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單位工會工作計劃報告
【篇一】
為更加了解基層需求、更加貼近職工群眾、更加精準的提供服務,12月25日,新源縣總工會通過深入基層調研、征求基層工會意見、召開工作討論會等形式,提出了20xx年工作思路,
強化學習。深入學習黨的十x大、十x屆三全會和自治區第九次精神,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以此統攬工作,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團結帶領職工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
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堅持不懈推進普遍建會。進一步完善黨建帶工建工作機制,強化建會目標責任制和領導負責制,力爭20xx年全總數據庫中非公企業審核率達到100%、組建和職工入會率達95%以上。圍繞新源縣委十一屆代表大會提出打造“四個新源建設”的奮斗目標,團結動員職工群眾深入開展建功立業活動。
圍繞縣委民生建設要求,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平臺。通過搭建平臺,創新載體,完善機制,整合資源、探索多種服務方式,繼續為職工辦好10件實事,確保實現送溫暖工程、金秋助學、扶貧幫困工作對特困職工全覆蓋。圍繞新源縣文明縣創建工作,深入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伊犁好”為主題的職工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各族職工文化生活。七是強基固本,進一步切實加強工會黨建、黨風廉政、工會財務、經審、工會援疆等各項工作,力爭20xx年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建設,以開展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為抓手,推動“三規范一爭創”工作的深入開展(即:規范廠務公開、職代會、工資集體協商運行機制和爭創和諧企業),促進全縣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實現新突破。確保完成工資集體協商簽訂率90%以上,國有企業職代會建制率100%、非公企業職代會建制率80%的工作目標。
【篇二】
20xx年工會工作指導思想是: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認真貫徹落實在全總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大部分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全總xx大大和省總十二大精神,緊緊圍繞推進科學發展,加速崛起的主題,突出重點,創新發展,努力在組織職工、引導職工、服務職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體現新作為,展出新風貌
一、推動科學發展,為加速崛起再立新功。
深化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激發職工創造活力。深入實施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組織發動職工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技術攻關和合理化建議活動。做好職工創新、改造、攻關成果和合理化建議的評審、推廣、表彰工作。
開展群眾性立功競賽活動,激發職工勞動熱情。深入開展“當好主力軍、建功‘’、和諧奔小康”主題競賽活動。
──廣泛開展職工技能競賽。組織一次全市職工技術比武,推動群眾性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術協作;
──深入開展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評比表彰一批勞動競賽先進單位,推動創建活動由點向面擴展;
──持久開展“我為節能減排作貢獻”活動。選樹節能減排典型,引導生態文明觀念,推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以及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
──廣泛開展“科學發展在身邊,我為崛起獻良策”為主題的職工合理化建議活動;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組織*市第二屆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評比表彰,激勵廣大職工愛崗敬業、拼搏奉獻。
二、提高職工素質,建立一支擔當歷史重任的職工隊伍
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的作用,實施職工教育培訓工程。
1、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題教育活動,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努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職工,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職工,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勵職工,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職工,用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鼓舞職工。
2、加強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活動建設,弘揚企業和諧文化精神。一是推動企業建立職工展示自我、實現價值的平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加強職工法制教育和“四德”教育,培養和諧理念,倡導和諧精神,引導職工以積極的心態投身改革,做社會穩定的促進者。
