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學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
假期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篇1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暑假,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后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么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并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后,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么,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假期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暑假到了,我們可以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到放松,在放松的同時,有一個良好的作息時間才是最重要的。讀幾本好書,我想這一定是首選。
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也許會認為,書里盡是寫打打殺殺的,為了城池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而戰斗。其實不然,如果細細品味,也可以品出另一番味道。
大家都知道曹操,都知道小說中的曹操是一個壞人,但是在歷史上,他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愛惜人才,才華橫溢,卻又不失計謀的人物。曾經有一個人,他得罪過曹操。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曹操,曹操也看到了他,于是曹操想要邀請他到府上一聚。他的心中忐忑不安,唯恐曹操要找他算賬,心中的不安與害怕讓他選擇了逃跑。其實曹操并沒有想過要他的命,只是看在他是個人才,想要他為自己所用。曹操可以甘心得罪過自己的人在手下做事,可見其心胸,及他多么重視人才。
還有一件事也同樣可以證明曹操的珍惜人才:在一次戰役中曹操捉住了關羽,并要求關羽為自己所用。但是,關羽的忠心耿耿是出了名的,他絕對不會出賣劉備,無論曹操怎樣規勸,關于始終不肯,曹操卻放了關羽。曹操是不會殺一個人才的。
《三國演義》詮釋的是忠義、雄心,還有許多關于這類的故事。
我想無論是哪本書只要細細品味,一定會有另一番味道。也許很多人都不喜歡名著,因為有些名著都太枯燥乏味了,其實并沒有必要去特意的讀一些自己不喜歡而又看不懂的書。也許看到最后,啊~~總算一口氣看完了,但是最后,看了一些什么呢?可能你會說出個大概,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精髓。因此這樣讀書是沒有效果的。
我在暑假中讀書時,即使要看名著,也會看個大概,并將其中最感興趣的或最重要的細看,這樣才能記得牢。
其實讀課外書,最重要的是選中讀的對象,按照自己的讀書興趣,又能學到自己想要學的知識,而且記得牢,不是兩全其美嗎?
假期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從古人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到今人的“書籍是人類靈魂進步的階梯”,無不看出讀書的良好作用。于是人人都想讀書,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至理名言,可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許多人只體會到讀書的無比之苦,我卻更多地感悟到讀書的無限之樂。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多想就品味不到這句詩其中的韻味,如果你仔細想一想,便會覺得十分有道理,因為它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古詩中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知識需要源頭活水,而這源頭活水有一大部分來自書本。堅持每天讀書,對自己的精神、心靈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很愛讀書,我覺得讀書就是一種享受。書是我們的老師,雖然它不會言語,但它卻教會了我們許多許多。書不但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萬能鑰匙,而且是我們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煩惱時,我捧著它,它把我帶進了知識的海洋。書好像讓我置身于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這的確是一個放松自己的空間,我的煩惱頓時不由自主的拋到了九霄云外。
高興時,我捧著它,它把我帶進另一個世界。這里有許多名勝古跡,有氣勢雄偉的岳陽樓;名揚中外的萬里長城,;聞名天下的桂林山水。讓我盡情愉悅。
書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它帶我暢游世界,領略大自然的風光;了解大自然的奧秘。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既充實了我的知識,又豐富了我的生活,也激發了我對學習的興趣。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多讀書,讀好書。可仍然有一些人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對讀書產生興趣,興趣才是的老師。
書,啟迪了我的人生。以書相伴,人生就會大有不同。
假期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寒假中,我有幸拜讀了周老師的《閱讀可以這樣教》。這本書是有關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的課例研究。雖然是有關初中英語的教學課例,但對我的課堂閱讀教學有很大啟發,里面的每一節閱讀課例的探討,都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對于我們英語老師來說,英語閱讀教學,本來就是件難事,針對小學生,就是難上加難,因此,掌握閱讀教學技巧顯得尤為重要。英語閱讀教學基本可分為三個部分:讀前活動(Pre-reading),讀中活動(While-reading),讀后活動(Post-reading)。通過閱讀這本書中的教學課例分析,啟發我在閱讀教學中要關注一下幾點:
一、讀前活動的有效性
