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精選3篇)
科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篇1
轉眼間,一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顧這學期分層教學的取得的成績,我非常欣慰。分層教學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強烈的競爭意識,促進了教學的互動,這有利于建立民主的、平等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形成互幫互學、攜手共進的團體精神。
一、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對學生的練習進行分層,進行彈性處理,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練習的彈性處理,即要在練習的設計上,精心設計必做題和選擇題。必做題面向全體學生,重在鞏固基本知識,培養初步的應用能力,達到學習的最基本要求;選做題面向A層次和B層次的部分學生,重在發展智力和拓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因此,在教學中,我對各個層次的學生的作業,分別進行布置,對優生,我設計一些基本題讓他們完成,并讓他們探索思考拓展題。對差生,診斷他們學習本課中的疑難,采取有效方法補救,讓他們完成基礎題;對中等生,要求他們自我復習鞏固,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
二、考核評估分層激勵
在實施了分層教學以后,對學生的反饋評價,我也進行分層實施。在進行考核時,我將考核分為單元關檢測和階段性檢測。并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每份題都包括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拓展
題四大類:放緩題面向差生,僅供C層次的學生完成;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面向中等生,C層次學生選做,A層次和B層次必做;拓展題面向優生,B層次學生選做,A層次學生必做。考核后,對已達標學生提出“鞏固性”或“拓展性”的目標;對未達標學生,通過補課,個別輔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進行“矯正幫助”。以確保各類學生都達到預定的階段目標。
三、學習輔導分層實施
分層輔導是分層教學的重要輔助環節,其目的是查缺補漏,同時更要做好對后進生學習困難的幫助工作。因此,我從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后進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對后進生耐心輔導,讓他們完成力所能及的作業,逐步恢復自信心,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逐步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逐步形成學習自覺性,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對中等生的輔導,我注意啟發他們的思維活動,能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對優等生我注意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融會貫通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習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豐富他們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各類學生我均注意采用正面激勵的方法,讓他們品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到成功的歡樂,這樣激勵了每一個學生不斷認真學習,使他們對學習充滿了希望。
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學習了他人的經驗,嘗試并實踐了實行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效果顯著。我將繼續探索與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
科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篇2
本學期來,科學組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下,積極參加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和教學業務水平;在“深化課程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效”的指導下,全組教師服從領導分工,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學教研活動體現以下幾個重點:
1、圍繞和諧課堂創建工作展開校本教研,積極探討教學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科學課堂的教學評價多元化方式,結合單元評測、課堂作業、小組學習等綜合考核評價;
2、認真開展教材、教法研究,做好集體備課工作。加強教學評測研究,以評促教,以評促學。通過期末測評分析,從平時的教學和學生的成績看,科學課更重視了學生的動手實驗操作;這與平時領導對科學實驗要求和科學教師對實驗認識提高分不開的
3、以科技校本活動和科技節競賽促進科學學科在學生中的影響,樹立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認識。本學期所做的主要工作周次第二周活動地點向南小學活動內容參加區教研工作會議第三周科辦公室學習區教研工作會議精神討論制訂本學期教研工作計劃關愛地球保護臭氧層”主題教育活動第四周北師大附小小學科學教材(教科版)培訓會岳、林,于,高張,謝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南油小學大梅沙國慶放假國慶放假備注科組長岳、林、于,高張,謝魏杰老師《水和食用油的比較》岳、林、小學科學學科建設及科組長培訓岳、林、實驗課題研討第九周實驗室西麗小學第十周科學實驗室2科技節培訓\比賽小學科學利用生態基地優化探究課”培訓研討學校教學《建橋梁》,四(1)班科技節探究實踐活動答辯岳、林、林老師執教區活動中心麒麟中學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實驗室2南山小學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科學實驗室卓雅小學科學實驗室協作2實驗室1—2實驗室1—2西麗二小籃球場深圳市名教師教學展示活動科技節四驅車比賽張祖志老師岳、林、岳保健教學公開課《平衡》執教《簡單電路》:南山小學楊韻茹教學《洗衣服的學問》科技社團活動“先啟教育思想研討會岳、林、謝,張岳、林、岳、林、張莉執教六年級科學岳、林、全國骨干校長培訓班(科技社團)岳、林、教學研究岳、林、區科學研討課《比較水的多少》岳、林、成都高新區領導教師參觀
