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精選16篇)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1
今天,我拿起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怪異而又神秘的書,讀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這本書主要講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就像跡團一般在她的眼底下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讀完后,我覺得蘇菲就是代表著人類本身,她對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著人類對哲學和世界的認識以及探索。所以優秀的世界觀是人類的探索活動提供正確的引導。我們應該像蘇菲學習,要做一個勇于探索,勇于嘗試,敢于發現的人,說不定你會發現一個新的世界!
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探索,需要經受種.種的挫折。一個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漸漸成長。新東方學校的掌門人俞敏洪曾經歷過兩次對自己有轉折意義的失敗。一次是連續兩年高考失敗,一次是出國留學夢的破滅。不過,正是這些磨難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于是他抓住了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機會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煉人們的意志。正如腐朽的土壤中一樣能夠生長新鮮的植物,腐朽的土壤也一樣能夠為植物提供豐富的營養。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2
暑假時就買了這本書,但是最近才靜下心來細細的去讀。這是一本介紹西方哲學史的小說,相比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要有趣生動很多。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果然是我思故我在。
有點羞愧的是,這本被當作西方青少年哲學啟蒙書的《蘇菲的世界》,仍然有很多地方我不能夠完全理解。可能是自己對于西方哲學的知識了解甚少,這本書對于沒有文化背景的中國學生來說,在理解上的確會有些難度和缺乏系統性,不過,這依然不妨礙我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這不是一本情節曲折離奇的書,沒有大起大落的轉折,它按照有關歐洲哲學的歷史與文化而展開,平淡,雖懸念重生卻波瀾不驚。你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是這本書首先討論的問題。人,作為一種擁有開放意識的獨立主體,我們應該對所有未知的世界充滿無畏和反抗,不管我們從哪里來,不管我們本身多么弱小。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3
剛開始讀《蘇菲的世界》時有點吃力,可是越到后面越愛不釋手。我認為它是一本很好的書,所以寫點心得和朋友們分享。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該書一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但它卻讓我鈍了的大腦開始活躍。可是哲學問題多么深奧。你豈能解答?你的思維依然受你淺薄的知識的制約!你所有的思考都停留在表層。你所說的收獲是不是自己自欺欺人的把戲?我不知道?
至少它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好奇心"這三個字讓我想到了我一歲半的侄子。我總是喜歡帶他出去走走,因為他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哪怕是他看到的一只小動物、一塊廣告牌、一扇鐵門、一把鎖、一株小草、一棵樹……他都會興奮不已。我也總會被他的欣喜感染,我因為他快樂而感到快樂。可是作為成年人的我,怎么可能對一塊廣告牌或是一棵小草感興趣。真的沒有成年人會關注廣告牌嗎?如果他是廣告牌設計者呢?突然我想起,我曾經為看到的一株野草拍過照,寫過詩。其實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只是被歲月的打磨讓我們漸退棱角。讀《蘇菲的世界》,我好奇作者喬斯坦·賈德,他是怎樣一個人,能把高深的哲學知識,寫得如此生動,滿是懸疑,引人致勝。我好奇他出身的國度挪威。我好奇蘇格拉底、耶穌、哥白尼之死。我好奇弗洛伊德寫的《夢的解析》。于是我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下了一些書,還做了許多讀書筆記,也寫了一些心得。工作量比較多,但我樂此不疲。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是學校教育能這樣,我們的學生該有多幸福。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會獨立思考,了解自己的興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教育者要如何才能開啟學生這方面的智慧呢?記得小時候,老師跟我說要幸福,要有理想,要有計劃。可當時的我,完全沒有理解。理想和幸福在我的腦海里就是一個符號。那怎樣才能讓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優良品質變得有血有肉呢?當代的教育者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可現實中有多少老師試圖全面了解學生,挖掘他們的內需,又有多少老師在業余思考教育教學問題,讀有關教育學著作。大多數的人,都在圍著柴米油鹽轉,關注股市,爆款……這些問題是否值得我們思考呢?我們會思考嗎?思考過嗎?
