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工作計劃(通用8篇)
旅游局工作計劃 篇1
以“三大創建三大提升”為目標,狠抓十項重點工作,主動迎接挑戰,迎頭趕上,奮力實現旅游加速發展,力爭全縣接待人數1000萬人次,綜合收入65億元。
(一)開展三大創建
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我縣是全市首批三個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縣,全域旅游是推動旅游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式,是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游發展理念和模式。
省旅游經濟強縣創建工作。去年我縣就啟動了旅游強縣創建工作,去年以來一直以創建為目標,現在基本達到了旅游經濟強縣的必備條件。
全國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今年才啟動這項工作,經過積極爭取,我縣與金寨、霍山等共同以大別山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進入入圍名單。
(二)著力三大提升
景區品質提升。加大現有5個4A景區品質提升力度,完善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服務功能,開展旅游廁所管理行動,著力提升景區管理水平。
服務質量提升。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加大旅游培訓力度,實施旅游從業人員全員培訓。開展文明旅游創建活動,加強旅游企業誠信經營和員工職業道德教育。
品牌宣傳提升。整合全縣宣傳資源,加大“三生福地、凈土岳西”品牌營銷宣傳,完善“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媒體跟進”的宣傳營銷模式。
(三)十項重點工作
1、強化旅游規劃管理。編制全域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力爭與城市規劃、土地規劃等規劃銜接;加大景區項目建設管理力度,對不按景區規劃或專家論證的項目堅決不準新建。
2、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抓好專項基金項目實施,加快推進彩虹谷5A景區創建、司空山文化旅游綜合項目建設。繼續抓好旅游項目專項基金申報爭取工作。
3、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啟動河圖旅游集散中心、縣城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黃尾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新建一批停車場、旅游公廁,完善標示標牌工作。
4、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培育3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和80鄉村旅游示范點,做到每個示范村都要有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停車場、旅游廁所、鄉村旅游體驗基地。培育一批“岳西人家”農家樂示范戶。鼓勵每個鄉鎮都創新舉辦“油菜花節”、“荷花節”等鄉村節慶活動。
5、抓好旅游扶貧工作。按照“十大產業”要求,做好精準幫扶、精準管理,以“吸納就業、勞務用工、土地山場流轉收益、銷售農副產品、帶動發展農家樂”等五種模式帶動8000貧困人口脫貧。
6、旅游宣傳營銷工作。創新謀劃第十屆映山紅旅游文化月活動,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繼續拓展武漢、南京、上海等周邊客源地市場,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發揮融媒體、全媒體優勢,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營銷體系。
7、旅游商品生產工作。積極組織岳西翠蘭、養生布鞋、工藝被申報國家和安徽省必購旅游商品和“五進”示范點,補齊旅游購物短板。
8、旅游人才培訓工作。充分利用好省旅游學校選派干部掛職幫扶的機會,加大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9、健康旅游建設工作。結合大健康產業合作建設,推進全國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力爭創建1-2個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養生養老基地、“候鳥村”度假基地。
旅游局工作計劃 篇2
一、工作目標
全年計劃共接待游客26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8億元。
二、工作重點
一是抓好塔臥紅色旅游開發建設。認真落實縣委主要領導對塔臥紅色旅游工作的指示精神,配合各相關單位做好革命根據地舊址周邊環境的整治工作,創造塔臥良好的旅游環境,努力將塔臥建設成綠色、平安的紅色旅游目的地。配合其他部門做好烈士陵園的擴建工作。完成紀念園及文物保護規劃的對外公開招標及項目建設征地拆遷工作。跟蹤落實二期項目資金并爭取五一前開工建設。
二是做好李昌骨灰歸鄉安葬活動。于清明前完成塔臥紅色旅游景點之一的李昌同志陵墓修建工作,成功舉辦李昌骨灰回歸家鄉安葬系列活動。
三是加強旅游行業管理。對漂流船工、賓館業主、服務人員等旅游從業人員開展行業綜合培訓,切實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對旅游企業搞好安全生產培訓,開展安全生產檢查,督促企業出臺安全生產工作制度,落實安全生產工作措施,消除各種安全隱患,杜絕旅游安全事故。突出環境整治工作,規范旅行社服務網點的從業行為,依法保護旅游者的合法權益,購買手持機,加強對黑導,野導的管理,爭取五一前成立芙蓉鎮旅游質監所。加強旅游服務質量監督,及時處理各種旅游投訴事件,力爭實現旅游零投訴。推進三星級賓館創建,提高旅游接待檔次。20xx年為涉旅行業建立學習和交流平臺,按相關規定要求組織成立酒店業協會。
四是積極申報立項。重點圍繞武陵山片區旅游開發申報五星級賓館項目,對紅色塔臥二期項目資金1370萬元進行跟蹤。圍繞老司城遺址開園申報資金達200萬元的游客接待中心、景區標牌、星級廁所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項目。
