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基層干部工作職責專題調研報告
。2)要提高解決各種矛盾糾紛的能力。免征農業稅后,農村出現了新一輪土地熱,要地、爭地的現象普遍,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農民因地上訪案件增多。因此,要采取靈活的辦法,要善于處理各種“人地矛盾”;免征農業稅后,鄉村組織的“來錢道”少了,過去積累下來的大量債務問題浮出水面。成為影響穩定的因素,因此還要多方探索化解債務的渠道,特別是要想方設法培育新的財源。
(3)要主動做事,提高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要求鄉村基層干部不能坐享清閑、坐困愁城,而應該走進農家,從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從農民的切實需要中,重新確定自己的價值;要求鄉村干部帶頭闖市場,學技術,深入村寨農戶,在生產服務、技術服務方面作出新貢獻,從而幫助農民發家致富,并從在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
免征農業稅后,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出現新的困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此,要積極探索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的路子,建立和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確保農村基礎性公共產品的供給。當前,造成鄉級財政巨大壓力的直接原因是機構臃腫,人員冗雜。稅費改革需要與之相配套的改革,推進這些方面的配套改革,就是推進新一輪的農村全面改革。只有通過改革,把鄉鎮政府的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加強社會管理上來,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才能進一步加強鄉鎮政府建設,增強執政能力。
3、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社會管理,強化公共服務,定位一定要明確。過去我們有過很多經驗教訓,一些地方政府給自己定好位,把自己看成是投資主體,面注重招商引資,為企業搞貸款作擔保,負了很多倆,相反在公共服務方面卻做得很少。建設新農村要靠政府的扶持,政府的扶持不光是投錢,還要教育引導農民,不能認為稅費改革后,農民就不再出資出勞了。我們知道,大江大河的堤岸修建等國家工程,這方面錢是國家拿的。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也要引導農民對自身直接受益的公共設施建設投工投勞。
作為政府機構內部的鄉村工作人員,要轉換角色,轉變觀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目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農民意愿,做好規劃,轉變職能,服務到位,循序漸進,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多渠道引導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中共××鄉委員會
XX年八月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