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司馬臺長城旅游導游詞范文
司馬臺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又經薊鎮總兵戚繼光和總督譚倫加固。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北京密云司馬臺長城旅游導游詞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北京密云司馬臺長城旅游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司馬臺長城位于北京東北部120公里的險關重鎮古北口境內,此段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一段偏離原北齊長城基礎的明長城,也是至今仍保留代長城原貌的一段古長城。
司馬臺長城,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構思新穎、形態各異,它集萬里長城眾多特色于一地,形成一段“奇妙的長城”。
綜觀司馬臺長城,可用“險、密、全、巧、奇”五字概括。險:司馬臺長城沿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修筑,蜿蜒曲折,驚險無比,尤其是天梯和天橋兩段,更是險中有險。天梯是單面墻長城,坡陡墻窄,最窄處不足半米,呈直梯壯沿山體上升,兩側更是陡峭懸崖,置身其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天梯頂端,便是天橋,長不逾百米,寬只有一磚,約40厘米左右,兩側又是懸崖絕壁,令人不寒而栗,英雄氣短,游客把這兒稱作咫尺天涯。雖然名為天橋,但到這里的人們卻都說:“過橋難,難于上青天”,這里可說是明長城中依山設險,險上加險的最險要地段之一。密:是司馬臺長城又一特點,兩敵樓相距最近僅43.8米,最遠600米,一般都在 100-------200米之間,若按當時明代筑長城的規定,每500米修敵樓一座的話,可見此段長城是一例外。全:是指敵樓和城墻的建筑形式奇特多樣。從外觀來看,敵樓有單眼樓、雙眼樓、三眼樓、四眼樓和五眼樓,有單層樓,上下相通的雙層樓和三層樓。它們均為空心敵樓,大小不一、形態組合各異,是按駐軍的官銜等級,駐防人數以及地勢險要程度分別來建造的。從內部結構來看,有磚結構、磚木結構、磚石結構;又有單室、雙室、多室之分;房間布局有“田” 字、“井”字;樓頂變化多端,有平頂、穹窿頂、八角藻井頂、覆斗頂;就連門窗也新穎別致,有邊門、中間門、有磚券和石券,還有技藝精湛的雕花花崗巖石門。這是長城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司馬臺長城東段的仙女樓和望京樓就是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敵樓,望京樓是司馬臺長城的制高點,海拔986米,為空心三眼樓,二層磚石結構。這里視野開闊,隱約可見北京城輪廓,故稱望京樓。望京樓頭,東觀“霧靈積雪”、“蟠龍臥虎”、北看“燕山疊翠”、南瞧“水庫明珠”、壯麗關山,盡收眼底。仙女樓是敵樓中建造得最美的一座,掩映在老虎山腰的樹叢中,下部條石合縫,上部磨磚達頂。內部用青磚砌成兩道大拱,三條甬道,十個券門。頂部正中心砌成蜘蛛網狀的八角藻井,四邊砌四個磚柱,游人在里面輕輕放歌便能發出悅耳的回音。門券上還有并蒂蓮花浮雕,整個敵樓處處給人以精巧、細膩、秀麗之感。仿佛它不是人間戰爭的防御設施,而是一座仙境樓閣。此外、城墻的構造更是匠心獨運,富于變化。因地形和軍事上的需要,城墻又分為單邊墻、雙邊墻和障墻,有磚砌、石砌及磚石混合砌,城墻上的箭孔疏密也從幾十個直到上百個。巧:體現為進可攻,退可守,步步為營的障墻。而小天梯上的障墻,可謂登峰造極,在 20多米的垂直落差內從最頂上的障墻箭孔,一直可以通過所有障墻的射孔,到達最下的射孔,精巧之至,另人贊嘆。由此可以想像昔日戌邊將士苦戰御敵的戰爭場面。奇:構筑在溶洞上的長城,洞與城的巧妙組合,在整個明長城中絕無僅有,令人稱奇叫絕。
司馬臺長城雖以山勢險陡、長城雄奇為主景,卻不乏碧波蕩漾、湖光帆影的優美環境,長城角下的鴛鴦湖賦予了這段長城以靈性,清澈的湖水,是由水量充沛、四季涼爽的冷泉和冬季熱氣噴涌、水溫常年在38℃的溫泉匯聚而成的,湖水冷暖各半,經東歷夏,從不結冰。夏季里蕩舟湖上,清風徐來,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司馬臺長城不僅有奇麗的風光,亦是一座文化遺產的寶庫。今年來,在這段長城上發現了許多長城文物,其中:有石刻“題名碑”,碑上記載著當年修建長城時的情況以及與建城有關的官員的名字,同時這里還發現幾處城墻和敵樓上有帶戳印文字的磚,上面刻的都是參加修建長城的軍隊名稱和年代,如“萬歷五年山東左營造 ”、“萬歷五年寧夏營造”等等。長城磚上帶有戳印文字,在其它長城上也是及為少見。在修復這段長城清基過程中,又清出一批出土文物:有當年守城將士使用過的各種武器,其中有鐵炮、石炮、鐵鏃鐵銃、手雷、三眼銃。