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導游詞(精選5篇)
柳州導游詞 篇1
融水苗山旖旎如畫的風光,有巍巍的元寶山、莽莽的林海、飛瀑、深潭和幽洞。清清的貝江水,伴有“貝江飛虹”--鐵索橋,還有壽星巖寺廟等景觀。這里是天然的動植物園,第四紀冰川的孑遺植物“廣西冷杉”200余株,是新發現的稀有珍貴樹。這里吹笙踩堂、拉鼓、踩腳求愛、斗馬、打同年等淵源流長的民俗是苗族傳承千年的文化奇觀,苗錦、蠟染、銀飾等手工藝品是苗族文化皇冠上的明珠。
來到廣西?州雨卜民族風情旅游度假村您可以觀賞到原生態的苗族風情歌舞表演,蘆笙踩堂,跳竹竿,踩腳求愛,苗族婚俗,芒篙,拉鼓等游客參與的節目,還有篝火燒烤,打油茶,坐妹,對歌賓主聯歡等活動,讓您度過一個難忘的良宵。您還可以看到蘆笙斗馬之鄉精彩激烈的斗馬活動,到大自然的懷抱中,體驗刺激的溜索,溪降,漂流,到清澈的天然游泳池中觀魚戲水。
廣西?州雨卜民族風情旅游度假村位于廣西北部,交通十分方便,枝柳鐵路穿縣而過,公路由縣城至柳州118公里,至桂林168公里,水運可直達柳州、廣州。境內居住著苗、瑤、侗、壯、漢等民族。包含著苗族歷史、文化和習俗積淀的民族坡會,已成為苗山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坐標和文化盛會,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柳州導游詞 篇2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元和十年(820___年),一代文學宗師柳宗元來到柳州,把他人生的最后四年,留在柳江河畔的這座古城——百里柳江。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里柳江導游詞,歡迎參考!
各位游客大家晚上好,我是都樂旅行社的導游小黃.此次百里柳江夜游就由我為大家講解服務,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謝謝!
現在游船已經啟程,在講解之前呢,小黃想提醒一下大家為了安全著想請不要再船上隨意走動,看管好自己的隨身財物,帶小朋友的游客請看管好自己的小朋友,那柳江是我們的母親河,也請各位注意環保,不要亂扔垃圾!
柳州建城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舊稱龍城,得名于“相傳有八龍見于柳江中.”還有一個別名叫做壺城!古代地質學家,詩人徐霞客在考察柳州后認為“柳郡三面距江,故曰壺城.”“四野環山立,一水抱孤城”.這是對柳州地形的形象寫照,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游覽勝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時,曾用“越絕孤城千萬峰”,“江流曲似九回腸”的佳句來贊美柳州的自然景觀.
柳江是珠江水系西江左岸重要支流.黔,桂水上交通要道.上游在貴州省境稱都柳江,至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老堡稱融江,過柳城后始稱柳江.那么在咱們柳江上就跨越了14座公路大橋,今天晚上我們主要游覽到的就是其中的精華部分五座較有代表性的公路大橋!說話間首先引入我們眼簾的就是今天晚上的第一座大橋——柳江大橋!1968年建成的柳江大橋,是典型的“T”型橋,全長608米,在當時柳江大橋的建設方案是中國第一,世界第13的先進方案,至今它已經走過了40年的風風雨雨!可以說是我們柳州發展的一個見證!
大家請朝前方看,在那燈火璀璨的地方就是我們柳州的外灘了——江濱公園.位于廣西柳州市區中心柳江河畔.距市中心廣場1千米,屬繁華鬧市區域.是柳州舊城改造建成的大型全天候免費開放性公園.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90年代開始逐年擴建延伸,形成有“柳州外灘”美譽的亮麗風景帶.總面積26.7萬平方米.集合沿江兩岸自然風光與人工園林造景,形成山青,水秀,樹綠,石美,花艷的亮麗風景帶.公園一衣帶水,綠樹成蔭,奇石雕塑星羅棋布,亭臺樓閣,相映生輝.園內植物以四季常青的小葉榕,風姿綽約的柳樹和大面積的馬尼拉草坪為主.特色鮮明,景色迷人,視覺空間開闊,體現出一派“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悠遠山水園林畫境.主要景觀有柳州新八景之一“柳堤環翠”,千年古井“趙家井”,古渡頭“庾家碼頭”以及柳堤紀念碑,抗洪紀念碑,江濱大舞臺文化廣場,寓言故事雕塑群等.是人們旅游觀光,鍛煉休閑的理想場所.公園內平時日均人流量2萬人次,旅游黃金周日均人流量50萬人次.每年不定期舉辦大型對歌活動等公益性文化娛樂活動上百次.