《讓思維真正產生》著名特級教師__曾為我們做了這個講座。他說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長乘寬乘高。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和思考這個問題。最后他想出了一個學生可以理解的的剖析方式上了這一課。毋庸置疑_老師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師,我相信在他的引導下定能帶出一批有思想的學生。但事后,我也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這樣評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前人的論證的定理,完全可以拿來就用,為什么非要溯源、解剖,大費周章?當時,我也覺得女老師的話似乎有道理。可是讀完《蘇菲的世界》后,我在想如果所有人都拿來就用,就不會有社會的進步了。從遠古時代到現代文明,這之中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誰推動了人類歷史前進的車輪?是那些不安于呆在兔皮深處過安逸生活的人,他們奮力的順著兔毛向上爬,爬到兔毛頂端,試圖看清這個世界。他們成為他們那個時代的巨人,讓后來人踩著他們的肩膀一步步前進。
可能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畢竟是少數。像我們這些普通的大眾又該如何改變世界?也許我們根本改變不了什么,但我們依然有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不管我們在什么崗位,我們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保持思考,不再沉淪!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4
上學期閑著的時候沒事,就向朋友借了本書《蘇菲的世界》來看看這樣一部作品,沒想到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智慧的結晶。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后,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就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 根本問題。
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 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哲學的意義、人的生命和各種哲學學說: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變魔術的兔子的話,我們就是居住在兔子絨毛深處的細胞。我們出生于細毛頂上,剛開始我們對這場魔術十分好奇,而人們慢慢長大了,對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處,并喜歡上了皮毛深處的生活,就不再過問世事了。哲學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別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為哲學家。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5
前不久,看過一部經典的電影,名字叫做《達芬奇密碼》>,它講的是個奇異的探索耶穌后人的故事,里面耶穌的后人就叫做蘇菲。一個美麗漂亮的公主,擁有對所有認知東西的敏感程度,她的敏銳的知覺讓我欣賞,她的處事不驚讓我敬佩,她的美麗善良又讓我喜歡。所致當老師布置這個作業之時,我毫無疑問的選擇了閱讀《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因為時間太短暫,我花了幾個晚上就把這本書看完了,內容太多了,結果什么也沒發現,記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構思。書的開始幾章,不覺得有什么異常,但越往下讀,越覺得詭異,仿佛作者也有預料不到的結尾似的;尤其是那個哲學宴會,真是個悲慘的結局,也真是個奇怪的想法。這奇怪的是蘇菲和艾伯特竟然漸漸察覺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這種察覺又是通過少校的筆寫出來的,這種角色的反抗,一邊是虛幻的,因為它和角色一樣,存在于少校的內心;一邊又是真實的,因為它是蘇菲和艾伯特的真實情感,脫離了少校的控制,最終獲得了成功。被創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創造出的世界,同時也逃出了創造者的安排,這個小小的扭結,使人有一種糊涂的感覺,真實其實就是虛幻,二者無法分開。小說原本是虛幻的,就必須用心去承認小說里所謂的現實世界,唯有這樣去讀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說中,體會書中任務的喜怒哀樂,激起共鳴,最大顯得地去體會作者地原創動機。可是當我把小說中的世界當成是真實的時候,作者筆鋒一轉,竟然搞出了原來的世界也是虛幻的現實。在那一刻,沖擊在心間的感覺竟是昨天已成虛幻,一切事情在我腦海中好像都變得千奇百怪,一個又一個的版本在腦海中浮現,到底那個版本是真?這好似看美國的恐怖片,總會給人驚聳的感覺。剎那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誰又該是我,最可怕的是連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證明呢……。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時衛單位計算歷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它反襯著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問,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
以前看小說總是去追求文藻的美麗,去追尋美麗感人的故事情節,可這本書看過以后,我卻不為書中的人物評頭論足,不為作者獨具匠心而連連贊嘆,而是只有恐懼。我不知道別人讀完此書后是什么樣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荒謬的心靈體驗。”馬克思是最偉大的哲學家”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過份,縱觀此書的各個哲學偉人,各個哲學流派,馬克思無疑是最偉大的`。書中并未對他們進行任何的評價,這是值得學習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貢獻,他在這個領域,他在那個領域,這些本來就不能相提并論的。誰能說,他們的思想不是受時代和環境的限制?誰能說,他們那一個不是用盡了心智和頭腦。苛求古人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沒有古人的失敗與繆誤,又何來今天的成功與真理,這些都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么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6