五是抓好4A級景區管理。在芙蓉鎮和猛洞河漂流景區嚴格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標準抓好景區的日常管理,高度重視抓好硬件建設的同時要抓好軟件建設。加強制度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景區形象。
六是加強旅游宣傳營銷。拓展產業功能,創新產品建設,豐富旅游供給,完善我縣旅游產業鏈,促進我縣旅游商品發展,提升旅游產業綜合效益,推動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積極組團參加4月份在貴陽舉辦的國內旅游交易會。
七是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打造旅游目的地,建設生態宜居城市”要求,20xx年力爭一家四星級賓館動工,并爭取不二門鄉村大酒店早日復工。
旅游局工作計劃 篇3
20xx年,我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福州市旅游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建設“濱海休閑旅游城市”的.發展定位,努力發揮各種資源優勢,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強旅游宣傳促銷,規范旅游行業監管,推動全市旅游產業實現新的發展,F工作總結如下:
一、做好旅游規劃編制
1、邀請中國臺灣鄉村旅游協會編制完成《長樂市古槐鎮青山村旅游創意策劃》,并通過省、福州市旅游局及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單位專家評審,于今年年初修改完善,頒布實施。
2、邀請中國臺灣打開聯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編制完成《長樂市琴江滿族村旅游提升發展策劃》,該策劃圍繞“水師旗營”四個字,定位琴江滿族村旅游主題形象,打造四大游客體驗區:“古江漫步區”、“兵將故事區”、“滿旗藝文區”、“營盤探險區”。7月24日,通過省、福州市旅游局、福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及福建師范大學、閩江學院等單位專家評審,修改完善后頒布實施。8月,航城街道與中國臺灣打開聯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簽訂了《琴江旅游發展領航行動第一期總顧問合同》,指導下一步琴江旅游規劃建設,促進項目落地。
3、協助梅花鎮編制完成《梅花海鮮一條街規劃》,完善旅游配套設施規劃建設,發展海鮮飲食及度假旅游產業。下一步,市旅游局將根據梅花海鮮一條街項目規劃、建設進度,加強對該項目業務上的指導。
4、邀請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長樂市“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及《長樂市濱海旅游帶總體規劃》,目前已完成調研工作,正著手開展編制工作,爭取年底前完成初稿。
二、積極推進項目建設
1、推進古槐青山村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建設。為加快青山村建設,成立了董奉山生態旅游開發中心,負責青山村旅游開發、運營、管理等。省、福州市旅游局多次深入實地考察調研,指導游客服務中心、民宿、餐飲、停車場、公廁等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多次帶領財政、旅游、工商、規劃、住建等部門調研指導青山村旅游工作,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扶持,支持青山村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游客服務中心、民宿、餐飲、停車場、公廁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我局已向省旅游局申請“青山村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建設”資金補助,向福州市旅游局申報青山村鄉村旅游特色村創建名單,爭取項目資金補助。同時,將“青山貢果生態園”招商項目編入《長樂旅游招商項目》手冊,并在相關網絡平臺上發布。
2、推進琴江滿族村旅游項目建設。根據《長樂市琴江滿族村旅游提升發展策劃》,結合“幸福家園工程”,協助航城街道基本完成游客服務中心和琴江史跡館內部布展、古街路面、村口立面及停車場改造,繼續推進古街(首里街、馬家巷、大街、泗洲街)原貌恢復、將軍行轅地基挖掘遺址及二次修復保護、賈府和賴府整治、民俗文化展示及民族旅游紀念品售賣、民俗參與類節目設置、環境整治及綠化提升、村莊“三線”整改等項目。同時,向福州市旅游局申報20xx年琴江村旅游特色村資金補助。
3、完善梅花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梅花鎮先后組織對武術館、塔礁公園、古城廣場外立面進行改造提升,在將軍山公園內建設梅花園,全鎮開展種植梅花、江葉石榴、樟樹等名優樹種,綠化美化鎮容村貌;污水管網工程中,開挖埋管設計已完成95%,拉管施工完成15%,相關配套污水檢查井完成80%,按照計劃將于10月底基本完成污水管網施工。
4、推進旅游廁所建設。今年,全市擬改建旅游廁所2座,分別為長樂海絲館和顯應宮旅游廁所。長樂海絲館旅游廁所面積60平方米,按國家AA級旅游廁所質量等級建設,現已改建完成,并免費對外開放。顯應宮旅游廁所改建面積120平方米,擬按國家AA級旅游廁所質量等級建設,目前已完成設計工作,預計年底前可建成并免費對外開放。
5、溫泉項目開發建設。根據前期6個淺層測溫井的勘測結果,確定溫泉第二口井鉆探位置。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確定漳港溫泉鉆探第二口溫泉井項目施工單位,鉆井深度800米,并簽訂施工合同。現已完成鉆井用電變壓器租用事宜,正在與村民溝通協調鉆井用地土地租用、道路清理、場地平整等事宜,預計年底前可進場施工。
6、完成長樂海絲館暨閩江口游客服務中心裝修布展工作。長樂海絲館由原來的鄭和航海館改建而成,占地面積2330平方米,建筑面積1230平方米,總投資300萬元。從20__年9月開始設計,于20xx年2月底開始進行重新裝修布展,先后完成設計、評審、審核、招標、施工、驗收等十多項工作,于今年5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自開館以來,共接待游客近4萬人,800多人次,受到各級領導及游客的稱贊和歡迎。
