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援鄂醫療隊工作心得總結(精選3篇)
2023援鄂醫療隊工作心得總結 篇1
3月26日上午8時,是范春華馳援武漢的最后一個班,心中有激動也有不舍,護目鏡后有汗水更有淚水。他們來時武漢寒冬凜冽,此時已是櫻花正盛的春天。“我們護理過的危重患者,都已經治愈出院了,這是我們最大成績,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范春華說。
病區關閉后,吳凱凱并沒有閑下來,3月27日來到病區,幫著清理物資,看著奮斗了54個日夜的地方,心里感慨萬千。“這段時間經歷了太多,讓我難忘。在病區里,不僅醫護幫助患者,患者之間也互相幫助,在疫情面前展現出了強大的凝聚力。”吳凱凱說,轉眼間已是春天了,這里的工作結束后,一定回家好好陪陪家人。
“現在武漢城區的車輛越來越多了,治愈出院的患者也不斷增多,這些都是好消息。”秦寧寧說,3月26日上完最后一個班后,病區關閉,她和隊友們完成了任務。這段時間他們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
病區關閉了,姜君和同事們松了一口氣。“雖然這段時間工作辛苦,但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能,在應急工作中總結了經驗。”姜君說,完成任務的他們正在休整,很快就能回家了。
2023援鄂醫療隊工作心得總結 篇2
我院根據鐵路局職工家屬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的規定,認真開展工作,作出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醫療保險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質量監督考核內容,總結如下:
一、醫療保險組織管理:
有健全組織。業務院長分管醫保工作,有專門的醫保機構及醫保管理,網絡管理等主要制度,有考核管理辦法并定期考核。
設有醫保政策宣傳欄,意見箱,導醫圖及醫保政策主要內容。公布了常用藥品及診療項目價格,按時參加醫保培訓,有特殊材料、職工家屬轉診轉院審批記錄。
二、醫療保險政策執行情況:
1-11月份,我院共接收鐵路職工住院病人760余人次,消耗鐵路統籌基金335萬元,平均每月30.5萬元,比略有下降。藥品總費用基本控制在住院總費用的46%左右,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基本達到了要求,嚴格控制出院帶藥量,嚴格控制慢性病用藥及檢查項目。在今年五月份醫保中心給我院下發了醫保統籌基金預警通報,我院立即采取措施加強門診慢性病管理及住院病人的管理,控制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停用部分活血化瘀藥品及抗生素。每次醫保檢查扣款均下發通報落實到科室或個人。先后扣款四次,共計3700多元,涉及4個科室,三個個人。對門診慢性病處方每月檢查,及時糾正不合理用藥。通過加強管理,使醫療費用的增長得到控制,一至三季度統籌基金清算月平均逐月下降,三季度統籌基金降到月均28.3萬元。ct、彩超等大型檢查陽性率達60%以上。科室及醫保部門及時認真解答醫保工作中病人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及時解決。
住院處統一保管ic卡,病區統一保管醫保手冊;實行三級核對患者金額身份制度,嚴格核對ic卡及醫保手冊,嚴防冒名頂替現象發生,一年來沒有發現違規情況的發生。
三、醫療服務管理:
有門診慢性病專用處方,病歷和結算單,藥品使用統一名稱。
嚴格按協議規定存放處方及病歷,病歷歸檔保存,門診處方由要放按照醫保要求妥善保管。
對達到出院條件的病人及時辦理出院手續,并實行了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
對超出醫保范圍藥品及項目,由家屬或病人簽字同意方可使用。
今年6-7月份,醫院先后為101人,150人次辦理慢性病審批手續,在8月份結束了1700多人的鐵路職工體檢工作。
四、醫療收費與結算:
嚴格執行物價政策,無超標準收費,分解收費和重復收費現象。今年11月份,醫院按照社保處的要求,及時更新醫保基本用藥數據庫及診療項目價格,保證了臨床記賬、結算的順利進行。
2023援鄂醫療隊工作心得總結 篇3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終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江的“三個代表”等重要思想,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主導思想,堅持改革、發展和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
