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發言稿(通用6篇)
節約發言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節約”一詞時下成為最為熱門的話題,電視上、報紙上呼吁公民節約,公民積極參與,把自已節約的'妙招、絕招拿出來互相學習,互相參考。
節約道理大概人人都懂,是不是每個人都行動起來了呢?其實很多人對厲行節約的認識還是到位的,問題是在行動上能否做個有心人,隨手可做的事情不愿去做,而當談起節約的道理來卻頭頭是道。細微之處見精神,只要我們每個人切實行動起來,時時留心,處處在意,事事認真,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張紙,試想我國有十三億人口,如果每個人節約一點,拿十三億相乘,這個數字則是相當可觀了,一個國家是這樣,具體到一個學校,一個班級也是如此。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人人有責,人人有利。節約,是一種生活方式。節約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智慧,是在我們的子孫后代造福。節約,需要你、我、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行動!
謝謝大家!
節約發言稿 篇2
尊敬的老師:
大家好!
“節約用紙”這個概念對我們來說,比起節約水電來似乎遙遠了一點。很少有人清楚節約用紙和保護生態環境有什么直接關系。如果我說節約用紙也就是植樹造林的話,也許你聽了這話會覺得有些荒、唐。然而你知道一張紙從何而來嗎?造紙的原材料主要是樹皮等植物的纖維。一棵樹往往需要長幾十年才能被人類利用。人類是無情的,電鋸聲中,幾十年長成的大樹轟然倒地。那些木材,運往造紙廠,變成了一張張紙。紙給人類帶來了方便,但同時給森林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由于人們盲目的砍伐,現在樹木也越來越少了。
樹木對人類的貢獻僅僅是可以用來造紙嗎?不,樹木還是制造氧氣的“工廠”,樹木能夠吸收有害物質。如果沒有樹木,就沒有氧氣,那人類也就無處安身。樹木還可以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5萬畝森林的.貯水量就相當于1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
林木的消失危害巨大。許多高山原本覆蓋著成片林木,郁郁蔥蔥,一望無際。但是,由于人們的破壞,現在有許多地方已成為真正“黃土高原”。大地脫去了外衣,裸露出了黃色的皮膚,由于沒有了樹木,大量的泥土流失了。近幾年來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刻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大量的泥沙堆積河床,一遇洪水還可能造成河壩決口改道,造成洪災。如此大的危害,我們怎能無動于衷?植樹造林迫在眉睫。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天,許多人都拎著工具去植樹。植樹造林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永遠的任務。我們可以在心中播散“節約用紙”的種子,種植“植樹造林”的樹木。
“多用一張紙能花多少錢?”難免有人會這樣嘀咕。其實,節約就等于創造財富。從相關資料了解到:目前,我國每生產一噸紙就要耗費7棵大樹、100立方米的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張紙,全國就要浪費約2700噸紙、27萬噸水。相反每節約5000張A4的紙就等于節約1立方米木材,如果全國每人每天節約1張紙,一年就節約4745億張紙,一棵二十歲的樹可造3000張A4紙,如果這樣算來就可少砍伐1581666棵樹,“這個天文數字多么振奮人心啊!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節約用紙也就是植樹造林。
多么驚人的數據呀!你節約用紙嗎?你知道如何節約用紙嗎?很多人用紙只用一面,用完后就扔掉了。他們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數不盡的'紙,也不在乎這一兩頁的空白紙。但是,這是多大的浪費啊!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浪費,那這個世界還會有森林嗎?所以,為了保護森林,保護綠色植物,我們要努力做一個節約的人。用紙要盡量最大限底地利用它,而且還要想方設法地回收利用。
節約發言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從牙牙學語時,就開始背誦的一首詩。它表現了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教育我們都要愛惜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看看我們每次飯后滿桶的剩飯剩菜,有誰還記得“粒粒皆辛苦”呢?
