,高傲的心不允許自我低頭。最終,我忍不住,向你道歉,和歸于好。我們都明白,經過第一次分手,更加深了我們的友誼。那一次,我學會了寬容。
此刻,我們都上了初二,友誼已經不再完美。在你第一次當著我的面說她是你最好的朋友時,我只是微微一笑。因為我明白你不會拋棄我。可是經歷太多這樣的事情,我感覺到了友誼的流失。直到聽到那句拋棄我的話時,我才發現一切都是那么可笑。你曾為了她要看小說,特地來找我要,無數次的事。讓我發現以往那位,會在我走后回頭仍依依不舍,在有好吃的也曾留在一齊分享,的她已經不在了。或許你已經忘記了我們曾看著對方的身影消失在天際才跑回家,然后接一頓臭罵,我們曾在自我最悲痛的時候不稀千里相見,只為得到批次的安慰。我們曾……
此刻不管你是否還記得,它此刻卻是我友誼最溫暖的回憶。有最真實的自我。天真,浪漫,純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