三、加大旅游宣傳推介
1、加強宣傳,開拓客源市場
編印了長樂海絲館開館紀念封,制作“醉美長樂”旅游紀念郵冊,拍攝《航》海絲旅游宣傳片。組織顯應宮、青山村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琴江滿族村南陽村、猴嶼村等旅游單位第十一屆海峽旅游博覽會、“兩岸鄉村旅游圓桌會議”,并在現場進行品牌產品及項目推廣與展銷。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力開拓客源市場,組織相關景點赴西安、太原、寧波、蘇州、南京、昆明、中國臺灣等地參加旅游推介會,發放旅游宣傳畫冊、旅游光盤,提高長樂旅游知名度。舉辦第二屆“顯應杯”漳港風光攝影比賽,充分展現長樂漳港深厚的濱海文化底蘊以及別具一格的濱海景觀資源。春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等節假日期間,及時發布旅游節慶活動、旅游惠民政策等信息。
2、舉辦“海絲情 青運夢”——首屆海絲長樂旅游節
為推廣長樂“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擴大長樂旅游影響力,結合我市舉辦青運會契機,舉辦“海絲情 青運夢”——首屆海絲長樂旅游節系列活動,活動自9月到10月份舉行,為期兩個月,共有8個系列活動組成:古槐鎮青山貢果文化節、“海絲情 青運夢”現代音樂會、漫游長樂——主題漫畫展暨青少年主題涂鴉大賽活動、“喜迎青運 重走鄭和路”騎行活動、“喜迎青運 游海絲長樂”親子游活動、海絲長樂親子游文藝演出、海絲大講堂、“榕榕看海絲”文藝演出。由福建導視頻道策劃并全程跟拍,每期活動均在福建導視《天天說新聞》節目中播出七次。同時由福建導視頻道拍攝并制作《“海絲情 青運夢”——首屆海絲長樂旅游節的總宣傳片》,宣傳片拍攝取景涵蓋長樂主要的海絲旅游景點、青運會的幾個比賽場館和長樂市地標性景點等,著重突出長樂獨特的海絲旅游資源、人文文化和長樂市喜迎青運會的嶄新城市面貌。從旅游節正式開始前一周起,在福建導視頻道高頻率滾動播出,做足前期宣傳,為活動造勢。整個活動融合了長樂旅游、自然、歷史、文化等元素進行全面宣傳推廣,充分展現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長樂的風采,全面提升長樂的城市綜合形象,受到上級領導、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3、積極信息發布及刊物編印
今年以來每月印發《長樂旅游信息》,向各級領導及同行匯報我市旅游行業動態。同時,每月積極向省局、市局、長樂市委、市政府、吳航鄉情報、中國旅游報及長樂新聞網等部門和媒體投稿宣傳長樂旅游。截止目前,在福州市各縣(區)及我市各部門中發布量和采用量均名列前茅。
四、加強行業管理
1、抓好安全監管
重點落實旅游部門與旅游企業“一崗雙責”規定,與全市旅行社、旅游飯店簽訂20__年安全責任狀17份,明確職責。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旅游部門的各項安全工作部署,重點包括“安全大檢查”、“打非治違”、“安全標準化”、“旅游交通整治”、“消防整治排查”等專項工作,加強旅游行業監管,營造安全有序旅游環境。今年以來,組織召開旅游企業安全部署會5場,及時傳達市政府安委會等有關安全會議精神,部署各階段安全工作,發出安全文件及反饋件30多份,累計安全檢查11次,共檢查旅游企業50多家次,整改問題7處。檢查發現的個別星級酒店安全疏散通道堵塞、電梯逾期未檢測、客房防毒面具過期,景區危險地段缺安全警示標識等問題均督促整改到位。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安全宣傳教育,組織旅游企業安全培訓暨演練7場,分發《旅游法》、《游客乘車安全須知》、《依法維權 文明旅游》等宣傳資料1000多份。牽頭修訂完善《長樂市旅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通過專家評審。
2、提升服務質量
一是開展旅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落實長樂市迎接青運會文明城市建設有關工作的部署,旅游企業積極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工作,在星級酒店、旅行社等公共場所發放《十大文明旅游提醒語》、《文明旅游行為指南》、《文明旅游與您同行》等宣傳材料,營造文明迎青運濃厚氛圍。強化國惠酒店、豪生長山湖酒店窗口文明服務建設,按照“七個有”標準落實到位,提供規范優質的服務。
二是規范旅游市場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旅行社分社(服務網點)的備案登記工作,今年9月入駐長樂市行政服務中心綜合窗口,落實即辦和限時承諾制度。依據《旅游法》相關規定,指導督促旅行社貫徹落實“新版旅游合同”的簽訂、旅游保險的投保,規范租車行為,強化旅行社誠信經營。
三是開展星級飯店復核工作。為落實省、福州市星評委有關復核工作的部署,指導國惠酒店、天一酒店、航空港花園酒店開展滿三年期評定性復核工作,進一步推進飯店設施設備維護保養、服務質量、安全管理等工作,確保飯店服務質量與管理水平持續達到相應的星級標準。
四是籌備旅游協會成立。為進一步推進我市旅游行業行為自律和誠信建設,加強工作交流與合作,籌備成立“長樂市旅游協會”,將安排于近日召開“長樂市旅游協會成立暨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大會”,屆時將選舉確定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旅游協會主要負責人員。
3、處理旅游投訴
為維護旅游企業和游客的合法權益,旅游投訴處理工作“雙滿意”,及時妥善地受理每一起旅游投訴案件及福建省網上信訪信息系統、福州市12345政府公共服務系統等訴求件,并按照有關工作要求認真做好調查取證和處理工作,及時化解旅游糾紛,全面維護旅游消費者和旅游經營者的合法利益。今年共接到旅游投訴案件10宗,結案10宗,結案率100%,賠償及退還金額42500元。
4、積極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
