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通用10篇)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1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決不淹沒你的優點;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來, 決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動,我便隨行, 決不撇下你的孤單;
做人如水,你靜,我便長守, 決不打擾你的安寧;
做人如水,你熱,我便沸騰, 決不妨礙你的熱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決不漠視你的寒冷。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如水人生,隨緣而安。
做人如水:能適應任何環境,就像水一樣,能包容萬物,本身卻非常的純靜;
做事如山:要踏踏實實的做事,像山一樣穩重,像山一樣給人以信任!
做人像水。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切都是因為它柔美、滋潤。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
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既弘揚
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種處世哲學: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要有極大的可塑性。因為水
性柔而能變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盤中是杯
盤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至柔之中又有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
古人有一副對聯:“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做事像山。山因形走勢,因勢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
山,從千峰崢嶸、萬壑競秀、云海飛瀑、蜿蜒起伏中展示大氣磅礴;山,從云蒸霞
蔚、煙霧繚繞或澄澈清凈中透出闊遠幽、空靈清秀。所以做事,就要像山一
樣,要有山的胸懷,山的風骨,山的品格,山的內涵和山的原則。
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人一旦能夠做到虛懷若谷,便能夠匯集百河而成為汪洋;人如能做到無欲無爭,便能
如峭壁一般,屹立云霄。
所以,我覺得“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內存玄機和巧妙,短短八個字,既說明了如何做
人,又說出了一個人應如何做事。
一個人只有經歷了漫長的人生跋涉后,才最終明白,生命的意義,其實并不在于獲
得,而在于放下。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2
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有不少關于做人和人生的譬喻,其中就不乏寓做人如水、人生如水。人們在對水的詮釋中托物言志舒暢胸臆,都能在水的品性里對號入座。一萬個人有一萬個如水人生;一萬個人沒有一萬個做人如水。
人的一生與“水”休戚相關,離不開他的點化及指引。他是諍友,可向其傾訴痛苦或寄語希望,并能從圣賢先哲于水的箴言里得到安身立命的`教誨,反躬自問的省察,謹小慎微的稠密,從中學得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
語出《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而功堅強莫能勝之”。“水”給人們心智以啟迪,成為仁人君子修身齊家的座右銘,更是人生價值追求的至上目標!
又如《孔子家語》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八個字警醒了多少人使之免遭滅頂之災,還有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為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拋開這些恒言典故不說,日常生活的細節中,當我們看到一滴水、看到一條小溪、看到一條江河、以至看到大海,一顆跳動的心,肯定會印合你人生的某個場景、某段經歷,或許你就能發出做人當如水和人生如水的慨嘆。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不也和“水”形似嗎?生命的開始是一滴水,然后融入小溪、江河、社會之海。你的成長和“水”的行程不也一致嗎?年華似水、情感如水。成長的過程是一條河,不時遇上暗礁,撞上巖石激起千層險浪,正如人生的挫折。這條河時而又進入寬緩地帶,營造出一個寧靜的港灣,猶如親情友情給你溫暖和安全。“人生彎彎曲曲水,世事重重疊疊山”!但只要你具有了“水”的操守:“滴水穿石”困難總能克服;“上善若水”做人總能成功。
朋友,我們像水一樣做人吧。急躁功利時想想他,既能心如止水;消沉懶散時想想他,既能獲得動力。
常以水為鏡觀照自己,及時洗滌污點不斷凈化心靈。水善處下,故能上善。因為“善下”萬物從它哪兒吸取養分;水利萬物,利萬物必厚德。所以,人若厚德則寬容、則待人真誠和善、則做人成功,而人生最有意義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3