其實《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早買了,可由于種.種原因,我讓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柜里,把它忘的找八國去了。直到這個寒假,老師說除了必讀書籍還要閱讀其它任選的書目,我才在書柜里翻箱倒柜,把這本被我遺忘了很久的《蘇菲的世界》拿了出來,開始細細品讀。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意外的發現信箱里放著神秘的一封信。沒有寫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上面僅僅寫著——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蘇菲在一位不曾謀過面的神秘導師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學的大門。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
可以說,《蘇菲的世界》完全可以當作哲學啟蒙書來閱讀,絕對能使你受益匪淺。另外,本書的小說部分,蘇菲所經歷的一系列怪異的事情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盟友仙境》,讓我們沉迷其中。
對于這本書,我感觸最深的,莫過于蘇菲的導師給蘇菲的名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講到的關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覺實在再恰當不過了,非常適用于我們現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個嚎啕大哭的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對著這個世界。那么他們就好比生長在兔子細毛的頂端,他們驚訝于種.種事物。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的打拼,不斷的前進,也就越來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層最舒服的毛皮走區,于是,他們就在那兒安居樂業,感覺非常束縛,不員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這危險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來失敗了,但有些人死攀著兔毛不放。可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卻依然在討論他們一塵不變的話題:某某蔬菜現在是什么價錢?……一系列家庭的瑣事,放在他們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塊泡泡糖那么有勁兒。
所以說,我們要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來,不要只滿足與此時此刻的舒適溫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會漸漸磨掉你的意志。我們不如去闖一闖,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頂端,再度以仿佛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7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哲學書。它巧妙地把哲學的內容和蘇菲的故事聯系在一起。在這本哲學書中,《蘇菲的世界》是艾勃特(席德的父親)寫給席德的一本哲學教育書,是送給席德十五歲生日的禮物。而喬斯坦·賈德成功的描繪了一個“書中書”的世界,令人大開眼界。
一切故事從蘇菲的哲學課說起,一切故事以蘇菲和他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跑出書中結束。蘇菲的哲學課太漫長,太詭異、離奇。這本書的結局實在是一個神秘的結局(這只是關于蘇菲的故事)。而書中的知識也是很廣泛的,包括哲學、宗教、歷史、科學,以及許多個哲學家對哲學問題的研究、思想。另外,我也學到了哲學家研究問題的態度:一絲不茍,認真鉆研。
書中的哲學問題實在令人難懂,不過關于哲學這門課程,事實上是很有趣的,里面包括的內容也很廣泛,而關于哲學中有些難懂的思想也被講的很生動,用一個個例子說明的通俗易懂,這實在是一本很好的哲學課本。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提出這些問題,盡管對于我們來說這些問題的確值得思考,因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失去了好奇心,而把這一切(我們所擁有的這個世界,包括這個世界中的所有事物)當做理所當然。也許,哲學家便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孩,或是嬰兒,而他們在探索者這個世界上所有未知的奧秘以及被我們當做理所當然的事物。而對于我們來說,我們認為自己沒有看見過的事物,便是不存在的,顯然我們已經太習慣這個世界,習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事實上,我們并不能說,那些我們沒有看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就像我們沒有見過白色的烏鴉,就說他們不存在,這是不合理的。或許我們應該用一個嬰兒的眼光來看世界,也許這樣才能更深度的了解這個世界。習慣并不是太好的。
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從禮帽中變出的一只兔子。有些人已爬到兔子的毛皮深處,過著舒適安康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就是那些哲學家,卻在兔子的毛皮頂端,想去看看魔術師是這樣變出的這個世界。你呢,你是否愿意一睹魔術師的風采?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8
我們平時通過看一些課外書,科幻小說,電影、新聞等等,也會發問,世間真的有外星人嗎?