提高讀前活動的有效性,老師要創設好情境。周志忠老師說:“良好的情境創設能夠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創設與學生學習內容、生活實際相契合的情境,從而提高閱讀技能,真正實現“悅”讀。
首先,情境的創設要多樣化。比如我們可以結合閱讀文章的不同話題和功能來創設不同的場景,像“問路”、“購物”、“看病”“過生日”等;而故事性強的文章,可以借助簡筆畫教學或畫思維導圖,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實現教與學的互動。第二,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我們在情境創設時要以小組討論、頭腦風暴、角色體驗等方式,重視與學生的互動,讓他們體驗和參與,這樣學生就能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最后,為了更好地創設情境,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對于時尚話題、生活熱點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件要多關注,平時注意捕捉這些文字、圖片或是繪本視頻等素材,這樣創設情境時才會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不至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窘境。
二、詞匯教學要為閱讀課服務
小學生英語的詞匯量較之初中生少,因此,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生單詞,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但就閱讀課而言,詞匯教學是滲透于閱讀課中的一個方面,不是把所有生詞在閱讀前都處理完,要把時間放在如何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閱讀前,我們只是幫助學生處理一些可能會妨礙學生自主閱讀的生詞即可,同時提高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敲生詞含義的能力。并且,要注重詞匯的復現和檢測,將新單詞巧妙地融合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在課堂上及時檢測當堂所學詞匯,對學生的詞匯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三、有效的運用文本特征
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到文本特征是指在閱讀教學的文本材料中,除文字材料的如標題、小標題,插圖,圖表、思維導圖等內容。小學的課本閱讀材料都有插圖,對小學生而言,特征鮮明而極具代表性的插圖遠比以第二語言為表現形式的文字更能激活學生的已有背景知識,使其聯想起相關的話題內容和語言詞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我們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過度重視對單詞、句子的學習,而忽視了對標題、插圖、表格等文本特征的有效運用。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主題的結晶,插圖是幫助學生預測文本大意的法寶,有效利用文本特征,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增強閱讀效果。
四、讀后活動的有效性
周志忠老師說:“讀后活動的有效設計不僅僅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發展的一個重要突進。”因此,我們在讀后活動的設計過程中,要強化文本主題意識,創設多樣的輸出活動,切實提高讀后活動語言輸出的有效性。首先讀后活動設計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水平和心理特點,按照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設計層次不同的活動,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其次讀后活動要強化文本主題意識,文本的閱讀教學不管在什么環節都應始終圍繞這一主題;最后讀后活動要力求多樣整合。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如果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千篇一律,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以形象記憶為主的小學生更沒有吸引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嘗試這幾種讀后活動形式:第一,文本理解型,包括基于文本的詞匯練習、段落填空、語篇填空和基于課文的文本復述。第二,應用拓展型,包括基于文本的小組話題討論、調查報告,倡議等。第三,偏重表演型,包括基于文本的采訪問答、角色扮演等。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原來閱讀課的活動也可以這么豐富,那么有趣。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一項重要內容,還需要我們不斷去實踐、去研究。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勤于反思和總結,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假期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昨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了《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自小就喜歡騎士小說,他夢想著過上古代騎士的生活,于是,他拼湊了一副破爛的鎧甲,把他看上的鄉村姑娘當作心中的女神,還帶上一個叫桑丘的侍從,然后騎上一匹自以為是世界上最強壯的馬――駑辛,便開始出發了,由于那些騎士小說,他誤把風車當成巨人,展開了‘驚天’搏斗,把羊群當作敵人,又一次展開了‘拼殺’,把受害的苦役當作落難的騎士,為了解救他們而不惜姓名……,就這樣,他不分好壞亂打一氣,只為了成就他的‘騎士精神’,而他身邊的小侍從桑丘,總是驚呼著告訴主人真相,而主人則以‘魔法師的杰作’蒙蔽桑丘,桑丘則又悔恨自己不該為了小利益“騎士曾許諾給他一個小島”來和堂吉訶德瞎混,于是,堂吉訶德的鄰居參孫·加爾拉斯果學士知道了這件事,他為了醫治堂吉訶德的‘精神病’,便假裝成騎士來打敗堂吉訶德,可是反被英勇的堂吉訶德打敗了,但是他并沒有放棄,他又一次向堂吉訶德挑戰,終于打敗了偉大的騎士,因為事先的條件,堂吉訶德回到家中,在臨終時才明白一切的虛幻,并囑咐外甥女不能嫁給看過騎士小說的人。就這樣,這位偉大的騎士走了,一切故事都以完結了。