古人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做人若能如水一般,有包容萬物之胸襟,便能夠將身邊的能量都匯聚成為汪洋;
做事若能像山一樣,有無欲無爭之心,堅韌踏實之力,便能夠如峭壁一般,直沖云霄。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的學問,你讀懂了,人生便也容易多了。
做人如水
老子曾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大意為,水善于滋潤萬物,卻從不與萬物相爭,處于一種最自然卻又不引人注目的位置,所以最接近于“道”。
水,看似柔弱,無形無骨,卻能有水滴石穿之力,廣袤深邃之度,融會貫通之心。
做人當如此,柔軟卻不失力量,時常懷有一顆謙卑好學之心,愿意做別人不愿做的事情,盡己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將心思存于爭名奪利之上。
《桐城縣志》里有這樣一則故事,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收到來自家人的一封書信。
信中說,因鄰居吳家修筑地基,占用到了張家的地界,雙方因此發生了爭執。
張家人因背靠大官,遂想要“修理”吳家人一番,便飛書京城,拜托張英處理此事。
張英看完信件后,很快給老家的人傳去一封回信:
“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回信后,羞愧不已,便主動告知吳家,愿在原來的分界線上退避三尺。
吳家見到張家如此處理方式,更是震驚之余深受感動,于是也主動退地三尺。
至此,兩家的地界線中被留出一道六尺寬的巷子,這便是古今廣為流傳的六尺巷故事的來源。
張英的為人處世廣受稱贊,不爭不搶、包容忍讓、心胸開闊的品德流傳至今。
他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上,如水一般的灑脫、隨性,又不失分寸的方式,也為后人所敬仰。
大家都聽過“鷸蚌相爭”的寓言故事。
鷸和蚌產生爭執,互相咬住對方,彼此誰也不愿松口,爭持不下,結果被漁翁發現,順手一起捉走了。
很多時候,我們便如同這鷸蚌一般,太過于固執、糾結、計較,反倒容易掉進坑里。
做人不能太“爭”,為了一些小事計較,影響了大局,實在是不值得,唯有像水一樣,能夠讓自己適應任何環境,包容萬物,才能自在人間。
有時候,急流勇退也是一種智慧,心清凈了,處境便也美好了。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4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新著《得到:極簡老子》,以個性化的解讀闡釋《老子》超常的智慧。無論做人還是做事,我們都能從書中獲得有益的啟發。
《老子》又名《道德經》,僅五千言,卻包藏宇宙人生之機,涵蓋大千萬象之理,內容雖寬泛駁雜,卻能用“道”一以貫之,哲學思想玄妙精深,使老子成一家之言。而以他名字命名的這部著作《老子》,翹楚于諸子百家,堪稱國學經典,閃耀著中華智慧的光芒,一直被世人所喜愛、研讀和傳誦。
而王蒙先生親自解讀這部經典,想來他也是極愛《老子》的。在他邊讀邊作筆記的同時,用心研究老子的思想精髓,結合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和閱讀體會,對這部經典給予精要的批注,有感而闡發的見解,而非學術上的論文,這就便于大眾讀者,尤其是年經人閱讀和接受,在更好地讀懂《老子》的同時,通過王蒙通俗易懂的精簡解讀,使我們從中學到一些立身涉世的方法和道理。
在《得到:極簡老子》一書里,作者就如何“認識世界,師法自然”“認識自己,做自己”“管理自己,管理人生”“管理工作,管理成功”“管理人際關系”等幾個主要方面談了自己對《老子》的閱讀心得和見解,其實我們可以將這些分散的內容歸納為兩個方面,即做人和做事。
做人如山。品德是一個人成就事業之基。《易經》講“厚德載物”,強調了“德”的重要,在一個單位里,組織上在選人用人時也經常說“德才兼備”,把“德”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的“德”不高,或“無德”,就是給他再多的名譽、再高的地位,他也不能承受,這叫“德不配位”。大德如山,非一日之功,我們知道有句話叫“積土成山”,山是由土點滴積累成的。《老子·第五章》說:“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而無不克。”王蒙先生對此闡釋:“德不是現金,不是立即兌現、立即出成果的。德是根本,需要的是積蓄、積累……‘早服’就是積蓄,就是打基礎,就是積德、積攢、積累。”從做人的方面講,王蒙認為,修身立德就要“認識自己”“自我不要膨脹”“適時洗清心靈的垃圾”“學會自我批評”“不爭”“忍耐”“低調”“遇事多想自己的責任”,王蒙還強調:“仁與不仁,全在一心”。這些道理并不深奧,一聽就懂,希望我們堅持做下去,能夠求仁得仁。
做事如水。水的本性是善的。“上善若水”,語出《老子》,指的就是水的最好狀態,利萬物而不爭。王蒙認為水有自己的規律和章法,有自己的穩定性、規律性與可持續性。在《得到:極簡老子》中,王蒙對“事善能”(出自《老子·第八章》)這句話進行了闡發,他說:“水有水的多方面能力、能量,沖流,浮載,灌溉,洗滌,溶解,調節等,從不失職。”這是做事應有的態度,也告訴我們,要想做事成功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我們應像水一樣做事,對待本職工作專心致志、勤勤懇懇、盡職盡責、敢于擔當、有所作為,為了完成任務大膽嘗試,講究方法,攻堅克難,百折不撓,直至成功。