外星人是什么樣的,我想,讓大家畫出來的話,也許大家都會畫出類似人類一樣的生物,即使不是這樣,也會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狗會畫畫的話,也許會把它畫成狗的摸樣呢。
因為我們已經熟悉了這個世界,覺得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好比我們人類是哪兒來的,對于是某種生物進化來的回答,一點也不吃驚,而我不能確定一定是這樣的,就算是這樣,這種生物又從哪來?創造它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從何而來?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喪失好奇心的同時,喪失了一種極為重要的探索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
走進哲學的世界,身邊的事物都會變得不同,人為什么會說話?魚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們無法理解,無法表達。
看了這本書,我懂得,不管爸爸媽媽幫我把路鋪的有多么好,最后還是要我自己走。我要自己揚帆起航,途中肯定會遇到風浪,我要自己頂過去。發現問題,微笑著解決問題。
《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9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該書一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但它卻讓我鈍了的大腦開始活躍。可是哲學問題多么深奧。你豈能解答?你的思維依然受你淺薄的知識的制約!你所有的思考都停留在表層。你所說的收獲是不是自己自欺欺人的把戲?我不知道?
至少它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好奇心"這三個字讓我想到了我一歲半的侄子。我總是喜歡帶他出去走走,因為他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哪怕是他看到的一只小動物、一塊廣告牌、一扇鐵門、一把鎖、一株小草、一棵樹……他都會興奮不已。我也總會被他的欣喜感染,我因為他快樂而感到快樂。可是作為成年人的我,怎么可能對一塊廣告牌或是一棵小草感興趣。真的沒有成年人會關注廣告牌嗎?如果他是廣告牌設計者呢?突然我想起,我曾經為看到的一株野草拍過照,寫過詩。其實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只是被歲月的打磨讓我們漸退棱角。讀《蘇菲的世界》,我好奇作者喬斯坦·賈德,他是怎樣一個人,能把高深的哲學知識,寫得如此生動,滿是懸疑,引人致勝。我好奇他出身的國度挪威。我好奇蘇格拉底、耶穌、哥白尼之死。我好奇弗洛伊德寫的《夢的解析》。于是我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下了一些書,還做了許多讀書筆記,也寫了一些心得。工作量比較多,但我樂此不疲。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是學校教育能這樣,我們的學生該有多幸福。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會獨立思考,了解自己的興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教育者要如何才能開啟學生這方面的智慧呢?記得小時候,老師跟我說要幸福,要有理想,要有計劃。可當時的我,完全沒有理解。理想和幸福在我的腦海里就是一個符號。那怎樣才能讓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優良品質變得有血有肉呢?當代的教育者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可現實中有多少老師試圖全面了解學生,挖掘他們的內需,又有多少老師在業余思考教育教學問題,讀有關教育學著作。大多數的人,都在圍著柴米油鹽轉,關注股市,爆款……這些問題是否值得我們思考呢?我們會思考嗎?思考過嗎?
