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讀書心得體會(通用7篇)
領導力讀書心得體會 篇1
這本書是我20__年的個人學習提升計劃之一,當我整理完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準備寫讀后感的時候,我發現領導力并不完全取決于領導者的人格魅力,而是取決于五種行為方式:
首先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為下屬他人樹立榜樣。領導之“領”就體現在“以身作則”上面,唯有如此,才能贏得下屬的尊重和認同,才能贏得追隨者。怎樣才可以做到以身作則:首先我們在公司里時刻做好榜樣作用,從廠紀廠規、制度到儀容儀表、言談舉止、工作態度等方面都應以身作則,例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也叫以身作則,不穿拖鞋,不可衣衫不整、不可以大聲大喧嘩、也叫以身作則。古人又云:“上梁不正下梁歪”作為一名管理員,你自己都不會帶頭以身作則,下邊的工人也會跟著學你,所以說,作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員,一定要要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要少用語言,多用實際行動來帶動員工、影響員工、教育員工。
再次要問領導往哪兒“領”?就需要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一起“共啟愿景”,去追求令人激動的未來。如果沒有愿景,組織的事業就無法得到員工真正的忠誠。一個卓越的領導者必須首先明確自己對未來愿景的認識,然后才能爭取其他人接受共同的愿景,也就是說,“在你感染其他人之前,你首先要感染你自己。愿景必須是共同的。共同愿景是指由組織中個人愿景互動成長而形成的,組織成員普遍接受和認同的共有的愿景。共同愿景就如企業的靈魂,喚起人們的希望,使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為實現愿景而勇于奉獻自己的一切。
再其次,領導與變化是互動的,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挑戰現狀”就是領導者成功的秘訣所在。領導者善于大膽出擊,也許有一些特別的機會,但他們更多的是去尋找機會,接受挑戰。領導者成長的機會就在于能否戰勝挑戰。挑戰可能是一個全新的產品、一種前沿的服務、無論挑戰是什么,所有的案例都是從現狀出發進行改革。沒有人在保持現狀的前提下實現了目標。
領導不是個人的事情,必須“使眾人行”,使眾人有能力,有作為。那么必須要有一個高效的團隊,要想打造高績效團隊,領導必須關注團隊所有的人和事,釋放積極的信號,積極的影響團隊其他人的信念;用心傾聽團隊他人的想法和意見;學會共情,與團隊所有同甘苦,共患難。才能真正的贏得整個團隊的心,使整個團隊結牢靠的凝結在一起。 最后是“激勵人心”,使眾人行就需要給眾人以動力,激勵眾人之心,使人的潛能變成顯能,變成組織的效能。作為一個領導者,激勵是你和你的員工對話的一種方式,一種語言,一種信息的傳達。但激勵并不是你用多么美妙話去陶醉他人,也不是用多么高昂的話去振奮他人,領導對其團隊的員工所作的激勵就是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擺架子,放空話,張冠李戴,這種激勵只會失去員工對領導的信賴,人心渙散,員工與領導背道而馳,最終團隊成為了團伙。
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自己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活到老,學到老,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領導力讀書心得體會 篇2
讀了這本書,感受頗深。書中說到中層有三類:一流的中層,將自己當作棟梁,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主動擔起公司的重任;二流的中層,將自己當作夾心餅,被動地完成任務;三流的中層,處處埋怨,只會發牢騷,最終一事無成。
作為一名中層,我也有同感。我認為對于一個公司來說,中層干部是處于承上啟下位置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上,是上級領導工作的重要參謀、助手和工作任務、工作指令的主要的執行者;對下來說是公司領導的代言者,是工作任務和工作指令完成情況的督導者和檢查者;對中間來說,是橫向溝通的實施者,一個公司中最難的不是垂直的管理,而是橫向的溝通協調。要做到這三個方面,就要調整好自身的心態和對自身的定位。