做人如山,做事像水。我們從王蒙《得到:極簡老子》一書中受到這樣的啟發:做事先做人,德是根本,需要點滴做起,積土成山。德立而后行事,像水一樣敬業稱職,焉有不成功的道理?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5
先做人后做事,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
一、做個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秀麗、最讓人感動的一縷。人生不必須人人都很成功,不必須人人都能成為英雄豪杰,但必須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諧、完美之道,心中充滿慈悲、善良,才能感動、溫暖人間。沒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與完美。愛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討者,我們就施舍他點錢,遇到老弱病殘、孕婦,我們就主動讓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們就把他送回家,為他指點方向。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發自內心的問候,這對我們并不難做到,卻可能所以幫忙別人走出困境。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他人的時候,你實在是利益自我,當傷害另一個生命時,實質是在傷害自我。所謂善良,無非就是擁有一顆大愛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騙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基礎和可能。一個善良的人,就象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溫暖了自我,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所以,做人不必須要頂天立地,轟轟烈烈,但必須要善良真誠。所以,做人得要問問你想不想善良。
二、做個有志向的人
毛澤東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拿破侖也以前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些名言就是告訴我們,做人就應有信仰,就應有信心。信仰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航燈,自信是到達人生頂峰的動力。完美的前途來自于自強、自立、自信,不達目的不罷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我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我,不要把一次的失敗看成是人生的終審。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極的,退就顯得更加無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我闖,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僅有堅強不倒的信心與毅力。男兒立世,自我拍板,不怕失敗,不言放棄。
成功時,不要醉倒,失敗時,不要灰心喪氣,不要怨天憂人,應對“山重水復”之關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難。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甘于干大事,攬難事,立個志向,樹個目標,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那里,路就在那里。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氣魄和膽略。所以,做人需要問問你的志向在那里,要問問你是否有信心。
三、做個樂觀的人
人到世間,不是為苦惱而來,所以不能天天板著面孔,整日憂愁、悲傷、苦惱、失意,這樣的人生沒有樂趣,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僅有不肯歡樂的心,這世界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心平氣和,它就還你一個心平氣和;你氣勢洶洶,它也還你一個橫眉冷對。樂聽贊美,不喜他人的批評,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們,這種心態只會像鎖鏈一樣囚住自我。僅有超越它們,才可體驗自在與歡樂。擁有一顆歡樂之心,見到的就是一個值得歡欣的世界,心中滿是憂傷,見到的則只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與其對不能得到的耿耿于懷,倒不如對你已經擁有的滿足感恩。歡樂不在心外尋求,只能在心內尋得,心中若然滿足歡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廁,一樣能夠悠然自在。存好心,做好人,歡喜充心,愉悅映臉,樂觀向上,這樣就能站成一座豐碑,走出一道亮麗的風景。人生苦短,與其事事張弓拔弩,不如學著“幽它一默”。所以,做人得要問問自我樂觀了沒有。
四、做個有教養的人