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有一種意識叫珍惜,有一種美德叫節約。其實愛惜糧食就是不浪費,光盤就是不剩飯。做起來也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把碗里的飯全部吃光光。
從小做起,從我做起,拒絕剩飯,讓我們每一個文源小水滴都做“光盤”行動的'示范者。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節約發言稿 篇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有誰知道今天是幾號?——10月27日星期一。你們知道嗎?再過5天——也就是10月31日——本周的星期五。它可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什么日子大家知道嗎?——世界勤儉日。勤儉是什么?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紳就用他的詩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告訴我們愛惜糧食,勤儉節約。勤儉是什么?它更是現代中國和全世界都在共同倡導的傳家寶。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今天我們的也正在號召全國人民:“繼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新中國,強力反對鋪張浪費,奢靡之風。在國外,勤儉節約更是企業的生命之源,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成本管理上更是從一點一滴做起,工人的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換,辦公用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正因為他們嚴格執行“勤儉節約”的管理制度才成就了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全世界汽車行業中的佼佼者。在日本,大到一個國家,一個公司,小到每一個人甚至每一個小孩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記得開學初,我們的姚校長給我們老師講了這么一個故事:與日本這個鄰居比——我們的孩子輸在了餐桌上。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從姚校長展示在電腦大屏幕上的圖片里,我們看到了一群來自中國的孩子與日本的孩子在共度夏令營活動。他們在用餐時,兩國的孩子各坐一邊。圖片顯示用完餐后,日本孩子的餐具里基本上是顆粒無存,餐桌上也非常干凈。同時還發現他們用完餐后每個人都會主動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有的幫忙著清理餐具、餐桌,有的進行餐后垃圾分類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再反觀我們中國的孩子,他們從餐桌到餐具,基本上都留下了食物的殘渣和剩飯。從這么一處小小的細節就流露出了中日兩國孩子在“勤儉節約”認知與習慣上的重大差異。是中國家庭比他們更富裕嗎?這絕對不是,要知道日本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他們的人均收入是我們中國的幾十倍之多。日本一個小島國家,自然資源十分匱乏,什么資源都需要進口。但他卻能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這都是與他們每一位國民從小養成“勤儉節約”這份美德分不開的。
現在再來看看我們親愛的祖國,一邊是農村的孩子吃不上午餐,造成營養不良;一邊是城市校園里巨大的浪費。每天請你停下腳步看一看:我們八小食堂外的兩個大的潲水桶,哪一天不是盛滿了你們倒掉的飯菜。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中國人吟誦了千年的古訓,難道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就不起一點作用嗎?要知道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有13億之多。一人浪費一斤糧食,就浪費13億斤。反過來,一人節約了一斤,也就有了13億斤。我們又可以養活多少人。要知道今天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是遠遠不夠養活13億人口的。大量的糧食需要從外國進口。假如有一天,他不賣給我們了怎么辦呢?所以,做節約型國家,做節約型公民是國家意志,勢在必行。那作為小學生的我們在“勤儉節約”方面又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接下來,舉起右手跟著老師一起來宣誓——“我宣誓: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一、不浪費糧食,吃多少,就打多少,絕不亂倒掉飯菜。
二|、不浪費水,關緊水龍頭,不讓水白流。
三、不浪費電,在家和學校不開無人燈。
四、不浪費紙和筆,不亂丟垃圾。
(手放下)同學們,“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今天我們勤儉節約,就要從身邊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糧食算起,聚沙成塔,聚水成河。從小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更是是一種美德。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把“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傳承好,把我們的八小打造成為一個節約型校園而努力吧!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節約發言稿 篇5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勤儉節約。有同學可能會說,這是“一窮二白”年代的產物,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講勤儉節約,也太落后了吧。不,我們還需要勤儉節約。
第一,我們常山一中的學生應有常山一中特有的素質,勤儉節約,認真學習,精神飽滿,氣宇軒昂等等。請先聽兩組數據:08年的水費如果按11個月計算(除寒暑假)平均每人每月8元左右,一個月是17000多元,一年是191241元;電費是平均每人每月7。2元左右,一個月約15700元,一年是172700。11元。僅水電兩項每個學生一年的費用約160元。學校日常設備的維修一年約需10萬元,比如消防指示燈每年要更換3到4次,每次都要幾千元,有的同學如果不小心踢壞了那走廊上的消防指示燈,那一踢,就是一百多元錢。學校油印室里的機器如同印刷廠里一般,一天到晚都在工作,都在為同學們印試卷、印練習。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全體學生。我們也應配合學校勤儉節約,從小事做起。當我們走出教室,是否記得把電燈、電風扇的開關關上呢?當水龍頭滴水時,我們是否想到先把它擰緊呢?洗臉時是否想到縮短用水時間呢?當我們要扔一張廢紙時,是否意識到另一面還可以用呢?