鐵彈丸、火藥勺等,還有守城戰士用過的生產生活用具,其中有鋤頭、鐵鏟、菜刀、鐵燈碗等等,以上這些文物很珍貴,它為研究明代長城及明代歷史提供了價值很高的事物資料。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司馬臺長城則是這份遺產中的一顆明珠,為了更好地保護這段長城,并滿足廣大中外游客更好地領略長城的風采,司馬臺長城景區一手抓文物保護工作,一手抓旅游開發建設,使司馬臺長城這一世界文化瑰寶無愧于時代,無愧于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的評價:“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臺長城是中國長城之最。”
司馬臺還為游客提供登城隱形索道、游覽峽谷索橋、鴛鴦湖上泛舟、游泳、垂釣、住宿、小型會議、山寨野味等服務。6月舉辦司馬臺長城國際滑翔節、8月舉辦文化節、9月舉辦登城比賽。注意事項:由于司馬臺長城山路險峻,所以游客們萬不可圖一時之快而騎馬登城,當您遇到什么問題時,可以撥打電話69031051向景區求助
司馬臺長城概況導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司馬臺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又經薊鎮總兵戚繼光和總督譚倫加固。這段長城被長城研究專家羅哲文教授譽稱為:“長城是中國的建筑之最,而司馬臺長城是中國的長城之最。”因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人類優秀文化遺產”。其山勢陡峭,地勢險峻,工程浩繁,綿延19公里,敵樓多達135座。單說樓頂,就有平頂、穹窿頂、八角藻井頂等6種,墻體也有單邊墻、雙邊墻、垛口障礙墻等7種。經過1987年開始復修,已對外開放。中外游客,競相慕名而游。
交通方面的話可在東直門坐980路到密云,在密云搭去古北口的車到分岔路口,然后包車到司馬臺。玩后包車回到分岔路口,搭承德到北京的車返京。每年4到10月,也有旅游大巴可以到司馬臺長城,發車地點在宣武門天主教堂外的廣場上。
自駕車:從北京出發走京承高速,在密云段下,再走101國道到達。交通線路:宣武門、東四十條乘游12路(只有雙休日、節假日有車,且冬季不通車)直達。
司馬臺長城景觀導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司馬臺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又經薊鎮總兵戚繼光和總督譚倫加固。其山勢陡峭,地勢險峻,工程浩繁,在山下望司馬臺長城,只見它背倚藍天,橫亙東西,野云悠悠,極高極險。其山勢猶如人的手指并攏,呈雙向階梯狀。若從西面登上長城,側向看去,唯有一峰在上,仿佛只要奮力爬上,便可居高臨下。但一旦登上第一個峰頂的敵樓,轉身東望,卻又有一峰逼面。當登上第二個山頭的敵樓,仰頭東望,還有更高一峰在上;而低頭下望,只見第一個山頭上的敵樓全被掩住,真個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登上第四個敵樓,眼下開闊起來,遠處的村莊冒著溫馨的炊煙,顯得恬靜、悠然。山那邊青黃相間的草木一起一伏,幾處羊群涌動,平添幾許詩情畫意,使人聯想起“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登上第六個敵樓,樓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瞭望臺;下層是戍邊
將士住房,三面有窗,北邊是射箭孔。整個樓用大方石塊砌成,顯得敦實、堅固,氣度不凡。造就出這一雄秀奇特無比的長城景觀,應歸功于這里特殊的燕山地形、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戚繼光等古代將士們的智慧創造。
司馬臺長城被鴛鴦湖分為東西兩段。鴛鴦湖由流淌不息的常年在37℃的溫泉和冰冷刺骨的冷泉匯集而成,致使湖水冷暖參半,每至嚴冬,湖內依然碧波蕩漾,霧氣升騰。
長城的最高處為“仙女樓”,需登“天梯”而上。天梯高達100米,坡度85度,幾近垂直,無膽量的絕難征服。仰頭上望,那磚石砌就的臺階僅可容腳,兩側懸崖陡壁,中間這一道臺階細如線,薄如刃,陡如立,不由人望梯興嘆,倒吸一口涼氣。爬上仙女樓,景色果然更加壯美秀麗,俯首看腳下的懸崖,刀削斧劈一般,幾縷霧嵐掛在絕壁處,更顯得陡峭驚險。西北邊金山嶺長城與司馬臺長城渾然一體,活像一條即將騰飛的蒼龍。長城上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敵樓,恰到好處地建立在各個制高點上,威風凜然,冷峻挺拔。整段長城,完美和諧,氣勢磅礴,處處顯示出她的巧妙、奇特、雄偉和壯麗。再看看連綿不斷的燕山山脈奔涌而起,疊起無數的奇幻;看著遼闊的華北平原無邊無際,一直鋪向目不所及的天邊,
在這博大奇異的景色中,令人不由浮想聯翩。
