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法制教育講話稿(精選6篇)
小學法制教育講話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校犧牲緊張的教學時間舉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身說法進校園”活動,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時的,是一次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活動。首先,我代表學校感謝內蒙古自治區未成年勞動教養人員管理所、呼和浩特女子勞動教養所和海東路街道、新城區關工委、少工委。今天我們在這里接受了一次震動人心的法制教育,相信每一個同學都受到了法律的洗禮。整個活動用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以案釋法,以法論事,深入淺出的給我們做了生動的報告,告訴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學生,使我們大家深受教育,可謂是學校法制教育的一次“雪中送炭”。對此,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小學法制教育講話稿 篇2
同學們,生命沒有回頭路。你們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你們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識,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普遍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社會的理解。但年齡特點決定了同學們的.幼稚、不成熟,可能會做出一些不該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識的淡薄而導致一些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完善,法制教育越來越重要。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以此次為契機,老師要擔當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搞好學生的法制教育,在各班營造“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圍;同學們要牢記一條古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在學校做個好學生,社會上做個好公民,在家中做個好孩子。讓法律意識永駐心中,用法律來規范我們的言行,讓我們合作,全體師生攜起手來,共同營造“和諧、平安”的八一。
最后,讓我們再次對參加此次活動的領導、來賓、學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小學法制教育講話稿 篇3
同學們:
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共同學習和探討小學生應當了解的法律常識,應當具備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質,應當自覺抵制不良行為等。各方面應注意和應了解的問題:
一、從小養成良好習慣,自覺守法。
同學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為這件壞事太小而去做。《治安管理處罰法》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還有攜帶管制刀具,到了學校拿出來炫耀,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其它法律法規。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從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做起。
我知道有的同學其實很聰明,但他不用在學習上,而是用在調皮搗蛋上,喜歡逞強好勝,有事沒事惹一下其他同學,比如別人走路時他突然伸出一只腳將別人絆倒;有些同學喜歡打架,將別的同學打傷;有些同學不愛護公物,故意毀壞公共場所的物品;有些同學以大欺小,沒有錢買東西吃、沒有錢進游戲室就強行向弱小同學索要等等行為都是道德與法律所不允許的,如果情節嚴重的話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說你這一逞強就有可能將自己玩進班房,影響自己的一生。所以在這里要告訴同學們平時一定要聽老師和家長的話,遵紀守法,什么游戲室、網吧、舞廳等地方,同學們千萬不要進去,因為那種地方很容易接觸到一些不健康的東西,而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導致走向犯罪道路。所以在這里我要告訴同學們平時一定要聽老師和家長的話,遵紀守法。
還有些同學會說我現在還不到十四周歲呢,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如果你實施犯罪行為時年齡雖未達到能追究刑事責任的界限,國家法律還是有懲罰措施的,比如家人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等等。同時我認為一個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提,潰于蟻穴。如從小養成了各種不良習性的話,以后再改正就很難了,平時又不注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注重規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種規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將釀成大錯,后悔也就晚了。
二、學會自護,運用法律保護自己。
同學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不法侵害,比如被人敲詐,被人毆打,被人搶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辦呢?我們要冷靜機智,要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應變能力,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于同學們在遇到侵害時,能夠及時擺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于受到違法人員的隨意侵害。根據實踐經驗,我們建議同學們如果在遭到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時候,切切要記住兩點:第一、同學們要以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你們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搏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 110” 報警;第二、如果同學們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采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報告。此外,學生之間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學們的注意,據調查,一些學生被同學毆打后并不是向家長或學校匯報,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來報復,要知道報復傷人也是違法的,也會受到處罰。
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從身邊做起。
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我們自己積極學習《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要從小做起,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做到明事理、辯是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同學們,在加強自身修養的同時,大家也要謹防來自別人對你的傷害,下面給同學們提幾點建議:
1、珍惜學習機會。要堅持在校學習。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
2、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音像制品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
3、謹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師敬長,團結愛護同學,謹慎交往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
4、切莫虛榮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虛榮、攀比心理,說話要謹慎,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5、增強防范意識。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單獨回家的孩子,在進家門前要注意觀察,不給壞人以可乘之機;獨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隨便打開家門;在放學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
6、掌握自救本領。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然后學會善于求助求救成年人,不蠻干,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最后祝愿所有同學都能夠學法、懂法、守法,奮發向上、健康成長!