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作風建設年工作要求,以轉變作風、提升素質、優化環境、完善機制為目標,有力促進了機關隊伍作風建設。每周例會安排時間學習一篇政治理論文章和一篇旅游業務知識文章,提升了干部職工的理論素養及業務水平,平時加強內部監督自查,不斷深入開展“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活動。
20xx年工作思路
一、旅游規劃編制
編制完成《長樂市“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組織專家評審,并頒布實施。協助航城街道、中國臺灣打開聯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編制《琴江旅游發展領航行動第一期總顧問》、協助潭頭鎮編制晦翁巖旅游規劃,協助江田鎮編制南陽村旅游規劃。
二、推進項目建設
1、推進青山村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建設
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配套,重點推進游客服務中心、餐飲、住宿等游客配套設施建設;積極組織旅游從業人員參加鄉村旅游人才培訓,學習借鑒中國臺灣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建設先進經驗。
2、顯應宮啟動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協助漳港街道啟動顯應宮海神廣場等三期項目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服務質量,推進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游公廁、標識系統、道路等硬件設施建設、改造;協助漳港街道與住建局溝通爭取將通往顯應宮景區的鳳岐路、祈福路路燈列入市政路燈建設和運行維護管理;協助漳港街道與市土地發展中心溝通爭取將顯應宮三期項目拆遷安置地塊(50畝)和“海神園”、“海佑場”項目用地(60畝)進行土地收儲及招拍掛。
3、提升琴江滿族村景區形象
根據《長樂市琴江滿族村旅游提升發展策劃》,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完成游客服務中心和琴江史跡館內部布展、村口立面及停車場改造、古街(首里街、馬家巷、大街、泗洲街)原貌恢復、將軍行轅地基挖掘遺址及二次修復保護、賈府和賴府整治、民俗文化展示及民族旅游紀念品售賣、民俗參與類節目設置、環境整治及綠化提升、村莊“三線”整改等項目。啟動二期工程項目規劃、建設工作。
4、推進沿海濱海旅游開發建設與保護
結合《長樂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長樂市濱海旅游帶總體規劃》,協助沿海各鄉鎮開展濱海旅游開發調研工作,啟動實施我市沿海鄉鎮濱海旅游開發規劃建設與保護工作。
5、開發長樂特色小吃(美食)項目
通過各鄉鎮收集具有長樂特色的小吃(美食),邀請福州規劃設計研究院現場調研特色小吃(美食)使用食材、制作工藝等,并形成長樂特色小吃(美食)項目開發方案。
6、繼續開發溫泉項目
完成溫泉項目第二口井鉆探工程,編制第二口井物探測井報告,并邀請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及相關專家進行驗收,完善報告成果。著手漳港溫泉管道工程項目(二期),即龍峰至漳港環島溫泉管網及蓄水池、泵房、配電房等相關配套設施工程項目立項工作,并進行項目選址、勘察、設計等前期工作。溫泉管道工程項目(一期)勘察、圖審等工作與二期一并完成。
三、加大宣傳推介
1、宣傳推介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官方網址、微博(新浪、騰訊)平臺等媒體宣傳長樂的旅游資源、招商項目、優惠政策、投資環境和旅游產品,不斷擴大“常來長樂”的影響力。組織相關景區積極參加省、福州市組織的旅游推介活動,走出去宣傳長樂。
2、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以顯應宮三期項目、青山貢果生態園、猴嶼洞天生態旅游景區、梅花海鮮一條街、下沙海濱度假村等為重點招商項目,在省、福州市旅游局組織的旅游推介會上招商,并在相關網絡平臺上發布招商項目。
3、打造旅游
為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能力,有效提升公眾的滿意度和政府自身形象,我局計劃在長樂旅游館、海絲館等景點及各A級景區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實現wifi覆蓋,以滿足智慧長樂建設的需要,推進智慧長樂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任務的落實。
四、加強行業管理
繼續落實福州市旅游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三年行動,指導督促旅行社、星級飯店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創建工作。貫徹執行《旅游法》,加大旅游執法力度,聯合交通、工商等部門開展執法檢查,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繼續落實上級部門有關安全工作的部署,強化旅游行業消防安全、旅游包車安全等工作。
五、加大市場監管
一是結合各旅游黃金周,對全市旅行社進行假日旅游市場秩序檢查,以整治無許可經營旅行社業務、旅行社超范圍宣傳廣告等為重點,開展旅游市場專項檢查工作。二是開展旅游市場暗訪工作,對熱點旅游線路及游客反映強烈、多次被投訴舉報、被新聞媒體曝光等旅游市場突出問題進行暗訪。通過規范旅游合同引導旅游企業合法經營。三是加強旅游投訴調解工作,完善投訴處理工作,做好投訴趨向和案例分析工作。規范全市各個星級酒店、國家A級旅游景區和旅行社旅游投訴等相關工作。四是做好旅游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按照《旅游法》的規定履行職責,嚴格規范執法行為,準確理解和熟練掌握《旅游法》的精神實質和基本內容,自覺學法、用法、依法行政。組織、策劃、開展好“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5·19”中國旅游日、安全生產月、“12·4”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等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各種專項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旅游局工作計劃 篇4