《讓思維真正產生》著名特級教師_曾為我們做了這個講座。他說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長乘寬乘高。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和思考這個問題。最后他想出了一個學生可以理解的的剖析方式上了這一課。毋庸置疑x老師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師,我相信在他的引導下定能帶出一批有思想的學生。但事后,我也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這樣評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前人的論證的定理,完全可以拿來就用,為什么非要溯源、解剖,大費周章?當時,我也覺得女老師的話似乎有道理。可是讀完《蘇菲的世界》后,我在想如果所有人都拿來就用,就不會有社會的進步了。從遠古時代到現代文明,這之中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誰推動了人類歷史前進的車輪?是那些不安于呆在兔皮深處過安逸生活的人,他們奮力的順著兔毛向上爬,爬到兔毛頂端,試圖看清這個世界。他們成為他們那個時代的巨人,讓后來人踩著他們的肩膀一步步前進。
可能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畢竟是少數。像我們這些普通的大眾又該如何改變世界?也許我們根本改變不了什么,但我們依然有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不管我們在什么崗位,我們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保持思考,不再沉淪!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10
人的天職在于勇于探索真理,為真理而斗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順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苦難就是人生的老師,然而逆境則是通往真理的必經之路。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逐步邁進了深奧的哲學王國的人口,哲學問題更進一步激發了蘇菲的好奇心,正是這好奇心使她勇于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當今社會,勇于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們所缺乏的,如果每個人都懷著一顆好奇心,便會慢慢指引我們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讓一位十四歲的少女理解了這些深奧又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這就是好奇心傳遞的正能量。她的導師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將哲學的理論、真理與名人一生理念傳授于她。世界像奇跡一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所學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探索真理,然而事實真相遠遠要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拜倫說過“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打擊,有的人可能會一蹶不振,從此消沉下去。但是從容與平靜面對真的很重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偶有失意,在所難免,為失敗哀怨,對現實不滿是無用之舉,一切當以寬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對待,對待失意和打擊更要如此,失敗不必氣餒,只要我們把它當做橫在你面前的一塊大石頭,擺正它,蹬上去,說不定讓你的視野更開闊,心胸更豁達了呢?《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11
生命源起于何方?普及世界的科學早已完美地向我們詮釋了生命這樣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但是生命會是一塵不變的嗎?還是……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又捧起了《蘇菲的世界》,陷入記憶與生命的空隙……
一、你是誰
“蘇菲隨手把門帶上后,便拆開了信封。里面有一張約摸跟信封一樣大小的紙,上面寫著:你是誰?”蘇菲接連收到許多這樣的怪信之后,也同我一樣,陷入了無盡的困惑當中。那么一剎那,蘇菲突然覺得生命是那么渺小,世界也那么得渺小,甚至宇宙也是如此,進化論以及DNA等等科普技術所能達到的地方都無法超越人類對生命的思考。
我是誰?如果你愿意這樣反反復復地問問自己,你也許也會漸漸墜入恐懼的深淵--人的心靈是空虛的,生命之舟在永遠無法飽和的海水中航行。
這時,我空虛的眼淚終于流下我的臉頰:生命的價值何在?
二、生命的詮釋
“我們應該體認到我們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在這個世界里,每一個細微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蘇菲坐在石階上,她同我一樣,空虛的內心終于得到了那么一點點的慰藉。那么一瞬間,蘇菲的生命與價值終于有了交接,而回轉一響,人的一生不就是一直在努力尋找生命的價值嗎?
什么?人的生命就在尋找生命?那么人的生命結束時,一切難道都回到了原點嗎?生命是輪回的,而生命的價值沒有輪回,只有直線。
此時,我的淚水仿佛在我的臉龐上漸漸凝固了。
三、生命之舟
“蘇菲,我們就是這個活的星球。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們每一個人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當我們安全地把船上的貨物運到下一個港口時,我們就沒有白活了……”每一個字都重重地敲擊著蘇菲的心弦,在她那美麗的少女的心上彈奏出了一曲壯觀而宏偉的交響樂,生命不是一樣真實存在的事物,但它卻時時刻刻滲透到我們的靈魂中。
我愿意把生命比作一彎小舟,當小舟被制造出來時,我的船艙內空空如也。然而,當我漸漸開始裝載貨物,我的心靈便得充實起來。后來,人們為了讓我承載更多的貨物,將我改造成大輪船,我開始用我那堅硬的甲板抵擋一切困難,用我那充實的靈魂掌握船舵。
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我偷偷地開始遠航,我不敢回望我那身后的故土,我的生命終于開始遠航。我不敢奢望我能得到多少的贊譽,也不期待我能做出多大的壯舉,我只是享受成為我自己的那一份光榮,享受能夠親手填充我生命的那一份光榮。
我親身經歷過暴風雨,也切身體會過冰山的鋒利,但是我未曾后悔,我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生命不就是那小舟嗎?我的心終于不再感到空虛。我會用我飽滿熱情的心靈去實現我自己生命中的那一份價值,最后滿載貨物到達生命的彼岸。
我擦干了淚痕,合上了這本能教會我生命的書,我把它輕輕地放回書柜中,我不會忘記它,因為它擦干了我模糊的雙眼,讓我看清了生命的價值。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12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作者用輕快而又有點沉重的手法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奇妙的哲學世界。
《蘇菲的世界》講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了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向謎團一樣向她展開。“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然而,事實的真相比她想象的更離奇——自己居然是別人虛構的人物!
