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讀書筆記800字(精選3篇)
羊脂球讀書筆記800字 篇1
莫泊桑,十九世紀法國“短篇小說之王”,被譽為是一個“卓越超群、完美無缺的文學巨匠”。《羊脂球》不僅是他的處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
這本書中除了《‘羊脂球’》外還有包括我們課本上學習過的《我的叔叔于勒》等三十幾篇短篇小說,內容涉及到普法戰爭;小資產階級和公務員;農村的生活;怪誕的故事;以及婚姻、家庭生活這幾方面。今天,就主要來講講關于《‘羊脂球’》這篇文章。
小說描繪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有一輛法國的驛車在離開敵戰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一定要車上一個綽號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驛車就不能通過。羊脂球出于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他同車的有身份的乘客為了各自私利,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他們“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地跟她講道理,用感情打動她,非常殷勤地恭維她,討她的喜歡。贊揚她的犧牲將幫了大家大忙,大家將對她有多么感激。”于是羊脂球出于無奈而作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驛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幅嘴臉,個個都疏遠她,不屑再與她講話。他們“不約而同地掉轉頭去,好像沒看見她一樣。”高貴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對她避得遠遠的”老板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離她遠遠的,如同她的裙子里帶著什么傳染病似的。”簡潔的語言,強烈的對比,把那些擁有高貴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虛偽做作刻畫地如此精準而又深刻,把這些人高貴、雍榮外表遮蓋下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來,令我們每個讀者不禁對這些偽君子嗤之以鼻。
作者將一個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當時一些上層人士作對比;以經過關卡前羊脂球把提籃里的東西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和經過關卡后他們對她的一屑不顧作鮮明對比。極具諷刺意味。這些是在時處的對照,另外也是對愛國方式的對比。仔細想想,這更與當時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社會背景有關。資本主義法國人與人之間的地位隔閡、建立在金錢上的虛偽友誼和親密,在作者筆下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讓人深為嘆服。
小說猛烈抨擊了那些所謂的高貴的人士貪婪、爾虞我詐和荒淫無恥,正是他們毒化了社會風氣、丟失了民族尊嚴。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羊脂球讀書筆記800字 篇2
前后用18天讀完了薄伽丘的《十日談》這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經典、西方短篇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在“阿巴達”上完整讀完的第一本書。
但這本書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就是兩個字:猥褻,其中尤其以“‘變馬’把戲”登峰造極。而且作者把私通和愛情混同起來,這使那些圣潔的愛情佳話也受到了玷污。固然,有些私通也是可以諒解的,但“救夫責妻”中,并沒有交待丈夫有什么過錯,可那位義士主人公在義正詞嚴地痛斥教會中人的虛偽之后,同樣義正詞嚴地維護自己的私通之權。因為這些文字,十多年前,我從姐姐同學手里接觸到這位貴客時,最終以敬而遠之而結束。——我并非有多么高尚或裝高尚,而是天生對這種文字過敏,它對我的作用也如同對木頭一樣。
另一方面,同樣是私通,但只要是教會中人,作者卻毫不諒解,最輕也是調侃,例如“床頭‘地獄’”中那位并無“前科”的修士。這種區別看上去很不公平。但是需要考慮到:當時正是這些最有資格捍衛天主教道德的人,私下卻在大肆破壞道德的根基,而人前的精神控制仍然 毫不含糊,這本身就極不公平,以不公對不公,也沒有什么不合理的。在當今的中國社會,也有類似的現狀。“蘆笛”的那位 無聊阿彭拋出的“道德虛偽論”,想必是讀了《十日談》而發的。
然而,到了第九、第十天的故事,格調又突變為夫權無過,婦道有理,而且在全書終結之時,又借末任“國王”之口,聲稱那些猥褻的故事是用來考驗聽眾的意志,這顯然是在教會壓力下的言不由衷。
限于個人趣味,還是更喜歡書中與愛情關系不大的少數故事,例如“歹徒升天”中那個惡棍在臨終懺悔時的可笑的做作,再如第六天的“機智故事系列”。
我還注意到書中有兩個故事是和埃及蘇丹薩拉丁有關的(第一天第三、第十天第九),前者表現了他的明智,后者則贊美了他的情義。這為歐洲人敬重這位十二世紀末敵手的說法提供了證明。
羊脂球讀書筆記800字 篇3
我總是看見一個老人,牽著那頭老牛緩慢的走著。有時候,他們在耕地;有時候,老人坐在草地上,老牛在水里安靜地洗澡;有時候,他們一前一后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們沒有多余的言語,他們只是相互依偎著走過余下的時光。
我想,對于福貴來說,沒有什么美麗人生,活著才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唯一的希望。堅忍地活著,頑強地活著,茍延殘喘地活著······我想,對于我來說,也沒有什么美麗人生。我也默默地忍受過孤獨,我也一個人承受過失意,我也獨自地等在黑暗中,在傷心欲絕的時候,我也彷徨過,痛苦過,掙扎過,也感受過生活的無常。但是欲絕,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因為我知道,人生下來便帶有一種力量,不是與命運抗爭,而是與命運為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頑強的生物。如果我們不能將人生過得完美,我們可以將人生過得完整。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與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失意與痛苦,從來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們只是人生路上一塊小小的石子,或許會硌腳,或許會絆倒,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向前走去。它們或許不能讓人生變得更加美麗,但是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活著》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過不了的命運,只要能活著,我們就該好好的活著。人生的滄桑不過如青石板上的刻痕,歲月流轉,水珠滴過而又了無痕跡。曾經的掙扎不過是過眼云煙,而事到如今,我們才明白,我們要的從來都不是美麗的人生,我們要的,是一步一步走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