中國是一個十分講究修身養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來,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勤儉、忠義、謙讓、孝順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賢更是視之為傳家寶。小事業的成功靠機遇,中事業的成功靠潛力,大事業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謂教養,就是就應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就應是講規矩、守道義。有教養的人,往往不以術而以德,往往不以謀而以道,往往不以權而以禮。有教養的人在自我獨處時,超脫自然,會管好自我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則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淡然從容,管好自我的口。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寧靜致遠,自我反思,則事事放心、順心。所以,做人得要問問自我是否有教養。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6
近段時間我讀了《做事先做人》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這本書的上篇“做人”有五章,分別寫了做人、溝通、性格、交友和品行五方面。下篇“做事”有六章,分別是合作、謀略、思考、目標、行動和成功。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事的態度決定做人的態度,工作質量決定生活質量。
這本書資料簡單明了,利用許多的小故事穿插入每個話題中既形象有簡明命了地表達了其中的涵義,很容易讓人結合實例對照自我,回顧自我平時做事的態度和應對一些事情的心態,從而進行比較,很明顯地找出其中的錯誤,并能根據提示準確地改變心態,真正體會做事先做人。“工作是唯一能讓你致富的事”,這句看似很空洞的話其實并不空洞。讀了這本書后,讓我對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工作是不分高貴與卑微的,不管你是馬路旁邊的清潔工,或是某公司的白領對待工作都要有努力、負責、勤奮的態度。比爾蓋茨曾說過:“無論在什么地方工作,員工與員工之間在競爭智慧和本事的同時,也在競爭態度。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時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現狀還是進取進取。態度越進取,決心就越大,對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從工作中獲得的回報也就相應地越多。”
他的這一席話很好的詮釋了工作的意義,和對人對工作的態度。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對工作有崇高態度的人能夠把“卑微”的工作做成偉大,同樣,缺乏事業心的人把崇高的工作做成卑下。可見態度對于每件事的重要性。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樹立好做人做事的態度和工作的態度,只要努力的、勤奮的、負職責的去工作,在工作中付出艱辛,獲得收獲,從而享受喜悅的過程去領略到真正的歡樂。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7
有人總結李嘉誠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觀點,概括為一句話,即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成功了,事業自然就會好起來。我理解的“做人”有下頭幾個要點:
首先,是要能夠給別人帶來價值,幫忙別人成功。作為企業家,對于員工,要為他們創造實現職業夢想、提升自我專業本事的環境,這樣大家才會樂意為企業進取效力,使個人和企業都有正向的發展。對于客戶,我們作為管理咨詢的服務商,要始終從客戶的需求出發,努力幫忙他們實現戰略,把生意做得更好。對于合作伙伴,我們要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努力實現雙方共贏,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自我的利益。所以,不管是應對企業還是個人,從對方的角度去研究,能夠為對方做什么,帶來什么價值?我們是否能夠幫忙他實現他想要的成功?這往往是開始一個良好合作的前提。
其次,要舍得、并樂于分享。AMT的企業文化的核心即什享,我們在企業內部創造共享的平臺,員工們借此實現知識、經驗的共享和交流,每個人的智慧所以得以展現,并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升華、提高,正向的結果帶來更進取的分享。我們應對客戶、企業界的朋友也從不吝惜分享,經過AMT《前沿論叢》這本雜志不斷地在推進管理知識和創新實踐的分享,在與各行業朋友交流的過程中,不但共享了知識,也獲得了更為豐富和寶貴的意見與提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的結果不是失去,而是更加豐富的回報。
第三,是心中始終想著別人。真正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往往都是視野宏大、心胸寬廣、懂得為別人著想的人。在與人打交道時,能夠懂得從對方的利益去研究問題,換位思考,尊重對方的想法和需求,懂得傾聽,這些,從小的方面說,能夠令我們贏得更多的朋友,而這些都會幫忙我們成就更多的事業。從做企業的層面上講,這是一種慣性和素養,而絕非只是說說的口號。如果從小處都不能夠為人著想,從大處上怎樣能時時裝著客戶的需求呢?
