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公園導游詞(通用5篇)
簡短的公園導游詞 篇1
流花湖公園是一個由低丘和湖泊構成的富有熱帶情調的公園。它位于廣州市區流花路以南,東風西路以北,人民北路以西,三處皆有門進入公園。據傳,這里曾是廣州古代一處著名的宮苑,宮女們早起梳妝時,擲花水中,落英繽紛,逐水隨波,遂得“流花”之名。
流花湖古為天然湖泊,稱之為蘭湖或芝蘭湖。漢晉時期,即公元五世紀前,湖可直通珠江,是廣州北上中原的主要內港。唐代,這里建有西侯津亭,仍是廣州北上的水路大門,來往廣州的船只,都從這里經司馬涌入廣州,是軍事要塞,交通要道。明代湖面日漸縮小,淤塞成污水塘。1958年,廣州市人民義務勞動,將它改為人工湖公園。現在,公園總面積為54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為33萬平方米。又因湖東北有南漢國時期的古跡流花橋,故取名為流花湖公園。
公園以熱帶自然風光為基調,遍植棕櫚蒲葵、水松等熱帶、亞熱帶植物和花草。公園湖面寬闊,波光粼粼,碧波蕩漾,葵堤橫貫,葵影婆娑,岸邊古榕蔽日,幽美寧靜,一派南國旖旎風光。
園內大湖中有一島,叫湖心島,面積約3000平方米,島上綠樹成蔭。此島定為鷺鳥保護基地,實行封閉式保護,經過十幾年的繁衍,現在島上鷺鳥逾萬,成為鬧市中不可多得的“鳥類天堂”。島上周圍設有觀鳥亭臺,優美的環境,為游客提供了優越的觀賞條件。
流花公園內有一個中外聞名的以盆裁和陳列盆景為主的園中園——西苑。該苑建于公元1956年,面積5萬多平方米。它位于湖畔,風景優美,充滿詩情畫意,是中外盆景愛好者喜歡光臨之處,被稱為“盆景之家”。苑內有一古榕疊翠的小島,陳列著九里香、雀梅、福建茶、銀杏等嶺南各種類型風格的嶺南派盆景作品數百盆。盆景展覽館的內庭還有石山盆景區,叫品石軒,展出各種浮石、臘石、松皮石、英石等石山盆景,光怪陸離,琳瑯滿目。
西園內有一顆很有紀念意義的橡樹,該樹植于1986年月10月18日,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時手植的。時值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不久,當時的廣東省省長葉選平代表廣東人民送給英女王一盆樹齡60歲的九里香盆景,因其與英女王同齡,伊麗莎白二世非常高興,和葉選平省長共同植下了一株從英國專機運來的象征中英友誼之樹。
流花茶藝城展廳里擺放著幾千把紫砂茶壺,廳中間放置跨度6米的紅豆衫茶臺,繞臺可坐三十余人,茶客一邊觀壺一邊品茶,品嘗點心。這里的點心,都與茶葉有關,點心師根據各種茶的特性,將茶湯、茶末、茶葉花瓣等融入點心中。在這里細品香茶、慢咽點心,享受人生,其樂融融。真是:“流水花陰一徑葵,虹橋影蕩綠煙低。淡妝不讓西湖好,惹得游人緩緩歸”。
簡短的公園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黃弈誠,是天津市南開科技實驗小學的學生,今天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你們就叫我誠誠好了!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長虹公園。長虹公園是前不久剛剛免費開放的公園。,希望大家愛護花草,可不要亂扔垃圾、亂寫亂畫哦!
