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賽課個人總結(精選4篇)
語文賽課個人總結 篇1
本次參賽教師為1-8年級語文教師,總體看各位教師課前都能夠認真備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流程、教學設計都比較好,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踐新課程思想、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機滲透和應用,教學中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課程思想理念已被大多數教師接受,新的教學模式,思考方式已被大多數教師付諸于實踐。
在聽課中體現出的共同優點:
1、注重知識傳授,注重情感交流。
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困惑能恰當引導,特別是教師注重為學生情感方面的交流,他們能把微笑帶進課堂,親切和藹,課前能通過故事、游戲等活動,循循善誘地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啟發鼓勵學生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教學自然,語言親切,能尊重和信任學生。
2、養成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
教師能通過故事、游戲、擴詞進行語言積累,學字、學詞的過程新穎,方法多樣,教師能讓學生把自己預習的詞語說出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己學習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擴大了知識視野,更加突出體現了學生主動性學習。讀文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文中感悟文章的內涵,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3、運用輔助手段,努力優化課堂。
每位教師都自制教學課件,使用恰如其分,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教師都能充分使用ppt教學。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教學動作具有啟發性。課堂評價及時,舉手投足間都能夠滲透出精干、干練。
聽課中存在的共同問題:
個別教師方法單一,個別知識點交代含糊,學生談論要求不到位,沒有明確的中心任務,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教學中缺乏情感創設,形式單一欠靈活,課內知識與課外實踐沒有充分融合,缺乏知識的可用性,另個別教師教學時間的分配不合理,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改進意見:
我們上課時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教學訓練為重點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每節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面面俱到的做詳細講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既要有挑戰性,又要適合學生的水平,通過訓練,學生增強了學力,掌握了學習方法,教學效果也就自然提升了。
評選結果:
根據評委對每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打分統計,本次賽課活動共評出三節優秀課:
八年級廖明方的《吆喝》四年級楊煥柳的《欲速則不達》一年級張喬伊的《大家都快樂》
語文賽課個人總結 篇2
本次參賽教師為1-6年班主任,總體看各位教師課前都能夠認真備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流程、教學設計都比較好,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踐新課程思想、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機滲透和應用,教學中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課程思想理念已被大多數教師接受,新的教學模式,思考方式已被大多數教師付諸于實踐。
在聽課中體現出的共同優點:
1、注重知識傳授,注重情感交流。
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困惑能恰當引導,特別是教師注重為學生情感方面的交流,他們能把微笑帶進課堂,親切和藹,課前能通過故事、游戲等活動,循循善誘地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啟發鼓勵學生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教學自然,語言親切,能尊重和信任學生。
2、養成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能力。
教師能通過故事、游戲、擴詞進行語言積累,學字、學詞的過程新穎,方法多樣,教師能讓學生把自己預習的詞語說出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己學習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擴大了知識視野,更加突出體現了學生主動性學習。讀文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文中感悟文章的內涵,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3、運用輔助手段,努力優化課堂。
每位教師都自制教學課件,使用恰如其分,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教師都能充分使用小黑板,圖片、紙卡。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舉手投足間都能夠滲透出精干、干練。聽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個別教師方法單一,個別知識點交代含糊,學生談論要求不到位,沒有明確的中心任務,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教學中缺乏情感創設,形式單一欠靈活。
改進意見:
我們上課時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教學訓練為重點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每節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面面俱到的做詳細講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既要有挑戰性,又要適合學生的水平,通過訓練,學生增強了學力,掌握了學習方法,教學效果也就自然提升了。
評選結果:
根據評委對每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打分統計,本次賽課活動共評出二節優秀課。
語文賽課個人總結 篇3
九年級語文教師賽課活動在兩個校區舉行,九年級語文的12位語文教師參加了本次賽課活動。
與前幾年賽課活動相比,本次活動呈現出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參與活動的教師的面更加廣泛;二是所選教學內容都取自課內的文學作品,展現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糾正了賽課就是表演課的不正常現象;三是展示的內容更加全面,既有記敘文的教學,也有小說、散文、詩歌的教學,還有文言文的教學,可以說涵蓋了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形式。五是設立監審組,包科領導仇校長全程參與,賽課科學、規范、公正、透明。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欣喜的看到經過“三先三后”教學模式的學習,教師們與新模式在一同成長。回顧這次賽課活動的12節課,我覺得有這樣一些優點:
一是在此次課堂教學展示中,我們可以看出多數教師能將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和諧的統一起來,并且能在教學中自然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的實現,教師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自然的展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任彪老師在教《那書》一課時,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的形式,有效實現了“閱讀是文本與學生、教師的對話”。王春玲老師上《記承天寺夜游》,在聽、說、讀、品活動中,學生體會了作者雖遭貶謫仍能以豁達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開闊胸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領會,我認為這就是語文課與其他課程最大的區別,用語言本身的美和哲理的美去感染學生是我們語文課堂的美妙境界。
二是在此次課堂教學展示中,我們可以看出多數老師都體現了三個重視、一個主體:三個重視是重視語言基礎知識的落實、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這三個方面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過去,一些語文老師在這三個問題上是走過彎路的,有的為了過分去追求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而忽視了語言基礎的落實;有的老師為了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在教學中放任自流。而從這次賽課中,我們可以看到施教者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也都是融于文本教學之中,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于艷老師對學生賞析古詩文語言方法的指導、鄭繼樂老師《陋室銘》對學生讀書要“讀準字音、自然流暢、讀出感情”的示范朗讀等。一個主體是突出了學生主體,許多課學生發言的在20人次以上,給學生展示的平臺,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
三是在此次課堂教學賽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參賽教師良好的語文教學功底和在教學中展現出的自身特色。孫保秀老師的循循善誘,趙謙老師動漫畫多媒體的恰當運用,徐延芬老師的活力和激情,王文莉老師板書設計的簡潔巧妙,陳萍老師圖片配樂,都給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優勢,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充分的去展示自己的優勢,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我們不要去盲目的模仿,我們應該在扎實自身語文功底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特色去學習別人的優點,這樣才能真正讓自己得到提高。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已看到一些不足:一是教師對文本的理解不準確,對文本自身的研究還不深入。如《春酒》表現的主要是一種民族風情,過新年、吃春酒、喝會酒、釀八寶酒,不僅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文化,是作者對一段難忘生活的深切懷念。而教者卻跑到鄉愁上去了。二是重形式,忽視文本本身的閱讀理解,充分利用課前導讀、課后聯系,展開教學研究、實踐不夠。一些課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好,但時間不夠,說合作5分鐘,結果2分鐘就結束,有走過場的味道。三是忽視教學對象,過難的設計教學內容,問題的提出指向不明確,問題的層次不合理;四是有的課,沒有詞語積累訓練,沒有課堂書面的作業。
今后教學的建議是: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讓初中語文課更精彩,這是我對本次活動中許多課堂教學的一個感受,這也是語文教學所應該追求的境界。語文教學要能感染學生,靠的不是轟轟烈烈,而是一天天的浸潤,積累,語文課猶如一棵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這次賽課活動雖然時間很短,但我希望老師們能以此為契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望每一位語文教師有獨立的教育思想、有獨特的語文體悟、獨具的教學方法,能以廣博的胸懷吸納任何有益的思想營養。不盲從權威,不輕信教條,不追逐流俗,博覽群書以增學養,深入思考以成己見,沉潛人生以達體驗,獨辟蹊徑以立風范。我也希望老師們多研究課堂教學究竟缺了什么?為什么有這樣的缺失?怎樣彌補和改進?事實上也就是課堂教學的“內在理路”,有學理的,有學術的,有價值的取舍,有意義的建構,有學科本體的本質特征的把握,有學科本質要義的自我覺醒。我們要在語文教學的“言語性”和“文學性”以及“審美性”上作些探索,自走新路,并排除干擾,從“遮蔽”走向“澄明”,從“覺悟”走向“覺醒”,從“屈從”走向“挺拔”。這條路雖然艱難,但也有足夠的快樂,那就是“道路越走越寬闊”!同時,我還希望學校能為老師們提供更多這樣的機會,讓更多的教師在交流學習中更快的成長起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次賽課活動會涌現出更多的優秀教師。
語文賽課個人總結 篇4
在剛剛結束的錫無市教育學會開展的20__年初中優質課評比活動中,我校選送的田z老師經過激烈角逐,榮獲語文學科一等獎。
這次活動,學校高度重視,黃雅玨副校長親自牽頭組織語文學科組長備課組長全程聽課,成功的組織了校內選拔賽。最后田z老師以她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全體組長的一致認可,取得了參賽資格。
田z老師畢業于江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學位。20__年8月加盟錫無外國語學校。這位青年教師善于學習,取他人之長,絕不盲從;勤于鉆研,抓教材精髓,融自我智慧,教學漸成風格;工作認真,實干而不死干,巧干絕不蠻干,努力追求輕負高效,教學成績顯著。她曾先后師從于盛夕武、汪倫祝、黃雅玨老師。田z說,三位老師的“大語文觀”,灑脫大氣的教學風格,注重教法學法研究的學術精神,博采眾長善于總結的學習習慣,對她的專業成長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取得這次賽課資格后,田z老師更是虛心向更多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賽課,田z老師盡管選擇的是極富挑戰性的傳統篇目《記承天寺夜游》,但她依然從容淡定的將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大師蘇軾的內心世界剖析得十分到位。課堂上,她用不溫不火的真切情感,用不疾不徐的宜人節奏,讓每一個上課的學生和每一個評課聽課的老師,都有機會穿越時空,與一代大師零距離接觸,觸摸大師曠達的心胸,體會大師安閑自適的心境,感受大師不能為朝廷效力的抱憾,并能和大師一起同情和嘲諷那些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無暇領略美好月色清虛仙境的人。
這樣的課堂,給人享受,令人陶醉。一等獎自然是實至名歸。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田z老師就是那個蜻蜓,我們期待著她飛得更遠立得更高;她更是那尖尖角的小荷,我們期待著她長得更快開得更美。
“田田荷葉無窮碧,怒放荷花吐芳菲。”我們更期待錫無外國語學校如無窮碧綠的荷塘,花開不謝,香飄永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