一、理順旅游行政管理體制
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論證,力爭在理順和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體制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探索籌建具備綜合、協調、指導、督辦職能的市旅游委員會,解決目前旅游部門“職能有限、責任無限”的困局,建立符合旅游產業地位、體現青島旅游實際、具備科學高效特性的旅游管理體制。
二、編制完善旅游規劃體系
結合我市新一輪城市空間戰略布局和行政區劃調整,抓緊對接完成全市旅游總體規劃修編。重點做好藍色硅谷旅游規劃、大沽河生態軸帶旅游規劃和島旅游規劃等控制性規劃的編制工作。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認真組織實施《xx市鄉村旅游規劃》,研究出臺鄉村旅游扶持獎勵政策,推進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培育一批旅游強鎮,打造生態旅游特色業態,豐富完善休閑生態旅游產品體系。
三、全力推進旅游大項目建設
堅持以項目促升級、以項目促特色,加快推動符合產業功能定位和轉型升級需要的大項目建設。繼續全力推動“千萬平米旅游度假會展設施”建設,全力服務推進世園會、郵輪母港城、大沽河、中山路綜合改造等重大項目,突出抓好休閑度假、文化、海島、生態等高端特色旅游業態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1400億元的72個旅游大項目建設。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項目建設協調機制,提升項目管理服務水平,盡快把項目建設轉化為產品競爭優勢,不斷提升青島旅游產業發展整體素質和水平。
四、開展相關旅游節會活動
圍繞服務和促進產業發展,進一步統籌全市旅游節會資源,提升節會品質水平,促進啤酒節、海洋節等大型節會活動的高端化、國際化和各區(市)節會活動的特色化、規范化。要以“世園會”試運行為契機,邀請國外各大旅行商,舉辦“觀世園·游”百名國際旅游買家青島行活動。特別是要圍繞“海洋旅游年”等不同主題,舉辦好“5.19中國旅游日”活動,推出相應的旅游惠民措施,推動發展全民旅游,讓更多的市民百姓共享旅游業發展成果。同時,還要積極組織開展“好客山東”休閑匯、賀年會等節會活動。
五、創新打造旅游主題形象
結合我市實際,圍繞推動美麗建設,盡快打造體現城市文化內涵和稟賦特質、具有品牌統領力、能夠達成多方共識的旅游主題形象,并配套若干分支形象品牌體系。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模式,研究政策措施,爭取引進國內外知名演藝集團作為投資運營主體,打造特色突出、效益顯著的大型旅游文化演藝活動,同時加大已有演藝活動的扶持力度。還應深入挖掘城市的歷史人文資源,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廣泛宣傳各個領域的旅游資源,進一步提升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社會認同度。
六、繼續加大市場營銷力度
重點加強以世園會為主題的宣傳推介工作力度,組織開發以“游世園”為主線的旅游產品和線路,開展系列推介活動。加大重點客源地旅游營銷力度,國內市場繼續深度開發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拓展重點區域的二線城市客源市場;對國際市場進行細分,以韓國、港澳臺、東南亞和德國等客源市場為開發重點。創新宣傳方式和營銷手段,在繼續發揮收視率高、影響度大的傳統媒體作用和開展“大篷車”宣傳促銷的同時,加大新興網絡媒體營銷力度。
七、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繼續加大對旅游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完善市旅游公共服務中心綜合服務功能。新建6個以上旅游信息咨詢中心、在主要公路、道路新增旅游景區道路標識300塊左右,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加快停車場、公廁和導游燈箱地圖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時,積極開展相關調研,探索建立基于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智慧管理、智慧營銷、智慧服務為內容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八、努力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按照“轉入常態、逐步達標、務求實效”的原則,鞏固標準化創建成果,探索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抓好旅游標準化達標工作,再選擇50家左右旅游企業創建市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督導部分旅游企業創建省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繼續組織開展各類旅游環境秩序專項整治工作,確保旅游市場秩序和諧穩定。不斷健全網格化安全管理體系,繼續開展安全主體責任等級評定,組織旅游安全演練和旅游安全專項整治,為旅游業健康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旅游局工作計劃 篇5
一、基礎工作
1、深入開展旅游調研。針對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當前要積極開展旅游調研活動,充分了解周邊縣及名勝景區發展旅游所取得的先進經驗以及我縣旅游資源狀況,結合本土實際和當今旅游發展態勢,因地制宜,出臺相關的旅游開發措施,完成調研文章2篇。
2、加強旅游規劃和保護工作。根據我縣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狀況,科學編制旅游規劃。注重旅游規劃同相關規劃的銜接,爭取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時充分考慮旅游業發展需要。加大規劃貫徹執行和監督力度,確保開發建設嚴格按照規劃進行。按照“以神農文化為依托,以山水文化為背景,以福壽文化為補充”的整體旅游發展思路,突出保護意識,統一規劃意識,整合全縣五個風景區的資源,促進我縣旅游有序開發,可持續發展。