對于這種心態影響最大的首先是思維定勢造成的,工作中管理上放松和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只是能夠按部就班地完成領導交給的工作,但是創新探索顯然不夠,充其量不過是想分內事的二流中層;其次是心態調整沒有得到較好的梳理和引導。很長時間沒能搞明白一些道理,比如,沒有人能夠原地踏步,將已有的優勢固守一輩子,今天優秀,并不意味著明天還優秀,優勢只有在不斷超越中才能保護。所以,工作中固步自封多一點,對不同意見批評指責多一點,有時還不顧整體的環境和氛圍而彰顯自己的個性和技能,這些都容易損害形象,傷害感情;再者,沒有使自己的心態調整到位,勇于將已有的優勢歸零,反而放任自己。書中提到“如何才能超越你的`優勢?”,將自己歸零,將心態歸零,一切從零開始,只有具備這種“歸零心態”的人,才能不斷地超越,不斷進步。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心態調整是不可能到位的。因此,調整好自身的心態和對自身的定位是做好中層工作的前提。
這本書很適用于“管理人”,因為作為中層管理人都會有至少這本書里面3——4個煩惱,人無完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管理技能,才能更好的做好“中層管理人”應盡的責任。
領導力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本人在近期認真研讀了《中層領導的處事方略與說話技巧》這本書,通過讀書學習,進一步厘清作為單位中層人員應該如何更好的發揮上傳下達作用,怎樣提高自身的處事能力和說話水平,感觸良多,受益匪淺。
培養良好的處事法、規范執法、文明執法,就必須增強依法行政的意識,弘揚法治精神,牢固樹立“行政權力來自法律,行政執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違法必須承擔責任”的觀念,做到忠于法律、忠于職守。要按照 “三個服務”的要求,圍繞交通運輸發展的中心任務,端正執法理念、規范執法行為、創新執法手段,切實維護好交通運輸市場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為此,局法規科一方面加強自身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通過經常性的學習教育、落實執法責任制、完善執法考核機制,不斷提高法制意識。
二、全面履行行業管理職能,提升執法效能是做好交通行政執法的關鍵。今年,我們將在全市交通運輸執法人員中開展“執法效能提升年”主題活動。圍繞“服務提質、效率提速、能力提升”目標,加強執法宗旨教育,強化執法能力建設,創新執法監管手段,加大執法監督力度,為全面履行行業管理職能提供支撐。重點是通過法律法規培訓、崗位練兵比武提升執法能力;通過簡化程序、公開運行、規范自由裁量提高服務質量;通過綜合執法改革,優化執法資源,有效降低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提高執法效能。
三、加強執法監督,規范具體執法行為是做好交通行政執法的保證。有著235名執法人員的交通執法隊伍是面對人民群眾的重要窗口,直接代表了交通運輸行業形象,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交通運輸部門的年度考核測評。
領導力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近期在公司的倡導下各部門自行組織了關于《領導力》之如何在組織中成就卓越的讀書活動,在第一次閱讀完這本書之后除了學到了卓越領導的五種習慣外,本書的中“挑戰現狀”這一章節給我觸動較為深刻。
第六章開篇“尋找機會”中列舉了喬·巴塞貼在計算機上的一句座右銘“如果你不能忍受極端的困苦,你就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這句話總結了一個道理:打破慣例和常規需要把每項工作都是視做一次冒險之旅。這意味什么?意味著作為領導者要抬起頭環顧四周,付出時間和精力,去發現進行改善的可能。但問題是即使我們去付出時間和精力就能發現改善嗎?在這一章節中“物流公司的復興”首個案例給了我們答案,告訴了我們為什么要進行改善,怎樣進行改善?
通過這個案例以及結合本書的理解我想用自己的感悟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第一,為什么要進行改善?“無功便是過,平平淡淡就是錯”這句話一直深刻在腦海里,不管是面對工作還是面對生活,這樣心態的結果試問你假想過嗎?一步,看十年,十年以后的情景你假想過嗎?我想過,而且如果是持上述心態的話,呈現結果我會痛心疾首!現實中身邊年長的同事、生活中的長輩、沒落的企業...他們已經告訴了我結果,因為我們在這些案例中能學到的只是幾個中性詞而已“踏實、穩定、本分”,我想當你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當企業處在巔峰的時候這些詞你還人為是中性次嗎?
生命的軌跡缺少一個詞匯--“激情”,由此引出書中第二個關于“阿林·勃魯姆帶領眾女子攀登世界第十山峰”的案例,同時也更好的詮釋了人們為何要沖破自我極限去成就卓越?為何做許多事情不問收獲?為何志愿者能赴湯蹈火?為何感冒風險開辟新業務?為何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他人或捍衛自由?為何在沒有足夠的金錢、特權、福利、名譽時還能獲得滿足感?阿林說道:激情就是分水嶺!他們所要的不僅僅是“山”在那里,更重要的在“爬山”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愉悅、樂趣、溫暖、友情。這正是領導者需要做的一件事:開啟人們的心智,而非僅僅關注他們的手腳和錢包。
第二, 怎樣進行改善?