小學法制教育講話稿 篇4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共同學習和探討小學生應當了解的法律常識,以便同學們在今后學習和生活中有所作用。
我們知道,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同學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接收到各種新鮮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你們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們是否想過你們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受到法律約束,法律是至高無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誰違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懲罰。
那么,什么行為是犯罪的行為呢?要遠離犯罪,這是同學們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即犯罪具有社會危害性
(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律的行為,即犯罪具有刑事違法性
(三)犯罪是一種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今天在座的都是小學生,也就是說你們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會、觸犯刑律、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對未成年人犯罪,我國《刑法》第17條做了年齡及犯罪行為種類上的限制。《刑法》第17條第1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意思就是凡年滿十六周歲的人,實施了刑法規定的任何一種的犯罪行為,都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樣規定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的,在我國,已滿十六周歲的人,因體力、智力已相當發展,并有一定社會知識,已具有分辯是非善惡的能力,因此,應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一切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一、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法律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是當今法治社會的需要。首先,學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自覺地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正確適用法律對待和處理自己周邊的糾紛,從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防止違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護法。
其次,學會自護,運用法律保護自己。
學好法律才能正確地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學生享有法律賦予的生命權、受教育權、繼承權健康權、名譽權、人身自由權等權利受法律保護,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同學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不法侵害,比如被人敲詐,被人毆打,被人搶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辦呢?我們要冷靜機智,要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應變能力,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于同學們在遇到侵害時,能夠及時擺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于受到違法人員的隨意侵害。根據實踐經驗,我們建議同學們如果在遭到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時候,切切要記住兩點:第一、同學們要以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你們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搏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
如果同學們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采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報告。此外學生之間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學們的注意,據調查,一些學生被同學毆打后并不是向家長或學校匯報,而是自己做主到外面找人來報復,要知道報復傷人也是違法的,也會受到處罰?傊挥袑W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三、學好了法律才能自覺地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尊嚴,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法律體現人民利益,違法就是違背人民利益,損害了人民利益,國家的法律靠全體人民來維護,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不僅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學習了法律,就知道那些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從而自覺遵守法律,正確地運用法律武器來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建設順利進。因此,小學生學習法律非常必要。
二、學生應當學習哪些法律
作為在校學生,你們的年齡基本都介于8至13周歲之間,這個年齡是心理成長,變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要的階段,用一顆平衡的、正直的心態沿著正確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事業中取得輝煌的成績。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錯了路也許會貽誤終身。我們應當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樣的年齡段應當負責什么法律責任,從而來了解我們中小學生應當掌握的哪幾種法律常識。
(一)18周歲以下均為未成年人,作為未成年人,我們首先應當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從而知道當我們受到傷害時應當尋求哪些保護。
