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精選9篇)
《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 篇1
自從我第一次捧起這本書,我便沉迷于它。它使我讀了幾頁后便身臨其境;它讓我念念不忘;它讓我倍感啟發。
它,有著深入的美;有著打動人心的愛;有著無時不在的痛苦。
主人公一家都堅忍不拔,各有優點、缺點。奶奶,圣潔而慈祥;爸爸,手巧而努力;媽媽,美麗而善良;青銅,堅定而執著;葵花,無知而充滿活力。
葵花,三歲亡母,現又因一次旋風亡父,使她很孤獨,那是一種很痛苦的孤獨,就好比一條小魚獨自擁有大江的孤獨。青銅,五歲時,因一次特大火災而喪失了語言能力,因而不能上學,不能與人交往,使他很孤獨,是那種一只蒼鷹獨自擁有茫茫天空的孤獨;是那種一只雄獅獨坐森林的孤獨;是那種一匹駿馬獨自奔于草原的孤獨。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座閃耀著圣光的橋使他們相知相遇。從此,甜蜜、苦難和憐愛的種子開始萌發,他們一家人一次次堅韌地挺過了各種苦難:領養苦,領養葵花時,認為自家窮,怕委屈了葵花不敢領養;賣鞋苦,為了給妹妹拍照,青銅在大雪天賣蘆花鞋;饑餓苦,青銅家欲斷炊……他們一家人一次次甜蜜地度過了各種美:螢花燈美,為了妹妹有燈做作業,青銅做了十盞螢花燈;看戲美,為了讓妹妹看馬戲,青銅“變肩為椅”;廢學美,葵花為了給奶奶治病而廢學。
《青銅葵花》打動了我,也使我懂得了:人生充滿了美和愛,但更多的是苦難。只有經過了苦難的人,才會變得更堅強。是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現在,每當我捧起這本書時,就像捧起了一縷縷柔和的陽光,此時此刻,我的心就像脫籠而出的小鳥,在書香中自由地飛翔。
《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 篇2
這是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青銅是一個啞巴,但是他對葵花的愛是無人能比的。
陽光明亮的時候,青銅會帶著葵花去田野里挖野菜,回來時,青銅背著一大網兜,葵花也會挎一只小小的竹籃,里面裝的全是野菜;下雨天,一個穿著蓑衣,一個戴著大斗笠,青銅帶著葵花去網魚了。只見青銅拖了一個網上來了,兩個人興奮地在雨地里撿魚,兩人還在雨中狂跑,青銅故意跌跤,葵花也學樣故意跌跤;葵花上學了,騎著牛,青銅一路護送著,風雨無阻。就因為這樣,即使雨天,葵花渾身上下也是干干凈凈的。
有一次,為了能讓葵花照一張相片,青銅在大雪天出門去賣蘆花鞋。下了一夜大雪,積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門都很難推開。而雪還在下。可是青銅還是去賣蘆花鞋了。大街上幾乎沒什么人,只有大雪不住地拋落在空寂的街面上。青銅無遮無掩地站在雪中,多么寒冷,多么辛苦。餓了,從懷里掏出又冷又硬的面餅,一口一口地咬嚼著。本來,家里人讓他中午買幾個熱菜包子吃,但他為了葵花將買包子的錢也省下了。帶來的蘆花鞋全賣完了,青銅竟然把腳上那雙嶄新的蘆花鞋也給賣了。他赤著雙腳在雪地里跑回家。這是個大冬天哪!可是為了葵花,青銅冒著大雪,冒著嚴寒,在寒風著堅持著。
青銅的行為深深地打動著我。是什么讓青銅這么做呢?是愛。這種愛是無私的。雖然他們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是他對葵花就像對自己的親妹妹一樣。在兩人相處的日子里,青銅為葵花做過很多事情,照顧她,保護她,不讓她受一點委屈。
后來,葵花回到了城里,青銅非常想念她。時間久了,眼前竟然出現了幻覺:看見葵花朝自己跑過來。這一幕,讓青銅的思念,青銅的愛從胸中,從喉嚨噴涌而出,他張開嘴巴,用盡平生力氣,大叫了一聲:“葵花!”
我,潸然淚下。
《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 篇3
這個寒假,我看了《青銅葵花》。
這本書主要講了來自大麥地的男孩青銅和陪同爸爸來五七干校的女孩葵花。他們在一次機遇中相識。后來,葵花的爸爸在一次渡河時淹死了。葵花變成了孤兒。大麥地村長讓村里人以自愿領養的形式來收養葵花。結果是大麥地最窮的青銅家收養了他。幾年后,市長想讓葵花回到城市里。可葵花死活不愿意,她不愿意離開青銅一家人。可最終,葵花還是被原來五七干校的黃阿姨領回了市里。當青銅再次看到葵花是,他這個啞巴竟然大聲喊出了“葵花”。嘎魚丟下它的鴨群,撒腿就往青銅家跑。一邊跑,一邊向大麥地人宣布:“青銅會說話啦!”