3、加強旅游行業管理。一是設立行業協會。吸取其他地區行業協會的經驗,設立賓館酒店行業協會、餐飲行業協會。聯合全縣賓館、酒店、餐飲等領域內的相關企業,進行自律管理;引導從業人員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行業行為道德;促進行業知識及技能專長的發展與深造;尊重和支持酒店、餐飲業管理者的地位、利益,維護企業和個人在從業方面的權益;促進行業人士間的了解與交流;促進行業產業多方面合作;研究和發掘我縣特色菜系、特色小吃,為我縣經濟發展服務,推動我縣酒店業市場持續穩定、繁榮發展。力爭三年內發展四星級酒店三家、三星級酒店五家,同時要創造條件引進一家五星級酒店。二是規范旅行社經營和導游執業行為,促進旅行社和導游隊伍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對旅行社管理,建立扶強扶優、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加強對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的行業管理,嚴厲打擊“黑社”、“黑導”等不法行為,促進市場秩序不斷規范。突出抓好旅游安全,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游客生命財產安全。
4、加強旅游培訓工作。開展各類崗位技能培訓,加快培養旅游經營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服務技能人才。切實提高本土導游人員,賓館酒店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接待服務水平。
二、中心工作
1、積極推進旅游項目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五個一”工程目標要求,即:一個省級衛生縣城、一條精品旅游線路、一個國家4A級以上景區、一家四星級以上酒店、一家五星級農家樂。一是抓好熙源四星級酒店建設,力爭9月份試營業,同時做好中央商務、華際四星級酒店項目前期工作;二是啟動大石景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力爭三年創建成功;三是抓好通盛五星級農家樂建設;四是精心謀劃神農文化節、油菜花節,積極融入“南岳——炎帝陵——井岡山”旅游圈,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實現全縣旅游經濟跨越式發展。
2、加大治安綜合治理與安全生產工作力度。結全行業特性,落實縣委縣綜治委、維穩辦的各項精神,切實加大治安綜合治理與安全維穩工作力度。尤其突出抓好“春節”、“春分藥王節”、“十一黃金周”等旅游旺季的安全生產、平安旅游、平安創建工作。
旅游局工作計劃 篇6
x年,全市旅游行業要深入貫徹落實精神和市“兩會”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主線,緊緊圍繞“打造國際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總體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加強產業融合,突出藍色優勢,強化項目服務,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積極開拓,攻堅克難,努力把旅游業打造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理順旅游行政管理體制
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論證,力爭在理順和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體制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探索籌建具備綜合、協調、指導、督辦職能的市旅游委員會,解決目前旅游部門“職能有限、責任無限”的困局,建立符合旅游產業地位、體現青島旅游實際、具備科學高效特性的旅游管理體制。
二、編制完善旅游規劃體系
結合我市新一輪城市空間戰略布局和行政區劃調整,抓緊對接完成全市旅游總體規劃修編。重點做好藍色硅谷旅游規劃、大沽河生態軸帶旅游規劃和島旅游規劃等控制性規劃的編制工作。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認真組織實施《**市鄉村旅游規劃》,研究出臺鄉村旅游扶持獎勵政策,推進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培育一批旅游強鎮,打造生態旅游特色業態,豐富完善休閑生態旅游產品體系。
三、全力推進旅游大項目建設
堅持以項目促升級、以項目促特色,加快推動符合產業功能定位和轉型升級需要的大項目建設。繼續全力推動“千萬平米旅游度假會展設施”建設,全力服務推進世園會、郵輪母港城、大沽河、中山路綜合改造等重大項目,突出抓好休閑度假、文化、海島、生態等高端特色旅游業態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1400億元的72個旅游大項目建設。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項目建設協調機制,提升項目管理服務水平,盡快把項目建設轉化為產品競爭優勢,不斷提升青島旅游產業發展整體素質和水平。
四、開展相關旅游節會活動
圍繞服務和促進產業發展,進一步統籌全市旅游節會資源,提升節會品質水平,促進啤酒節、海洋節等大型節會活動的高端化、國際化和各區(市)節會活動的特色化、規范化。要以“世園會”試運行為契機,邀請國外各大旅行商,舉辦“觀世園·游”百名國際旅游買家青島行活動。特別是要圍繞“海洋旅游年”等不同主題,舉辦好“5.19中國旅游日”活動,推出相應的旅游惠民措施,推動發展全民旅游,讓更多的市民百姓共享旅游業發展成果。同時,還要積極組織開展“好客山東”休閑匯、賀年會等節會活動。
五、創新打造旅游主題形象
結合我市實際,圍繞推動美麗建設,盡快打造體現城市文化內涵和稟賦特質、具有品牌統領力、能夠達成多方共識的旅游主題形象,并配套若干分支形象品牌體系。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模式,研究政策措施,爭取引進國內外知名演藝集團作為投資運營主體,打造特色突出、效益顯著的大型旅游文化演藝活動,同時加大已有演藝活動的扶持力度。還應深入挖掘城市的歷史人文資源,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廣泛宣傳各個領域的旅游資源,進一步提升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社會認同度。