隨著船繼續前行我現在看到的這座是紅光大橋!20___年的紅光橋,是廣西首座懸索大橋,是我市目前最大的橋梁.它全長1.04公里,主橋跨度達380米,橋面曲47塊,每塊重76噸鋼筋組成,通過把直徑達35厘米的永久性鋼纜的南北兩座高71米的主塔與兩岸的錨碇連接懸掛在江面上,在五彩斑斕的燈光映照下,顯得分外妖嬈!而且它的燈光經過專家設計會隨著季節的不懂而變化!春夏季是冷色系,秋冬是暖色系!變化無窮!
現在我們又回到了剛才上船的海員碼頭,前方不遠處就是我們柳州最美麗的彩虹橋——文惠橋!說到文惠橋那不得不提及我們柳州人最崇敬的古人——柳宗元!公元820___年來到柳州當刺史時興辦教學,釋放奴婢,打井取水,種柑植柳.做了很多好事,福德于民.公元820___年逝于任上!后來宋徽宗追封他為文惠侯!因此柳州人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座美麗的彩虹橋命名為——文惠橋!
想必大家已經注意到了前方燈火通明,那就是我們柳江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景點——蟠龍山人工瀑布!蟠龍山瀑布東靠蟠龍山,西貼燈臺山,北臨柳江,依山旁水,可謂得天獨厚.更難得的是就座落在市中心附近!該瀑布出水面寬215米,落差約13米,比中國第一瀑布黃果樹瀑布還長得多(黃果樹瀑布寬81米,落差74米),氣勢磅礴.蟠龍山人工瀑布由22臺90千瓦的抽水泵將柳江河水抽上山,每小時可抽水3.6萬立方米,通過1萬平方米的儲水池和瀑布平臺后順勢跌落柳江河,形成響聲浩大,氣勢恢弘的瀑布效果.如果蟠龍山人工瀑布每天24小時開放,每年約需電費數百余萬元,為節約,將按人民廣場音樂噴泉模式定期和節假日開放.人工瀑布景點,還靠人工堆砌了9700多噸的景點石,相當于搬了一座小石山.好吧大家慢慢欣賞5分鐘!
現在看到的文昌大橋是在20___建成,它是城市主骨架路網,是開發河東新區,方便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一座跨江大橋,全長1.7公里.柳州的橋是多,不僅外觀漂亮,而且都是使用性很強的公路大橋.如果說桂林的夜景是小家碧玉,那我們看柳州的夜景就是大家閨秀!是兩種不同的觀賞價值!
接下來的時間就留給大家細細品味夜色下的風情柳州吧!
好了各位游客我們今晚的游覽就要接近尾聲!最后我祝愿大家今后都能夠工作順利,生活幸福!謝謝!
柳州導游詞 篇3
我去過許多的公園,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龍潭公園,那里的景色十分的優美,在那里,你會看到蒼翠欲滴的柳樹,波光瀲滟的龍潭湖,古色古香的小橋,自由自在的小鴨子。
春姑娘提著她那優美的裙擺降臨了人間,我走進龍潭公園,滿眼生機勃勃的景象:那柳樹的柳枝靜靜地垂著,多么像女孩的小辮子,一陣風吹來,那柳枝不停地擺動著,就像小姑娘在梳理著自己的頭發,每條柳枝上,都開始萌發了嫩綠的小葉子,看起來很美,柳枝上還有許多小鳥,它們在嘰嘰喳喳地叫著,似乎是在為迎接春天的來臨,開了的一場盛大的演唱會。
那美麗的龍潭湖也已經解凍,那湖水清澈見底,那水底的石頭的能一一數出來,傍晚的夕陽照在水面上,水面就像著了火一樣紅。那湖面上總會有許多的小鴨子,它們有在吃食,有的在用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有的就在水面上一動不動,我撿起一塊小石子,向那不動的小鴨子扔過去,它嚇得一下子飛了起來,那速度就像一顆子彈一樣射了出去,真有趣!在湖的中央還有一座小橋,那橋是由灰色石板砌成,小橋彎彎的,呈半圓形,與映襯在水面的倒影,組成了一個圓形,好像一輪美麗的`圓月,許多人從上面經過,有的在看景,有的在散步,有的還在上面玩耍,看起來都很快樂。
夕陽西下,我戀戀不舍地要離開龍潭公園了,這樣美麗的景色,我要珍藏在心底!