“上帝是一個魔術師,地球只是被他從魔術帽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哲學家永遠站在白兔的細毛頂端,對萬物都有好奇心;而大多數成人都忙于生活瑣事,好奇心受到了壓抑,就陷進了兔子的皮毛深處。”艾伯特說。沒錯,確實是這樣。如果十歲的小明和媽媽同時看到爸爸飛了起來,小明也許會叫:“媽媽你看,爸爸飛了起來!”而媽媽可能會尖叫一聲,把手中的瓶子摔在地上。為什么他們會有不同的反應?因為媽媽已經習慣了這個世界,而小明卻只是有些驚奇而已。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夢的世界,它展示了西方從古至今的文化、哲學,喚醒了每個人內心對生命的贊嘆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13
暑假在家閑來無事,就把在學校買的書整理一下,發現有好多書自己竟然沒有好好的讀完,都是聽老師說要看什么書自己去買來了,結果隨便翻幾頁就扔在那里。心里實在有點過意不去,就決定在這個假期里好好彌補一下。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后,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后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心里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后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14
書一開頭,就提出了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問題,引起了主人公蘇菲的思考,正是這兩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把她從平凡的現實世界帶到了神秘的哲學世界,為她開啟了一扇思想的大門。
仔細想想,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如果某天你的手機(時代不同的緣故,或許沒有幾個人家門口還有郵箱)也收到一封這樣的信息,你會認真思考嗎?大概會置之不理吧,或許某些好奇心強的人會回撥回去,但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兩個問題呢?倘若是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大概會不假思索的說;“我是___。”這就是享受著安逸生活的人類,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回憶一下,我們究竟對問題有幾分探索精神?我們究竟真正認真的思考過問題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沒有。我們就像機器人一樣,木然的接受著一堆堆數據,卻不會去思考,不會去質疑。老師不是萬能的,書不是萬能的,百度更加不是萬能的,如果每個人都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探索精神,沒有質疑精神,沒有反抗精神,那火車從哪兒來?書本從哪兒來?電腦又從哪兒來?如果每個人都碌碌無為,得過且過,那我們的大腦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我們和其他的生物還有什么區別?
我們的棱角被現實磨得光滑,我們的思想被自己無情的禁錮,誰還記得,人類的文明,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積出來的?誰還擁有,那無知無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質疑哪些權威?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會被歷史銘記,才會無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險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絕接受已經形成的定見,他需要從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發去認識人,這本身就意味著動蕩、不安、危險,還有進步。就像一個被按在水里的人,嗆了水才能夠學會思考。而我們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安的思想,沒有思考,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沒有真正的未來。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15
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所以我建議大家來看《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講述是從女孩蘇菲一天放學回家接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拉開序幕。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蘇菲傳授哲學知識,蘇菲了解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這些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令人回味無窮。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為了讓他的寶貝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的故事。這整本書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使我看得饒有興趣。雖說是哲學書,但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又使人感受到了這本哲學書獨有的魅力。雖然我對這類書籍還十分陌生,但在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我卻覺得讀起來毫不費力,并沒有我想象的哲學書那樣深奧干澀、枯燥乏味。
