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后感范文500字(精選3篇)
目送讀后感范文500字 篇1
全書七十三篇散文,寫父母占了近半篇幅,這世間最厚重的情、最深長的緣,到作者筆下,卻成了幾筆寫意,勾勒得淡然。陪蒼老的父親念著詩學走路,為父親細心清洗眼屎、清理失禁,讓兩個外孫設法逗外公多說話;陪失憶的母親耐心擺布“胭脂陣”,“把她瘦弱的手捧在掌心里”,“像帶孩子一樣把被子裹好她的身體”,“油條分成小塊,放到熱豆漿里浸泡,泡軟了,再讓她慢慢嚼”。當忙碌成為我們生活的主題,這些平凡的這些細節總被有意無意忽視,可當作者娓娓將其鋪陳于紙上,跳脫于筆墨時,觸動的不光是我心中最軟的角落,而讓我靜靜反思,這些年,我以“忙”的名義錯過了什么。
也曾同樣犯過這樣的錯誤,“電話響起,一把搶過聽筒,以為十萬火急的數據已經送到,你急促不耐幾近兇悍地說‘喂’──那一頭,卻是他悠悠的湖南鄉音說:‘女兒啊,我是爸爸──’慢條斯理的,是那種要細細跟你聊一整個下午傾訴的語調,你像惡狗一樣對著話筒吠出一聲短促的‘怎么樣,有事嗎?’他被嚇了回去,語無倫次地說:‘這個──這個禮拜天──可不可以──我是說,可不可以同我去參加憲兵同學會?’”有時即使看到父母這樣的表情還是選擇性忽視,“她垂下眼睛,是那種被打敗的神情,兩手交握,放在膝上,像個聽話的小學生。跟‘上班’,是不能對抗的,她也知道。‘”也曾無數次將父母小小的訴求關在“鐵門”背后,“他可能沒聽見你’沒時間‘的回答”。
我們總以為有太多的理想沒有實現,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去的路上。我們總以為有很多的時間可以重來,不是在現在,就是在未來。我們沒有回頭地往前奔跑,也許因為我們不曾細細算過一生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留給父母,也許因為我們不懂最后一次的目送就是永別,天真地以為只要我們想回頭時,總有愛的人笑著站在來時的方向。將生活咀嚼一遍,包括生離死別,通達睿智如龍應臺者,也才在失去后幡然頓悟“’金錢‘可以給過路的陌生人,’時間‘只給溫暖心愛的人”的真諦。她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可直到父親離開三年后,在飛機上看到有父親影子的老人時,還在癡癡地想:如果,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僅僅是一次機會,我會做什么?
因此,趁一切來得及,當還能擁有彼此,把時間調慢再調慢,陪家人把風景看透,再看細水長流。
目送讀后感范文500字 篇2
龍應臺的《目送》是一部對親情和周邊人物的感悟散文。特別喜歡她寫的親情,抒情、真切、含蓄,并為之深深感動。《目送》是全書的首篇,描寫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長,目送父親的遠去。第二篇《雨兒》寫患老年癡呆癥的年邁母親,母女情感真心實意,讓人感動,第三篇《十七歲》寫的是青春期兒子的“獨立”,還有《愛情》、《明白》、《胭脂》、《為誰》等等,這些都是寫父親的逝,寫母親的老,寫兒子的離,把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和‘舍’”銘刻在心,訴諸文字,處處是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
古人云:四十不惑。人過四十后,經歷過許多次的生老病死的場面,再讀《目送》這類親情散文,感悟很多,特別是《目送》中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人在生命的路途中,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平靜中透露著的哀痛,讓人不甘又無奈。永遠記得兒子在第一次拿到學習成績單時的情景,手拿獎狀,在人群中急切地尋找我地樣子,那時的我就是他的天;大學四年,每次打電話時,即便是在腳骨折臥床時,他的聲音是歡快的語調,第一句話永遠都是“媽媽,我很好!”我很感謝兒子的孝順,但心里也明白,兒子長大了,能自己擔待所有的傷痛,對父母的依戀會越來越少,每每想到這,那種酸楚而又心存喜悅的無奈,瞬間會填滿我整個胸膛。
讀《目送》會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親走時的那種撕心裂肺的哀痛,也會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親時,母親那歡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嘮的話語。世間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還是沉寂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目送》所描寫的都是人們所經歷的,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讀《目送》總有想流淚的感覺,為逝去的或正在遠去的親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腳步,能留下的就是記憶;讀《目送》懂得了對于生命,最好的態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
讀《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遺憾不舍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和解。
目送讀后感范文500字 篇3
書中記錄了一群頑皮又可愛的孩子在校園里發生的一幕幕趣事,林曉琪下課忘記了小便,結果上課就小在了褲子上。劉東總是趁你不注意,偷偷往你的領子里賽紙條,然后紙條就在領子里飄呀飄。馬兒帥當了守門員,在場上興奮的又喊又叫,他哪里是在守門?簡直比攻門的隊員還要沖在前面……看吧,書中類似這樣搞笑的事情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吸引根根的焦點呦。淘氣包看淘氣包,比比誰更淘氣哈!
每次根根看校園題材的小說,都看得非常投入。一本書幾乎是一氣呵成,這本《戴小橋全傳》也不例外。一個中午的時間,只聽見根根在房間里邊看邊笑。我湊過去問他笑啥?人家說超級搞笑,還說在這本書中看到了自己和同學們的身影!并把看完的書遞到我手中,讓我也好好讀一讀。
在這本書中,我竟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戴小橋的媽媽是一個典型的嘮叨型媽媽,在生活中、在學習上都不忘時刻嘮叨戴小橋。看著書中這位嘮叨媽媽,對比著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簡直是如出一轍啊!我在心中暗下決心,今后一定要做一個淡定的媽媽,少說話、多觀察、勤思考。
嘿嘿,沒想到一本書讓母子倆從不同角度分別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讀書使人進步,說的是不是就是這個理兒呢?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想到根根竟然從書柜里拿出《廢話演說家汪小中》這本書看了起來。我告訴根根,這就叫溫故而知新。根根笑著點點頭,自己感慨到,一個中午讀了兩本書,我的收獲還真是不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