1、 作為領導者要專注于兩個重要方面:捕捉創意和觀察外界,因為絕大數創新都不是來 自領導者,而是來自最接近實際工作的人,卓越的領導者應該從各處找尋優秀思想,促進對外溝通,傾聽、請教并不斷學習。
2、為追隨者創建從容應對挑戰的環境:提供培訓的機會,讓人們熟練掌握一次前進一小步的工作方法,來建立樂觀進取的態度;心理模擬,要求人們實操之前想想他們將要實施的每個步驟,這個強大的啟發式策略將使人們在實際操作時對行動充滿信心。
3、逐漸增高門檻,但務必使人們感到這個門檻可以跨越:樹立身邊的榜樣,培養主動性和挑戰心理。
通過對本書“挑戰現狀”這一章節的閱讀,我想能夠從思想和方法上得到深刻體會,不僅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一直以來“無功便是過、平平淡淡就是錯”這句話的含義,更能清楚的知道在理解了之后應該如何去做,結合我們工作的現狀,此時此刻不正是需要“挑戰現狀”來實現價值突破,服務提升嗎?“開啟心智模式-激情就是分水嶺”。
領導力讀書心得體會 篇5
領導力,是當下管理學里一個特別時髦的詞語。甚至有人說,當今時代就是一個“領導力的時代”。所以,市場上關于領導力的書籍也就特別多,即使一下子找不出上百本,但要在書店里找出數十本,絕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中層領導力讀后感
是領導者不可通過后天努力被塑造,還是我們被美幻縹緲的“領導力”蒙住了眼睛?崔秉權、姜珍求、金賢基、韓桑燁,4位來自韓國的領導力專家,在他們最新的暢銷書《領導力:來自世界500強的中層內訓課》中說:“調查顯示,75.6%的員工離開公司的理由實際上是對上司不滿。也就是說,員工離職并非是炒公司的魷魚,而是炒上司的魷魚”。這就是真-相所在,領導力,不是讓人厭倦的光環,不是令人失望的描述,而是努力成為受人尊敬的上司。
不像以往的領導力著作,《領導力》沒有變著花樣去重復領導者任務、領導者特質等陳詞濫調,而是直擊問題核心所在,送給企業中層“十面鏡
子”:無能上司造就低能下屬;監工上司造就愛搞小動作的下屬;獨裁上司造就盲從下屬;自命不凡的上司沒人幫;推卸責任的上司讓下屬無所歸依;表里不一的上司造就關系疏遠的下屬;不近人情的上司沒人受得了;追求統一聲音的上司抹殺創新思維;偏心上司造就一個應聲蟲和眾多反對派。
今天,如果一個領導者還不停自吹“我是領導”,迷信“訓中,被證明是有效的。
向前看,做人就是做事;向后看,做事就是做人。人,應該永懷敬畏之心,無論是高層、中層,還是底層,自己都必須正確把握“對自己的理解”,懷有成為“受人尊敬的人”這一目標意識,不斷地努力學習。雖然書名叫《領導力》,但這本使人睿智的書,卻是適合每個人讀的好書。
領導力讀書心得體會 篇6
《領導力》第1章開宗明義,明確告訴我們領導力是研究有效領導行為的學問。作者的數據分析和實證研究就是要回答下述問題:領導者應該干什么?怎樣干才能事業成功?才能在組織中成就卓越?《領導力》再次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任何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只要養成以身作則、共啟愿景、挑戰現狀、使眾人行和激勵人心這五種習慣行為,成為卓越領導者將是大概率事件,形成的卓越領導力將是真實可信的。
領導行為理論是領導科學的基石,決策行為和用人行為就是卓越領導不可或缺的兩大行為。決策行為就是要共啟愿景、挑戰現狀;用人行為則要以身作則、使眾人行和激勵人心。該書強調領導者在自己最佳狀態時做對了什么,換言之,這五種習慣行為成就了卓越領導,使得組織成員能夠自覺追隨并愿為共同愿景奮斗。正因為把領導作為全書的研究重點,作者所言的領導力才真實可信,《領導力》這部著作才有很強的預見性和解釋力,從而有了很高的學科價值和實用價值。
《領導力》的重點在于研究領導品質,具備誠實的、有前瞻性、有勝任力的和能激發人的這四種品質的人容易具備領導力,容易成為卓越領導者。
“信譽是領導力的基石”是該書的主要觀點。領導力不能強制命令,只能靠追隨者自覺認同。沒有誠信就沒有領導力。“被領導者”只有信任了領導者這個人,才能信任領導者所說的話,才能自覺為共同愿景努力奮斗,才能成為自覺的追隨者。沒有信任就沒有領導力。有了信任和信譽,就有了真實可信的領導力。
不論是領導行為還是領導品質,是否卓越均由追隨者而不是領導者說了算
