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會議講話稿(精選3篇)
端午節會議講話稿 篇1
尊敬的: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會議,議題只有一個,就是安排部署全市郵政速遞物流“端午節”專項營銷活動,確保圓滿完成收入計劃。
下面,我講五點意見。
一、確保一個目標
就是要確保“端午節”專項營銷活動期間收入目標的完成。
二、強化三個認識
1、“端午節”營銷活動是今年二季度確保時間任務雙過半增量收入的重要保障,“端午節”營銷活動是否成功,關系到二季度“龍騰行動”的目標任務的完成,大家要把思想統一到確保雙過半,保全局的思路上來,哪一家不重視,不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就是拖全省的后腿,就是不顧全大局。
2、“思鄉月”營銷活動是創收的平臺和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二季度“端午節”一過,就不會有這么好的市場機會和市場空間,要有機遇意識和搶抓機遇的意識,要學商家、廠家的商機意識,任何節日都不放過。商家的市場意識和機遇意識非常強烈,可以說無孔不入,永不放棄。
3、在全年任務沒趕上計劃進度的情況下,階段性營銷活動收入完的再多也不算多。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要確實不看計劃看市場,能做多大做多大。
三、做好三種產品組合
一是“端午節”粽子類產品,包括省公司統談產品和各分公司自主選擇產品;
二是常年酒水類產品,包括“特別特”“老白汾”等系列產品;
三是其它類產品。包括夏季福利產品、“食用油類”和“飲料類”等產品。
要分別對待,根據不同客戶需求做營銷工作。
四、發揮三個效應
發揮關系效應、能人效應和方案效應。一是發揮關系效應,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社會關系去做營銷。二是發揮能人效應,在各部門、各單位找營銷能力強的員工去做營銷,用人所長,避人所短。三是發揮方案效應。用好的思路、好的策劃、好的方案去引導用戶使用我們的產品。
五、做好八項工作
一是切實抓好產品的組織。代銷禮儀業務部抓好貨源的組織管理,確保貨源充足。
二是切實抓好過程督導。代銷禮儀業務部切實做好每周通報工作,通報各單位思鄉月活動進展情況,起到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
三是切實抓好計收規范。計財部嚴格規范列收渠道,確保每一筆收入的貨真價實。
四是切實做好突發事件應對。做好應對各類產品質量突發事件的準備,認真慎重處理各類產品質量突發事件。
五是切實抓好資金歸集。遵循訂單要貨的原則,有訂單再要貨,不要出現庫存和欠費,要善始善終。在規定時間內收回欠費,各單位一把手為欠費的第一責任人。
六是切實抓好隊伍鍛煉。通過一個大的階段性營銷活動,使職工的市場開發能力有一個大的提升,使職工參與市場競爭的程度逐步提高,使職工對市場開發認知逐步加深,從而喜歡與客戶打交道,與客戶成為朋友,也通過市場開發提升員工自身的管理能力,生存價值,要把端午節營銷活動作為一個鍛煉的舞臺,展示的平臺,不遺余力地去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智慧,最終實現企業員工共同發展。通過本次專項營銷活動檢驗隊伍,發現人才,讓優秀的營銷人才脫穎而出。
七是切實抓好市場開發。時間緊、任務重,以鞏固存量,開發增量為思路,細化客戶名單,分類推薦端午節營銷活動的產品。
八是切實抓好積分兌現。各單位領導要充分認識到營銷積分的激勵作用,發揮能人效應,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
總之,無論如何,不管付出何等艱辛地努力,我們都要盡職盡責,頑強拼搏,確保端午節營銷活動目標任務的完成。
端午節會議講話稿 篇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不是成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會議講話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主題是端午文化。
剛剛度過恰逢假日的“520”,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小長假。曾經有一首兒歌唱道:“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端午節上最為熱鬧的一些習俗。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年少的我們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圣誕節”、“情人節”,甚至各種不是節日的數字節。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反思,端午節到底意味著什么?
端午節,是民眾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廣為流傳的節日,端午是一個詩人的節日。據《史記》記載,屈原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著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悲憤之下,于五月初五,奮筆疾書《懷沙》后,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憂國憂民,一片赤膽忠心,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章。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暢談端午,意味著什么,或者說倡導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是面對國家安危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試問千年之后,誰的名字和作品還能為世人所傳誦?
曾經,我們被稱為“東亞病夫”,恥辱雖然已隨風而逝,但歷史應該銘記。增強國民體質是國之大計。每逢端午節,許多地方組織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的競技活動,這也契合強健國民體格的要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同學們一定要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體育運動,強身健體,同時養成競爭、團結、勇往無前的。
古人在端午節前后喜歡用艾葉來驅趕蚊蟲,凈化空氣,這個傳統亦保留至今。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所以大家要注意個人衛生,早睡早起,遠離疾病。
端午節也是一個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端午前,人們采摘新鮮的粽葉,泡上香噴噴的糯米,再輔以各種餡,那么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就出來了。由于地域不同,各地習俗也兼具地方特色。我們南京端午節就有吃“五紅”的習俗,“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希望同學們假日里和家人共享美味,過一個健康、快樂、祥和的端午節。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樣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住行。這都是我們的祖輩,懷著愛國愛民的理念,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而來的。
同學們,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們了解了端午文化,希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樹我雄心,壯我中華。最后,祝老師們、同學們端午節快樂!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富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