積極參加各項種中醫藥業務學習和業務活動,堅持中醫臨床工作,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和敬業精神,對發展中醫藥事業以及中醫藥文化傳播不遺余力、盡心盡力,多次獲得有關部門獎勵。在分管中醫業務工作期間,積極圍繞宣傳貫徹中醫工作方針,以提高中醫理論和科研水平為基礎,提高中醫臨床療效,以增強理論知識和提高業務技能為基礎,堅持走中醫臨床中西醫相結合的道路,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在中醫臨床、教學、科研上均有一定建樹。
我認識到一個良好的中醫師應具備的素質和條件。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中醫理論學習,通過訂閱大量業務雜志及書刊,多次系統重溫學習《傷寒論》、《黃帝內經》、《溫病條辯》等古典醫籍,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對現代醫學知識,也必須掌握。我經常參加國家及省內外舉辦的中醫學術會議,聆聽著名中醫專家學者的學術講座,從而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始終堅持用中醫理論技術指導業務工作,能熟練掌握中醫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癥的診治技術,能熟練應用中醫臟腑辨證、六經辨證、三焦營衛氣血辨證,用中醫藥技術診斷處理急、慢性心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急重癥。對中醫婦科常見月經病,帶下病,產后病以及婦科雜病有很深的研究。
1999年被聘為中醫副主任醫師后,擔任滎經縣醫院中醫科主任(至退休),負責全院中醫藥的發展與建設。同時,兼任中醫專家門診和全院西醫的中醫會診工作。每天除完成中醫專家門診工作量在平均30人次,還參加醫院住院部各科(內外婦科)的中醫會診工作,每日會診量平均10余人次。特別是經過我會診的很多疑難雜病,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極大提高了臨床療效。臨床中為提高全院中醫藥人員整體水平,堅持中醫臨床教學,除了在中醫科病房查房會診,臨床教學,在病房中自己親自指導和帶教下級中醫藥人員,從病歷書寫,病房管理,到辨證論治,自己不厭其煩,為下級醫師帶教。為了中醫保證醫療質量,每周召開例會通報中醫醫療護理質量情況,對本科室的急危重病人親自參加會診搶救工作。為此,我也在全縣中醫界和得到同仁的推崇,也得到西醫同仁的認同,更是得到社會各界和病人群眾的肯定,在當地有相當的社會影響。
在中醫科建設上,除內外婦科外,大力推行特色專科建設,引進了成都何氏骨科以及肛腸科、中醫疼痛科、中風專科開展中藥足浴熏洗,穴位埋線;脾胃病專科開展藥物敷貼、艾灸;疼痛科開展小針刀;理療科開展膏藥敷貼;皮膚科開展中藥面膜、中藥香囊。自己全力呼吁并其身體力行在縣醫院組建中醫病房,讓中醫人員進病房用中醫藥技術治療住院病人,有地位,有作為。狠抓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質量工作,按中醫醫醫院病房建設活動考評方案的要求,結合我院科實際,逐項分部門,分科室、分個人進行完善,對院內的管理制度進行了建立、補充、完善,各科室認真組織了學習,并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具體貫徹實施,真正使中醫管理工作落到了實處。定期不定期進行了質量檢查并及時進行反饋、整改,努力提高中醫病房醫療質量。
為提高中醫藥人員的中醫理論技術水平,解決本縣中醫藥人員后繼人才隊伍,通過縣醫學會和中醫學會組織(本人從1988年擔任任中華醫學會四川省滎經分會副理事長,1993年任雅安地區中醫學會理事),幾年來常規抓全縣和本院中醫藥人員技術培訓從中醫病歷書寫,到臨床實用技能、古典醫籍的學習。堅持基本每季度至少一次的全縣中醫講座培訓。在院內定期組織中醫業務講課并進行業務培訓考試,使全院的中醫醫務人員提高了專業理論、業務水平,為提高中醫臨床水平醫療服務質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幾年來由本人具體指導培訓的各級中醫藥人員達80余人(1500千余人次),提高了各級中醫藥人員的工作能力,為全縣培養了一批業務人才,現在這批人大多數已經是縣里和醫院的中醫業務技術骨干。為滎經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在臨床中善于總結和發現,不斷用科研方法(80年代我曾參加省中醫科研方法培訓班學習),提高臨床療效。