(二)14至16周歲,為限制行為能力人。16周歲:完全行為能力人!缎谭ā芬幎16周歲為刑事責任年齡;《治安管理罰法》(修改前為《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1條規定14周歲為治安處罰年齡,也就是年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對自己的違法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但認知能力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名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的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以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嚴加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我們學習了《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就知道自己如果違了法犯了罪,將會得到什么樣的處罰或刑罰,從而做到自覺守法、護法,請同學們注意的是:法律不因為你不知道法律的規定,而實行違法犯罪的行為而不追究責任,形象的說:“法盲”觸犯了國家法律同樣要追究其法律責任!這就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三)、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于他們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是不成熟和不穩定的,也是最容易給他人造成傷害的群體,應由本人及其監護人共同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四)、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傷害的,應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五)、《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規定12周歲以上方能騎自行車上路,18周歲至60周歲允許駕駛機動車輛〈小客可至70周歲〉
《通路交通安全法》于20xx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等五次會議通過,第六條第四次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
1、學生乘車時應該注意的安全:①頭部、手不要伸出車窗外;②上、下車不要擁擠;③不要強行搭乘機動車;④乘車時不要向車外亂扔東西。⑥坐在前排的人不要與司機聊天,影響司機安全駕駛……
2、學生行走時應該注意的安全:①靠右側靠邊行走;②在公路上不要追跑、玩游戲、打球等;③橫穿公路時,要前后觀看清楚后,確保安全通行,有橫行斑馬線或天橋的地方,要走斑觀線或天橋,不要闖紅燈!④不要向過往車輛拋雜物……
三、從小養成良好習慣,自覺守法。
同學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為這件壞事太小而去做。《治安管理處罰法》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還有攜帶管制刀具,到了學校拿出來炫耀,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其它法律法規。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從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做起。
我知道有的同學其實很聰明,但他不用在學習上,而是用在調皮搗蛋上,喜歡逞強好勝,有事沒事惹一下其他同學,比如別人走路時他突然伸出一只腳將別人絆倒;有些同學喜歡打架,將別的同學打傷;有些同學不愛護公物,故意毀壞公共場所的物品;有些同學以大欺小,沒有錢買東西吃、沒有錢進游戲室就強行向弱小同學索要等等行為都是道德與法律所不允許的,如果情節嚴重的話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說你這一逞強就有可能將自己玩進班房,影響自己的一生。所以在這里要告訴同學們平時一定要聽老師和家長的話,遵紀守法,什么游戲室、網吧、舞廳等地方,同學們千萬不要進去,因為那種地方很容易接觸到一些不健康的東西,而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導致走向犯罪道路。所以在這里我要告訴同學們平時一定要聽老師和家長的話,遵紀守法。
還有些同學會說我現在還不到十四周歲呢,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如果你實施犯罪行為時年齡雖未達到能追究刑事責任的界限,國家法律還是有懲罰措施的,比如家人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等等。同時我認為一個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提,潰于蟻穴。如從小養成了各種不良習性的話,以后再改正就很難了,平時又不注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注重規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種規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將釀成大錯,后悔也就晚了。
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從身邊做起。
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我們自己積極學習《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要從小做起,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做到明事理、辯是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同學們,在加強自身修養的同時,大家也要謹防來自別人對你的傷害,下面給同學們提幾點建議:
珍惜學習機會。要堅持在校學習。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音像制品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
謹慎交朋友。未成年人要做到尊師敬長,團結愛護同學,謹慎交往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
切莫虛榮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虛榮、攀比心理,說話要謹慎,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增強防范意識。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單獨回家的孩子,在進家門前要注意觀察,不給壞人以可乘之機;獨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隨便打開家門;在放學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
掌握自救本領。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然后學會善于求助求救成年人,不蠻干,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個別學生容易發生的不良現象
《未成年人保護法》列舉了九種不良現象,希望在坐的每個學生都要牢記在心,作為自己的一條警戒線!這九種不良現象最容易引發違法行為,甚至誘化走上犯罪的深淵!我們要時刻警惕它。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4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才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1、曠課,夜不歸宿;2、攜帶管制刀具;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6、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8、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9、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同學們!讓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讓法律陪伴我們一起健康成長!最后祝愿所有同學們都能夠學法、懂法、守法,奮發向上、健康成長!