六、繼續加大市場營銷力度
重點加強以世園會為主題的宣傳推介工作力度,組織開發以“游世園”為主線的旅游產品和線路,開展系列推介活動。加大重點客源地旅游營銷力度,國內市場繼續深度開發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拓展重點區域的二線城市客源市場;對國際市場進行細分,以韓國、港澳臺、東南亞和德國等客源市場為開發重點。創新宣傳方式和營銷手段,在繼續發揮收視率高、影響度大的傳統媒體作用和開展“大篷車”宣傳促銷的同時,加大新興網絡媒體營銷力度。
七、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繼續加大對旅游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完善市旅游公共服務中心綜合服務功能。新建6個以上旅游信息咨詢中心、在主要公路、道路新增旅游景區道路標識300塊左右,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加快停車場、公廁和導游燈箱地圖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時,積極開展相關調研,探索建立基于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智慧管理、智慧營銷、智慧服務為內容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
八、努力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按照“轉入常態、逐步達標、務求實效”的原則,鞏固標準化創建成果,探索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進一步抓好旅游標準化達標工作,再選擇50家左右旅游企業創建市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督導部分旅游企業創建省級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繼續組織開展各類旅游環境秩序專項整治工作,確保旅游市場秩序和諧穩定。不斷健全網格化安全管理體系,繼續開展安全主體責任等級評定,組織旅游安全演練和旅游安全專項整治,為旅游業健康發展提供安全保障。旅游局黨支部工作計劃年工作總結和年工作打算(旅游局)市旅游局保持先進性教育工作方案
旅游局工作計劃 篇7
(一)實施體制機制改革。一是構建文化旅游規劃統籌工作機制。以全域旅游發展視角,高標準完成《邛崍市文體旅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邛崍市文化旅游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努力構建一核兩片(一核:臨邛古城天府文化支撐增長極核,兩片:龍門山山地國際度假片區、特色鄉村旅游發展片區)的文旅發展空間,形成以旅游產業規劃統籌全域產業發展、城鄉建設規劃,多規合一的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二是進一步優化文旅系統管理機制體制,強化大旅游發展格局;理順x鎮·x景區管理機制,探索實施景區公司化管理,構建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運營模式。
(二)突出資源價值轉化。一是以龍門山系邛崍段文化旅游資源梳理開發、項目招引、產品開發、設施配套等工作為抓手,積極做好龍門山系生態價值轉化。啟動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物館的建設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龍門山民宿集群示范建設。二是深挖臨邛古城、迴瀾塔等歷史文化資源價值,推出具有臨邛印記的古城街巷精品游線路。三是吸引、扶持文化演藝團體入駐,持續推動《卓文君》《大地共生》《天臺傳說》等現有演藝項目提檔升級,創新策劃創作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常態化演藝產品。四是推進邛窯遺址、邛崍石窟等國家文保單位和竹麻號子、瓷胎竹編國家非遺的生產性保護開發,積極探索邛窯、茶馬古道、平樂冶鐵遺址開放式考古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文化價值轉換路徑。
(三)強化項目投資促進。一是強化招商引資引領。出臺招商引資政策,針對重大項目、品牌項目從用地保障、基礎配套等給予一定扶持;建立健全招商聯席會議機制,跟蹤項目進度,協調解決招引過程中存在問題;繼續抓好與中國旅游集團、柏聯酒店集團等業內知名企業的對接,持續招大引強。二是加快項目促建。完成邛窯博物館展陳,實現開館;加快十方堂文創小鎮項目、平樂音樂小鎮·M創庫空間、x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促進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物館、迴瀾塔藝術度假片區、丘山閱田園小鎮、邛崍市體育館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四)做優文旅品牌建設。一是加快推進邛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平樂古鎮·天臺山xA級旅游景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天府旅游名縣等創建工作。開展A級林盤景區、新旅游·潮x主題旅游目的地等新業態培育。二是加強與知名OTA、旅行社合作,出臺促銷政策,拓展旅游團隊市場。主動鏈接x市設計創意周、國際非遺節等,延展城市活動品牌。三是高品質舉辦x國際非遺節、南絲路國際文化旅游季、邛窯博物館開館展、尋味邛崍·食全食美跨年美食節、漢服節等文旅活動,鼓勵設立文化旅游商品專營店(區)。四是扎實推進賽事營城,持續舉辦南絲路馬拉松,積極申報高級別單項比賽,力爭引入國際街舞大賽、氣排球選拔賽等賽事活動,提升城市影響力。