長虹公園位于天津南開區長江道、紅旗路立交橋下。占地33.9公頃,其中水面占12.5公頃。假山迎門而立,右側一泓湖水,岸上垂柳成蔭,公園里幽靜的通道,大片的綠地,鮮花爭艷,大樹參天,全園綠地面積占97.5%。公園西部有兒童樂園、旱冰場等游樂設施,為游樂區;南部的南湖為劃船區。公園西北角建有老年閣,是游人聚會和文娛活動場所。如果拍幾張照片,與朋友們一起享受“長虹”的陽光與美景,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哦。長虹公園是 本市首個免費開放的大型公園。市民在免費開放的公園內,可以領略“山水園林、南派建筑、植物造景、生態造園”等美景。市民反應良好。在一次對改造后的公園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達到了98.9%。
近年來,公園辟出大片地塊,開設了“長虹風情街”,里面的建筑都是徽派建筑風格,黑瓦白墻,斗柱翹檐,還有各種形狀的小橋,有平橋、拱橋、曲橋、月橋、廊橋等等。街兩旁的商家經營的商品包羅萬象,大部分是各地名小吃,引來游客駐足而樂。 各位游客,今天的游覽到這里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與合作,謝謝。長虹公園恭候您的下次光臨。
簡短的公園導游詞 篇3
朋友們,老虎山公園位于集寧區中心,方圓5平方公里,是集寧區城中一大景觀,也是集寧地區的至高點。該公園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國家2A級旅游區。站在老虎山上,集寧街景一覽無余。老虎山公園建有大型人工瀑布一景、人民英雄紀念碑一處、特色涼亭十幾處。盤山公路由山底直達山頂,鵝卵石小路曲徑通幽,滿山青松翠柏,是人們理想的休閑之處。 老虎山的名稱有多種說法:一說是黃家梁趙家店水井飲牲畜的石槽附近,因老虎去喝水,常有虎蹤跡出現,因此,當時的店主趙石朝還立一石,刻上“泰山石敢當”以驅之。據此認為此山是踞虎之山,故名老虎山。一說是虎山西北側一堆巨石貌似老虎而得名。
五十年代辟為公園,在原有樹木和植被基礎上,修建了門樓及革命烈士紀念碑,成為集寧區內的主要公園。20xx年,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品位,集寧區委、政府決定重新修建老虎山公園,并與白泉山自然森林資源合為一塊,修建老虎山、白泉山城市生態主題公園。該建設項目從20xx年開始施工, 20xx年完成,投資總額為5630萬元,總占地面積758公頃。其中老虎山公園總面積368公頃,設九個功能區,分別有大門瀑布區,紀念碑區,植物園區,點石區、虎山游樂區,趙家大院、龍潭區、馮將軍林和老城遺址。白泉山公園總面積390公頃,設八個景區,有主大門區、水景區、草原區、草原風情區、遠古印象區、世界風情園,民俗村和動物園區等。整個項目20xx年完成全部建設并投入使用,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改善城市整體形象和生態環境的城市主題公園。朋友們,游完老虎山公園,大家可去九龍文化商業步行街觀光購物。好客的集寧各族人民衷心祝愿大家在集寧吃得噴香、住得舒服、游得開心、玩得快活。謝謝大家今天的配合,歡迎大家有機會再舊地重游。
簡短的公園導游詞 篇4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你們所在的地點就是美麗的流花湖公園。
流花湖公園里景色宜人。綠綠的樹,紅紅的花,星星點點地布置著草坪。高大的榕樹拔地而起,蔥郁的枝葉擋著炎炎烈日,又棕又黃的細條垂向地面,猶如一把胡子,顯現出榕樹的古老。榕樹旁有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開著粉紅的桃花,深紅的大王花,嬌嫩的牽牛花……讓流花湖公園變得更加美麗。
花叢的對岸是美景區。那里就像花界一樣,綠綠的草坪上總會有十多束美麗的花,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進入花界的一座用花籃和草編織著的一個門里,迎面向我們展示的是十多塊板塊方磚,而且非常干凈,像一面鏡子那么潔凈、透明。踏著這一塊塊板塊方磚,就來到了鮮花展示區。這里的鮮花特別多,多得數不勝數。顏色鮮艷,紅如火,粉如霞,綠如碧,黃如金,它們點綴著美不勝收的花界,讓花界別有一番情趣。
旅客們,請看旁邊,這一大片湖水,就叫流花湖。湖面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涌,時而被錦鯉魚泛起一圈圈波紋粼粼擴散,時而讓船只泛起一道箭頭型的波紋,好像“激流涌進”。湖里放養了幾萬條鯉魚,它們在湖底自由自在地玩耍著,活蹦亂跳,歡快極了!美麗的錦鯉魚,有紅色的,有白色的、有橙紅色的,有金黃色的,還有頭紅身白的……湖中心聳立著一座塔尖型的亭子,它接著湖岸的一邊,供人們在湖中心觀賞。湖岸種了一排排垂柳,在微風中擺動著它的細條兒,好像在跳舞。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湖中間那一座又高又優雅的亭子里去觀賞魚群。如果你丟下十多顆魚食,然后就有幾條魚游上來爭奪,緊接著大群魚也游了上來。它們爭先恐后地搶著,漸漸地形成了一幅壯觀的奇景。柳樹也會擺動著它那柔軟的樹葉,構成了一卷連畫家都難以畫出來的畫!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到湖中心的那座亭子里玩耍、晨練。
各位旅客、嘉賓,我的講話完了。請你們盡情地欣賞流花湖公園的景色,不過,不要亂吐痰,亂扔果皮、紙碎,不隨意踐踏草坪。綠草青青,鮮花朵朵,希望游客們能注意我提醒的幾點,愛護花草樹木,讓流花湖公園每天都是鶯歌燕舞,景色宜人!