1.操作能力測評
2.學期教研工作總結岳、林、第二十周個人工作總結岳、林、
4、科學校內上課、聽課、評課:林淋老師執教了,這是四年級第二單元冷和熱的教學,通過各小組對一杯熱水降溫的連續測量,探究常溫下一杯熱水的溫度變化規律。林老師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探究研討方法:先讓學生預測降溫的規律再動手實驗研究,充分體現小組合作教學,為了獲得準確的數據,小組記下第一個最高溫在”0”分鐘起,每隔兩分鐘記時,和總結畫曲線圖的指導,板書清晰,體現了科學性;張莉老師執教了,成功地運用多媒體網絡自主學習天體中運動變化規律,讓學生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引領學生進入神圣的天文殿堂,課件演示巧妙;岳保健執教了,從學生的日常實際蹺蹺板引入基本的平衡條件:左右兩邊重量和離中心的距離都相等;接著讓學生動手充分感知各種平衡,最后統計整理數據發現,找出有對稱平衡和不對稱平衡二類,并試著去發現不對稱平衡的條件,舉例在實際中的應用;教學充分放手,自主合作學習和引導性探究,并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體現開放性,互相交流,相信學生長期堅持這樣的課堂訓練,收益是無窮的二、收獲與體會
1、這學期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教學評價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將理論聯系到實際課堂教學工作中,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質效。
2、確立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為本,教書育人”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相信學生都存在發展潛能,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樹立學生發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3、科學組“小學科學探究教學中前測、后測的典型案例研究”課題,先后上《建橋梁》、《磁鐵的秘密》、《電磁鐵》、《變色花》、《研究透鏡》5節典型課。在課堂上,創設了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開展前測與后測研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動手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
4在科技社團和南山區第十一屆科技節活動競賽和深圳市車模賽中,我部學生取得可喜成績:共有46人獲獎,其中一等獎9人。在深圳市觀鳥比賽5人獲小博士獎;科技社團獲全國少工委優秀獎,我部二次獲團體組織獎;三、存在問題:
1、學校科學教師課時很緊,還要管理實驗室和教學儀器。二人都擔任了副班主任的工作,組本教研還需加強;
2、新教材在高年級內容設置上相對比較抽象、單調,加上教材評價單一,所以學生很煩躁;學生學科知識拓展不夠,部分學生浮躁,學習科學的態度和習慣不好;
科學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篇3
本期,我任教的班級是四年級226班和六年級203、204、205、206、207、208班,共7個班,學生人數達到613人(男生315人、女生298人)。20xx年下期至20xx年上期的這個學年,我的工作任務很繁重,但本人工作扎扎實實,方法到位,工作成績斐然。其中,204班、208班的學風繼續保持很好態勢,206班的學風也有所改進,其他各班的班風學風都穩中有升,教學成績也達到預期。本期期末監測226班的成績在同年級中名列前茅,在畢業會考中,六年級的六個班的各項指標均排在全縣前列。
當我細細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當然還有很多的遺憾。我知道教育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提筆寫下點什么以促進今后的教學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總結吧。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重要性,并下決心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后”這幾句精辟的話一直指導著我的教學思想,盡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松愉悅的情境
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后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布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把握學生特點,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學生的個體興趣,以點帶面形成全體學生興趣激昂的態勢。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秘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干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于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四、抓好“優生”、“后進生”,注重學生的參與過程。
每個班都有“優生”、“后進生”,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抓好“優生”、“后進生”。要讓每一個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讓“后進生”變成“優生”,讓“優生”更優。
回顧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對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