小學法制教育講話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坐在一起。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做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希望通過本次學習,使同學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如何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長,將來做一名建設偉大祖國的棟梁之材。也許,大家認為我所說的都是些大道理,也許大家會覺得講的都離我們很遠,但是我會通過一下這些話,來告訴大家,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守法其實很簡單。
我們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的身邊常出現一些較嚴重的違紀現象,如有的同學私自離校夜不歸宿、打架斗毆,偷竊、故意損毀財物等等……種種現象,令人擔憂同時也催人深思。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準則。同學們,當你們頭腦發熱,準備行動時,想一想自己的行為是否觸犯了法律;當你受到不良行為侵犯時,能否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爭取做到學法、懂法、守法、同時還能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那么什么叫遵紀守法呢?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遵守有關紀律,依法辦事,嚴格恪守法律規范就叫遵紀守法。有的同學認為,處處都遵紀守法,那我們就沒有自由了。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有條件的。鳥在空中飛翔,它們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鳥放入水中那么它們不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會死掉。人走在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亂走馬路,亂闖紅燈,就會被車輛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此,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另外,紀律也在約束限制自由,又保護自由。學校有紀律,單位有紀律。當你走進閱覽室,里面靜悄悄的,只能聽到偶爾翻書的沙沙聲。對于想看書的人來說,這一片多么寶貴的寧靜!因為人人都遵守閱覽室規則,大家可以享受這靜心閱讀不受干擾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紀律,高聲談笑,大家就覺得很難受,這種自由就消失了,必然要有紀律來約束和制止這種行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對青少年進行法制宣傳和教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們大河壩學校一向是非常重視青少年的培養教育,為你們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長。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近幾年來,無論是外地也好,還是我們身邊,侵害校園的案件,以及學生犯罪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學校正常的學習、教學秩序我們的學習氛圍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我們一方面對侵害校園的犯罪要進行嚴厲的打擊,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校園周邊治安環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衛能力。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近些年青少年犯罪越來越多。在這里,我們來看一下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從自身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別人說,我們去搞點啥,弄點啥,誰家玉米地里的玉米多好多好,我們掰些回來烤著吃,幾個伙伴們一吆喝都去了。你們知不知道,其實這種偷東西,法律上來說就是盜竊,就是違法的行為。二是頭腦簡單,解決問題的方法偏激粗暴,由于我們還都是孩子,所以有些時候沒有大人想得那么多,比如,他弄壞了我的杯子,我就要找幾個人去揍他一頓出出氣。其實這些都是很簡單常見的違法行為。如果你們一失手,打嚴重了打成重傷了,假如把人眼睛或是啥打壞了,怎么辦?那就是犯罪了,是要被判刑的,受到法律的制裁。三是貪圖享受,現在每個家庭的生活條件都越來越好了,很多小朋友都光知道和家里伸手要錢,很少說,我給家里怎么樣能減輕點經濟負擔,怎么樣能讓父母過的輕松。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而種下了懶惰,貪婪的禍根。不知道付出,只知道索取。
從客觀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當前很多孩子家里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管教也不夠,不嚴。很多學生家里不知道你在學校里表現怎樣。父母在外管不到你,爺爺奶奶拿你沒辦法,就可以偷著出去上網,玩游戲等等,這些都是讓我們養成惡習的因素;二是學校和家庭管理的脫節,很多孩子在學校,家里不知道到底去沒去上課,在家里,老師不知道到底放學回沒回家去,還是去網吧了。所以,很多孩子都在這種空隙里跑去上網,逃課等等,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很多惡習,不可悔改。三是社會消極方面的誤導,由于當前的社會人們的價值觀越來越趨向金錢,利益化,使得很多學生對道德和法律的觀念也慢慢淡化,越來越向錢看齊,認錢不認人。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思想越來越淡化。