三是廣泛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五一”和國慶期間分別舉辦“唱響主旋律、建設新”職工歌詠比賽和“弘揚主人翁精神、彰顯主人翁風采”職工演講賽。四是繼續開展文明行業創建活動,上半年組織一次條塊之間文明行業創建工作互查,提升我市軟實力。
3、抓好“職工書屋”建設,深化“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上半年組織開展省“職工書屋”和全國“職工書屋”示范點現場交流會。推動爭創活動向非公有制企業延伸,向民工群體拓展。加大職工培訓力度,采取自培、委培、聯辦等方式,確保省總三年五萬技術工人培訓任務的完成。
三、促進社會和諧,大力發展和諧勞動關系
按照完善機制、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擴大效果、深化內涵的基本思路,進一步將創建活動提高到新水平。
1、繼續完善創建活動的工作機制。推動各級及企業建立行政領導掛帥的創建活動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強化功能。同時,充實聯席會議、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完善考核命名表彰制度,協調有關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激勵企業踴躍參與創建活動。
2、突出創建活動的重點。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創建活動,努力擴大創建活動覆蓋方面,力爭全市國有及控股企業100%,非公有制企業80%開展創建活動。
3、突出創建活動的難點。努力解決職工群眾最關、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地為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4、拓展創建活動的內涵。一方面組織職工為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另一方面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實現企業與職工、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5、豐富創建活動的手段。進一步完善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不斷充實工會與政府(行政)聯席會議、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的內容,深入推進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雙愛雙評”等活動,完善職工法律援助與服務機制,加強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及時處理侵犯職工權益的案件,以勞動關系的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推動共建共享,促進職工體面勞動
──大力推動《就業促進法》的實施。配合行政部門規范企業用工行為,推動企業建立穩定就業的激勵機制,遏制企業勞動用工短期化現象;加強對困難職工、零就業職工家庭的就業服務,幫助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大力推動《勞動合同法》及其實施條例等勞動法規的實施。強化勞動法律監督,參與勞動執法監督檢查,督促用人單位與職工及時簽訂勞動合同,建立規范的勞動關系。
──大力推行平等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重點是工資集體協商。全面實施工資集體協商要約行動,國有及其控股企業推行面達90%上,非公有制企業達50%以上。建立工資協商指導隊伍,提高協商效果。推動政府出臺我市工資集體協商辦法及考評辦法,規范協商行為,加大協商力度。
──大力推動職工社會保障制度的落實。配合有關方面督促用人單位依法為職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督促破產重組企業妥善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社保問題。
──大力實施安康工程,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切實保障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切實加強幫扶工作。在拓展幫扶范圍上有新進展,構建市級幫扶中心為骨干、縣級幫扶中心為支撐,街道、社區、鎮和企業幫扶站(點)為基礎的幫扶工作網絡。在完善幫扶方式上有新舉措,加強勞動法規的監督檢查,特別要發揮基層工會的作用,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積極促進就業,今年培訓技術工人不少于1000人。在提高幫扶水平上有新突破,在幫扶資金籌集、運行管理、財務控制、信息手段等方面逐步走向規范化。在工作作風上有新轉變,努力把幫扶中心建設成為充分愛心,充滿陽光的困難職工之家。
五、加強民主建設,擴大職工有序政治參與
進一步推動職代會、廠務公開制度深入發展。抓國有及控股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鞏固、提高、創新;抓規模以上和由國有、集體企業改制而來的非公有制企業的續建和完善;抓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的建立和規范;抓職工代表競選上崗試點工作;推廣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努力實現全總“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到20xx年,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業廠務公開和職代會建制率達到80%,非公有制企業廠務公開和職代會建制率達到50%”的目標。進一步加強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建設確保職工參與企業管理決策權、監督權的落實。