這個故事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比如青銅和葵花兩個人互相讓對方去讀書;青銅為了讓葵花去看戲,被許多男孩欺負;葵花為了讓奶奶有錢去看病,偷偷去江南撿油棗賣錢等等。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家人雖然沒有錢,可是他們已經成了一個牢不可分的整體了。
這本書除了故事情節感人,作者的文筆也很細膩。比如“她是一個乖巧的.女孩。她不生爸爸的氣,就那樣骨碌著眼睛,安靜地枕在爸爸的胳膊上,聞著他身上的汗味,等著瞌睡蟲向她飛來。在這個等待過程中,她會伸出小手,在爸爸胡子拉碴的臉上輕輕撫摸著。”從這一段的描述可以看出,葵花對爸爸的依賴。
《青銅葵花》確實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
《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 篇4
“青銅又大叫一聲:‘葵——花!’當時陽光如瀉,一望無際的葵花田里,成千上萬株葵花,花盤又圓又大,正齊刷刷地朝著正在天空中滾動的那輪金色的天體……”我含著感動又有些傷心的淚水,讀完了曹文軒所寫的《青銅葵花》。正如書名一樣,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
一個特別的機緣,七歲的城市女孩葵花與鄉下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倆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但十二歲那年,女孩葵花被命運召回了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著蘆蕩的盡頭,遙望著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銅和葵花一起生活的日子是無法忘卻的。自從青銅家收養葵花以后,青銅就變得更懂事、勇敢了:為了能讓妹妹葵花拍上一張好照,青銅不畏嚴寒,在雪中賣鞋;為了能讓妹妹上學讀書,青銅用抓銀杏的辦法,保證了妹妹上學的機會;為了能讓一家人住上好房子,青銅任勞任怨,跟著爸爸到海邊割草……果然,老天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青銅家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家境一點點好了起來。
羅曼·羅蘭說過:“我們應當敢于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們鍛煉人們開展偉大的心魄。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是啊,人只有經歷挫折,才能成功。青銅家家境好轉,也是因為整個大麥地來了場暴風雨,狂風暴雨把他們家屋子吹倒了,青銅家才更加努力,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干。青銅葵花的故事印證了一句話——沒有痛苦,就沒有歡樂,相反,歡樂是痛苦所造成的。
合上書本,我不由地想起了今年暑假去麗水漂流的經歷。在漂流過程中,我發現我若順水行駛,風平浪靜,就一點兒也不刺激;但我若逆水行駛,水面便波濤洶涌,十分刺激。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順水行駛,固然安全,缺少了一絲刺激感;逆水而行,在挑戰和險阻中前行反倒給人暢快之感。同樣,青銅家是因為經歷了暴風雨的襲擊,家產幾乎一無所有,于是發奮圖強,齊心協力蓋了一所“金燦燦”的茅草屋。人就好比鮮花,成長在溫室中就會弱不禁風,根植于風暴里就會堅韌挺拔。只有在逆境中成長,才有機會獲得成功,成就自己七彩人生!
“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會有彩虹。”是啊,在逆境中成長,遠比在爸爸媽媽小心翼翼地呵護成長來得好!我們不僅要學習書中青銅的有愛、葵花的善解人意,更要永遠記住:正視逆境和挑戰,曾經的失敗,往往為了未來的成功!
《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 篇5
這是一個男孩和女孩的故事,這是青銅和葵花的故事,這是男孩和女孩在苦難中感動大家的故事。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蘆葦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當班上的同學照相時,葵花卻說她不想照,她的爸爸和媽媽知道這件事情時,趕緊編織蘆花鞋,叫青銅在油麻地鎮上賣,要照一幅全家福,并給葵花單獨補照一張。
青銅家沒有燈,葵花要去翠環或秋妮家,但次日,老師狠狠地批評了她們倆的作業,當天晚上,翠環或秋妮謊稱睡覺或怎么樣。青銅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后,摘幾朵含苞欲放的南瓜花,去河邊捉螢火蟲。回來時,青銅笑笑說:這是燈!