所以,對學生來說,讓違法犯罪遠離校園,遠離自身,是非常重要的。許多案例表明,校園犯罪事件的發生有一定的條件,一定的氣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學生紀律差的學校,發生的事件越多。如果我們讓陽光普照校園,那么參與犯罪者就不敢出現。陽光是什么,陽光就是學校的正氣,就是全校師生的正氣。正氣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品行,我們的為人、處事,我們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的心。那么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如何使我們在這么美好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呢,除了好好學習之外,我們還應該如何加強自我防衛能力呢,有以下三點希望同學們多學習學習:
1、提高法律意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們要多學點法律知識,弄明白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違法犯罪的事,同時也有可能制止他人違法犯罪。比如說我們都有上學讀書的權力,如果你們的家長不讓你們來學校讀書了,你就可以說:對不起,國家法律明確保護我們未成年人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力,這是我的權力,你們必須保證讓我上學。這就是我們知道了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來捍衛我們自己的權力。
2、增強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為什么侵害校園犯罪屢禁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同學們沒有團結起來,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勇氣。面對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脅,竟然會束手無策,讓他們得逞,原因是他們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假如說:放學后,在門口遇到三五個社會上的閑散人員向你們勒索錢財怎么辦?我們的同學可以一邊機制巧妙的和他們周旋,一邊可以掩護其他人脫身,跑回去給老師或是我們派出所報信。老師或者是我們就會很快過去幫助你們的,這不是很好嘛,既懲治了違法犯罪又保護了大家,我們還能在團結斗爭中不斷成長,不斷成熟。
3:掌握基本的求生技巧和安全意識:遇到侵害,學會報警。如果遇到壞人打哪個電話呢:110;如果遇到有同學或家人受傷嚴重呢120;如果遇到火災呢、119。那我們打了報警電話又如何正確報案呢:撥通報警號碼,電話通了以后:是110/120嗎,我叫誰誰誰,我在哪個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情,將你所看到的情況簡明扼要地敘述一遍。說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為啥發生這個事,什么原因;結果怎么樣。這些簡單的情況一定要講清楚,以便于我們的民警或是救援人員迅速準確的找到你、幫助你。同時提醒大家的是報警電話是緊急情況下才使用的,不要隨意或是沒事了就打報警電話。第二個是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大家都曉得在這里我就不強調了。消防安全特別重要,和我們息息相關,平時我們要做到不玩火、注意野外用火,學會在火災中逃生,比如說火災發生后要低著身子,俯身爬行向外逃生,要有秩序的撤離。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掌握的常識,也是關鍵時刻救命的稻草。
總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民主與法制的推進,這都寄希望于廣大的青少年,都要靠你們將來去完成。我們要“尊敬教師,熱愛班級,努力為學校和班級做好人好事”。在家孝敬父母,在學校里刻苦讀書,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起遠大理想,將來報效祖國。希望你們多學習知識文化,多讀書,讀好書。一個人只有用知識武裝了頭腦,將來才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是新世紀的主人,希望你們認真學習,遵紀守法,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立志成才,祖國的未來寄托在你們身上。
謝謝大家!
小學法制教育講話稿 篇6
同學們:
今天,很榮幸請到了胡家派出所的民警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講座,我也和大家共同學習了小學生應當了解的法律常識,應當具備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質,應當自覺抵制的不良行為等。
一、從小養成良好習慣,自覺守法。