六、激發組織活力,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同認真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祝詞、全總xx大和省總十二大精神結合起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學習轉化為動員職工建功立業的正確思想,轉化為協調勞動關系的有力措施,轉化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能力水平,轉化為推動工會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重要指導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凝聚到推進科學發展、加速崛起上來。
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重點抓好改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社會中介組織工會組建工作,探索聯合職代會、區域性工會聯合會、行業性工會聯合會、農民工工會聯合會等工會組建方式,把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人員組織到工會中來,確保工會會員不流失、企業工會不弱化、組織體制不斷層。大力推動貫徹《企業工會工作條例》、《企業工會主席產生辦法》,抓好“建家”工作,加強基層工會建設。
強化縣(市、區)工會建設。抓好宣辦發[20xx]6號《關于加強鄉鎮(街道)工會工作的意見》的貫徹落實,做好鄉鎮(街道)成立總工會的試點工作和展開對鄉鎮(街道)工會考核評比工作,促進全面發展。
不斷提高(小學生元旦主持串詞及致辭)工會干部的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通過培訓、學習調研、研討等方法,提高工會干部綜合素質,做到政治更加堅定,業務更加扎實,作風更加過硬,行為更加廉潔。
切實加強工會基礎建設。加強經審組織建設,健全經審監督制約機制,提高經審人員素質,繼續做好對市本級和部分縣市總工會的財務審計工作。依法加大工會經費收繳力度,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提高資產效率。加強工會資產運作管理,確保工會資產保值增值。加快工會系統信息網絡化、辦公現代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制度建設,推進規范、文明辦公。
【篇三】
(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進一步發揮主力軍作用
1、廣泛開展職工立功競賽。全縣各級工會認真開展“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九’、和諧促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競賽活動,得到了基層工會的積極響應和職工的廣泛參與。縣總工會會同縣旅游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先后舉辦了“宏潤杯”、“海景杯”兩個全縣性旅*業服務技能競賽活動,22位選手被授予“縣級技術操作能手”稱號,6位選手獲高級技術職稱,24名選手獲中級技術職稱。
在“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中,我縣技工學校李善東等4位職工被××市總工會授予“××市首席工人”稱號,7個集體被評為“××市九一文明崗”。
為推進窗口服務單位優質服務競賽的深入開展,縣總工會會同縣委宣傳部、縣政府糾風辦加大創優力度,在全縣31個窗口服務單位中繼續開展第九輪以“創優質服務、優良作風、優美環境,讓群眾滿意”為主題的“創三優一滿意”窗口行業優質服務競賽活動,提升窗口行業服務質量。為服務我縣企業,縣總工會還邀請了××市高級技師來我縣開展“走進百家企業,破解百項難題”技術幫扶活動,為數十家企業解決了在機械加工、修理、焊接、電子儀表等方面30余項技術難題,受到基層企業的歡迎和好評。
2、勞模引領示范作用明顯。全縣評選、推薦、表彰××市勞動模范8名、模范集體3個,改革開放后首屆縣級勞動模范10名、模范集體3個,何利彩、徐慧波兩位分別被授予×年度全國、浙江省“九一勞動獎章”稱號。制定出臺《勞動模范十項慰問活動實施意見》,勞模服務與管理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縣勞模協會牽頭組織模范集體與貴州黃平縣開展幫困結對貧困學生109人,為和諧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縣勞模協會還通過召開縣勞模協會一屆三次會員大會、舉辦20xx-xx年度勞模先進事跡的圖片展覽、依托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宣傳勞模先進事跡等活動,進一步展示了我縣工人階級的時代風采。
(二)夯實基層基礎,不斷增強工會組織活力
1、不斷加大組建力度。縣總工會以工會經費稅務代征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工會組織的組建步伐。×年,新建工會組織631家,其中單建376家,聯建8家,覆蓋企業255家,組建規模企業工會176家,外商投資企業工會組建37家,新發展會員21000人。至×年底,全縣共有基層工會1119家,其中單建1009家,聯建113家,涵蓋企業2090家,覆蓋企業3096家,會員達到114586人(其中女會員54154人,農民工會員38536人)。
2、中間環節得到突破。在縣委的重視下,×年相繼成立了、和等三個鎮鄉(街道)總工會,配備了專職工會主席與副主席,完成了市總下達我縣的九個鄉鎮總工會組建任務。根據各鎮鄉工會的實際情況,調整充實5個鎮鄉(街道)的工會副主席。同時,縣總工會建立了鎮鄉(街道)工會專職主席(副主席)工作例會制度,加強了鎮鄉工會干部培訓力度,制定出臺《×年度鎮鄉(街道)工會工作考核實施意見》文件,較好地發揮了鎮鄉(街道)工會中間環節的作用。
3、組建領域不斷拓展。積極抓好新建非公有制企業和行業工會重點組建領域。針對我縣建筑行業數量多、職工人數多、流動性大的特點,縣總工會加強與建筑管理局的聯系,幫助指導開展建筑行業工會聯合會的各項籌建準備工作,并在×年9月份成立了××縣建筑行業工會聯合會。石浦鎮檀興村成立我縣首家漁區工會聯合會,標志著我縣創建漁區工會取得成功。