奶奶生病時,葵花去江南采銀杏,當時全家都不知道她去哪里了,最后聽一個賣風車的說,她去江南采銀杏了。青銅每天晚上等啊等,終于在某天晚上等到她了,當葵花和青銅到家時,奶奶終于撐不了。
《青銅葵花》告訴我們應該敢于正視痛苦,尊敬痛苦!
《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 篇6
在我所看過的書中,給我印象最深,也最讓我感動的就數去年寒暑假看的《青銅葵花》了。書的作者是曹文軒。這本書描述的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
年僅三歲就失去母親的小女孩葵花跟著爸爸到和大麥地僅隔一條河的干校干活。她的爸爸是個藝術家庭,制作了著名的青銅葵花。一天她的爸爸去大麥地的葵花田里畫畫,坐船過河時不幸被淹死了。葵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但是大麥地最窮的人家――青銅家把葵花領養了。青銅從此成了她的哥哥,青銅是個啞巴,但對妹妹也照顧的無微不至。家里人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放棄青銅的學業,而把機會留給了葵花。村里人也給了這個特殊的`家庭許多幫助。一家人過著清貧而幸福的生活。葵花上五年級的時候,青銅奶奶染上了重病,不幸仙逝。在這不久后,葵花爸爸的單位來人,要把她接到城里去,養父養母全家聽到這個消息后悲痛萬分,在多年的朝夕相處中,他們視葵花為自己的親骨肉,青銅也把她當自己的親妹妹……
葵花被領走后,一連數日,青銅沒有哭,也沒有鬧,從早到晚就坐在河邊的大草垛上。望著葵花離去的方向。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他在等妹妹歸來!終于有一天,他看見葵花向他跑來,激動的使出平生的力氣,大喊了一聲:“葵——花!”路過的人都驚呆了,因為對葵花的思念,竟然使多年的啞巴開口說話了!
這本書最讓人感動的是:人與人之間無私奉獻的精神,真摯的關愛之情,還有兩位小主人公純真而深厚的友誼。書讀完很久了,文章中美妙的文字,動人的情節還時不時在我的腦海中浮現。
《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 篇7
當我讀完曹文軒的小說《青銅葵花》后,我感覺那小說中感人的一幕幕情景,久久在我的眼前。
文中講述了善良、勇敢的農村男孩青銅和他的家人與城市女孩葵花之間發生的故事。青銅一家雖十分貧苦,但還是收養了喪母喪父的葵花,青銅愛妹妹勝過愛自己,當全家人為葵花給學費時,青銅賣出了101雙蘆花鞋,最后一雙還是自己腳上的,只為多賺一點兒錢,供葵花上學。我永遠忘不了,他光著腳走在雪地里的情景;當他發現妹妹借著月光艱難的.寫作業,上舞臺沒有銀項鏈時,他想盡辦法給她做燈、冰凌項鏈。水災、蝗災青銅一家默默地沉受著,卻不讓葵花受苦,葵花11歲那年,她想退學為家里減輕負擔,并外出打工掙錢。
在生活困難的情況下,他們互相幫助,在一件件小事上顯出他們高尚的品德。而我們大多數家庭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卻還有人過著貧苦,我們為什么不去多幫幫他們那些過著貧苦日子的人呢,像青銅那樣獻出最美好的親情。付出我們的愛心,不需要驚天動地,一份辛勤,而在你付出時也會得到回報。
《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 篇8
《青銅葵花》是媽媽給我買的書中最令我感動的一本,也是最好看的一本。它的作者是北大的曹文軒教授。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鄉村男孩和一個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他們之間充滿了無限的關愛。小學快畢業時,葵花又回到城市了。從此,啞哥哥青銅常常遙望天邊,遙望葵花遠去的地方……書中主要寫大苦難和大愛,又因這苦難和愛而美到極致。
我癡迷于這本書,這本書我在周六、周日都隨身帶著,吃飯時我看,睡覺前我看,我只要一有空就翻開書,默默地讀起來。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母親早已去世,七歲的葵花跟父親在干校生活。不幸父親也意外去世。大麥地的青銅一家收養了孤苦伶仃、苦命的葵花。一家人都把她當做自己家中的一員,尤其是“哥哥”青銅,對她更比親妹妹還要好。“好像這一家,原本就是一家人”!
書中的每一段話都是那么美,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感動的落淚:青銅的家很窮,窮得只能讓青銅或葵花一人上學,為了妹妹能上學,青銅放棄了上學的機會;饑荒來了,房子淹了,苦難越來越沉重,為了葵花,年邁的奶奶一次次賣掉自己戴了一輩子的耳環、戒指;災后的青銅一家更窮了,窮得晚上點不起燈。為了讓葵花不再借著月光寫作業,青銅用螢火蟲和南瓜花為葵花做了“南瓜花燈”。“這是大美的最亮最美的燈”!又何嘗不是世界上最美的燈呢?
