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通用3篇)
二年級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
家書,是親人間傾訴的媒介。以情為筆,書寫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間流露的是濃濃親情。翻過一頁頁篇篇,薄薄信紙中傳遞的是赤誠話語。傅雷父子深沉而又溫暖的情誼,皆流淌在這質樸的家書中。
1954年1月18日,傅聰動身前去波蘭。傅雷一家“一夜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母親哭成了淚人,眼睛腫得不成樣子。而傅雷,他一遍遍回想著傅聰的童年生活,愧疚填滿了他的心:“盡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盡管傅雷一直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著傅聰、一直樹立著一名嚴父的形象,但他對孩子的關切、心疼永遠是同他人一樣的。只不過父親一向含蓄,如茶般淡泊,只有在這離別之際,我們才得以窺見這滔滔如江海般的深切的愛。但是,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并非一味地指揮傅聰“應該怎么做”,而是提出建議和引導傅聰尋找方法。比如,傅雷就傅聰對于杰老師的看法,給予了他建議和幫助,教導傅聰處理事情是一定要心平氣和、冷靜理性。在那封長度可觀的回信中,傅雷慎重地考量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式,并且尊重了傅聰的想法,讓他自己仔細考慮、作出選擇。傅雷的教育是以一種“放手”的教育。他主張“做人第一,其次是藝術家,然后才是做音樂家,最后才是做音樂家。”教導傅聰如何為人處世,強調他時刻心系祖國。“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住狂風暴雨。”他為了傅聰的成長嘔心瀝血,讓傅聰長成不懼風雨的大樹。
這些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在生活中,我的父親對我的教育比起同齡人是嚴格的、獨立的。在我小時候就要求我幫助家里做家務,也常常就一些含義深刻的問題,和我辯論、探究。在我記憶里,有很多我的朋友可以但我不可以做的事,也有一些他們不必但我必須要做的事。但是,他教育我要學會獨立,使我在面對困難時更為從容,讓我的思維更深刻,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快更遠。現在,我已經知道父親在我背后的付出和良苦用心,他那含蓄的父愛就如同朗朗明月,照耀我前行的路。贊嘆偉大的親情!亦贊嘆淡泊如清茶、深沉如江海的父愛!
二年級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2
《傅雷家書》由我國翻譯家傅雷寫與兒子傅聰的家信中摘編。是一部優秀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父愛的'教子名篇。再次品讀《傅雷家書》,對親情便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傅聰離家出國求學,作為父親的傅雷自是想念不已。可是怕家信惹起傅聰思鄉之情,浪費寶貴的留學時間,于是字里行間都是父親暗藏的關切“你離開后便想寫信,但怕你嫌煩,終是算了。”一鳴驚人后傅聰為演出忙的焦頭爛額,無法抽出時間回信。傅雷則在信中安慰他“演出繁多,也就不必像我與你媽媽一樣每月寫數封信來。”字里行間還有一點點放不下的私心:“可總要回一封,告訴我們你的現狀,免去我們的擔憂。”
一舉一動都代表著祖國的傅聰不能輕易歸家,傅雷除了為兒子自豪外,卻也忍受著思念之痛“若是有時間,這個暑假便回一次國,好讓家人團聚。”細細分析外交局勢后又主動放棄計劃,安慰思鄉的兒子——誰又何嘗不是忍受著思念的折磨呢!若沒有遠方父親的支持與守候,傅聰絕不會有現在的成就,他本人也如此說。
全信令我印象頗深的就是傅雷既鼓勵兒子演出為國爭光又希望一家團聚的矛盾心理,但一生奉行理智的他按耐住自己的感情,以等待換來了傅聰的成功,讓中國鋼琴家聞名遐邇。其實世上沒什厶東西是免費的,你選擇了事業,就必須付出你的健康、精力,或是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與之交換。這是一條公理,不證自明。
也許有人認為這太過自私,其實不然,這是小我向大我的轉變,小愛向大愛的升華。就如成龍懷念母親時感慨:“母親臥床的十幾年里,我在劇組里難有時間回家。知道母親病逝的消息后我躲到工具間里放聲大哭,又頂著紅腫的眼睛繼續拍戲。我沒有陪著生病的母親,不孝。但我知道母親想見到的是將中國電影推上舞臺中央的兒子,而不是為了照顧自己連工作都丟棄的人。孝,又是什么?”
在地球村,親情不應該僅限于血緣。人類進化出了感情,進化出了信任,卻還沒進化出對大體的愛,血緣始終是一條天塹。為同伴,為組織,為國家,為人類的所作所為,不再限于DNA中的本能,是人類始終沒能進化出的情感。
自然,父母、伴侶也是重要的,只不過在家國前被淡化了。為人類的將來而奮斗的孩子和理解孩子的父母,這二者相遇便是世上最美好的親情吧。
二年級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3
父子關系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話題,生活中最能讓人羨慕的父子關系,我認為非傅雷傅聰父子莫屬了。
《傅雷家書》這本書記錄了傅聰在波蘭留學時與父親13年的通信,在一百多封信中不僅有父親的懺悔和對兒子的思念,還包含了對孩子的鼓勵開導。傅雷是一名父親,更是一名良師,但我從中感受最深的是作為父親的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他給孩子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教會他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并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來激勵他。當傅聰向傅雷報喜時,他是這樣回復的:“親愛的孩子二月二十日報告的喜訊使我們心中說不出的歡喜和興奮。”信中還這樣寫道:“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傅先生把孩子當成了朋友,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的交給了孩子。因此甚至有人這么評價:《傅雷家書》就是一位君子在教他的孩子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國君子。
是的,站在傅聰的角度看,父親不僅是一位良師,也是一位益友。父親的信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遠在異國他鄉的傅聰感受到家的溫暖,即使相隔數萬里之遙,也仿佛感覺愛無時無刻不在身邊。事實上,正是因為父親獨特的教育態度與教育方式,才讓傅聰在藝術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我相信當他獲得成就時,最感謝的也一定是他的父親。因此,我讀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誨與鼓勵,讀出了兒子對父親的理解與感激。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意思是說父母和孩子,從來都是一種相互成全的狀態:孩子的愛,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給到父母最柔軟、最溫情的力量;同樣,父母的愛與陪伴,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營養液。我從傅聰與傅雷之間濃濃的父子親情中,我想到自己父母給予我的愛,也如此偉大。不是嗎?他們常常利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和碎片時間,關注我生活與學習的點點滴滴,用溫暖、藝術的方式去溝通。因此我在成長中學會了一些面對挫折的方法,懂得了要冷靜、沉著的面對問題。
此刻,讀《傅雷家書》,一瞬間,我的心情便平緩下來,感受到了一種溫暖。藏在《傅雷家書》中的愛讓我深深感動;寫在書中的建議,也讓我深受啟迪。這是一本留給后人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