剛才民警同志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為這件壞事太小而去做!吨伟补芾硖幜P法》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還有攜帶管制刀具,到了學校拿出來炫耀,威嚇他人,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其它法律法規。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從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做起。
二、個別學生容易發生的不良現象
《未成年人保護法》列舉了九種不良現象,希望在坐的每個學生都要牢記在心,作為自己的一條警戒線!這九種不良現象最容易引發違法行為,甚至誘化走上犯罪的深淵!我們要時刻警惕它。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4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1、曠課;
2、攜帶管制刀具;
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5、 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6、 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7、 觀看、 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8、 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 歌舞廳等場所;
9、 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三、事實案例,敲響警鐘。
案例1:欺負弱小本不該、敲詐勒索終被處
16歲的小朱與15歲的小李是初三的同班同學,平時就好自稱大,恃強凌弱;二人家庭經濟都較困難,很羨慕有錢的同學穿名牌。一天,一個低年級學生穿了一雙耐克鞋在路上一腳把一塊石頭踢到小朱的身上,小朱很生氣想教訓教訓這個小同學。小李一看一雙新的耐克鞋,就說把這雙鞋換過來穿穿算了,小同學不肯,二個人上去一下把他按在地上,小朱往他屁股上一腳,小同學只好把鞋給了小朱。小同學的家長報了案,小朱與小李被叫到了公安局。經查,小朱和小李還數次向其他小同學強索人民幣,有的2元,有的4元、5元,最多一次強索17元,后因被害人要求返還7元,總共強索金額31元,學生家長反映十分強烈。公安機關根據《治安管理條例》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了處理。
案例2:因小失大要不得、由好到壞一念間
15歲的初三學生莊海在初一年級時就加入了共青團,當選為班長,工作負責、學習優良,先后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有一天與父母告別后準備回家時,發現一個初二學生在他父母后面做鬼臉,這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問一問、說一說,都可以解決問題,但是莊海非常生氣,認為是對自己父母的侮辱,竟和幾個同學一起上去教訓他一頓。原以為被教訓者不會怎樣,沒想到卻引起這個學生邀約一幫人來報復。為了不甘示弱,又發生了對報復者的報復,在雙方毆打中,莊海拿出隨身帶的一把刀捅上去,造成一死一傷,法院判處莊海犯故意傷害罪。在監獄里,莊海面對鐵窗、鐵門,回顧這不該發生事,無限悔恨。
案例3:哥們義氣要不得、釀成惡果悔已遲
小王與小顧是同校同學,小王讀初三,小顧讀初一。一天二人發生口角,小王順手打了小顧一下,不當一回事就揚長而去。不想小顧人小氣盛,當晚就約了幾個小哥們找到小王家,要給小王給一點顏色看看,由于王不在家,就在外面砸門吵鬧一陣。王回家知道后,第二天連續三次找小魏幫助,小魏自認為是小兄弟的頭,欺侮小兄弟就是給他小魏難看,所以一口答應,當即叫了一個朋友,準備了一把長砍刀,到校門口等候,當顧放學剛走校門,上去對準顧就是一刀。顧經搶救雖脫離危險,但顱骨骨折,構成九級傷殘。魏家境貧困,母親體弱,魏犯罪后其母舉債請律師,到處奔走,勞累、憂郁成疾,在魏判刑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其父說:“這不爭氣的兒子一刀下去,活活追去了他母親的命,弄得我家破人亡”。王是獨生子,家庭不僅要承擔請律師、經濟賠償等難以承受的負擔,而且案發前正值王初中畢業面臨中考,在他進監獄的時候,職高的錄取通知書也寄到了家中,他的犯罪斷送了自己的學業、前途,也毀掉了家庭的幸福。顧也是獨生子,受害致殘,今后一輩子怎么辦,父母整日以淚洗臉。魏的一刀不止毀了小顧一人,而是一刀毀了三個家。
四、殷切期望
1、學生乘車時應該注意的安全:①頭部、手不要伸出車窗外;②上、下車不要擁擠;③不要強行搭乘機動車;④乘車時不要向車外亂扔東西。⑥坐在前排的人不要與司機聊天,影響司機安全駕駛……
2、學生行走時應該注意的安全:①靠右側靠邊行走;②在公路上不要追跑、玩游戲、打球等;③橫穿公路時,要前后觀看清楚后,確保安全通行,有橫行斑馬線或天橋的地方,要走斑觀線或天橋,不要闖紅燈!④不要向過往車輛拋雜物……
3、在校園內不追逐打鬧,不從窗戶進入教室,不損壞公物。
4、不辱罵他人,不搞小團伙、小幫派,不搞哥們義氣,不尋釁滋事。
5、夏日不在無父母陪伴的情況下下河游泳,冬天不夏河滑冰。
6、不在無體育老師指導時攀爬體育器械。
7、不曠課,不賭博,不偷竊,不帶管制刀具進校園。
8、不說謊,講誠信。
同學們:
有人把我們比喻成祖國的“花朵”,也有人把我們比喻成“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在我們這個令人羨慕的黃金年齡段,本應是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展現自身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階段。然而,有的人卻由于種種原因,卻陷入了違法犯罪的泥潭,在人生的履歷表上寫下了揮之不去的污點,有的身陷囹圄,有的甚至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人們在對犯罪行為感到深惡痛絕的同時,又不能不對“花兒”的過早凋零扼腕嘆惜。
請同學們牢記,“法律意識心中有,幸福生活保長久。安全知識記心上,生命健康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