最終,是樂于助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學雷鋒做好事”,樂于助人。這是一個樸素的道理,不管時代的標準如何變化,尤其是在誠信問題層出不窮的當下,愿意并且能夠真誠助人的人,必須會贏利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總之,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說,而”立德“又為大上,所以,先立德做人,才立功成事,這實在是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8
古人云:開卷有益。這些先哲圣賢有價值的生活經驗是我們現代人構成健全人格的良藥,有時這劑良藥是大瀉之藥,瀉掉身上一些不良的東西。有時候則是大補之藥,補上身體一些不可或缺的人格根本要素,提升精神文化層次和素養。要想使自我具有深厚文化、想讓自我人格健全、想讓自我有所出息,就必須喝上這些大瀉藥和大補藥。僅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不憂不惑不懼的君子,才能擔當創新創業創優的重任。
論語中告訴我們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做事首先要學會做人,“誠意、正心、修身”,尤其是當前社會變革時期,人心易浮躁,而我們青年人,在工作中往往容易急功近利,在金錢、榮譽、地位面前迷失自我,而僅有守住自我,戰勝自我,耐得住寂寞,才能真正承擔起家庭、單位和社會的職責。
天地之大,我們是如此的渺小,我們只能讓自我容入到天地之間。很多的時候我們忽略了幸福的真正含義!論語中說:幸福就是一中感受,與貧富沒有關系,同內心相通。幸福就是給自我一個簡單的理由。我們的眼睛,看外界的太多,看自我心靈太少。我們缺少一種對別人的欣賞,更缺少對自我的欣賞。有多少人認真的去看過自我的內心,去欣賞過自我及別人。所以,我認為讀《論語》包括各式各樣的論語心得應主要關注其思想價值,汲取其思想的精髓,為我們所用。
在實際工作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學習的真諦。除了要學習業務方面的知識外,還應當學習、補充專業知識以外的東西。“良弓之子,必先為萁;良冶之子,必先為裘”。其隱含的道理是相互關聯的專業知識對其相鄰領域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做到既來自專業又走出專業,唯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全面,對問題的思考更關聯,對方法的借鑒更有啟發,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們對業務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
有才還應有德,學習《論語》,學習經典,就是蕩滌我們的思想浮塵,升華我們的道德因子。“做事先做人,這是最樸實而又最深邃的職業之道和人生之道”。一切從修身立德開始。確實,誠以為人,誠以立業,誠以威國。誠實守信是禮貌社會不可缺少的道德規范,也是社會行為導向和價值取向的重要體現。
要使自我學習后的藍天更加遼闊,還要及時總結,總結是提高的基礎。很多事僅有你真正的用心去做了,才能體會到做什么都不是那么容易的,無論在哪方應對自我都是一個較好的提高。在磨煉的過程中隨時將自我對某一問題的感悟記錄下來,雖然有時只是只言片語,但卻是有感而發,是自我對某一觀點的總結。眼前正是“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時期,借著這次大好機會,經過認真查找問題,找出不足,制定相應的措施,為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應怎樣更好的去做好打下好的基礎。
總之,讀了這本書讓我體味人生要“言寡尤,行寡悔”般淡定從容,要做到心靈的勇敢,要讓生命提升效率泛出光芒。手捧一顆心來,無愧于人、無愧于崗位,永遠堅持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奮力拼搏,演繹精彩,歡樂生活。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9
雜交水稻之父科學家袁隆平說:“做事先做人,這是老生常談,也是我這一輩子最深刻的感悟。”自古以來,我們祖先就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古訓,把修身放在第一位,講的就是,不論做什么事,做人是前提。
如果一個人不會做人,無論他有多淵博的知識,多強的本事,多高的水平,都不能稱得上是一個完善的人。修身就是要人品正直,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真真誠誠交友,這樣的人生就會順利許多。這就是我讀這本書的初步感受。