(五)加強基礎配套提升。一是縱深推進廁所革命,積極做好全國旅游廁所一廁一碼試點工作,按照A級廁所標準對旅游廁所提檔升級,全面提升旅游廁所的數量和質量。二是強化全域旅游大數據中心應用功能,建立文旅大數據信息、監督服務和營銷平臺,進一步優化掌游邛崍旅游服務APP小程序,為游客提供在線購票、智能導覽等便捷服務。三是加強基礎設施提升,開通旅游觀光巴士、景區直通車,指導景區完善內部導視系統,升級一批停車場泊車系統,改造一批景區電子門禁系統,完善一批智能旅游服務系統。四是打造x-x條旅游景觀廊道,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務驛站、游客中心多層級的旅游服務功能體系。
(六)夯實公共服務保障。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功能,全力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建設,持續實施文化陣地免費開放,開展圖書流轉工作,做好特殊群體的服務工作。二是繼續開展x文化四季風、我們的節日、走基層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舉辦各類公益講座,開展臨邛朗讀者沙龍主題電影展播。三是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開展不合理低價游整治和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實施文化市場專項整治系列行動,常態化開展掃黃打非、未成年人保護等工作。四是構建分鐘健身圈。加快地標體育場館建設,完善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布局,扶持引導體育協會、體育企業積極參與體育場館、健身場所建設和活動舉辦,推動公共體育活動在城鄉均等化、高質量發展。
旅游局工作計劃 篇8
以“三大創建三大提升”為目標,狠抓十項重點工作,主動迎接挑戰,迎頭趕上,奮力實現旅游加速發展,力爭全縣接待人數1000萬人次,綜合收入65億元。
(一)開展三大創建
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我縣是全市首批三個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縣,全域旅游是推動旅游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式,是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游發展理念和模式。
省旅游經濟強縣創建工作。去年我縣就啟動了旅游強縣創建工作,去年以來一直以創建為目標,現在基本達到了旅游經濟強縣的必備條件。
全國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今年才啟動這項工作,經過積極爭取,我縣與金寨、霍山等共同以大別山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進入入圍名單。
(二)著力三大提升
景區品質提升。加大現有5個4A景區品質提升力度,完善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服務功能,開展旅游廁所管理行動,著力提升景區管理水平。
服務質量提升。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加大旅游培訓力度,實施旅游從業人員全員培訓。開展文明旅游創建活動,加強旅游企業誠信經營和員工職業道德教育。
品牌宣傳提升。整合全縣宣傳資源,加大“三生福地、凈土岳西”品牌營銷宣傳,完善“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媒體跟進”的宣傳營銷模式。
(三)十項重點工作
1、強化旅游規劃管理。編制全域旅游示范區發展規劃,力爭與城市規劃、土地規劃等規劃銜接;加大景區項目建設管理力度,對不按景區規劃或專家論證的項目堅決不準新建。
2、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抓好專項基金項目實施,加快推進彩虹谷5A景區創建、司空山文化旅游綜合項目建設。繼續抓好旅游項目專項基金申報爭取工作。
3、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啟動河圖旅游集散中心、縣城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黃尾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新建一批停車場、旅游公廁,完善標示標牌工作。
4、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培育3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和80鄉村旅游示范點,做到每個示范村都要有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停車場、旅游廁所、鄉村旅游體驗基地。培育一批“岳西人家”農家樂示范戶。鼓勵每個鄉鎮都創新舉辦“油菜花節”、“荷花節”等鄉村節慶活動。
5、抓好旅游扶貧工作。按照“十大產業”要求,做好精準幫扶、精準管理,以“吸納就業、勞務用工、土地山場流轉收益、銷售農副產品、帶動發展農家樂”等五種模式帶動8000貧困人口脫貧。
6、旅游宣傳營銷工作。創新謀劃第十屆映山紅旅游文化月活動,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繼續拓展武漢、南京、上海等周邊客源地市場,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發揮融媒體、全媒體優勢,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營銷體系。
7、旅游商品生產工作。積極組織岳西翠蘭、養生布鞋、工藝被申報國家和安徽省必購旅游商品和“五進”示范點,補齊旅游購物短板。
8、智慧旅游建設工作。結合“智慧岳西”建設,完善“岳西旅游通”手機APP平臺建設,做到“一機在手,游遍岳西”。
9、健康旅游建設工作。結合大健康產業合作建設,推進全國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力爭創建1-2個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養生養老基地、“候鳥村”度假基地。
10、旅游人才培訓工作。充分利用好省旅游學校選派干部掛職幫扶的機會,加大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