柳州導游詞 篇4
廣西柳州大龍潭公園是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其是柳州市最大的旅游公園。位于廣西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3千米。市內公交車可直達。是一個以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為主,突出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融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為一體的旅游區。1986年開發建設,當年向游人開放。
占地5.44平方千米,四周群山環抱,自成屏障,屬典型的巖溶地貌。園內臥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形態各異的二十四峰,簇擁著一條碧水飄然東去,清流冬暖夏涼,依地勢分隔為三,雷潭、龍潭、鏡湖,從絕之下涌出蜿蜒長達二千余米后注入園外的地下溶洞里,消失得無影無蹤。植被繁茂,保存完好,共有植物152種、植物近700種,亞熱帶巖溶植物景觀特色突出。
園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有 “貝丘遺址” 、“雷塘廟” 、“祭臺” 、“雷塘禱雨文碑亭” 、“張翀釣臺” 、“雷山摩崖石刻”等許多名勝古跡,奇山秀水里薈萃了壯、侗、苗、瑤、傣等少數民族建筑。侗族的“風雨橋”、“鼓樓”,瑤族的“望月樓”、“谷倉亭”,傣族的“紅瓦竹屋”,苗族的“蘆笙坪”具風采。侗鄉深處的妙曼歌聲,民族餐廳的民族菜肴、歌舞表演、服飾展演、風情服務,形成“大龍潭”特有的文化氛圍。公園自1993年以來,每年都舉辦“大龍潭中秋夜大型綜藝演出”和春節的文化活動暨“雷塘廟會”,此外還舉辦了“大龍潭生態健康游”、“東南亞國際旅游美食節” 、“春之郁金香旅游文化周” 等大型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景觀有:雙潭煙雨、龍潭虎躍、鯉魚嘴貝丘遺址、雷塘廟、雷塘禱雨文碑亭、張翀釣臺、雷山摩崖石刻、春花島、美女照鏡、龍潭風雨橋、侗鄉深處、侗寨鼓樓、瑤寨、壯寨等30多個。
廣西柳州大龍潭公園雷潭里的水清澈見底。人們喜歡撒些魚料引來魚群,魚群為了搶食爭先恐后,往往形成很大的魚群,此舉留住了很多游客的腳步。廣西柳州大龍潭公園山清水秀,是許多游客的首選。
柳州導游詞 篇5
龍潭風景區是國家 AAAA 級旅游景區,位于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 544 公頃。景區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風物民俗 為主要建園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游覽區。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群山環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態各異,聳立于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后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溫如恒(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翀的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云如可臥,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仿佛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為民禱雨于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F建有“禱雨文碑亭”、“祭臺”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筑,此外尚有張羽中垂釣遺址“張釣臺”。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跡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峰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于傳說: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臥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峰“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風物民俗為主要造圖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
壯鄉、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蛞郎桨、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筑精工。民族風情游覽線已初具規模,以“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松山房”等建筑組成的侗寨蔚為大觀。靜臥鏡湖之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筑,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游人登高望遠之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仿佛笙歌陣陣回蕩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蔥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座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干欄式建筑——壯民居緣水修筑,極富水鄉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廳,傣亭等,建筑多以徒坡屋面見長。村內竹籬環繞,綠草如茵、魚尾葵、假檳榔、伊拉克蜜棗等亞熱帶植物和別致的傣式建筑相映成輝,形成一派南國風光。到龍潭公園游覽不僅可以飽覽亞熱帶巖溶地區的奇山秀水,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建筑;還可以欣賞民族村寨內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品嘗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菜肴。
景區內的民族歌舞餐廳依山傍水,開展少數民族特色菜肴及風味小吃服務,展演少數民族歌舞服飾.其間穿插敬酒對歌助興、美酒飄香,歌舞傳情,雅俗共賞,其樂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