4、規范化建設取得實效。根據組織規范、制度規范、工作規范的要求,縣總工會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縣總工會被評為×年度黨建帶工建、工會“三級聯創”活動先進縣(市)區工會;同時,我縣兩個鄉鎮工會被評為×年度黨建帶工建、工會“三級聯創”活動示范鄉鎮(街道)工會;九家基層工會組織被評為×年度黨建帶工建、工會“三級聯創”活動先進基層工會。
(三)完善維權機制,初步形成勞動關系和諧格局
1、積極推進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縣總工會發出《關于在全縣廣大企業中深入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的倡議書》,積極推動我縣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會同縣安監局等12家單位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以“綜合治理、保障安全”為主題的“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開展群眾性勞動保護監督檢查活動2次,參與工傷事故處理3起,查出安全隱患70余處;廣泛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31個基層單位被評為×年度省、市、縣級“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和優秀組織單位,12位獲市、縣級“安康杯”先進個人。
2、基層民主管理有效推行。大力推進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和職工民主管理制度。目前,全縣規模企業共簽訂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587份,規模企業簽訂率達到94%;簽訂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317家,涉及女職工2萬余人。目前已累計建立職代會(廠務公開)制度291家。××市廠務公開領導小組對我縣部分非公企業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行了實地調研,促進了全縣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開展。
3、扶貧幫困力度不斷加大。全縣工會組織開展大規模“兩節”送溫暖和“金秋助學”活動。×年元旦、春節期間送溫暖活動以“真情送溫暖,助困進萬家”為主題,全縣慰問困難職工667戶,慰問困難勞模(先進)36人次,送去慰問金達34.62萬元;慰問勞模109人,送去慰問金6萬元。“金秋助學”活動繼續實行市、縣兩級工會聯動,共籌集助學資金4.5萬元,為困難職工和困難農民工子女13人助學。開展高溫慰問活動,慰問一線企業50余家,職工近20xx人次;完成職工特種重病醫療互助保障1463名,互助保障費87260元。
工會職工維權中心接待職工群眾來信來電來訪98件,接待上訪職工群眾676人次。縣總職介所接受報名人數達909人次,接受求職咨詢5700人次,推薦人數達1800人,成功實現就業654人次。縣工會女職委深入做好關愛農民工子弟就學工作,贈送2500余冊各類書籍和乒乓球拍、籃球等體育用品,進一步改善了丹西白石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條件。
(九)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升職工隊伍整體素質
1、政策法規宣傳有聲有色。各級工會組織廣大職工認真學習黨的精神,深入學習領會中央、省委、市委關于工會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深入宣傳貫徹《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組織舉辦我縣職工社會保險知識競賽,并在比賽中取得較好名次。縣總工會先后在工會培訓中心開展《勞動合同法》和《工會勞動保護監督員》的培訓,舉辦工會法律法規咨詢活動,多次深入基層企業開展送法活動,為職工和基層工會提供服務,受到職工群眾的好評。工會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強,形成了多種方式整體推進的立體式宣傳格局,《工運報》、《工會信息》、工會網站以及縣級以上各種媒體共刊登反映我縣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新聞稿件達200多篇,工會網站的宣傳陣地作用進一步發揮。
2、職工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組織開展為廣大職工“送文化、送法律、送科技”等活動,引導全縣職工學科技、學文化,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在“九一”期間,縣總工會分別在劇院舉辦“美麗”伊耀寬作品專場音樂會和在石浦舉辦“慶九一”職工文藝晚會;會同有關單位聯合組織開展××縣第三屆干部乒乓球比賽和羽毛球團體賽;為關愛外來務工人員的業余生活,在縣人民廣場開展“關愛農民電影周”活動;為廣大女職工舉辦“心理健康知識”巡回講座活動;為一線建筑工地的外來農民工開展“贈送收音機、關愛農民工”活動;在丹城劇院門口舉行“外來務工者節”咨詢活動;春運期間,為外來務工者聯系代購回鄉車票等,受到了廣大職工群眾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歡迎,
(九)加強自身建設,工會整體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1、改善工會工作環境。各級工會堅持黨的領導,主動匯報工會工作,努力爭取各方支持。縣府辦以象政辦發[20xx]129號發出了《關于加強企業工會經費依法收繳工作的通知》文件,縣總工會又與地方稅務局聯合發出了《關于委托縣地稅局代征企業工會經費和工會籌備金的通知》(象總工[20xx]54號)文件。由縣委、縣政府領導掛帥的勞動競賽、創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等活動領導體制不斷健全完善;為使稅務統一