《蘆花鞋》是書中最令我感動的部分之一。家里為了能讓葵花也和別的孩子一樣照張相,全家開始默默的準備——編蘆花鞋賣錢。采蘆花、捶稻草、搓繩、編織,一家人不停地忙碌著。終于,一百零一雙蘆花鞋編好了,第一百零一雙是青銅的。接下來的日子,也就是寒冷的冬天,無論刮風下雪,青銅都堅持到鎮上賣鞋。那一天,蘆花鞋都賣光了,可是還有一個人想買一雙蘆花鞋,青銅光著腳丫在雪地里跑回家,因為他把自己的鞋賣了!
青銅一家就這樣關愛著葵花,而葵花也很懂事。她從來就是這個家的一員,同大家一起承受苦難,戰勝困難。為了攢錢給奶奶治病,葵花一個人偷偷的根別人過江去撿銀杏核賣錢;為了能給家里減輕負擔,回回都考第一的葵花卻在期末考了個不及格,而不及格的原因是為了能輟學!
青銅一家愛葵花,葵花也愛他們!他們互相關愛,在大苦難中,也產生了無限的快樂與幸福。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也能像他們一樣互相關愛,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增加更多的歡樂和幸福。
南瓜花燈、冰項鏈、蘆花鞋、紙燈籠……每一處都讓我落淚!《青銅葵花》是我看過最感人,也令我終生難忘的一本書!
《青銅葵花》九年級閱讀心得 篇9
在如今這個文壇花壇錦簇的作家圈內,好作家比比皆是。兒童文學又是現代文學中的一片純潔、永恒的凈土。兒童文學作家中,我特別喜愛以“純美小說”出名的作家:曹文軒。他膾炙人口的作品贏得了廣大兒童以及成人的青睞。在四五年級的時候,我曾讀過曹文軒的《草房子》,書中優美的文筆,曲折的情節,還有鄉村生活的純潔美麗,深深地吸引了我。最近,我又讀了他的《根鳥》、《野風車》、《青銅葵花》,使我感觸最深的,是那本《青銅葵花》。
《青銅葵花》講述的是一個城市女孩和一個鄉村男孩的故事。女孩葵花由于一個特殊的原因,成為了男孩青銅沒有血緣關系的“妹妹”。青銅一家是全村最善良的一戶,但也是全村最窮的。葵花來了之后,青銅一家真心地對她好,青銅將上學的機會讓給了葵花,奶奶為了給因為鬧饑荒而挨餓的葵花一口大米飯吃,將所有值錢的首飾都賣了,還不遠萬里地來到江南采棉花,最后積勞成疾,告別人世。青銅是個啞巴,但他更疼愛這個“天上掉下的妹妹”,上學放學都風雨無阻地接接送送,葵花受了欺負也由他來擺平。就這樣過了良久,城市又來召喚葵花,青銅一家心如刀絞,青銅也由此恢復了說話功能。
這樣的故事實在令人感動,城市與鄉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青銅和葵花純潔的兄妹之情,在金燦燦的鄉村的映襯下,閃閃發光,這就是曹文軒營造出的純美世界。故事寫難,大難,深入人心;寫愛,至愛,生動、活力;寫美,大美,美得那樣透徹。這又引起了一個反思:青銅、葵花這樣的人,真的存在嗎?或許早已銷聲匿跡了吧。為別人著想,是的,為別人著想,三分為別人,七分為自己,在現在,已經是好漢了,大部分或許只是九分為自己,一分為別人。誰不為自己?事實確實如此,不過季羨林先生說的好,一半想著自己,是好人;四分之三想著自己,不是壞人;百分之百想著自己,那純粹就是小人了。為什么現在人際關系那么復雜?中國人不像外國人,豪爽、大方?余秋雨先生有一段妙語:幾千年前,西方人(亞里士多德一輩的)在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印度人(釋迦摩尼)在考慮人與天的關系;中國人(孔子、孟子)在考慮人與人的關系,所以今天的人際關系才會達到那么復雜的地步……兒童在幼兒園時期,就被灌輸“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走。”之類的思想,甚至還編成兒歌傳唱,世界上還是好人多。青銅葵花間的純潔、樸實的兄妹之情在現今社會真的存在嗎?理想主義化了。
讀《青銅葵花》,至少凈化了我的心靈,使我呼喚人類最真實、最樸實的本性,少一些冷漠,少一些面具吧。這部書,給世人帶來多少影響,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