從書中的幾個章節:“上帝偏愛他,讓他洗馬桶”、“努力讓自我做到不可替代”、“每一天多做一點,結果大不一樣”等等理念,能夠看出,一個人想在單位立足,想取得事業的提高,就必須經過意志的磨練、具備精湛的技能、勤奮的品質、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說過一名話:“供給超出你所得酬勞的服務,很快,酬勞就將反超你所供給的服務。”它提醒我們不要僅僅為了薪水而工作,工作是個人的立身之本。今年是“”開局之年,黨的事業正站在新的起跑點上,作為邊防的一名干部我們要走在時代的前列,大力支持地方建設。要樹立具有創新意識、大局意識,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包好加護好行。所以,我認為在做人做事上首先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涵養品格,以德修身。要做一個誠信的人。對于一名黨的干部,就是對同志要負責,不欺騙,不講空話,忠于職守。對領導要忠誠,講實話、不虛報、不瞞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謙虛不僅僅是美德,更是一種付出。要有平和的心態,對榮耀、成績與提高能堅持一種平常心;要坦蕩,不驕傲不氣餒,不妒忌別人的優點,也不嘲笑別人的缺點。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珍惜自我的崗位,增強社會職責感,以真心應對他人、應對社會,感恩他人,感恩社會。要做一個勤學的人。學習是提高的階梯。要發揮參謀助手作用,把學習當成一種職責,從書本、實踐中學習,做到學與思相結合,學以致用。
二是要愛崗敬業,以干立身。要愛民、愛崗位。崗位不僅僅給了我們干事創業的舞臺,還給了我們養家糊口的工資。我認為每一個邊防官兵都要對自我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僅有這樣,工作起來才有干勁、有盼頭。要踏實敬業。敬業的人是不甘于在平庸中虛度歲月、勇于探索的拓荒者,是敢于創新、不斷奮進的奉獻者。“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一個不能做事辦事的人最終是得不到領導同志們信任的,也決不會是成功者。當然,在干事創業的過程中也會歷經各種磨練。孟子云“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做事的過程就是磨練的過程、成長的過程。作為黨的干部要有善謀之心、創新之膽、創優之勁、擔當之責,像曾國藩低調做人,像胡雪巖高調做事,把職責擔起來,把職責盡到底,用滿腔熱情投身到工作中去,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成一行。
三是堅持清正,以廉潔身。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以廉律已,以廉潔身。也就是心術要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生活要儉,弘揚兩個務必,堅持和發揮好的傳統和作風,精打細算,不鋪張浪費。言行要慎,時刻自省自律,深思細抓,防患于小節,把好事辦好辦實情趣要高,凈化自我的社交圈,開闊自我的視野,培養健康的愛好,永保進取向上的生活態度。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心得體會 篇10
先做人后做事
做人有做人的法則和技巧,做事有做事的規律和竅門。作為一個現代人,在商業社會里打拼,僅有熟練掌握這些法則、規律、技巧和竅門,才能步入成功者的行列。
天下最難的是做人,不會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贏得人生勝局。這不是大話,而是實話。對于現代人而言,“會做人”講的是要有好的人品,有敬業精神,有協作精神,有情義,有擔當。做人的成敗與做事成敗密切相關。美國哈佛大學著名行為學家皮魯克斯曾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開始,做事是做人的結果。把握不住這兩點的人,永久都是邊緣人!”的確,僅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經受做人的歷練,才能胸懷大智、心裝大事,才能透過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確的行動,求得事業的成功。
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術,以道而不以謀,以禮而不以權。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一顆謙虛謹慎的心,都是不把自我的真正實力暴露出來的人。做人做事不鋒芒畢露,不狂妄,不驕不躁,韜光養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做人踏實本分,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自我也能夠問心無愧。所謂成就感并非是一步登天,而是在一步一步走過后,回頭再看來路時那發自內心的欣慰與愉悅之情。一步步走來,切勿急切行事,用心急躁,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
你種下什么,收獲的就是什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
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在于做人的失敗!
無論如今你的人生事業處在什么階段,本書對你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價值。用心研讀和遵循本書給你的忠告,你將受益終身;無視這些忠告,你將自蹈危機,永久成不了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