“我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看上去雖然普通,甚至提問的人會被別人笑稱為“呆子”但是這兩個問題是蘊涵著很多的哲學意義的。我剛看到這兩個問題,先是覺得簡單,但后來細細一想,就覺得這兩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是誰?萬一我換了一個名字,我還會是自己嗎?那我是誰呢?世界從何而來?什么是世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世界中包含著什么呢?這似乎有些令人頭疼,但也很有意思,因為沒有一種文化不關心“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這就是哲學,比較饒舌但也很有意思的一門課程。似乎在哲學課上,提出問題要比解答這些問題簡單得多。當然,哲學家不光要提出問題,還要去解答這些問題。
蘇菲的哲學導師艾伯特把宇宙比作魔術師突然從一頂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而哲學家則是想看清楚整場魔術表演的奧秘而冒險死命攀到兔毛尖兒上的人。由此看來,哲學家就是一些好奇心很重的、為了探詢奧秘不怕生命危險的、與常人不同而被常人稱作“搗蛋鬼的”。哲學家對一切都感到驚訝,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對所有事物感到好奇一樣。但是我,并沒有哲學家的精神,我是一個習慣了周圍環境的人。哲學是包涵科學在內的一門課程,因為哲學家在解答一些他們所提出的哲學問題的時候,往往要用到科學來加以解釋,其答案看起來便更為可靠。但哲學又不同于科學,在研究哲學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豐富的想象力去回答,就像在對大自然一無所知的時候,用神話來將它加以解說。這看上去一點兒也“不科學”。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風靡全世界的哲學啟蒙書,可以說,《蘇菲的世界》是一本令我對文學有了不同見解的書,文學,往往是感性的,而《蘇菲的世界》則是理性的。關于類似的問題在書本中舉到很多,是作者對人的本質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與思考的一本書。我知道我沒有完全把這本書的深層含義與精華完全讀透,讀明白。但是我知道了,哲學,是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要思考的。它甚至比我的高分還要重要。我要把《蘇菲的世界》好好保存起來,等我再長大了一些的時候,我要再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細細咀嚼,與生活相結合地再去看一遍,再來品味一下這本書的內涵精髓。因為這本書不同于別的書——它是一本哲學書,而且是一本通俗的哲學書,簡單易讀,但又含義深刻它是值得我們去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的一本書。每一個歲月過去,我對《蘇菲的世界》又會有不同的理解。
蘇菲的世界閱讀感受 篇16
春天快到了,也快開學了。我與同學結伴去新華書店買書。《蘇菲的世界》吸引了我的目光,因此前不久,我剛看過一部電視劇《綠光森林》,其中的主人公也叫蘇菲,她聰明、善良,最后她還感動了嫉妒心很強的姐姐。這讓我對《蘇菲的世界》的內容充滿好奇。再加上同學老師的推薦,我便買下了這本書。
初嘗
哲學,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門非常枯燥,深奧的學科。對于從未接觸過哲學的我,理解起來一定很費力。我就像收中的蘇菲一樣,帶著一大串的疑惑,跟著“神秘老師”開始了我們的“哲學之旅”。
從“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兩個簡短而奇怪的問題開始,跟著這位神秘老師,我開始思考,從古希臘到康德。從文藝復興到浪漫主義。從蘇格拉底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思考的問題。漸漸地,我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它少了幾分枯燥,多了幾分生動,大量的歷史內容,加上蘇菲的好奇心和她不凡的經歷,讓這本書讀著像偵探小說,親身經歷這驚險的過程,而心中對萬物的好奇則漸漸被喚醒。
回味
從愉快中,我讀完了這本書,我閉上眼,細細回味著書中的內容。有一段比喻讓我印象深刻。
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同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
這段話像一擊響的雷聲,把已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適的生活好久的我驚醒。我被哲學家的勇氣震憾,也為我們的所好悲哀。毫無疑問,這本書救了我,把我拉回了毛尖,讓我再度像嬰兒一樣,用仿佛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對,萬物感到新奇。
看那黑黑的螞蟻,那比米粒還小的身軀,誰能想到它能舉起比自己重許多倍的東西。看那嬌小的梅花,淡淡的粉色,很難引起注意,誰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開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問一個正在饑餓邊緣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問一個快要凍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溫暖”。因此我認為赫拉克里特斯說得很對,世間的事都是相對的。如果我們從未生病,就不會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從未有過戰爭,我們就不會珍惜和平。
人生短暫,擁有的能有多少?
讓我們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吧,別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