代收工作順利進行,縣總工會及各鎮鄉(街道)工會通過召開動員會、告知會、印發稅務代征宣傳資料以及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載體,對全社會進行宣傳,積極營造依法收繳工會經費的氛圍。××縣工會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成功召開,工會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和執行力顯著增強。
2、切實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圍繞“機關作風建設年”和“民主評議”等活動,制訂出臺《×年度工會機關干部聯系鎮鄉(街道)工會制度》,確定了每位機關干部的聯系單位,明確了聯系的任務與責任。
同時,縣總工會主席走進由縣政府糾風辦、縣廣電中心共同主辦的“陽光熱線”欄目,就社會保險、勞動用工、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方面與廣大職工群眾進行了交流與解答。為解決機關,縣總工會還先后建立了十余項工作長效機制,切實推動工會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
3、工會其他工作。在黨的召開之后,縣總工會全體干部職工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精神。
縣總機關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工會女職委組織廣泛開展“女職工建功立業工程”和“女職工素質提升工程”活動,充分發揮了女職工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半邊天”作用。工會財務工作取得新突破,以稅務代征為依托,認真做好工會經費收、管、用工作。工會經審工作強化監督職能,突出實務審計、離任審計、任內審計,切實加強對工會經費收、管、用的監督檢查。完善了全縣干部職工的療休養管理工作,×年組織了85批1500余人次的職工療休養活動。
二、××年工作思路
全縣工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堅持以為統領,以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為主線,以“基層基礎年”活動為載體,為落實縣工會十三大提出的推進“九大建設”、實現“九個新突破”的工作目標起好步、開好局,充分發揮工會在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縣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一)圍繞中心,確保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有新作為
以“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九’、和諧奔小康”為主題,以創建“工人先鋒號”為載體,圍繞我縣經濟發展深入開展勞動競賽,積極帶領廣大職工在推動創業富民、創新強縣戰略中發揮作用。
1、深化九項勞動競賽。縣總工會將重點抓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創三優一滿意”、“安康杯”、創業創新等九項競賽工作,積極發揮勞動競賽在我縣經濟建設發展中的作用。
2、實施萬名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程。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為抓手,以培育職工職業技能素質為目標,發揮我縣11個職工技能培訓基地的作用,著力推進以技能競賽、職工培訓、技術鑒定一體化的職工技能提升計劃。探索企業技術幫扶新途徑,成立技師分會,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4、深入弘揚勞模精神。大力宣傳勞模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涌現的勞模先進事跡,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引導廣大職工學趕先進,爭做貢獻。落實我縣十項勞模慰問制度,推動勞模療休養工作,建立模范集體動態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勞模的服務與管理工作。積極發揮勞模協會作用,爭取把勞模基金籌集到100萬元。
(二)夯實基礎,確保在組織建設上有新突破
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的要求和“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以黨建帶工建、“三級聯創”為抓手,以發揮基層工會作用為核心,全面開展“基層基礎年”活動。
1、抓好企業工會建設。以工會經費和工會籌備金委托稅務代征為契機,以規模企業、工業園區、外商投資企業和三產服務業為重點,進一步推進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工作,限度把包括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等在內的廣大職工吸納到工會組織中來。按照三同步原則,建立健全女職工組織和工會經審組織。加強企業工會干部的業務培訓工作,重點是抓好100家左右主要企業工會工作的業務考核,提高企業工會工作水平。
2、抓好鄉鎮(街道)工會建設。按照市委批轉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鎮鄉(街道)工會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理順鄉鎮(街道)工會組織體制。抓好對鄉鎮工
會的工作目標考核工作。積極探索“九好”鄉鎮(街道)工會規范化建設。籌集10萬元資金建立基層工會干部保障金制度,加大對鎮鄉(街道)、企業工會干部的關心力度。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選好配強專職工會主席和工會干部,抓好鎮鄉工會與政府的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著重解決鎮鄉(街道)工會工作經費的落實。