先后獨立主持開展了中醫實用科研工作多項,如我院是現代腹腔鏡技術開展較早的縣醫院,針對做了腔鏡術后的一些列并發癥,我設計了《腔鏡術后中藥治療協定處方》,在本院推廣應用,主治:(1)大便延遲、腹脹為腹腔鏡膽結石術后常見并發癥,該方經滎經縣醫院1000余例1期臨床試驗經觀察,收到明顯療效。服藥后笫二日即可排大便、矢氣,腹脹消失。(2)慢性膽囊炎、膽結石癥術前治療。本研究參加了西南地區腔鏡手術學術交流大會,該方臨床總結發表于《西南腹腔鏡手術文集》。對慢性胃炎,和西醫內科同仁一起,用設立對照組的方法,擬定《胃復康合劑》(由枳實、厚樸、生姜、黃連、黃芩、半夏、黨參、白術、茯苓、三棱、文術、蒲公英、半枝蓮、蛇舌草等組成,由本院制劑室制備,每瓶100ml,每毫升含生藥3克)。每日3次,每次30ml,飯后溫服。按中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選擇慢性胃炎(140例,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9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50例),采用隨機對照觀察療效,對照組分別用得樂膠囊,威地鎂;胃酶素、養胃沖劑。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為92.8%,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該方申報雅安市科技成果。又如治療腦梗塞,我擬定了《腦梗湯》,三七、牛膝、丹參、川芎、桃仁、紅花、歸尾、菖根、郁金、降香、麝香、老蔥、王不留行。主治中風(瘀血性),以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為法。(本成果入錄《中醫臨床成果與進展》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版)。以后作為我院內科治療腦梗塞的協定處方長期應用。
臨證善用經方治療中醫內科疑難雜癥,近年尤專攻老年病專科,屢起沉疴。治療老年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風心病,高血壓等),采用“調陰陽,和營衛”為基本治則,以桂枝湯為基本方化裁,靈活應用,每取奇效。治療消化系疾病和慢性虛損疾病,以“調理脾胃,建運中陽”為基本法,方用小建中湯、補中益氣湯之屬,藥似平淡,脫俗于時今治虛損“蠻補之風”。
近十余年來,對潛心對中醫脾陰研究學說進行系統研究,五臟皆有陰陽,脾臟未能例外。然而,鑒于歷史的客觀原因,一些脾陰學說理論均散見于歷代醫藉中,未有系統專著出現,由此導致了人們重脾氣(陽)而輕脾陰的不正常現象。我們課題組從臨床實際出發,搜集了大量的脾陰論述.,結合古今醫家對脾胃學說闡述,用現代醫學研究成果,完成了《中醫脾陰虛臨床證治研究》這一中醫科課題。于20xx年9月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頒發<四川省科技成果完成者證書>。項目名稱:中醫脾陰虛臨床證治研究。史偉為第四完成人。證書編號:7603。20xx年“中醫脾陰虛臨床證治研究”獲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在繁忙的臨床和業務管理之余,于xx年9月xx年7月參加了四川省學位辦組織的,成都中醫藥大學主辦的“中醫內科學學科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結業。在學習深造期間,進一步得到了我省中醫名家金匱專家鄧明仲教授、婦科專家劉敏如教授、腫瘤專家郁文俊教授的精心指導和傳授,中醫理論和臨床技術得到提高。
xx年在成都中醫藥大學讀研究生班時,受到當時為中醫婦科學博士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婦科專委會常務理事的成都中醫藥大學劉敏如教授的厚愛和提攜,邀請我擔任由人民衛生出版社組織編寫的大型中醫藥高級叢書之《中醫婦產科學》的編寫工作。劉主編邀請我擔任編委、學術秘書,作為當時在編委會里,職稱最低(副主任醫師),單位級別最低(縣級醫院)的編委我。發憤努力,不負老師厚望,除編寫部分章節外,承擔該書第三篇<當代中醫婦科名家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集粹>統稿工作(計43萬字)。xx年10月《中醫婦產科學》(中醫藥高級叢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正式公開出版發行。
綜上所述,本人從政治表現、任職年限、業務技術、科研能力。學術研究等方面已經具備了晉升主任中醫師資格,取得中醫主任醫師資格后,本人將認真履行職責,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為繼承和振興祖國中醫藥事業貢獻畢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