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陽節會上的講話稿范文(通用3篇)
在重陽節會上的講話稿范文 篇1
尊敬的老師、小朋友:
今天是的又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年,我國把重
陽節定為"老人節",此后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作為三師附幼的小朋友,我們應該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為他們著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們的乖孫子。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都能尊老、愛老。在天高云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貌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愿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在重陽節會上的講話稿范文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的節日——重陽節》。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國慶長假,今天,讓我們感受一下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含有長久長壽之意,同時秋季也是收獲的黃金季節,所以人們對這個節日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是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亦是重陽。古時人們喜歡在重陽節當天佩茱萸,飲菊花酒,登高望遠。
今天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國把每年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說實話,我不愿意稱其為老人,我更愿意叫他們為長輩。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天經地義。縱觀古今,我國有許多孝順長輩的故事流芳后世。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次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何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這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后人有詩頌曰:
體念慈母情至忱,線棰輕重甚關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人間情,最深當數父母親情。親情是母親油燈下熬白的雙鬢,親情是父親外出打工肩頭扛著的行李,是晚自習后父母在校門長時間的等待,是第一次住校父母在電話中親切的嘮叨。親情,是孟郊詩中的“慈母線”,是朱自清筆下的“背影”,是焦波鏡頭中的“我的父親母親”。萬物會隨時間而模糊,可深刻在親人皺紋里的親情卻不會模糊;萬事會隨空間而淡忘,可烙印在親人老繭中的親情卻不會淡忘。
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人必然是高尚的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家庭必然是溫暖的家庭,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必然是文明向上的社會。讓我們用深刻的思想和堅實的行動,共同支撐起不俗不凡的“人”字。最后衷心地祝福我們的長輩笑顏常駐、幸福安康!
在重陽節會上的講話稿范文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在座的各位老干部,老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多彩的十月,是屬于中國的舞臺,今天我們在此召開迎重陽節暨老干部,老同志茶話會活動。首先我謹代表鎮黨委、政府向全鎮的老領導,老干部表示節日的祝福和慰問,祝愿各位老領導們壽比南山,晚年幸福。今天的茶話會開始,我先向在座的各位匯報下我鎮20xx年的具體工作開展情況。
“忠”“孝”文化在中國儒家文化傳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全社會進一步宣傳和弘揚“忠”“孝”文化,對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和社會的文明程度,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要突出“尊重老人、關愛老人、支持老人”,真正體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值,讓老齡群體成為和諧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為做好離退休老干部工作正是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此,我提出“五心”建議與大家共勉:
一要保持身心健康。
真正的健康是由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組成的,兩者不可缺一。身體是一切的前提,專家說,合理善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要素,當然,這還要結合各自的情況,有所側重,有所創新,我希望各位都能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心理健康,就是要多看光明面,充滿正能量,要想開、看開、放開,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理狀態。
二是注重虛心學習。
虛心是學習的基礎,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虛心能使自己經常看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習的動力。真正有學問的人都很謙虛,相反一些一知半解或自認為知識豐富的人往往顯得傲慢。有了謙虛之心,還要有學習的韌勁,我們正處于知識快速更新的年代,我們過去掌握的東西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無論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黨建等各個方面,我們都面臨知識的不足,能力的不足,需要我們通過學習提高自信、增強能力。
三是繼續用心調研。
調查研究是我們老同志的基本功和好傳統,過去很多同志與工人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僅增強了自身的工作經驗,也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面對新常態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應當深入生活、貼近群眾,為群眾代言,幫百姓解難,成為黨委政府的外腦,成為基層干群的助手。在課題選擇上可以根據各人的喜愛和感興趣的東西,如現代農業、消除零就業家庭、居家養老、社區環境、個體經濟等。
四是適當熱心公益。
人具有社會性,人需要成就感,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是增強社會性獲得成就感的一個重要方面。公益活動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一顆熾熱的心,一雙援助的手,我們不僅可以在助老、助殘、助困、助學上多做好事,也可以在宣傳、調解、輔導等智力支持上多下功夫。絹絹細流,匯成大海,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人間就會變成美好的世界。
五是永葆生活信心。
信心是一種正能量,是一種驅動力,我鎮老干部工作的歷史是一部不平凡的歷史,多次獲得省、市級的表彰,今年還被省級作為表彰的候選單位,在座的許多老同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繼續為昭陽事業貢獻才智和力量。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完全有信心把老干部工作和全鎮老齡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歲歲又重陽,這是一個充滿溫暖的節日,在重陽節里我們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愛老敬老的優良傳統。我們真心祝愿所有的老人家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