這個一生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的人未免有些可笑,很多人說他的作者塞萬提斯是為了抨擊亂造騎士小說的人而寫的,可是我認為從堂吉訶德身上還是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東西——那就是對理想的堅持和信賴,這個偉大的騎士在經歷了第一次的‘騎士出征’的挫折后,他并沒有放棄,哪怕被打的遍體鱗傷,他又一次的踏上了征途,接下來又來了第三次,而等到他失敗后,他遵守諾言的退出了騎士生活后,就臥病不起,可見他對此事的執著和向往,而當他的侍從一再的告訴他眼前的真相時,他并沒有動搖,反而更加堅持地說,“那是魔法師在搞鬼。”可見他從來沒有對‘騎士’這一名詞懷疑過,他深信自己可以當一個好騎士。
堂吉訶德對自己做一個騎士的理想一生的堅持著,信賴著,可是我們呢,有多少人對自己的理想會一味的堅持和信賴著,記得五年級時,我的一個朋友堅定的對我說,我要去參加星光大道,我一聽,上星光大道不就成名了,于是我也參加了朋友的‘星光大道’,但是沒過一個月,我們就忘的精光了,你可能說,這是我們小不懂事,可是,我也清清楚楚的記得我的一個哥哥他在高三時回憶說,我高一夢想著要考一本,高二一看沒戲,就想,算了,二本也不錯,而等到高三時,他看更沒戲,便大呼,我三本都考不上了。我們笑做一團,可是今天回想起來,也只能怪他沒有努力沒有堅持了。
我想,我們應該學習堂吉訶德的精神,信賴自己的理想,努力為自己的理想奮斗吧。
假期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平凡的世界》它是所有正在面對或者是已經經歷過人生困境的朋友們的一生的精神糧食,能保持一個人在人生拼搏中永不放松又能給在生活中茫然無所為的年輕人指明前進的方向。故事中的年輕人的情感,內心世界,都是作家作品偉大和成功基石,這本書已經在超出了小說本身的的內涵、意義和力量。特別是著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通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一本那樣平凡而真實的書,只是在那個黃土高原上一個不起眼的雙水村的小寨,沒有驚天動地的撕殺,只是在默默的訴說里傾訴著融融的親情,沒有蕩氣回腸的情節,只是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里娓娓訴說著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們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的海誓山盟,只是在把愛的種種用那陜北風情徐徐道來。
它描繪的是一幅愛的篇章,對親情的愛,少安與他的父親:當他在參加全縣升初中的考試中,名列第三被錄取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他面前抱頭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剛強的父親在他面前流淚,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將要和學校的大門永遠的告別了,他多么的不情愿呀,他理解父親的痛苦,爸爸不愿斷送他的前程”。或許,我們的印象里,父親總是高大與堅強的象征,又有誰能夠明白那笑容背后的艱辛與無奈?可是少安知道,為了那個家他犧牲了太多太多,沒日沒夜的忙碌著,從來沒有自私過。他是一個多么有情有義的男子漢啊,還有妹妹蘭香與少平、少安的兄妹情誼,一個平凡的環境,一個一包亂的家卻只因那相扶相攜的親情而變的富有。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們,只有平凡的才是大眾的,也才是最真切和偉大的,當人們在一遍又一遍的看青春偶像劇的時候,那些夸張的題材與情節,總會讓人感覺出“水份”來,真正的生活是平凡的。
書中少平的命運就是我們這些平凡世界里平凡的人的生活影子, 尤其是我們這些農民的子弟。不甘平凡,我們卻是如此平凡!但是,我想,不管我們的命運將如何,我們都應該像少平那樣,不管處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我們都不會放棄努力!不會愧對生命!“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獲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這是作者在后記中寫的',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后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平凡的世界》后,我們通常能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那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么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么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么呢?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并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于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
“在拼搏中的追求,不單單是結果,還有奮斗的歷程。”——這是人本質的真正的價值和意義,讓我們銘記終生。也正如史鐵生所說的:“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夢想使你迷醉,距離就成了歡樂;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當生命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假期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堂吉訶德》的書。它的作者名叫塞萬提斯,寫的是主人。
公堂吉訶德很喜歡騎士小說,他想做一名真正的騎士,便從家中的古物中,找到了一副盔甲,帶上了自己的“隨從”桑丘,就這樣上路了。
他們上路后,由于堂吉訶德神志不清,鬧出了很多笑話,如:他把客店當成了地堡,把風車當成了巨人,他還把苦役犯當成了受害的騎士……等等,但他還是執迷不悟,最后,堂吉訶德在死前才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多么的瘋狂,并寫下了遺囑,不準自己的外甥女嫁給讀過騎士小說的,如果嫁了,就要把財產捐給慈善機構。
我覺得《堂吉訶德》這本書,譏諷了騎士小說,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疾苦,揭露了十六世紀西班牙存在的各種問題。
這本書語言詼諧,生動,有趣,富有詩意。我很喜歡看這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