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講話稿(通用3篇)
清明講話稿 篇1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字面意思是清明節那天,只能吃冷的食物。不能生火做飯,這個來歷和重耳有關。
古詩上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今天的天氣確是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是掃墓的最好季節。一大早我和家人一起去公墓,看望太公太婆,這是重要的習俗。到了公墓那邊,已經是人山人海,他們也應該是去看望自己的父母,親人的吧!
外公用手撫摸著太公太婆的照片,不禁流下了眼淚,我們把各種各樣的水果,蛋糕,果凍,餅干,放在墓碑前,讓他們大吃一頓,外公說:“以前我們生活水平不高,都沒見過這些東西,今天,你們要好好的吃一點。”然后,我們把紙錢燒給他們,讓他們有的住,有的吃。接著,我跟媽媽一樣,手里拿著香拜了拜,說:“祝你們平平安安啊!”最后,外公和大伯伯視頻,遠在黑龍江的大伯伯讓外公和太公太婆說:“路太遠了,你的'兒子回不來,但是我們永遠想你們啊!”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些寶貴的習俗,我們應該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清明講話稿 篇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不知是誰定了這個可以陰陽相會的時間,在這樣的日子里,不管如何忙碌,這么遙遠的生者都會去看望亡去的親人。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外婆,今年的清明,您換了一種新的方式與我相見,您和過往逝去的親人一樣,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停留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相隔,千呼萬喚也會不到由您呵護的時光。這怎么不讓孫女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外婆的清明節連天都灰蒙蒙的。
家鄉那熟悉的小池塘,歡躍的魚兒,我還記得您說過,要善待每一個生命,因為他們都來之不易。還記得這條街嗎?元宵節那天,您不肯牽著我,希望我學會獨立,我還走失了呢。還有這顆曾經被我定義為最矮小的樹。如今,它長出了茂密的枝葉,越長越挺拔、粗壯。我曾經爬上去找過和我走失的您。記得嗎?您還記得嗎?
一切不曾變過,孫女對外婆的愛也永遠不會變。可是,您在那冰冷的地理睡了,誰的那么那么的熟,連孫女歇死里地的呼喚都聽不到了……
外婆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于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再青時外婆卻永遠不在了,陪我度過的是綿延不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講話稿 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
大家知道,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主要活動就是掃墓,因此,中國也把清明節叫做民族掃墓節。
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國旗為什么那么鮮紅?我們胸前佩戴的紅領巾與國旗有什么關系?我們每天能幸福的走進校園,快樂的學習,這幸福、快樂的生活是怎么來的?同學們想過沒有?
今天,我們全校師生聚集在青山革命烈士陵園進行掃墓活動,活動的主題是《弘揚先烈精神,樹立遠大理想》,就是為了祭奠沉睡在這里的英雄們,他們曾經為了讓我們這些后人能夠享受和平、安樂的學習環境,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自己短暫的青春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犧牲時,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們這些后人能在寧靜、祥和的環境里爭分奪秒的學習,用文化知識振興中國,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所以,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不能只在“清明節”才想到革命先烈,而應該時時刻刻繼承他們的遺志,每天每天,都在心靈的最深處祭奠這些英靈;每天每天都要給他們敬個莊重的禮。每天每天,都要回憶革命先烈們的為我們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同學們,我們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將來要肩負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重任,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像周恩來一樣,從小就要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這有這樣沉睡在九泉之下的英烈們才會含笑,我們的掃墓活動才能起到它真正的作用。
“烈士們,安息吧!您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