第二,勤儉節約是一種精神。歷史上有成就者一般都是勤儉節約的。包拯為官剛正不阿,兩袖清風;范仲淹不貪富貴享受,寄宿廟宇求學。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離開冰激凌店時,隨手拿起紙巾,將自己用過的.桌子擦干凈。我們也要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
當然,我們倡導勤儉節約,并不是要求我們像過去那樣吃米糠吃野菜、像過去那樣一雙襪子縫縫補補十幾年,而更應把勤儉節約上升為一種精神境界,嚴格要求自己,把心放在學習、工作上。
第三、勤儉節約能使人養成好習慣,好習慣將助你成功。據報道:一個人到大公司應聘,沒被錄用,走出公司門口時,看到一張紙,他撿了起來,正好被總經理看到,結果他被破格錄用。另一位應聘者因為扶起摔倒在地的小孩而被錄用。也許這有偶然性,但毫無疑問,這與他們的好習慣分不開。好的習慣,說明了一個人的素質,好習慣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人也一樣,成由勤儉敗由奢!我們應當“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在學習上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在生活上量入為出,精打細算,不奢侈浪費。
一滴水,可使草木蔥翠;一滴水,可使荒漠變成綠州;一滴水,能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價值。同學們,我們要節約,要勤儉,要養成好習慣,更要努力學習,讓我們為自己加油,為自己鼓掌吧!
勤儉節約演講稿 篇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們人類社會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鋪張浪費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每天同學們吃完早餐后,垃圾桶里總是堆積了許多沒有吃完的早點;白天光線充足,總有幾間教室的燈還在那里亮著;沒人使用,還聽見自來水嘩嘩地流著;剛吃完飯,就會有很多同學在學校外的商店排隊買零食吃……這種種不正常的現象都讓我們心驚和心痛。
讓我們大家共同行動起來,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1、牢固樹立"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人人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
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積極開展節約"五個一"活動。即:節約每一滴水,水龍頭用后及時關閉,發現水管水箱有滴、漏水現象,要及時報告;節約每一度電,做到隨手關燈,人走電器關;節約每一張紙,作業本盡量做到正反面都用;節約每一粒米,用餐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節約每一分錢,我們應該合理使用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每一分錢。
2、各個中隊要積極開展"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班會,創造性地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
如看一段以節約為內容的視頻;開展"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演講比賽;辦一個"綠色銀行"收集廢品;開展"中隊節約小天使"評比等活動。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節約資源,人人有責的意識。
各位老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真正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節約發言稿 篇6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20xx級3班的,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人人有責。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一定聽過這句詩吧,但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們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沒有任何行動,我最開始也覺得節約糧食并不重要,浪費一點沒什么,我也并沒有理解這句話想要告訴人們的。
有一次吃飯,我剩了半碗飯,媽媽撇了一眼,指責道:“不可以這樣,回來吃完!快點!你天天都在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怎么就做不到呢?”
我不服氣,大聲反駁:“不就是半碗飯嗎,不吃怎么了?!你不是說中國很強嗎,這么點飯都沒有嗎?”
媽媽有些生氣,還是努力平靜下來,對我說:“如果中國所有人一天都這樣浪費半碗飯,那么一天就要浪費7億碗飯,中國一年浪費的糧食能養活兩億人,你快點快來吃完吧!別磨蹭!”
我雖然有些驚訝,對于7億這個概念我有些不敢想,但心里還是極不情愿的,不服氣極了,但在媽媽命令的語氣下,我走了過去,弄了很多姜在碗里,借口說有姜然后吐掉,就這樣邊吃邊吐的吃完了。
讓我疑惑的是:一向民主的媽媽今天為什么會如此嚴歷的這樣對我說呢?
那一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個視頻,一個叫李子柒的人發布的,視頻里記錄了一碗飯的歷程,最開始只覺得無聊,點開評論區看到各種肯定讓我重新認真看起來。一碗飯,從播秧,農民伯伯在田里,彎著腰一干就是一整天,又經過很多天的呵護,可以收割了,穗兒打下來了,再把上面一層硬硬的殼弄掉,曬干,最后才能成為能吃的大米。一碗飯來之不易,我應該好好珍惜,不能浪費。看著看著,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當時為何如此嚴歷。
即使在今天,浪費現象還是很常見,學校里,同學們把不愛吃的菜倒掉;在飯店,點一大桌子菜剩很多;在家里,也會有些飯菜被倒掉……這一切多么令人十分痛心呀!同學們,在學校盡量一次少打一點,多添幾次,在餐廳吃不完請打包,在家里盡量吃完,不要浪費,讓浪費少一點。農民伯伯也很辛苦,我們要珍惜糧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雖短,但很有道理,讓我們一起讓浪費變少吧!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