簡短的公園導游詞 篇5
天河公園是區屬綜合性公園,位于廣州天河區員村,西靠天府路,南連黃埔大道,北接中山大道,來往交通十分便利。公園總面積為 70.7 公頃,水體面積占 10 公頃。
公園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要特色,公園規劃為五個功能區:百花園景區、文體娛樂區、老人活動區、森林休憩區、后勤管理區。
園內更有極具嶺南特色、清雅暉盈的園林精品——“粵暉園”綠柳環抱、湖光粼粼,更與歡躍嬉戲的湖中錦鯉相映成趣。院內還設有配套的游樂項目,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有休閑游艇、開心碰碰車等。
粵暉園:1999年10月,在舉世矚目的‘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由廣東廣州天河公園政府送展,廣州市市政園林局承建的“粵暉園”一舉奪冠,榮獲室外庭園“最佳展出獎”。粵暉園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庭園建筑和園藝精品,向世人展示了作為中國園林三大流派之一的嶺南園林藝術風采。為了能讓廣東人民就近領略粵暉園的風采,永久保存其造園藝術風貌供群眾參觀瀏覽,天河區委和天河區政府斥資500萬元,與廣州市市政園林局聯合在廣州天河公園復建粵暉園景區,得到了省領導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切實搞好粵暉園的復建工作,保證達到優良的建設質量,天河區政府與廣州市市政共同組成了復建領導小組,統籌有關建設事宜。
粵秀園:中國嶺南園林之精品“粵秀園”是廣東省在日本兵庫縣淡路島舉辦的“20__淡路花博”的送展項目,該園于20__年2月6日-3月6日在日本兵庫縣淡路島建成。粵秀園的設計嶺南水鄉庭院為基調,兼備了廣東民間建筑的特色,再經藝術升華,體現廣東民間建筑的質樸、溫馨的風格。本園主景立意為瀉月流云、品酒聽泉。以小徑引路,曲徑通幽;溪澗潺潺流水,靜中有動;配以鄉間小橋,平添起伏;柴門有行草對聯云“粵江百里榮村樹,華景千門沐曉風”,橫匾書“寧談”,高雅而飄逸。園中植物經過精心挑選,得體的配置,無論分量或色彩都恰到好處,濃處不奢華,淡處不單調,充滿鄉野小筑的趣味。入口處迎賓石刻“粵秀園”行書。出自省長盧瑞華之手,為整園增色不少。粵秀園獲得本次參展的最高獎項。
“知事獎”、設計金獎、庭園施工銀獎等十五個獎牌,是中國嶺南園林藝術的又一新花。
百花園:公園最初為廣州政府林場(又名石牌林場),始建于1928年,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易名為中山公園。廣州解放后,從1950年8月至1953年底,政府對公園進行了大面積綠化造林,并將公園劃分為中山林場和中山果園場,1957年改名為森林公園,1960年易名為東郊公園。民族英雄鄧世昌墓就在園中。折疊鄧世昌衣冠冢民族英雄鄧世昌(一八四九-一八九四)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在抗日本侵略者海戰壯烈殉國.鄧氏族人葬于廣州市沙河天平架石鼓嶺鄧家山,后因時勢變遷,曾被埋沒。一九八四年紀念鄧世昌殉國九十周年時經沙河鎮政府及有關人士支持,尋得鄧墓。適逢甲午戰爭一百周年紀念之際為弘揚愛國精神,市政府決定將鄧世昌墓遷回東郊公園,立鄧世昌塑像與墓園以崇英烈,鄧世昌雕像永留后人敬仰。是各院校,各團體及個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地點。
鄧世昌雕像:位于“天河公園”內,鄧世昌衣冠冢前,雕像基座前刻“民族英雄鄧世昌”,雕像基座后刻鄧生平事跡。折疊湖心亭于1964年建成的湖心亭,是公園的代表景點之一.它自岸邊由一條長廊彎曲延伸至大湖中心.公園在1999年對它進行了精心的修葺,今天,修葺一新的湖心亭,一身素潔的純白,配以精致翠綠的琉璃瓦,遠望宛如有位伊人,在水中央,讓人情不自禁要打開相機,留下她的倩影.折疊六月船歌豐收,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互利共生的頌歌。嶺南佳果美,更是名揚天下。該景區以長9米,高2.5米的弧形青石通雕為主體,藝術家運用版畫與浮雕相結合的創作手法,表現出珠江三角洲地區六月里水果豐收時節村姑們滿載而歸的歡樂場景。它是粵暉園中的八景之一。
壁石垂纓:該景區以蔭生和半蔭生的觀賞花卉為主進行布置,結合石壁、棚架與雕塑小品造景,表現嶺南園林中石庭、蔭庭的特色景觀。它是粵暉園中的八景之一。
花鳥椰影:棕櫚科植物是廣東亞熱帶景觀的典型代表。粵暉園中栽種了一批經過精心處理和特殊養護的棕櫚科植物,如大王椰子、布迪椰子、銀海棗、金山棗、散尾葵等,并首次在高原昆明戰勝風雪安全越冬。它是粵暉園的八景之一。
折疊幽谷跳泉該景區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讓涌泉從一劈兩半的巨石裂隙中噴出,模擬自然山谷里行云流水般時斷時續的間歇泉景觀,表現珠江流域自然水體形態的多樣性和觀賞水景的趣味性。它是粵暉園的八景之一。
南粵勝景:該景區利用三塊花崗巖雕琢而成,運用比較抽象的寫意手法,粗獷地再現了廣州南越墓、五羊群雕、肇慶七星巖、韶關南華寺、潮州湘子橋等廣東風景名勝的縮影,反映南粵大地人文薈萃,山水如畫的秀麗風貌,它是粵暉園中的八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