從追隨者的角度來觀察領導者并研究領導力是本書的真正亮點。卓越領導者不是自我標榜的,不是上級任命的,不是繼承就可得到的。領導者誠信才會贏得追隨者的信任和自覺擁戴。只有領導者的愿景和價值觀與追隨者一樣,追隨者才可能為之奮斗。
使眾人行告訴我們,領導者不能獨舞,而只能共舞。使眾人行就要激勵人心。激勵人心形成了動力,使眾人行才能形成合力。以追隨者為中心的觀點告訴我們,領導力是由領導者和追隨者共同決定的,領導者絕不可能不顧追隨者而單獨決定自己領導力的方向和大小。
領導力就是主動負責任的行動力
細微的、具體的領導力更真實、更有用,它普普通通,隨時隨地,沒那么神秘,卻更加真實可信。本書特別強調領導者的自覺行動、負責任的行動。領導力不能只說不練。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更是檢驗領導力的唯一標準。只有經過實踐檢驗的領導力才是真實可信的。
任何時候,任何話都不能說過了頭
卓越領導力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諸多因素的配合,庫澤斯和波斯納的著作明顯偏重領導行為理論和領導特質理論,而對領導情境理論和領導權變藝術的關注似乎不夠。此外,《領導力》的視角一直過于微觀,關注個人的領導力較多,關注組織的領導力不夠,而且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領導情境和領導體制等更為宏觀、更為根本的因素對領導力的影響。
領導力提升是一個艱苦的、無止境的過程,尤其需要在“熔爐”和逆境中錘煉,方能修成正果
所謂“知易行難”,知行合一要經歷四個階段“知信行習”——知道、相信、行動、習慣,一位領導者自身要經歷這樣的過程,一個組織的領導力文化也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領導力的本質是贏得他人的自愿追隨,自強容易厚德難,沒有強大的自我覺察能力和精神富足,沒有足夠的欣賞、感激、包融、樂觀、堅韌和承諾,卓越領導力也只是“空中樓閣”。
領導力讀書心得體會 篇7
近期,我讀了《領導力》這本書,深有感觸,相信會對我一日后的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領導力就是激勵一群人實現一個共同目標的行為藝術。此書詳細的描述了作為一個卓越領一導一人的五種行為及十個使命。主要圍繞領導力是什么領導者必備的品質有哪些?如何成為領導者?以及領導者應該如何領導等問題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本書共七部分,十三個章節。卓越領導的五種習慣行為包括:以身作則、共啟愿景、挑戰現狀、使眾人行、激勵人心。其中強調了信譽是領導力的基石,同時也列舉了受人尊重的領導者的品質,其中包括真誠、有前瞻一性一、有激一情、有能力。
作為一個領導者,首先,要以身作則,并通過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第二,要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做事情的具體計劃與實施方案,并通過各種方式與追隨者進行交流與溝通,從而與追隨者達成共同的愿景與共同的目標,并用你的激一情和自信來鼓勵和感召你的追隨者為之而奮斗。第三,要有冒險和改革一精一神。把每一個新的任務都當作新的起點,大刀闊斧的朝目標走進。通過打小勝仗取得最終的大勝利,并善于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往往一個領導者與眾不同的關鍵之處就在于他能發現存在組織內未被開發的能力和技能。第四,通過信任,分享資源等因素營造良好的氛圍,促進一團一結協作并盡最大努力幫助你的追隨者,實現組織與個人雙贏的局面。第五,要對組織人員有信心,并對其表現有高期望值。同時也要對組織人員的貢獻給予公正和個一性一化的認可,并通過各種方式表示真誠的慶祝。
最后,本書強調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為領導者,但在我們學會領導他人前,我們首先要先學會領導我們自己。如何成為一個好領導是我們眾人的期盼,也是我們的困惑。那么就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以書中所說的五種行為和十個使命為基礎,到現實中去尋找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