3、抓好工會規范化建設。把組建工會與依法規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重點抓好34家“九”工會建設,通過考核形式,推動全縣企業工會的創建。抓好職代會和廠務公開的落實,繼續推行縣總工會領導參與企業工會職代會的指導工作。切實把好工會財務的質量關和程序關,制定出臺鎮鄉(街道)工會財務工作管理制度。堅持把“三級聯創”的工作重點放在基層工會,引導基層工會爭創“合格職工之家”;積極探索企業工會主席職業化路子,穩步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工會主席民主直選、工會干部社會公開招聘、大中型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工會主席推薦制、委派制。
4、抓好縣級各機關工會建設。加強縣級各機關工會的領導,進一步理順產業工會、局工委、工業園區工會、縣級機關工會的組織體制。加大機關工會主席的業務培訓,提高整體素質,促使機關工會活動經常化、制度化,使縣級機關工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三)創新機制,確保在維權工作上有新成效
以“和諧企業”創建為主線,完善工會三級維權體系建設,在敢于維權、善于維權上下功夫,切實增強維權工作實效,進一步發揮工會在協調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1、深化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抓好創建“和諧企業”的試點和擴面工作,圍繞自主創新、勞動關系、誠實守信、社會責任、和諧文化等內容,推動促進“和諧企業”創建工作,使創建活動從單一的“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向綜合的“和諧企業”過渡。并把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與“職工之家”、“工會”、“雙愛雙評”等創建活動的有機結合,努力提高創建活動的整體水平。
2、在完善相關機制上下功夫。完善利益協調機制,以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為契機,縣總工會將在全縣企業中全面推行勞動合同的簽訂工作。完善矛盾調處機制,發揮維權網絡作用,在健全鎮鄉(街道)工會維權服務站的基礎上,設立基層企業工會維權服務點。完善困難幫扶機制,健全特困職工檔案,除經常性慰問外,籌集10萬元專項資金,設立困難職工子女助學慈善冠名基金,切實解決困難職工的實際困難。
3、加大民生問題的調研力度。通過精神的宣傳與貫徹,進一步加大對企業職工的利益關注力度,加強調研,及時反映職工群眾的意愿和呼聲,提出對策建議,當好政府的助手與參謀。
4、加強企業工會勞動保護工作。認真貫徹《××市工會勞動保障法律監督條律》,配合政府加強安全生產的檢查和監督。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增強企業和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切實保障職工的人身與生命安全。
5、做好外來務工人員服務與管理工作。積極宣傳外來務工人員的創業典型,為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創造條件。
(四加強宣傳,確保在文化建設上有創新
按照黨的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努力抓好弘揚工人階級先進文化工作,在廣大職工中形成牢固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用工人階級的先進思想影響和帶動全社會。
1、抓好工會先進文化建設。廣泛開展各類職工文化體育活動,充分發揮重大節日活動的工會文化品牌效應,縣總工會將在“九一”期間,組織舉辦“慶九一%26#8226;迎奧運”職工文藝匯演等1-2次富有時代氣息、社會影響大的職工文化體育活動。充分發揮工人文化宮的作用,根據企業職工文化需求,成立縣總工會職工藝術隊。各級工會要緊密結合實際,開展職工喜聞樂見、小型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推動職工文化事業的新繁榮,不斷擴大職工群眾的參與面。
2、積極推進“九個一”職工文化工程。實施以提煉一種企業精神、創作一首企業之歌、設立一處職工文化場地、培養一支職工文藝隊伍和創辦一份企業報刊為主要內容的“九個一”職工文化工程,鼓勵職工積極參與群眾
性藝術創作活動,創作具有工人特征、時代氣息的文藝作品。大力培育一批企業文化的示范點,推動職工文化事業的新繁榮。
3、進一步建立健全與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的聯系合作機制,努力營造工會大宣傳格局。廣泛宣揚工人階級隊伍中的先進典型和模范事跡以及工會工作,形成具有工會特色的宣傳文化、典型示范文化。同時,做好一線職工的先進事跡宣傳活動,樹立一批一線職工的先進典型,為推動我縣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新的努力。
4、抓好工會“九九”普法工作。縣總工會將積極開展“九九”普法工作,加大對縣總工會干部職工、鄉鎮工會干部和企業工會干部的法律知識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他們依法治會和依法管會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強自身建設,確保在整體發展上有新提高
圍繞“機關作風建設年”和“民主評議”等活動,縣總工會將通過抓能力培養、作風建設等工作,進一步提升我縣工會整體工作水平。
1、抓好“九種能力”的培養。積極打造工會干部在“學習思考、組織協調、服務解難、創新創業、貫徹執行”等九方面的能力,促使他們在工作落實、服務基層、完善自身建設上有新的提高。
2、抓好工作作風建設。結合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不斷改進工會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積極探索聯系基層、指導基層的有效辦法,推動工會干部深入基層、走進基層,進一步樹立縣總機關的良好形象。
3、其他方面。一是抓好工會特色工作,在全縣各級工會組織中廣泛開展工會創新成果獎的評選。二是抓好工會《工運報》和工會網站建設,進一步宣傳工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